《奇妙的桥》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42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怪的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章节为“奇妙的桥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探究桥梁的稳定性,学习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各种桥梁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思考桥梁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桥梁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重点:学习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桥梁图片、模型,实验材料(纸杯、卡片、积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梁的名称。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梁,讨论桥梁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桥墩、桥面、桥梁等。
(2)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桥梁的形态和结构。
3. 随堂练习(1)分发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搭建桥梁的实验。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桥梁更稳定,并进行实际操作。
(1)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桥梁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强调桥梁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桥墩、桥面、桥梁。
2. 桥梁的形态和特点:拱桥、悬索桥、梁桥等。
3. 桥梁稳定性实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桥梁。
答案:幼儿作品,以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为依据。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收集不同类型的桥梁图片,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分享,让幼儿了解了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 在搭建桥梁实验环节,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桥梁图片,增强亲子互动。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奇妙的桥》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中班语言环节的一节教案,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旨在帮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观察、感知、理解、表达图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体验语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适应班级教学活动,听取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要求,提升沟通
技能和合作能力;
3.学生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达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提升口
语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要求,积极体验和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提
升描述和表现能力
教学步骤
1. 故事导入
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奇妙的桥的故事。
2. 导入问题
询问孩子们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哪些情节?
3. 对话复述
以对话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4. 角色扮演
邀请孩子们在小组内选择角色扮演,配合组友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在小组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讨论、交流和排练,在确定好角色和对话后进行现场表现。
5. 表现展示
小组代表进行表现展示,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和表扬。
总结点评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能够通过听和表达故事纠正自己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错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表演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积极学习和阳光健康心理的良好习惯。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懂并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
2、能积极参与到故事角色的表演中,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能对故事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相关图片、故事背景、绘本版《奇妙的桥》、手工制作桥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师生共同回忆有哪些桥的种类(木桥、铁路桥、公路桥等)。
2、导入故事《奇妙的桥》。
第二节:呈现利用绘本或教学视频呈现故事,老师可适当删减细节,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学英语。
第三节:交流1、问答环节。
利用图片请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情节、人物。
并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联系表述和英文单词。
2、角色扮演。
让儿童分组,每组派一个“丑陋的小鸭”和一个“英俊的天鹅”。
小鸭要扮演游过河流的情景,天鹅要帮助它。
当两个角色都到达对岸后,小鸭要感谢天鹅并表示友好。
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活学活用英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第四节:制作让儿童利用纸杯、瓶盖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桥模型,将故事中的情景再现。
引导儿童使用英语和组员合作完成手工制作。
第五节:总结针对儿童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度调整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议将重要单词和表达方式制作成贴纸或图片,供学生学习和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有效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技巧。
同时,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得到了体现与传递。
同时,孩子们通过制作桥模型加深了对桥的理解和认知,有机会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英语。
《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造、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游戏中快乐识字。
1、齐读课题。
2、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引读)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学生读)水泥、钢铁造的桥。
3、复习生字。
(1)游戏:(会写的字)造彩虹桥。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也去造一座桥吧!出事CAI,造彩虹桥游戏(会写的字)瞧,只有你们能读准这些生字,就能造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2)游戏:(会认的字)生字宝宝过桥,师:大家齐心协力把彩虹桥造好了,多美的彩虹桥呀,看,生字宝宝也想过桥去玩玩,咱们把它们送过去吧。
出事CAI,送生字宝宝过桥游戏(会写的字)。
二、整体感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课文具体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座桥的奇妙,大家赶快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2、3、4自然段。
2、师:课文具体写了那几座奇妙的桥呢?3、指名回答。
教师贴上词卡“玻璃桥、纸桥、盐桥”,并作小结。
4、你最喜欢哪座奇妙的桥?(指导把话说完整)三、品味体验,读中悟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教师出示玻璃砖。
请学生观察。
2、玻璃有什么特点?(透明、光亮、易碎)3、教师用怀疑的语气范读:玻璃能造桥吗?4、指名读句子。
教师相机评价。
5、CAI出示句子,教师范读“也许你不相信,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
最早用玻璃造的桥出现在欧洲的一个国家”出示词卡“保加利亚”,学生读。
6、指名读对设问句,男女生问答式对读。
7、这座用玻璃造的桥式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4、5句话。
8、学生交流。
A:走在这座水晶透亮的桥上,你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指名读句子,认读词卡“晶莹透亮”教师演示将玻璃拿到投影仪强光下,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三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生字组词(西南师大)三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生字组词【悉】读音:xī巧记:番前留“心”。
字义:①知道②尽,全组词:①熟悉②悉心悉力悉数造字:会意法造句:菠萝是我们熟悉的水果。
笔顺:“”竖为垂露竖,要短;“心”宽于上部。
【扶】读音:fú巧记:一手撑破天。
字义:①支撑在别的物体上,使自己不倒或立起②帮助,援助组词:①扶墙扶杖而行②扶贫扶助造字:形声造句:假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扶贫活动。
笔顺:提的起笔在最左边;右部捺画舒展。
【制】读音:zhì巧记:“牛”刀缺口。
字义:①限定,约束,管束②规定,订立③造,作组词:①制止限制②制定③制革造字:会意法造句:对于乱扔垃圾的行为,我们要制止。
笔顺:左宽右窄。
左部撇短,第二横长。
【载】读音:zài巧记:裁军一半。
字义:①用交通工具装②充满③载……载……,用在动词前,表示两个动词同时进行组词:①装载满载而归②怨声载道风雨载途③载歌载舞造字:形声法造句:一辆辆装载着救灾物资的卡车正开往灾区。
笔顺:“戈”斜钩宜舒展;“车”与整个字重心一致。
字歌:有车别超载栽树大家来裁衣量仔细脱口呜呼哉【吨】读音:dūn巧记:“屯”前一大“口”,重有两千斤。
字义:质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中1吨等于1000千克组词:吨位一吨几吨造字:形声法造句:这辆卡车的吨位是两吨。
笔顺:“口”短小,稍偏上;右部竖弯钩稍宽。
字歌:清水不混沌用火把肉炖方框来囤粮粮食有十吨【度】读音:dù巧记:“广”字头,“廿”下“又”,计量单位它占有。
字义:①次②事物所达到的程组词:①一度再度前度一年一度②知名度造字:形声造句:作为一名数学家,他的知名度很高。
笔顺:“广”舒展大方;“廿”写得扁宽,横撇和捺舒展。
字歌:欢度春节渡河开船踱来踱去镀上金边。
大班语言教案《奇怪的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为第一节《奇怪的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桥梁的多样性及其特点,培养对语言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桥梁的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桥梁的形状、结构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的骄傲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桥梁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桥梁的形状、结构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怪的桥图片、各种桥梁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奇怪的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桥梁,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桥梁进行观察和描述,其他组同学猜猜是哪种桥梁。
4. 创作环节(15分钟)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桥梁,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用语言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奇怪的桥》2. 内容:桥梁的形状: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桥梁的结构:桥墩、桥面、栏杆等桥梁的用途:交通、观光、科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桥梁》为题,用画笔和语言描述一种你最喜欢的桥梁。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桥梁是一座拱桥,它像一条彩虹跨越在河面上,桥墩坚固,桥面宽敞,可以让很多人同时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学生对桥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去观察身边的桥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桥梁建筑的认识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桥梁的特点。
大班故事奇怪的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为“奇怪的桥”一节。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桥的构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桥梁的多样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事物、发挥想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桥梁的构造原理和多样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怪的桥故事课件、桥梁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奇怪的桥,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奇怪的桥》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桥梁的构造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桥梁图片,让孩子们分析桥梁的构造原理,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奇怪桥,并分享给大家。
6. 拓展活动(5分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座桥梁的设计师,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桥?六、板书设计1. 《奇怪的桥》2. 内容:桥梁的基本构造桥梁的多样性观察力、想象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奇怪桥,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作品,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知识,如桥梁的历史、著名桥梁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梁的构造原理和多样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4. 例题讲解:深入解析桥梁构造原理。
主备人:王一帆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奇妙的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普性的文章,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桥,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奇妙。
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
这些桥太奇妙了!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展开想象,了解桥的特点,从而感受他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2、出示导纲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奇妙的桥》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奇妙的桥》的主要内容,感知桥的特点和作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桥的特点和作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桥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桥的美。
1.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桥的特点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自主阅读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阅读过程中,注意标记生字词,查找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合作探究3.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桥进行深入研究。
4.分享交流4.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研究成果。
4.2其他同学补充、提问,共同完善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5.1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
5.2教师对桥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
6.实践活动6.1让学生设计一座桥,要求:美观、实用、具有创意。
6.2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完成后进行展示、评价。
7.课堂小结7.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5.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延伸1.开展桥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桥模型、举办桥的知识竞赛等。
2.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桥梁,实地了解桥的结构和作用。
3.鼓励学生关注桥梁建设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的桥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它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桥的其他功能和象征意义。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怪的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世界》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为:认识不同类型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成和功能,探索桥梁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桥梁,掌握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梁,了解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桥梁图片、模型,实验材料(纸杯、硬币、筷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梁的名称。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梁,讨论桥梁的构成和功能。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了解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纸杯桥梁模型,讲解稳定性原理。
(2)演示如何用硬币、筷子等材料使桥梁更加稳定。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材料搭建一座桥梁。
(2)搭建完成后,进行稳定性测试,比较哪座桥梁最稳定。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搭建桥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不同类型的桥梁: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稳定性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桥梁,并标注出桥梁的名称和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桥梁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搭建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稳定性原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桥梁,实地了解桥梁的构成和功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梁的稳定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