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文献检索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文献检索复习提纲《文献检索》复习提纲一、文献信息概述1、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的构成要素:知识信息、负载知识信息的载体。
文献的本质属性:知识性、传递性、动态性。
2、依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含义是什么?答: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文献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是指未以公开形式出版或未经正式渠道流通的文献,如文章草稿、私人笔记等;一次文献是作者以生产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二次文献是指将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并以规定的格式编制成,为便于管理和查找文献的工具,即检索工具。
如目录、题录或索引、文摘等;三次文献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的内容经阅读研究,浓缩提炼而编写成的文献,如专题综述、百科全书、年鉴、指南等。
(参见教材第11页)3、我国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最早的图书—甲骨文。
图书及期刊的特点:(教材第9页)。
4、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的文献类别代码分别是什么?答:图书:M ;期刊:J;报纸:N;专利文献:P;标准文献:S;会议文献:C;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5、结合实际谈一谈培养大学生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案要点:(1)开发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2)继承前人成果,避免重复研究;(3)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人才;(4)节省科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要求:在论述的过程中应结合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实际,表达观点应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条理清晰,自圆其说。
切忌仅答要点。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1、简述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
答:信息检索的实质是信息用户的需求和一定的信息集合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即匹配的过程。
包括两个过程:(1)存储过程:标引员广泛收集信息,形成检索标识,把这些标识按一定方法组织成形成各种检索系统,即信息源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
1.文献的概念、组成要素、分类
2.信息、情报、知识的概念,情报的基本属性
3.文献检索的概念、过程、基本步骤
4.衡量检索效果的指标公式
5.超星读秀的图书馆文献传递
6.文献检索的概念、分类、常用方法
7.布尔逻辑运算的概念、运算符、检索式
8.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定义、关系,特种文献中,哪些属于一次文献,哪些属于二次文献
9.举例说明ISBN号各个数字段代表的意义
10.计算机检索对比手工检索的优缺点
11.在数据库检索中,当检出的文献数量较多或较少时,分析其可能原因,以及采用何种对应措施,才能增大文献信息的检出量?(至少列举4种情况)
12.文献检索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习文献检索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1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哪二十二个基本大类
14.检索工具的分类
15.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包括哪些、所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文献检索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医药文献概论● 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文献: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一切知识载体。
文献三要素: 1.知识性 2.物质性 3.记录性–知识: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情报:情报是经传递并起作用的知识。
–情报的基本属性: 1.知识性;2.传递性;3.效用性第二节中医药文献的类型●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档案(病案)产品样本)● 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纸质型文献(手写、雕板或各种印刷为记录手段)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电子型文献● 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第二章中医药文献检索基础第一节参考工具一、参考工具的作用与特点(一)参考工具书的作用1.提供权威资料2.解答数据问询3.掌握学术进展(二)参考工具书的特点1.参考性2.概括性3.易检性工具:1.字词(辞)典2.百科全书3.年鉴4.手册和指南5.类书第二节检索工具● 用于报道、存贮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称为检索工具(目录、题录和文摘)。
● 检索工具的基本特点:规范著录原始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形成各条款目。
对所著录的文献,有可供检索的各种标识,如主题词、分类号、著者名、文献顺序号等,以作为排列和检出的依据。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将各种款目科学地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
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满足对文献的多角度查检。
一、检索工具的功能(一)存贮功能(二)检索功能(三)报道功能主题检索方法二、检索工具的类型(一).按出版形式及载体划分1。
书本式检索工具 (1)单卷式检索工具 (2)期刊式检索工具 (3)附录式检索工具2。
卡片式检索工具 3。
缩微式检索工具 4。
机读式检索工具(二)按著录方式及功能划分 1。
目录型检索工具 2。
题录型检索工具 3。
文摘型检索工具 3.目录与题录的区别题录是以出版物中的单篇文献为报道单元,目录则是以一个完整出版物为报道单元。
1.信息、知识、情报1.1信息.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
信息就是事物发出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
1。
2情报。
情报是知识或信息经传递并起作用的部分,即运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特定用户,并产生效用的知识或信息。
情报具有三个要素:知识性、传递性、效用(益)性。
1。
3知识。
是人类对信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人们对事物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深化,便形成了知识.从信息的观念看,知识来源于信息,是信息内容的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知识是理性化、优化和系统化了的信息。
特点:传递性、加工性、存储性、时效性。
2.文献2。
1定义。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一切载体材料上的人类知识。
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载体和记录是构成文献的三个要素。
现代科技文献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数量巨大◆分布离散◆更新加快2。
2类型。
文献的类型是多样的。
◆按文献的信息内容特征划分有:事实型信息和分析信息;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按文献的媒体形式划分有:书本型资料,也称印刷型:非书资料,包括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
◆按对文献信息内容加工的深浅不同,可将文献划分成四个结构层次: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零次文献。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科技文献方面可以分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特种文献◆按文献的媒体形式分有: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3.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产生信息;各种信息经过人们系统化的加工处理,便转化成为知识;信息知识经过专门化的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情报。
信息、知识与情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造出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
这时,信息、知识与情报便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产生新的信息,新的信息又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与情报,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转化过程。
第一章网络信息概述一. 基本概念1信息狭义:信号和消息广义: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的体现,是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反映了物质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与特征。
2 知识按照表述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的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
以文字、语言、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如专利、商标、计划、软件设计报告等等。
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和表述的,有载体的。
隐性知识又可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是存储在人们大脑里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智能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直接交流和表达出来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精确描述:凡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均称为“文献”。
构成文献要素有三,知识、记录与载体方式。
4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钱学森:“情报是激活了的知识”情报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对需要它的人而言是情报,对不需要的人而言它只是信息与知识。
知识与信息转化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只有将特定的知识与信息传递到特定需要的人那里,它们才能成为情报。
传递是情报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 网络信息的特性1 性质客观性寄附性传递性共享性衍生性时效性2 特点数量大来源广语种多多媒体传播快跨国界内容杂更新快三. 网络信息的资源1 知识信息网站教育和科技部门网站,如: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等。
2 文献信息网站出版和收藏文献网站。
有数字图书馆,如:超星、书生之家等;数字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
四. 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信息网站种类:政府网站(.gov)免费教育机构(.edu)科研部门(.ac)商业网站(.com)收费社会组织(.org)互联网络(.net)五.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图书、期刊、工具书、报纸电子型文献:随书光盘、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及其他数据库1. 按文献内容性质划分(不同加工深度)零次文献(Zeroth Litterature) 是指非正式出版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所用。
2010.4文献检索复习要点1 文献的定义及三要素p12文献的分类P5--7(文献级别: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文献载体、文献出版类型及识别)3.电子文献种类及识别p94.检索语言及种类:分类语言p14、主题语言p185.《中图法》的构成,分类语言:上、下、同位类包含从属并列关系,归类原则P156 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P127 主题词与关键词语言p188 文献检索方法:p209 文献检索步骤p22-2310 文献检索类型:文献、数据、概念和事实检索,P1211 文献检索工具类型:p31-3412参考工具书类型: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和年鉴、名录等13二次文献;目录、题录、文摘、索引。
p31-3414 计算机检索网络基础P2415 截词方法p2516布尔逻辑算符2517 位置算符:W、N p2618 字段限制:p2619 计算机检索词选择原则与检索的步骤P2920 SCI 简介P8521 图书馆馆藏文献查询系统的应用22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方法P14023 搜索引擎及类型:24 CNKI:初级、高级、二次检索、默认字段、检索字段、主题字段、辅助字段、CAJ浏览器等p11225 Ebsco springer 检索方法及检索项P14926 著录要求:引用合理、格式规范、数据正确。
P22727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作者著录规则、参考文献标注方法p24628 学术论文包括的基本要素:P241•A、题名 B、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C、中英文摘要 D、关键词•E、中图分类号 F、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G、正文 H、致谢•I、参考文献 J、附录(图表)29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P248专著(M)报告(R) 论文集(C)期刊(J)标准(S) 光盘(CD)会议录(C) 专利(P)联机文献(OL) 汇编(G) 数据库(DB)报纸(N)计算机程序(CP)学位论文(D)、电子公告(EB)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用[A],其他未注名的文献用[Z]。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20分(20*1)二、名词解释15分(5*3)三、选择题30分(15*2)四、判断题10分(10*1)五、问答题25分(5*3+10)课程知识要点第1、2章基础理论部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也称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自觉获取、处理、传播、认识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行为能力,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基本保障能力。
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内容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信息(Information)是被反映事物属性的再现,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表现形态及运动规律的反映形式和表现特征。
情报(Intelligence)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有用知识和信息。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按照信息载体形态,信息源主要有:口语(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方式按照出版形式,十大文献信息源(P19-20)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
检索语言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是在信息检索领域中用来描述信息特征和表达信息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
检索语言的主要类型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我国分类检索语言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中图法》以字母+数字为标识符号《科图法》以数字为标识符号信息检索手段:手工检索(简称手检)、计算机检索(简称机检)检索工具:是指人们用来报道、存储和查找信息线索的工具。
它是检索标识的集合体,它的基本职能一方面是揭示信息及其线索,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检索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它的规则,从中检索出所需信息的线索。
信息检索途径外部特征:题名、著者、序号等内容特征:分类、主题等信息检索方法(P39):引文法、常用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交替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信息检索步骤:P40检索效果评价:查全率与查准率(P50、51)提高查全率时,调整检索式的主要方法有:①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从词表或检出文献中选一些上位词或相关词。
1、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1、⑴信息:①克劳德·香农首次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②知识的类型可划分为知事、知因、技能、知人。
③信息可分为正确信息和虚假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取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有用的信息。
④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好)主要体现在:信息是起源,是基础;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各种信息经过组织、系统化地加工处理、提高深化,才能成为知识。
1、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即用文字、图形、符号或声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或称固化在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必知】狭义:纸质,印刷形式存在的;2、(不在关系中,只是概念)信息检索(是对其更详尽的解释)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有广义和狭义2重含义。
⑴广义上说,信息检索包含信息存储和信息查找2个过程。
①信息存储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标引、描述和组织,并进行有序化编排,形成信息检索系统的过程;②信息查找是指通过查询机制从各种检索系统中查找出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的过程。
信息的存储与检索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存储是为了检索,没有存储就无法实现检索。
⑵狭义地讲,信息检索仅仅指信息查找的过程。
4、知识(Knowledge):概念不用记,判断知识与信息的区别知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是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辞海》解释说“知识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可以交流和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知事、知因、技能、知人(Know-What , Know-Why , Know-How , Know-Who )4类。
2020年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素养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2.情报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3.文献的三要素:内容、载体、记录方式
例题:以下关于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有( B )
A.可以没有物质载体,但一定要有知识内容
B.记载知识内容的物质载体
C.可以没有物质载体,但一定要有知识内
D.凡是被人们加以利用的知识均可称为文献
第二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它将知识按照学科属性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其中R代表医学,H代表语言、文字,I代表文学。
图书馆对馆藏资料进行加工的时候,会依据一定的标准分配给每本图书一个索书号,作为工作人员进行图书上架的依据,同时也是读者查找和获取图书的依据。
5. 数据库类型: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图像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
6.按文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内容性质划分:
(1)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实际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或一些新见解的文献。
如: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
(特点:内容先进、成熟,叙述具体、详尽,数量庞大、分散)
(2)二次文献:即对一定范围、时间和类型的大量一次性文献按其特征收集整理、压缩、加工,并按一定顺序组织编排、用于检索查找利用这些文献而编制的文献。
如: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
(特点: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
(3)三次文献:是在充分利用二次文献提供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做出的系统整理和概括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综合编写而成的概括性文献。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①综述研究,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进展通讯、信息预测、
未来展望等;②参考工具书,如:年鉴、手册、百科全书、词典、大全等;③文献指南,如:专科文献指南、索引与文摘、服务目录、书目之书目、工具书目录等。
(特点:内容的浓缩性、针对性,具有参考性和指引性)
(4)零次文献:也称灰色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如:私人笔记、设计草图、实验记录、文章草稿、发言稿、会议记录、书信以及各种内部档案等(特点:内容新颖、不成熟、不公开)
7. 广义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信息存储、信息检索。
8. 检索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特征检索途径,外部特征检索途径。
常用的内容特征检索途径有:关键词途径、摘要途径、分类号途径、主题词途径,常见的外部特征检索途径有:作者途径、作者单位途径、题名途径、刊名等。
9. 描述信息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主要有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
⑴利用分类语言检索的优缺点:
反映学科体系;
查找涉及同一学科概念的文献,即族性检索;
通过上下位类目,能灵活地扩大和缩小检索范围;
分类结构一旦确定,不易更改,难于紧跟学科的发展和变化;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难用分类途径进行检索。
⑵主题检索语言
能够表达文献主题的语词作检索标识的一类检索语言。
关键词、主题词、文本词
①关键词:是从文献题目、摘要或正文中抽取出来的具有实质意义、未经或略经规范化了的能代表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汇。
②主题词:亦称叙词,只能代表文献内容实质的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并经严格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或词组。
主题检索语言的优缺点
优点:
1.以主题为中心来集聚文献;
2.以词语作为标识,直观、更新不受限制;
3.主题词能揭示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缺点:
关键词检索语言语词存在多义性、同义性、模糊性,可能造成漏检或误检。
最具代表性的主题词表:美国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
10. 检索方法主要包括:常用工具法:⑴顺查法⑵倒查法⑶抽查法;
追溯法: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
循环法:分期分交替使用常用法和追溯法。
11.文献检索技术
⑴布尔逻辑运算符:
①逻辑“与”:运算符为“AND”或“*”。
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实现检索词概念范围的交集,可以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
②逻辑“或”:运算符为“OR”或“+”或“|”。
用于检索词并列关系(同义词、近义词)的组配,实现检索词概念范围的并集,它可以扩大检索范围,防止漏检,有利于提高查全率。
③逻辑“非”:运算符为“NOT”或“-”。
它是一种排斥关系的组配,用来从原来的检索范围中排除不需要的概念。
⑵截词检索:又称通配符检索,是利用检索词的词干或不完整的词形进行检索。
①无限截词:又称任意截词,是使检索词串与被检索词实现部分一致的匹配。
常用“*”来表示一串字符。
截断形式有前截词,如*ology,可检索出physiology、pathology、biology等文献;后截词,如child*,可检索出child、children、childhood等;中间截词,如colo*r,可检索出color、colour。
②有限截词:是指检索词串与被检索词只可以在指定的位置不一致的检索。
通常用“?”来代替一个字符或空字符,也可使用多个。
如检索词“acid?”可以匹配acid、acids、acidic、acidly,但不能检索出acidicty的文献。
可以用来扩大检索范围的布尔逻辑运算符是:OR;
可以缩小检索范围逻辑运算符:AND,NOT。
查全率和查准率是衡量检索结果的两个常用指标。
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查全率:是指系统进行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系统文献库中相关文献
总量的比率。
查准率:是指系统进行检索时,系统中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出的文献总量的比率。
二者关系:查全率与查准率具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上的互逆性,较高的查全率一般会降低文献的查准率,反之亦然。
⑶限定检索:常见的限制符为in、=、[]等
⑷词组检索:又称精确检索,是将一个词组或短语用半角创引号(“”)括起作为一个独立预算单元,进行严格匹配,以提高检索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精确检索,是将一个词组或短语用半角双引号(“ ”)括起来作为一个独立运算单位,进行完全匹配,一般使用在主题词、作者等字段。
例如:关键词字段→“反倾销”
≠“反倾销战略”
≠“反倾销调查”
作者字段→“张三”
≠“张三明”、“李张三”
第三章中文数据库检索
12. 常用三大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资讯
13. 中文数据库的常用检索模式:初级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
14. 中国知网特有的论文格式是:CAJ
15. 习题讲解
第四章网络搜索引擎
16. 搜索引擎按照工作原理分为:
全文搜索引擎:百度、谷歌、谷粉搜搜
目录式搜索引擎:新浪、雅虎、网易
元搜索引擎
17. 搜索引擎的常用技巧:
⑴布尔逻辑检索技术的实现:and 空格也有技术含量
or 利用 | 来实现
not 利用 - 来实现
⑵精确匹配检索:“”《》
⑶高级检索语法:filetype文件类型、intitle标题、inurl链接、site 站点
18. 百度的高级搜索运用
第五章外文数据库
19.在EBSCO-ASP/BSP外文全文数据库中,可以利用“查找更多”进行结果的精确检索,比较有特色的是该数据库能够提供图像查找。
20.EBSCO-ASP/BSP中可以获取多种格式的文献,其中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实现全文翻译和在线朗读,快速查找该格式文献公式为:Keyword and FM T
21. 习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