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铁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介绍铁力水文站测站的基本情况,从测验河段水流形势、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单沙断沙关系等方面对铁力水文站测站的特性进行分析,为做好水文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降水量;洪水特性;水位流量关系;洪峰流量;径流量1 流域概况1.1 呼兰河流域概况铁力(二)站位于黑龍江省铁力市铁力镇,是呼兰河上游主要控制站,属国家二类精度站,地理坐标为东经128°01′,北纬46°58′,集水面积1838km2,断面以上河长95.3km,至河口的距离406km。
1.2 测站基本情况铁力水文站设于1951年,1988年断面上迁300米至今,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沙量、降水量、蒸发量、冰情、颗分等15项。
1.3 测验河段水流形势在断面上游14.5km处左岸有支流小呼兰河汇入,河长74km,集水面积860km2,河道弯曲系数为1.48。
在老爷府河段有一座拦河坝,把呼兰河水引入桃山灌区,断面上游10km处有桃山渠首把呼兰河水引入王扬灌区,这两处工程所引出的河水不流经本站测流断面。
基本断面上、下游各75m均为铁路桥,靠河右岸有防洪堤坝,河段顺直。
左岸起点距-50.0m至15.0m(台地)为壤土,15.0m 至160.0m为细砂石,右岸160.0m至200.0m(台地)为壤土,河床属冲淤性河床,流域植被较差,断面冲淤严重。
2 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2.1 来水情况铁力水文站洪水来源为上游区域暴雨和干流呼兰河来水为主,有时也出现石长水位站以上支流及小呼兰河等各支流来水随机组成,一般情况下以小呼兰河来水为主,洪水多发生在7、8月份。
2.2 降水特征铁力水文站2000-2012年平均降水量559.9mm,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71.1%。
1~5月和10~12月份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8.9%。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为0.21。
我所到过并留下影像的水文站1、饶河的万年石镇街水文站。
到过的第一个水文站,学校安排的实习,81年。
实习生们干活轻松,却人人得了优秀,人品呀。
这是2009年8月31日的照片。
年轻,只知道玩,没去拍水文站,而是在水文站附近的大堤上摆PS.2、第二个水文站,吉安的吉水木口水文站,82年夏天。
又是实习,一下车就照了一张,杯子、席子,有认真实习的样子吧。
这里,砍柴火,测流,什么都干。
恰又遇82年历史性的大洪水,七天七夜连轴转,天天上船测流,天天吃荞头,大家累得半死,但实习成绩,站上给的是良好。
吉安的水文文化,有所体现。
水文传统,这里厚重。
2009年5月23日,一别27年,回到木口。
这时,老房子依然如故,而木口水文站早已由村里的田边,搬迁到了乡里,并更名为白沙水文站。
今日的白沙水文站,很漂亮。
要是在县里就好上加好了。
3、第三个站,也是参加工作的第一站。
1982年,上饶,江西暴雨密度实验研究队,乐安河支流洎水河的德兴直源水文站,小河站,集水面积仅10平方公里。
5个年头。
30年后,当年的钢桥已经被窃贼盗走,换成了水泥测桥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支激情燃烧的队伍。
我们的实验队队服,还可以吧4、直源水文站还管理一个更小的小河站,叫大林水文站,集水面积2.03平方公里。
83年的洪水,冲毁了人工河床三十年过去了,当年在水泥台阶上的“手书”,依然还在:云里探风雷、溪里有乾坤。
青葱的风发意气,安在。
今虽老矣,倘略感动。
建议算文物。
第二个工作地点,德兴暴雨实验队队部,实验场,两年的时间,负责各类仪器的对比观测。
相机置于地,自拍,并摆PS。
25年后,回到曾经的实验场,在当年的蒸发皿基座边,再照一张。
青春早已不在。
5、第三个工作地点,清丰水的南昌岗前水文站,区域代表站。
7个年头。
当年在压水井基座上留的非文物级手迹。
在这里,学会了点马灯、烧牛粪,用压水井。
6、第四个工作地点,南昌,抚河的李家渡水文站,大河站控制站,五河七口之一。
文章编号:169-7996(2221)61-6109-02绥芬河东宁(三)水文站防洪特征水位分析于彦敏(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文水资源中心,黑龙江牡丹江07200)摘要:文章通过对东宁(三)水文站防洪特征水位的科学确定,为绥芬河下游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水文情报预报和测洪方案制定了标准。
关键词:东宁(三)水文站;防洪特征水位;洪水特性中图分类号:P336文献标识码:B1基本情况东宁(三)水文站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市东宁镇,地理位置EOO66',N46°06,,集水面积8374km2,系绥芬河下游控制站,中央报汛站。
该站133年建为水位站,以后曾多次迁移断面和变更测验项目,沿革至今,现为东宁(三)水文站,基本水尺断面位于东宁县城公路大桥上游1846m处。
水位测验年份为134 -1046年及1042-1046年、/50年-至今;流量测验年份为1059年-至今。
该站1672年1月31日以前为假定基面高程,189年1月1日以后采用黄海基面高程。
黄海基面高程由东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59年2月测量,水准测量等级为三等。
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长度106m,河床由沙石和淤泥组成,最大水面宽280m。
该站水位流量关系稳定,低水时水位流量关系为2-9条临时曲线,高水时呈单一线[/。
本次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该站136年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部分按趋势延长。
2洪水特性东宁(三)水文站位于绥芬河下游。
绥芬河是横跨中国、俄罗斯两国的国际界河,属于山区性河流,洪水具有涨落快、流速大、洪峰停留时间短的特点,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9、8月份。
该站建站以来共发生3次较大洪水,其中1065年洪水为第一位大洪水,洪峰水位16.10m(假定基面),洪峰流量516m5/s。
洪水造成堤防多处决口,绥芬河、东宁两市县受灾农田面积3267hm0,受灾人口2万多人,倒塌房屋60多间,水毁堤防20.5km,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黑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4号)《黑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业经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省人民政府第五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省长王宪魁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黑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发挥水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监测设施与监测环境的保护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水文事业应当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事业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和促进本行政区域水文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水文机构(以下简称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水文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五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国家水文技术标准编制,并服从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是发展水文事业的依据,一经批准,应当严格执行。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文章对黑龙江省现有水文站网历史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将来黑龙省水文站网的发展方向。
标签:水文站网;发展史;方向黑龙江省的水文观测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在我省境内修筑“中东铁路”,为在松花江上修建铁路桥的需要,由“中东铁路工程局”选定哈尔滨松花江今滨州铁路桥附近设立水尺,于5月25日建立了第一个水位站,进行水文观测。
从此掀开了黑龙江省水文测验工作的序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年中,黑龙江省的水文站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测验项目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测验内容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
目前,项目齐全的各类水文站网已覆盖全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水文站网历史黑龙江省水文站网自哈尔滨水位站设立后,于1916年开展了流量测验项目,1936年增加了输沙率测验项目;1899年在扎兰屯(今划归内蒙)建立了第一个雨量观测站。
此后,我省水文站点不断增加,在日本投降时,许多观测站随着各级伪政府的垮台而解体了,观测工作中断。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黑龙江省区域内的原松江、合江、嫩江、黑龙江省,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水利总局下达的恢复水文建站的通知,着手恢复、筹建水文站工作。
1954年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时,共有各类站点151处。
1956年根据国家水利部水文局制定的全国水文站网布设原則和要求,进行了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工作。
当时共规划基本流量站145处,水位站41处、雨量站533处,泥沙站69处、蒸发站72处、水质站35处、实验站4处,达到平均每3190平方公里就有1处流量站,每820平方公里就有1处雨量站。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1957~1958年建水文站124处。
1963年开展了全省水文站网分析验证工作,对规划站网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设,调整后的各类站点共439处。
1973年以后,为了补充我省水文站网的不足,研究暴雨径流关系而设立了小河站10处。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分析文章对黑龙江省现有的各类水文站网密度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了将来水文站网的调整方向,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标签:水文站网;密度;调整站网密度是衡量水文站网能否实现建站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将来水文站网调整的重要凭据之一。
文章依据近年站网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各类别水文站的站网密度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将来水文站网的调整布局方向。
1 水文站网密度分析1.1 地貌及水文气候概况黑龙江省总面积47.3万km2,地势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西南部、东北部低,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和水面构成,其中山地占24.7%、丘陵35.8%、平原37.0%、水面及其它2.5%。
黑龙江省从东向西,大部分区域为湿润或半湿润区,西部局部地区为半干旱区。
黑龙江省所在黑龙江流域主要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组成,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等。
1.2 水文站2015年底统计,黑龙江省现有水文站119处,但2012年以来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新建了145处水文站,新建水文站尚处于试运行中。
黑龙江省水文站单站控制面积由3975km2降至1792km2,站网密度增加一倍以上,已达到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水文站站网容许最稀密度(单站控制面积1000~2500km2),也达到《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要求的湿润地区水文站单站平均面积小于2500km2。
黑龙江省内水文站网分布稍不均匀。
分水系看,黑龙江水系站网密度较低,流域面积11.7万km2上现有18处水文站,新增中小河流建设24处,单站控制面积由6500km2降至2786km2,已基本接近站网容许最稀密度上限;乌苏里江水系站网密度基本与全省站网密度一致,5.98万km2的面积上现有10个水文站,新增中小河流建设25处,单站控制面积由5980km2降至1709km2;嫩江水系站网密度也未达标,10.3万km2的面积上有19处水文站,新增中小河流建设16处,单站控制面积由5421km2降至2943km2;绥芬河水系站网密度最大的地区,7609km2的面积上有2处水文站,新增中小河流建设4处,单站控制面积由3804km2降至1268km2;松花江水系是全省站网密度较大的区域,20.79万km2的面积上分布着58处水文站,新增中小河流建设76处,单站控制面积由3584km2降至1551km2。
穆棱河穆棱与梨树镇水文站上下游洪峰水位相关分析冯本领;刘加义【摘要】通过对穆棱河穆棱水文站和梨树镇水文站上下游洪峰水位相关进行分析,为梨树镇水文站的洪水预报和梨树镇及鸡西市的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穆棱;梨树镇站;洪峰水位;相关分析;成果检验【作者】冯本领;刘加义【作者单位】穆棱市福禄乡人民政府,黑龙江穆棱15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5穆棱河是乌苏里江左岸支流,发源于完达山脉老爷岭东坡穆棱市窝集岭,流经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市(县),于虎林市虎头镇南18 km处注入乌苏里江,流域面积18 427 km2。
流域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1.0%,丘陵面积占总面积26.3%,平原面积占总面积22.0%,湖泊面积占总面积0.7%。
穆棱站以上地形属山区、半山区,平均海拔600 m,低山和丘陵占87%,流域内地势随穆棱河由南向北倾斜,形成南高北低两山夹一沟的地形。
河中无水生植物,两岸均为住宅或街道,左岸铁路以上及右岸住宅区以上的山坡有少量农田。
两岸不远处有高山,右岸地势较高,出槽后10 m与高山相连,左岸穆棱镇堤防紧靠河岸。
左岸堤内地势比较平坦,但由于街边房屋甚多,水流非常紊乱,下游200 m处右岸有一水沟(庙沟)流入,406 m处有穆棱公路桥,2.1 km处为滨绥铁路桥。
流域内地形是山峦起伏,坡陡流急。
山区土层较薄,为棕色森林土。
沿河两岸多为耕地,土壤大部分是黑土,沙壤土,和黏土,透水性较好,地下水埋藏较浅。
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一坐,其控制面积为445 km2,占本站流域面积的17%。
下游82 km处有梨树镇站。
穆棱水文站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是穆棱河上游的重要控制站,是国家重要水文站,位于穆棱河上游,距河口距离535.5 km,集水面积2 613 km2。
该站始建于1949,为水位站,1962年改为水文站至今。
管理科情为祖国东极三江水魂系祖孙三代追梦人李璇◎"水文"工作是常人所不熟悉的工作。
就是有这么一群人,只要有降水、有洪水,他们必须到测验断面实地观测水位、施测流量,为服务于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社会基础行业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两个大字只有穿梭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上的船舶才能看到,但那也只在你眼里不经意地仅仅停留了几秒钟而已。
更多的水文测船只能蜗居在某条不起眼的小河边,默默的,一次一次在波峰浪谷间穿行。
时光犹如一条长河,我无法完全记住每一朵浪花,但可以对其中的几朵记忆犹新,我将选取几个岁月长河里我身边的惊鸿一瞥,去追溯那些逝去的光阴,回顾那些年水文人走过的峥嵘岁月里所承担的水文"四随"测算整报工作。
爷爷是佳木斯水文局的拓荒者,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合江地区的江河湖泊,用军人的意志在水文落地生根。
我的爷爷老李,李旭志,1934年生于泰国,1940年回国,为归国华侨。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的军人的向往,1955年在广东省普宁市参军入伍,服役铁道兵8510部队,1961年转业来到了祖国最东方,合江地区最艰苦最边远的边疆水文站———别拉洪水文站。
别拉洪河满语意为"大水漫地之河",沼泽性河流。
这里偏僻闭塞,人烟稀少,交通靠水路,是一个"四不靠"的偏僻水文站。
为了采集数据,需要坚守测量点,吃住在站里。
当时的水文站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雪,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差。
夏天出去买米买面来回需要划船两天,冬天职工只能吃力地拉着东北特有的雪地爬犁出去到乡里购买。
无路、无电,百十平方公里内没有一点人烟气息。
经常有熊、狼、蛇等野兽出没。
在站房里朝夕能听到狼吼,出门看水位时都不得不携带刀铲以备防身之用,过着"与狼共舞"的生活,这就形成了当时的水文人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第1卷第6期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V o l 1,N o 62018年6月H y d r oS c i e n c e a n dC o l dZ o n eE n g i n e e r i n gJ u n .,2018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的进展杨广云,廖厚初(黑龙江省水文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黑龙江省水文局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在水文预报工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洪水预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洪水预报;数学模型;典型案例;降雨产汇流中图分类号:P 33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G5419(2018)06G0108G05作者简介:杨广云(1968G),男,黑龙江铁力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测报㊁水文水资源分析等工作.E Gm a i l :y g y0915@ye a h n e t .(文章后另附作者补充简介)㊀㊀黑龙江省的水文观测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在黑龙江省境内修筑 中东铁路,为在松花江上修建铁路桥的需要,由 中东铁路工程局 选定哈尔滨松花江今滨州铁路桥附近设立水尺,1898年5月25日建立了第一个水位站,进行水文观测.从此掀开了黑龙江省水文测验工作的序幕,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1].1933年,伪满洲国大规模的设站,1945年内战暴发,站网全面瘫痪,所有测站全部停测.东北解放后,水文观测开始全面恢复,1956年进行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制订了统一的报汛办法,加强了对洪水的监测预报工作,洪水预报业务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提高.1957年㊁1960年㊁1991年㊁1998年㊁2013年松花江大洪水,1958年㊁1984年㊁2013年黑龙江大洪水,都由于洪水预报准确及时,为正确作出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㊀洪水预报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洪水预报工作从无到有㊁由点到面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 60年代,学习㊁吸收苏联的洪水预报方法,为黑龙江省洪水预报工作奠定了基础.70 80年代,国内开始对降雨径流关系进行研究,特别是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研究的新安江模型获得成功,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90年代以后,不少研究者对黑龙江的洪水预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如张德伟等[2]建立了黑龙江省主要江河长期洪水预报系统;阎琛荣等[3]对黑龙江洪水预报方法进行了改进;郭姚生等[4]对黑龙江中游的特大洪水预报进行分析研究;刘清仁等[5]对1998年嫩江松花江洪水预报及成因分析研究.特别是2003年以后,随着通信㊁计算机㊁网络等技术在水文预报领域中的推广应用,黑龙江省洪水预报在预报模型和方法㊁洪水预报系统建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李亚龙等[6]应用灰色系统预测预报黑龙江洪水;肖兴涛等[7]应用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系统对小流域洪水进行预报.多年来水文工作者在洪水预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建立了各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2003年汇编了松花江流域实用洪水预报方案,2009年汇编了黑龙江省实用洪水预报方案,2004年建立了黑龙江省主要江河洪水预报系统,2005年引进中国洪水预报系统,2013年开发了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系统.目前,黑龙江省洪水预报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实用洪水预报方案和洪水预报系统.1 1㊀实用洪水预报方案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㊁适合黑龙江省的实用洪水预报和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相关法㊁降雨产汇流预报.8011 1 1㊀相应水位(流量)相关法相应水位(流量)相关法是大江大河中下游河段普遍采用的一种实用洪水预报方法,它根据天然河道洪水波运动原理,在分析历史大量实测的河段上下游断面水位(流量)过程线上,任一时刻的水位自上站传播到下站的相应水位(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经验相关关系,之后可根据此相关关系进行单站洪峰水位(流量)预报.在几辈水文人的努力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相关图预报方案.但随着河道冲淤的变化㊁工程建设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建立的相关图预报方案已不适用,因此每隔5a要重新修订一次预报方案.例如2013年黑龙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利用水位相关图预报方案,提前二十余天准确的预报了黑瞎子岛将要淹没.正常情况下相关图预报是只有在上一站出现洪峰水位(流量)了才能预报一下站的洪峰水位(流量),但是考虑到黑龙江干流河道比较稳定,采用越站预报,跨越了6个站,遇见期提前了十几天,为相关图的预报创造一个新的亮点.1 1 2㊀降雨产汇流预报产汇流预报分为降雨产流预报和汇流预报两部分.降雨产流预报是以降雨径流形成理论和坡地产流基本规律为基础,由降雨量预报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量[8].主要的预报方法采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法.降雨径流相关图是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用每次流域平均雨量和相应产生的径流总量,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量相关图.黑龙江省属于半湿润地区,一般考虑为蓄满产流,在建立相关图中的影响因素只考虑前期影响雨量P a,即R=f(P,P a)相关图.该方法适用于一些中小河流,需要对流域进行分块产流计算,更好地考虑流域内下垫面不同以及局部产流,利于提高产流计算的精度,对于大江大河预报效果不是很好.黑龙江省属于半湿润地区,地面㊁壤中和地下径流都有,在计算径流时多采用谢尔曼单位线.在编制预报方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暴雨等级㊁暴雨中心位置,编制不同的单位线.目前,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单位线计算和方案编制,方便快捷.全省已有50余处水文站建立了单位线预报方案.1 2㊀洪水预报系统2005年,黑龙江省水文局从水利部水文局引进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应用㊁升级和完善,在防汛水文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以实时水情数据库为依托,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能方便地构建五类洪水预报方案,具有通用的预报模型方法库,可以任意选择多模型㊁多方法制定预报方案;具有人工和自动优选相结合的模型率定功能,具有定时预报和人机交互预报功能;可干预任何信息源和预报过程,具有先进的泰森多边形动态计算方法和雨量缺测计算方法,具有全面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等.该系统具有科学先进㊁功能齐全㊁通用性强㊁操作简便等特点[9].1 2 1㊀系统主要功能(1)构建预报方案.系统可以通过人机界面简单㊁快速地构建常用的预报方案,能管理所有预报方案[8],可进行多站㊁多流域㊁河系连续预报.预报方案是预报模型和方法同预报断面有关的河段和流域特性以及洪水特性的具体结合.目前,可通过人机界面构建的预报方案有经验相关图㊁经验模型预报方案㊁概念模型预报方案等.(2)模型率定.系统通过人机界面的自动优选和人工试错两种方式结合,完成所编制的预报方案中预报模型参数的率定,并同时可进行多模型参数自动优选.系统也可对标准化预报模型中的单值参数进行自动优选,并可依据对模型㊁洪水和流域特性的熟悉程度采用内置的人工试错方法进行参数优化调整,完成预报方案的最终建立.系统有确定性系数和水量平衡两种目标函数可供选择,不仅可设定计算目标函数的阈值,还可以设定任何连续或间断历史水文资料系列用于率定,根据预报方案属性自动从专用数据库中获取并生成用于模型率定的历史数据文件.模型率定完成后,所保存的率定结果即可用于实时作业预报.(3)实时作业预报.该系统可根据预报方案的属性自动从实时水情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中获取预报根据站点实时信息㊁数据预处理㊁预报模型参数状态,完成预报方案各输入的模型计算,最901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广云,等.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的进展后得到预报结果.并可根据预报经验通过人工干预预报进程和修改预报方案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预报精度[10].(4)人工交互作业预报.系统的人工交互预报采用图形和表格方式,为预报员方便判断数据或模拟成果正确性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方便快速地将判断付诸行动,使预报能反映它们对当前和未来水文气象条件的最佳估计.该模块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开发了降雨量输入交互㊁预见期降雨处理㊁流量输入交互㊁模型参数交互㊁模型状态交互㊁成果综合优选交互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交互等人机交互界面,在后台技术层上开发了退水图形处理技术和过程线橡皮筋技术[11].1 2 2㊀实用模块、预报方法和模型系统采用完全模块化结构,系统对那些可独立于预报模型㊁预报方案和预报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其数据处理功能开发成标准的实用模块,系统与实用模块的通信采用参变量和数据文件,各类数据文件格式均有标准化的规定[11].目前,系统开发完成的标准实用模块有:模型参数文件生产模块㊁模型状态文件生产模块㊁雨量站号和流量站号系列获取模块㊁泰森多边形控制面积计算模块㊁等时段点雨量系列计算模块㊁权重法面雨量系列计算模块㊁网格法面雨量系列计算模块㊁等雨量线计算模块㊁假定雨量定量及时间分配模块㊁等时段水位流量系列计算模块㊁水位流量相互转换模块㊁流量合成法模块㊁预报数据入库模块㊁误差系列校正模块㊁预报方案输入和输出模块等.目前,系统已纳入的标准预报模型有: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S M S_3)㊁三水源滞后演算法(L A G_3)㊁马斯京根河道连续演算法(M S K)㊁降雨径流相关图法(P_R Z H J R)㊁流域经验单位线法(UH_B)㊁神经网络模型(B P)等国内外主要模型[8].此外,黑龙江省水文局依据特定断面洪水属性和多年经验,开发并集成了适宜黑龙江省地区的经验预报模型.修订150处水文站㊁水位站已有的经验预报方案,纳入系统当中.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黑龙江省水文局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洪水预报系统,可以随时根据已知情况进行洪水作业预报,提高了时效性,预报精度达到85%,满足洪水预报的要求,为防汛抗洪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2㊀典型洪水预报2 1㊀2013年黑龙江全流域大洪水2013年,嫩江㊁松花江㊁乌苏里江㊁黑龙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特别是黑龙江干流同江至抚远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第一时间将预警预报信息报送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示重点区域㊁重点部位的暴雨洪水防范工作.8月10日晚,在防汛工作紧急会议上,黑龙江省水文局提出了 黑龙江中游将发生接近或超过1984年的大洪水,同江至抚远江段将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黑瞎子岛将全部淹没 的预测预报,提前23d 为各级领导抗洪抢险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主动权.为确保肇源县和松花江干流的防洪安全,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 调控尼尔基水库㊁丰满水库泄流,死守肇源堤防,控制哈尔滨㊁大庆洪水流量 的总体部署和省水利厅的工作安排,黑龙江省水文局根据尼尔基水库㊁丰满水库9种不同的泄流条件,利用洪水预报系统制定了联合调度方案,供防汛指挥决策部门参考,有效控制下游洪峰流量,减小了松花江干流沿江城市的防洪压力[12].在8月14日提前10d预报肇源站洪峰水位为129 00m,实际出现洪峰水位128 99m,仅差1c m.在8月18日提前9d预报哈尔滨洪峰水位119 50m,实际出现洪峰水位119 49m,仅差1c m.哈尔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预报洪峰水位,及时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正是由于水文部门的精准预报,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先后2次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下达调度命令,将坝上水位控制到114 50m,有效减轻了上游哈尔滨等江段防洪压力.各地安全转移妥善安置34万多人.2 2㊀2017年暴雨洪水2017年7月19 21日,拉林河支流牤牛河龙凤山水库以上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面对突发生暴雨,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集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㊁省水文局等相关部门研究龙凤山水库如何科学调度洪水,保证水库大坝安全.黑龙江省水文局预报人员根据雨情水情仔细分析011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卷水库库区以上降雨时空分布及未来降雨情况,并临时构建了洪水预报方案预报了龙凤山水库入库过程,并提出调度方案及预报龙凤山水库出现最高库水位值,防汛指挥部门根据会商结论进行了洪水调度和指挥决策,龙凤山水库实际出现的来水过程及最高水位与预报基本吻合.同期,牡丹江中上游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致使牡丹江莲花电站来水量增加很快,按当时泄流量来看,莲花电站库水位很有可能超过允许最高水位218 00m.省水文局预报人员根据牡丹江上游及支流的预报来水过程,在保证最高水位不超218 00m的情况下,制作了4种不同调度方案.省防汛办和莲花电站管理部门根据预报调度意见,并结合实际开展了水库调度,既保证了水库本身安全,又保证了水库下游沿河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实际发生的结果和预报的结果基本吻合.3㊀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㊁水利改革不断深入㊁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水文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要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手段,以加快科技创新为保障,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为支撑[1],以提升洪水预报服务能力为目标,推进传统经验洪水预报向人机交互洪水预报转变,加强中小河流和无资料地区洪水预警预报方法研究,着力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加强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技术研究,加强水文预报新方法㊁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参考文献:[1]㊀张常俊.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221.[2]㊀张德伟,徐实,王凤君.黑龙江省主要江河长期洪水预报系统[J].水文科技信息,1994(4):34G43.[3]㊀阎琛荣,肖迪芳,王炳利.黑龙江洪水预报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8(2):15G18.[4]㊀郭姚生,李长友,曲春晖.黑龙江中游"84 8"历史特大洪水预报[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7(3):55G57.[5]㊀刘清仁,朱翠莲,李小聪.1998年嫩江松花江洪水预报及成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1999,7(4):1G4.[6]㊀李亚龙,吴晓蓓,王秋媛.应用灰色系统预测预报黑龙江洪水[J].东北水利水电,2013,31(5):36G37.[7]㊀肖兴涛,王金艳,张淑霞.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系统在小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4):43G45.[8]㊀水利部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9]㊀梁家志,刘志雨.中国水文情报预报的现状及展望[J].水文,2006,26(3):57G59.[10]章四龙.中国洪水预报系统设计建设研究[J].水文,2002,22(1):32G34.[11]陶新.黄河小花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研究及软件系统开发[D].南京:河海大学,2007.[12]杨伟英.迅速行动昼夜坚守精准测报把脉江河 省水文局决战嫩江㊁松花江㊁黑龙江特大洪水纪实[J].水利天地,2013(10):28G31.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f l o o d f o r e c a s t i n g i n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Y A N G G u a n g y u n,L I A O H o u c h u(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H y d r o l o g y B u r e a u,H a r b i n1500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 a n ds o c i e t y a n d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 p r o g r e s so f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y d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s e i z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 a n d m a d er e m a r k a b l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h y d r o l o g i c a l f o r e c a s t i n g.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a n d 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o ff l o o df o r e c a s t i n g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t h e p r o b l e m sa n d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o f f l o o d f o r e c a s t i n g i nh e i l o n g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f l o o d f o r e c a s t i n g;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t y p i c a l c a s e;r a i n f a l l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c o n f l u e n c e111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广云,等.黑龙江省洪水预报的进展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卷杨广云简介杨广云,黑龙江省水文局副局长.一直从事水文情报预报㊁水文站网管理㊁水文监测㊁水环境监测㊁水文工程建设管理㊁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等工作.2002年以来主持完成历年全省主要江河洪水预测预报工作;完成全省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规划㊁设计和建设;主持完成嫩江㊁松花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的修订㊁黑龙江省主要江河干支流洪水预报系统的开发㊁水位自记平台融冰装置研究工作;主持亚行贷款松花江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㊁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工程㊁黑龙江省水文危房改造工程㊁ 十一五 水文水资源工程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项目设计和建设;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水文基础设施 十二五 建设规划»«国家水文基础设施 十二五 建设规划(黑龙江省分项)»«黑瞎子岛水文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水情分中心初步设计»«黑龙江省水利信息化 十二五 建设规划»«黑龙江省水文基础设施 十三五 建设规划»«黑龙江省水利信息化 十三五 建设规划»«黑龙江省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初步设计»«黑龙江省水资源监测工程初步设计»等工作.211。
浅谈黑龙江航道船舶无线通讯网络的发展特点与应用[摘要]本文结合黑龙江航道通讯发展历程,主要针对现行航道通讯网络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航道无线通讯网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航道通讯发展应用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160-01黑龙江航道无线通讯是现代水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省航道局承担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道维护工作,航道维护里程为4295公里(其中中俄界河维护里程为2385公里),航道无线通讯在船舶调度、生产指挥、内外联络和对俄水运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黑龙江航道船舶无线通讯发展历程及特点1、黑龙江航道通讯发展情况。
建国初期通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了黑龙江航运短波通讯电台(莫尔斯电报),与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市阿穆尔航运局进行水上运输生产和外事联络的国际专用电路,对我省水运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先后建立了并且分别使用的水运运输和航道水情预报的专用无线通讯网络。
上世纪80年代末,分别在松花江干流的肇源、哈尔滨、绥滨等近20个港站等地区建立了甚高频无线通讯发射接收钢塔,基本解决了船舶与船舶之间的通讯、船舶与各港站之间的通讯联络,基本满足了当时生产指挥和工作联络的需要。
2、黑龙江航道短波通讯网络的特点。
由于短波通讯电台通讯程序繁多,差错率高。
短波通讯形式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地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球表面介质的特性。
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力,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着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损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损耗程度不一样。
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
短波通讯的另一种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因路径损耗、时间的延迟、大气的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质量。
黑河流长水文情深作者:杨晋芳蔺生睿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6年第10期2000年,按照上级部署,黄委水文局抽调职工组建了黑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进驻黑河莺落峡、正义峡、哨马营等重要站点,协同甘肃、内蒙古两省(区)水文部门,做好黑河干流重要控制站的水文、水质监测,以及提供黑河水量调度所需的水文情报等工作。
光阴荏苒,如今16年过去了。
今年8月中下旬,笔者走访了坚守在黑河一线的黄河水文人,他们抛家离舍、忠于职守、甘于寂寞的故事,坚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
接力调水出张掖往南上张莺公路约30公里,即到莺落峡。
1943年,国家在此设立水文站,归属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管辖,长年监测黑河水情。
莺落峡是蜿蜒于祁连山的黑河出山的最后一道峡口,该站以上为黑河上游。
在莺落峡的山谷中有一高一低两条河,低的是黑河干流自然河道,河面宽阔;高的则是引水渠。
时值8月中旬,正是黑河的主汛期、调水关键期,又逢一场降雨,眼前的渠水、河水湍急且浑浊。
莺落峡水文站就坐落在峡谷出口的右岸,这里远离村镇、人烟稀少。
冯治天站长带领我们参观水文站时侃侃而谈,这位80后站长业务很熟练。
据冯站长介绍,该站工作业绩突出,曾多次受到水利部、甘肃省防指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特别是在抗击1996年8月特大洪水过程中,该站勇立战功,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站在办公楼二楼办公室里,黑河水的滚滚涛声就在耳畔回荡不绝。
该站有7位职工,6人为该站在编职工,1人为黄委黑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驻站人员。
他们每天就在二楼办公,一楼吃住,日夜守护在黑河岸边。
由于条件艰苦,在水量不大的时候,该站职工可以轮班调休,但驻站人员只能自始至终地坚守。
今年,驻守黑河几个站点的黄河水文职工都到了退休年龄,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提早安排,做好了新老交接。
前几天,莺落峡水文站就新派来一位精干的小伙子,名叫季程,是今年刚从甘肃林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
我们半开玩笑地说:“希望你继承(季程)黄河水文光荣传统,把黑河调水监督工作做好。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
文章对黑龙江省现有水文站网历史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将来黑龙省水文站网的发展方向。
标签:水文站网;发展史;方向
黑龙江省的水文观测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在我省境内修筑“中东铁路”,为在松花江上修建铁路桥的需要,由“中东铁路工程局”选定哈尔滨松花江今滨州铁路桥附近设立水尺,于5月25日建立了第一个水位站,进行水文观测。
从此掀开了黑龙江省水文测验工作的序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年中,黑龙江省的水文站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测验项目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测验内容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
目前,项目齐全的各类水文站网已覆盖全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水文站网历史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自哈尔滨水位站设立后,于1916年开展了流量测验项目,1936年增加了输沙率测验项目;1899年在扎兰屯(今划归内蒙)建立了第一个雨量观测站。
此后,我省水文站点不断增加,在日本投降时,许多观测站随着各级伪政府的垮台而解体了,观测工作中断。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黑龙江省区域内的原松江、合江、嫩江、黑龙江省,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水利总局下达的恢复水文建站的通知,着手恢复、筹建水文站工作。
1954年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时,共有各类站点151处。
1956年根据国家水利部水文局制定的全国水文站网布设原則和要求,进行了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工作。
当时共规划基本流量站145处,水位站41处、雨量站533处,泥沙站69处、蒸发站72处、水质站35处、实验站4处,达到平均每3190平方公里就有1处流量站,每820平方公里就有1处雨量站。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1957~1958年建水文站124处。
1963年开展了全省水文站网分析验证工作,对规划站网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设,调整后的各类站点共439处。
1973年以后,为了补充我省水文站网的不足,研究暴雨径流关系而设立了小河站10处。
1984年根据全国水文站网技术经验交流会精神,全省进行了第四次站网分析和调整,各类水文站點共有686处,分布在全省237条大小江河、湖泊。
为了深化水文改革,改变传统的水文测验方式,1988年对我省现有水文站网按水利部水文司的要求进行了站队结合规划,共规划站队结合勘测队20个。
1995年对我省部分区域代表站、小河站进行了设站年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其他原因,共调整和撤销12处水文站。
1997年按着部、省水文“九五”规划要求,进行了第五次站网分析验证,采用了“主成份聚类分析方法”对我省以往的水文分区进行统一,验证了站网的功能。
1998年松花江、嫩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对我省水文站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考验,针对大洪水中存在的站网布设不足以及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国家加快了水文行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水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截止,水文站网布局中水文站122处,站网密度2.7站/万km2;雨量站721处,站网密度16站/万km2;水位站46处;基本水质监测站64处(其中14处归属松辽委);源头背景值站和降水动态站15个;地下水观测站1290处;泥沙站18处;蒸发站79处。
按照国家站队结合与水文巡测基地建设规划,规划水文勘测队24处。
初步建成11处巡测基地。
2 水文站网现状
2012年以来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新建了147处水文站,89处水位站、1328处雨量站,该项目的实施使我省水文站网布设密度大幅提高,对中小河流区域的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2016年底截止,水文站网布局中共有水文站267处、单站控制面积由3975km2降至1792km2;水位站136处、单站控制面积10064km2降至3478km2;雨量站1954处、单站控制面积775km2增至237km2;泥沙站25处、平均每站控制面积18920km2;地下水监测站1255眼,其中逐日井数为205眼,五日井数为1050眼,平均单站控制面积377km2;水质站105处;实验站4处。
建成水文勘测队68个,遍布全省大部分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3 水文站网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的结构基本合理,大河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比例比较适当,站网密度已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也有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大庆等地区站网较稀疏,未达到标准要求。
目前,正在实施中的黑龙江省大江大河水文监测工程,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大江大河及部分一级支流上新(改)建水文(位)站16处,以充实和完善水文站网布局和监测功能,提高水文测报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随着站网密度的提高,测站人员不足以及老龄化问题都成为制约水文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文监测须由传统的驻测改为巡测为主,依托水文勘测队,实行区域巡测,并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测站自动监测报汛水平,稳步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SL34-2013.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2013-05-18.
作者简介:张常俊(1984-),男,甘肃白银市,本科,工程师,从事水文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