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42
附录一:电力系统概述一、电力系统1.电力系统简介英文:power system电力系统图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
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
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仅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电力系统建设往往是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电力系统发展简况在电能应用的初期,由小容量发电机单独向灯塔、轮船、车间等的照明供电系统,可看作是简单的住户式供电系统。
白炽灯发明后,出现了中心电站式供电系统,如1882年T.A.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纽约主持建造的珍珠街电站。
它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总容量约670千瓦),用110伏电压供1300盏电灯照明。
19世纪90年代,三相交流输电系统研制成功,并很快取代了直流输电,成为电力系统大发展的里程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简介1.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的能源供应系统。
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经过输电和配电,最终供应给用户使用。
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力的可靠供应、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2. 电力系统的组成2.1 发电厂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起点,它将各种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水力、核能等)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发电厂类型包括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2.2 输电网输电网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以高电压输送到各个地区的电力网。
输电网通常包括高压变电站、输电路线和变电设备等。
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2.3 配电网配电网将输电网输送过来的高压电能转变为适适合户使用的低压电能。
配电网通常包括变电站、配电路线和配电设备等。
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将电能分配给各个用户,并确保电能的可靠供应。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
它的浮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1 监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是监控系统,它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控系统可以匡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3.2 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还包括控制系统,它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优化和调整。
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实现发机电组的启停、负荷调节、电压控制等操作,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还包括管理系统,它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
管理系统可以匡助电力公司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和规划,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4.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应用4.1 远动技术远动技术是指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现代电力系统简介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配电系统及电力用户所组成,是由电源、中间环节、负载组成的对能量进行转换、输送及分配的典型电路。
按转换能量的方式不同发电厂主要有三种类型。
1.火力发电厂:它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来生产电能。
燃料的燃烧使锅炉中的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2.水力发电厂:它是利用河流的水位能推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核能发电厂:它是利用核燃料在反应堆中核裂变能转化为热能,将水变为蒸汽,然后同一般的火力发电厂一样,用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除了这常见的三种发电厂外,还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如利用风力能源的风力发电;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的地热发电厂以及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等。
而输配电系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经历了直流传输——交流传输——交直流传输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交直流混合的现代电力系统。
1 现代交流输配电系统的发展历程最早将发电、送电、用电完成实际应用的是在19世纪上半叶,1882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会向世人展示了从57km 外密示巴赫小水电站直流发电机发出的1kV 左右的直流电是如何输送到现场并驱动一台水泵的运转,因而最初的电力输送是直流系统。
随着用电的需求增加以及输电距离的增大,为了提高输电效率、减少损耗,就要求提高输电电压。
从制造的角度,发电机的电压不可能提得很高,这样就使当时的直流输电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19世纪下半叶,相继研究出三相电机、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制。
1891年德国建立了从鲁劳镇输电至法兰克福的最早的三相交流输电系统,如图1所示,图中三相输电线用单线表示。
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将水轮发电机送出的95V 的三相交流电提高到15kV ,然后经三相架空输电线路送至170km 外的法兰克福,再经降压变压器降到110V ,供给灯泡照明,并由三相异步电动机去驱动水泵。
采用三相输电而不用单相输电的原因在于:用三个单相电路组合起来向外输电,需要6根导线,而三相交流电可用三根或四根线进行输电,能够节省线材;由于使用的输电线少,所以可以减少在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三相交流电动机比单相交流电动机的效率高而且起动、运行性能都要好。
什么是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简介
所谓电力系统就是由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将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1、变电所
变电所是接受电能改变电能电压并分配电能的场所,主要由电力变压器与开关设备组成,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有升压变压器的变电所称为升压变电所,装有降压变压器的变电所称为降压变电所。
接受电能,不改变电压,并进行电能的场所叫配电所。
2、电力线路
电力线路是输送电能的通道。
其任务是把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输送并分配到用户,把发电厂、变配电所和电能用户联系起来。
它由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类型的线路构成。
建筑供配电线路的额定电压等级多为10kV线路和380V线路,并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之分。
3、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由配电装置(配电盘)及配电线路组成。
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
式及混合式等数种。
放射式的优点是各个负荷独立受电,因而故障范围一般仅限于本回路。
线路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也只切断本回路而不影响其他回路;同时回路中电动机起动引起电压的波动,对其他回路的影响也较小。
其缺点是所需开关设备和有色金属水泵量较多,因此,放射式配电一般多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负荷或大容量设备。
树干式配电的特点正好与放射式相反。
一般情况下,树干式采用的开关设备较少,有色金属消耗量也较少,但干线发生故障时,影响范围大,因此,供电可靠性较低。
树干式配电在机加工车间,高层建筑中使用较多,可采用封闭式母线,灵活方便,也比较安全。
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亦称混合式配电。
简介电力系统运行原理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用于向用户提供电能的一套设备和设施的总称。
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各个终端用户,保障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
下面我将逐一阐述这三个环节的原理。
1. 发电环节:发电是电力系统的起点,指的是将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
火力发电是利用燃烧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通过转动磁场产生交流电。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能量驱动涡轮机转动,进而通过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能发电则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发电方式都通过不同的原理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输电线路输入到电网系统中。
2. 输电环节:输电是将发电厂生成的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
由于电能的传输距离较远,需要采用高压输电方式,以减少传输损耗。
主要有两种输电方式: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
交流输电采用变电站将电能升压,然后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用户。
直流输电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传输到目标地点。
无论是交流输电还是直流输电,都要经过输电线路、装置设备等多个环节,确保电能的稳定传输。
3. 配电环节:配电是将输电线路传输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终端用户的过程。
一般而言,配电系统可以分为高压配电和低压配电。
高压配电主要负责将输电线路输送到城市或工业用电区域的变电站,再通过变压器将电能降压后分配给低压用户。
低压配电则是将电能从变电站传输到各个家庭、商业和工业用户。
配电系统通常通过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来实现电能的分配。
总的来说,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就是将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和配电环节将电能稳定地传输和分配给用户。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电能的连续供应。
此外,电力系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调度和控制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