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言课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一、课堂导入
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二、知识讲解
2.1 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2.2 分别介绍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文化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案例分析
3.1 举例说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尼罗河河谷的发展、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
3.2 分析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和影响: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兴起、城市规划等。
四、扩展延伸
4.1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古代文明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
5.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基本的了解。
5.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作业布置
6.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七、课后反思
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2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教案
【导入新课】
6分钟的历史影视剧片段剪辑,感知历史的魅力。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历史
1、活动问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
故事、课本、史书、文物、文学影视……
2、身边处处是历史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古董、邮票……)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博物馆……)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绘画……)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历史文艺影视……)
3、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与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
研究和诠释。
简单来说,历史包括:史实+史论(+史识)
真题链接:
(2023江苏连云港)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
的是()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点拨:答案D。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初中历史课程的安排和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
2. 解释历史学科的意义: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3. 通过实例说明历史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介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史料研究、历史比较、历史分析等。
2. 讲解历史学习的技巧:如何阅读历史书籍、如何查找和筛选史料、如何提出和历史问题等。
3.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方法和技巧进行学习。
四、初中历史课程的安排和重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初中历史课程的安排: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等。
2. 强调初中历史课程的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3.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学习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安排和重点的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2. 历史书籍和史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书籍,增加历史知识储备;4. 定期进行历史学科的测试和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历史导言课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不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初中历史学什么?掌握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学会历史纪年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初一学生的特点是:新鲜感强,对新学校和新课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困惑。
面对一下子增多的新课程,在新鲜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指导的困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法和问答法感知历史,学会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祝贺同学们升入初中,开始初中的学习。
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堂历史课,我是大家的历史老师,我叫谢正燕。
(黑板书写)好了,现在大家已经认识老师了,老师也希望能够尽快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这样,老师就能很快地认识各位了。
?说到历史,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历史与社会,也知道一些历史故事,下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生:……
一、什么是历史?
师: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她知道的历史知识,通过刚才同学所叙述的历史故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历史?
生:思考,回答。
?
过去的事情。
?年代久远。
?……?
师: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
历史的涵盖的范围很广,大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小到我们生活的社区、学校、家庭甚至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都属于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人类的共同记忆,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历史呢?(展示图片)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师:许多人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历史是那么年代久远的事了,对我今天的生活和学习又能有什么帮助呢?作为一名历史初学者,往往具有这样的疑惑。
同学们,你们认为该怎样看待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总结起来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就有一下几点
1、探究历史奥秘
2、汲取历史智慧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
-------李世民
3、传承民族文化
龚自珍在《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沈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以色列的复国、台湾去中国化)
4、提高个人修养
用前贤的智慧观照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使思考的光芒照亮智慧人生。
——百家讲坛
5、中考的必考科目
三、怎么学习初中历史?
师:学习历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好这门课程呢?
1、方法建议
背:苦背+巧背
巧背>苦背
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例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时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长期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盘踞在河北的袁绍想消灭曹操。
200年(时间),双方在官渡展开激战,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读:广泛地读书
问:我思故我在,我问故我在
2、学习口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后因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四、初中历史学什么?
师:我们掌握了学习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那么初中历史我们到底要学习些什么呢?要学习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师:我们这一学年要学习的就是中国古代史,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就是学习从原始部落一直到你们熟悉的清朝,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跌宕起伏却精彩纷呈的发展。
?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的王朝是怎么更替的吗?(展示王朝更替表,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老师的几点要求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
(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
(大部分是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
笔记加测验,开卷亦重要;
(笔记都记在书上,组长每堂课要检查。
每学完一主题,开卷测验。
)
勤巧作舟楫,学海任逍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四个板块: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要学习历史?3.怎么学习历史?4.初中历史学什么?这是新的学期,班上的学生都是新面孔,对学生的了解上不够充分。
在教学内容分析上还不到位,初中导言课要注重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方面准备不是很充足。
本节课的内容应该很充实,所以在内容的准备上就不是很充分。
对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上没有很明确的定下来,这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在时间上把握不当。
教学方式上很单一,设置的提问很少,在计划上不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意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