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天津乡土地理课件中图版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5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13章中国地理课件湘教版第十三章中国地理第十三章中国地理第35讲中国自然地理第36讲中国人文地理第37讲中国区域地理考纲概览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
2.地形地势的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内外流区域及主要河流,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及长江的开发,主要湖泊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自然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特征、分布与利用状况。
3.我国的政区划分;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区。
4.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及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纲概览5.北方、南方、青藏、西北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范围及主要特点;地理区域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6.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向定位1.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形式切入,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地形及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重大地理事件、气象灾害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通过对局部区域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分析,拓展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重大水利工程考查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开发治理以及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结合“石油价格的波动”“稀土出口”“煤炭进口”等问题分析资源的分布、存在问题、利用状况及对策。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向定位2.以行政区划轮廓形状为载体信息,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综合知识;结合中国目前人口现状考查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中国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经济特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考查工业发展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兰渝铁路停建、“生态旅游”发展等热点考查交通运输的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和港口城市的分布。
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点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1)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图26-2),归纳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图26-1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单位。
如,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③区域既是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
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图26-3),完成表格内容。
图26-3 长江三角洲图26-4 松嫩平原(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N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 条件 地处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处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 条件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主要作物 、油菜、棉花等 玉米、、大豆等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续表)区域 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图26-5),完成表格内容。
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我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地区的划分、界线、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省区的位置、自然与人文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问题。
以我国不同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以重大工程或重要社会经济活动为线索,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有关问题。
如2018·全国卷Ⅱ·T36;2017·全国卷Ⅲ·T1~3;2016全国卷Ⅰ·T36等。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的特征及影响。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的有关资料,探讨区域的优势及问题,并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解决问题,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3.地理实践力:结合“热点”与“焦点”问题,培养观察、思考、解决现实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地区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主要特征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特征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度带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松花江、Ⓖ汾河、Ⓗ渭河、嫩江、某某、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水资源不足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主要的油田:Ⓘ某某油田,Ⓙ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2)人文地理特征农业耕作类型旱地农业耕作制度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作物类型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业工业分布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某某能源基地工业类型以重工业、能源、纺织业为主(3)突出环境问题①东北平原:黑土流失。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学案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学案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学案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第219页)[识记—基础梳理]1.北方地区(1)地形区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②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3)河流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5)城市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南方地区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铁路线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水能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工业基地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范围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秋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不足水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人民生活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生态问题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北方地区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