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想他简谱乐谱
- 格式:docx
- 大小:310.87 KB
- 文档页数:2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演唱特征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1)前言 (2)一赵元任与其艺术歌曲 (2)(一) 赵元任简介 (2)(二)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特色 (3)(三)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成就以及贡献 (4)二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背景分析 (5)(一)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诗句分析 (5)(二)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时代背景 (6)(三)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历史地位以及意义 (7)三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演唱艺术诠释 (8)(一) 歌唱的音色、力度 (8)(二) 歌唱的咬字、吐字 (10)(三) 歌曲的情感掌握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演唱特征分析音乐表演专业:史雨宏(08726210)指导老师:万和荣(副教授)摘要: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作词,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谱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是当时广泛流传且具有较深意义的一首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艺术歌曲产生于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欧洲,其名称来自于德国的“Lied”——歌曲,一种以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以词谱曲的声乐体裁,并且伴有如歌的钢琴伴奏,演绎时人声与钢琴伴奏水乳交融,意境悠远。
该体裁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雏形。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作词)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作曲)合力完成,该歌曲写于五四运动之后,时值民族文化勃发之际,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写于1926 年。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描写,将歌词赋予了诗意,营造出一种青年在独自吟唱的感人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种种思念。
歌词原名《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诗歌。
当时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把对祖国、妻子的思念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温柔缱绻中不乏大爱的情怀。
特别要提的是,刘半农首次在诗歌中用到了“她”,与男性的“他”区分开来,在中国语言学界是一大进步。
六年后,在哈佛任教的赵元任看到这首诗歌,对饱受磨难的祖国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满含深情,用心将这首诗歌谱写了旋律。
当时国内音乐界处于学堂乐歌盛期,但赵元任先生突破了学堂乐歌“借曲填词”或者在创作方式上的“拿来主义”的创作形式,“他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的独创性很高的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8 年版的《新诗歌集》第一次刊登,立刻在当时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受到青年的喜爱,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之一。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特征(一)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一开始很明显地采用了我国诗词传统的比兴手法。
每一段歌词的开始部分都是引入了不同的景象,通过借景抒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被作者赋予情意的物象也成了意象,以此来形象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及其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作者:吴瑜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21期【摘要】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
这首作品是赵元任先生较有影响的声乐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早期优秀的艺术歌曲。
本文通过对三个演唱版本的分析,介绍几位著名歌唱家对同一部作品不同风格的演绎,帮助演唱者拓展演唱视角以更好地诠释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版本;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之一,完美地结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歌词里潜藏着作者对祖国无限深厚的思恋之情。
此曲创作于“五四”运动前后,反映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对新文化、新艺术、新音乐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歌曲篇幅短小,适宜,结构规整,旋律优美,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
一、词、曲作者的介绍(一)词作者刘半农的介绍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当代学者,早期白话诗的倡始者之一。
刘半农主要著作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等。
在去法国留学的游轮上,刘半农先生有感而发,写下了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恋国之情的诗集。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艺术作品的歌词便出自这部诗集。
(二)曲作者赵元任的介绍赵元任,江苏武进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当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
赵元任先生凭借着卓越的语言天赋,在“五四”运动期间从事对各地方言考察记录研究和中国古代相关声韵文献的工作。
突出反映“五四”精神题材的独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创作的。
赵元任先生的音乐作品旋律流畅优美,特征鲜明且富于抒情性,创作风格极为独特。
他的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纪元”,伟大的音乐大家肖友梅曾如此高度赞扬赵元任。
二、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結构分析(一)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6年创作完成,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学生们为追求个性解放而努力的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主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艺术歌曲的分析(总3页)--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一些进步音乐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反映了那时代追求进步思想的要求。
赵元任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
这首歌曲留传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仍旧是声乐表演舞台上的保留佳作。
本文从声乐表演的角度对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和对艺术歌曲分析,以求对该作品的声乐表演歌唱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教我如何不想他》艺术歌曲创作时代背景声乐表演一、艺术歌曲作品的分析(一)歌词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其歌词本身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白话体诗歌。
诗中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热烈的恋情,并暗示这种恋情是任何阻力压抑不住的,就连赵元任自己也说:“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他’可以是男的‘他’,也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这是因为歌词是诗人刘半农当年在英国伦敦时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1]诗共分四节,每一节代表一个季节。
第一节中有三句,前两句皆为写景,最后一句以及每节的最后一句,均是点出人的心情:“教我如何不想他”。
景色都和心情相联系,景中寓情,见景生情,所以,第三句和第三分句点题的语句一出,便觉画龙点睛之妙,但该句又不与前几句保持字面上的逻辑关系,所以,全词像一张写意画,勾勾点点,看似粗淡却意趣盎然。
第一节写云和风,而且都以“微微的”来形容。
第三句写头发在微风吹动下轻轻飘动。
这种景象使任何人都会联想到一种心情、一种萌发的爱情、一种期待之中的幸福感。
我们称作“爱之萌”。
第二节是夏的美景。
我们见到的不是酷热和蚊虫,而是大自然中的和谐,是月光和海洋的恋爱和交流,所以夜是静谧的,是银色的,又是甘美的。
我们称之为“爱之甘”。
第三节的景色从大自然的广阔镜头缩到自己的园内和屋檐下,鱼儿在水底游,落花在水面流。
鱼和水、花和水都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主人一抬头又看见了双飞燕在呢喃交语,于是产生了更迫切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作者简介:赵一鸣( 1996.11-),男,汉,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学生,研究生,东北大学,音乐学。
简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演唱特点与创作特征赵一鸣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是由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填词,该作品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意境且流畅,加入了许多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元素,体现了中方与西方的音乐融合。
笔者将从《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背景、演唱特点与创作特征来进行具体分析该作品。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创作背景《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先生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所作,。
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是我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广为传唱。
因为当时刘半农先生远离祖国,思念家乡;所以写下了这富有深沉感情的歌词,其诗词前身叫做《情歌》后来改成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从五四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广泛被传唱。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演唱特点声音是传递感情的最基本的形式,因为《教务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一首独具一格的白话诗风格的艺术歌曲,所以演唱者要把握好藏在其中的情感,尤其是强弱对比的关系因为每段都是低音弱起的感觉,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意境,在这里笔者将演唱特点分成音色与力度、情感与歌词来进行研究分析。
1.音色与力度根据谱例1在这首作品中,歌词更像是美妙绝伦的白话诗,所以我们在音色上就不能太过于加重,或者是过于负担,从人声和钢琴两个音响方面来说,都应该是弱起的;逐渐扩张的形式,尤其是每一段落的开头都要由弱到强,每一次过渡段的“啊”是中心句,表达了思念祖国的的感情。
游子在外的思绪;全都融入在于音乐中。
力度的运用要游刃有余;跌宕起伏,这样会让听众更身临其境。
2 .情感与歌词声乐作品的灵魂便是情感,情感是音乐的源泉。
没有了情感就犹如人失去了灵魂。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主要是内含着游子们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演唱中要将“微风”“微云”“落花”融入声音中,让听众身临其境。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由语言学家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通过对该曲目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从而把握其艺术特征,更好地为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简介:,婧(1988.11-),女,籍贯:陕西咸阳,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学历:09级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J642 []:A[]:1002-2139(2015)-15--01一、中国艺术歌曲概述从狭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西乐中融的产物,在我国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广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
通常我们所指的中国艺术歌曲是狭义的界定,在近百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时期,分别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时期(1920-1949年)和中国艺术歌曲的复兴时期(1979年至今)。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一方面借鉴德奥艺术歌曲“诗歌、音乐、伴奏”三位一体的技法,另一方面,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熏陶下使得中国艺术歌曲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
二、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概述1、赵元任赵元任(1892.11.3―1982.2.24),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后人。
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大胆借鉴欧洲浪漫主义乐派及古典乐派成熟的作曲技术,并注重结合民族本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歌曲的语言、旋律、和声的民族化等方面进行着种种探索,赵元任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揽才开山之功,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听雨》等。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艺术歌曲产生于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欧洲,其名称来自于德国的“Lied”——歌曲,一种以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以词谱曲的声乐体裁,并且伴有如歌的钢琴伴奏,演绎时人声与钢琴伴奏水乳交融,意境悠远。
该体裁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雏形。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作词)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作曲)合力完成,该歌曲写于五四运动之后,时值民族文化勃发之际,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写于1926 年。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描写,将歌词赋予了诗意,营造出一种青年在独自吟唱的感人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种种思念。
歌词原名《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诗歌。
当时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把对祖国、妻子的思念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温柔缱绻中不乏大爱的情怀。
特别要提的是,刘半农首次在诗歌中用到了“她”,与男性的“他”区分开来,在中国语言学界是一大进步。
六年后,在哈佛任教的赵元任看到这首诗歌,对饱受磨难的祖国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满含深情,用心将这首诗歌谱写了旋律。
当时国内音乐界处于学堂乐歌盛期,但赵元任先生突破了学堂乐歌“借曲填词”或者在创作方式上的“拿来主义”的创作形式,“他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的独创性很高的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8 年版的《新诗歌集》第一次刊登,立刻在当时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受到青年的喜爱,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之一。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特征(一)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一开始很明显地采用了我国诗词传统的比兴手法。
每一段歌词的开始部分都是引入了不同的景象,通过借景抒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被作者赋予情意的物象也成了意象,以此来形象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