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20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5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B.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C.锌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2、实验室用Al2(SO4)3制取Al(OH)3,最合适的试剂是()A.NaCl B.H2SO4 C.NH3·H2O D.KNO33、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半导体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C.制农药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4、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 N2(g)+CO2(g) △H = - 213.5kJ/mol,达到平衡的数据如下:温度/℃n(活性炭)/mol n(CO2)/molT10.70 ——T2——0.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C.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 的转化率减小D.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
c(N2)/c(NO)不变5、在2A(g)+B(g)4C(g)+D(s)-Q已达化学平衡时,能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又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采取的措施( )A.增大压强 B.增大C的浓度C.使用催化剂D.升高温度6、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棕红色Br2蒸气加压后颜色变深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CO32-、Na+、AlO2-、NO3-B.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C.强碱性的溶液中:K+、Al3+、Cl-、SO42-D.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8、常温下,pH 均为12 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氨水>氢氧化钠B.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NH4+)C.等体积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与足量氯化铁溶液反应,氨水产生的沉淀多D.分别加入盐酸,恰好中和时所得溶液pH:氨水>氢氧化钠9、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单烯烃分子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32,则该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含顺反异构)共有( )A.6种B.4种C.3种D.2种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酸性:HClO4>H2SO4>H3PO4B.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 D.离子半径:Cl->S2->O2-3、恒温、恒压下,反应N2(g)+3H2(g)2NH3(g)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Ⅰ.N2、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 / L和3 mol / L;Ⅱ.NH3的起始浓度为4 mol / L。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途径Ⅰ的平衡速率v (N2)与途径Ⅱ的平衡速率v (NH3)的比值为1∶2C.途径Ⅰ所得NH3的浓度与途径Ⅱ所得NH3的浓度之比为1∶2D.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 -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131.3kJ·mol-1B.-131.3kJ·mol-1C.-352.3kJ·mol-1 D.+262.6kJ·mol-15、水体污染物有:I含盐酸的酸性废水,II油类、氰化物、硫化物,III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有:a中和法,b氧化还原法,c沉淀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A.火力发电B.碱性锌锰电池C.电解饱和食盐水D.氢氧燃料电池A. AB. BC. CD. D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B.C.D. NaOH3.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C. 升高温度,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D. 使用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B. NaCl 的电子式:C.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D.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5.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电解精炼铜的阳极反应:B. 用溶液清洗油污的原因:⇌C.用饱和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D.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水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B. 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C.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D.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IIIB族到第IIB族的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7.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实验室收集氯气时,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 配制溶液时,常将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C. 工业合成氨⇌,采用的高温条件D. 工业制备:,加入大量水,同时加热8.用 HCl溶液滴定左右的NaOH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在确保不漏水后方可使用B. 锥形瓶盛装左右的NaOH溶液前必须保持干燥C. 酸式滴定管在盛装 HCl溶液前要用该溶液润洗次D. 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9.Ni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催化转化的历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转化过程中被还原B. ②③中断裂的与生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C. 生成1mol CO,需要转移D. Ni 原子在催化转化的过程中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10.下列图示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 B C D在水中电离铁的表面镀铜与反应过程中焓的变化锌铜原电池⇌A. AB. BC. CD. D11.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相关数据见下表。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4NH 3+5O 2⇌4NO+6H 2O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NH 3)=0.8mol/(L•s ) B .υ(O 2)=1.0mol/(L•s ) C .υ(NO )=1.0mol/(L•s ) D .υ(H 2O )=1.8mol/(L•s )2、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3 B 2(g )2 AB 3(g )(每生成2 mol AB 3放出92.4 kJ 的热量),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实验:①通入1 mol A 2和3 mol B 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 1,②通入2 mol A 2和6 mol B 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Q 2=2 Q 1B .2Q 1 < Q 2C .Q 1 < Q 2 < 92.4 kJD .Q 1 = Q 2 < 92.4 kJ 3、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 2+H 2O H ++Cl -+HClO 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A .pH 值增大,HClO 浓度减小B .pH 值减小,HClO 浓度增大C .pH 值增大,HClO 浓度增大D .pH 值减小,HClO 浓度减小4、在下面列出的事实中,不能证明乙酸3CH COOH ()是弱酸的是A .0.1mol /L 的乙酸溶液的pH 约为3.0B .乙酸能跟23Na CO 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 .相同浓度的乙酸和盐酸分别于与表面积完全相同的锌粒反应,盐酸反应速率快D .常温下,0.1mol /L 乙酸钠溶液的pH 约为9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B .与互为同位素,两者核外电子排布不同C .与一定互为同系物 D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6、可逆反应A+3B2C+2D 在4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单位为mol·L -1·s -1)分别为①v (A)=0.15 ②v (B)=0.6③v (C)=0.4 ④v (D)=0.45该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A .②B .④C .①和④D .②和③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8、下列各项事实与其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结论或解释A Mg失去电子比Al失去电子更容易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第一电离能小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B热以促进反应进行C 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沸点低前者存在氢键后者不存在氢键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氨水,先得到蓝色沉最终NH3与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D淀,后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A.A B.B C.C D.D9、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化学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B. 铅蓄电池C. 燃气灶D. 电烤箱【答案】C【解析】【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B.铅蓄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项错误;C.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项正确;D.电烤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D项错误;答案选C。
2.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物质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强电解质类别: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类别:弱酸、弱碱、水、少数盐。
【详解】A.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A项正确;B.NaOH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B项错误;C. 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C项错误;D. 是盐,属于强电解质,D项错误;答案选A。
3.化学用语表示的是A. 置换反应B. 电离过程C. 中和反应D. 水解反应【答案】B【分析】表示的是的电离过程。
【详解】A. 置换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A项错误;B. 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B项正确;C.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项错误;D. 水解反应是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 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C. 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D. 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G=△H-T△S<0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G=△H-T△S>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详解】A.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不能只根据焓变,要用熵变和焓变的复合判据,A项错误;B.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不能只根据熵变,要用熵变和焓变的复合判据,B项错误;C.由分析可知,吸热反应也有可能是自发反应,C项错误;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还与熵变有关,D项正确;答案选D。
北京市西城14中2024年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NH4+、HCO3—、SO42—、Cl—B. CO32—、Cl—、K+ 、Na+C. Na+ 、SO42—、CO3—、Cl—D. SO42—、Fe3+ 、Na+ 、K+2、下列四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水起的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是①Cl2+H2O ②Na+H2O ③NO2+H2O ④Na2O2+H2OA.①B.②C.③D.④3、对食物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A.柠檬是酸性食物B.鱼肉是碱性食物C.大米、面粉是碱性食物D.甜点是酸性食物4、下列反应的热效应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B.氯化铵与Ba(OH)2·8H2O反应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D.钠与冷水反应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铁件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阳极B.电解精炼粗铜时,电解质CuSO4溶液加少量硫酸是抑制 CuSO4水解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可使反应速率加快D.甲醇和氧气以及K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H+6OH﹣+6e﹣═CO2+5H2O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7、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8、已知298K时,Fe(OH)2和Cu(OH)2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C(M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a、b所示,已知该温度下,K sp[Cu(OH)2]<K sp[Fe(OH)2],正确的是A.a线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B.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Fe2+,可加入适量CuOC.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D.当Fe(OH)2和Cu(OH)2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Fe2+):c(Cu2+)=104.6: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促进水的电离C.虽然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D.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两倍10、反应2A(气)2B(气)+C(气)ΔH>0,达到平衡。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25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a+Cl-NO3-C.K+Na+Cl-HCO3-D.K+Fe2+SO42-NO3-2、为了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编号纯锌粉质量0.2mol•L﹣1硫酸体积温度硫酸铜固体质量Ⅰ 2.0g 10.0mL 25℃0Ⅱ 2.0g 10.0mL t℃0Ⅲ 2.0g 10.0mL 35℃0.2gⅣ 2.0g 10.0mL 35℃ 4.0g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为了选择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B.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快C.根据该方案,还可以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大小可能是Ⅲ >Ⅱ >Ⅰ >Ⅳ3、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电子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X2-与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沸点:W>XB.原子半径:Y<X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D.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4、根据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其注意的问题,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FeCl3+3H2O===Fe(OH)3↓+3HClB.Al2S3+6H2O2Al(OH)3+3H2SC.S2-+2H2O H2S+2OH-D.HCO3-+H2O H2CO3+OH-5、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HCO3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酸性B.氯化铜水解的实质是Cu2+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生成了弱电解质Cu(OH)2C.利用纯碱水解显碱性,可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D.配制FeCl3溶液时,应将FeCl3固体溶于盐酸后加水稀释,目的是为了抑制Fe3+水解6、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的最佳顺序为()①加入氯水②加入KMnO4溶液③加入NH4SCN溶液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7、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C.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 – 2e- = Fe2+8、某原电池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NO3 = 2Ag+Cu(NO3)2B.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仍发生偏转C.外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4 gD.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把aL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bL0.1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 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2+)>c(Na+)>c(H+)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10、锂钡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4+xLi LixV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充电时,锂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B.该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C.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LixV2O4-xe-=V2O4+xLi+D.若放电时转移0.2 mol 电子,则消耗锂1.4x g11、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A.HCl B.CO2C.NH3D.SO212、下列能发生水解的粒子是( )A.HCl B.Na+C. D.CH3COO-13、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0.1~1nm之间B.阳光穿透清晨的树林时形成的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体现C.有的胶体带正电荷,有的胶体带负电荷D.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Fe(OH)3胶体14、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A.质谱法B.红外光谱法C.紫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氢谱法15、对符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子数是AC.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是ZD.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A — Z16、X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下列哪一原子序数的元素与X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1B.8C.17D.1817、反应mA(s)+nB(g)pC(g) △H>O,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① m+n>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③n<p④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慢⑤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③⑤1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19、将AgCl分别加入盛有:①5mL水②6mL 0.5 mol·L-1NaCl溶液③10mL 0.2 mol·L-1CaCl2溶液④5mL 0.1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各溶液中c(Ag+)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20、下列图示与文字叙述相符合的是A B12 g C(s)与一定量O2(g)反应生成14 g热水浴的烧瓶中气体颜色较浅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C D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 钢闸门作为阴极而受到保护A.A B.B C.C D.D21、某烷烃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含有相同碳原子数且主链上也有4个碳原子的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B.4种C.5种D.7种22、对CH4与Cl2的反应(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B.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酮洛芬是一种良好的抗炎镇痛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酮洛芬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九中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FeS B.H2S C.SO3D.FeCl32、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温度T℃时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CO2的溶解度B.温度T℃时,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温度T℃时,该碳酸饮料中K w的值大于纯水中K w的值D.温度T℃时,该碳酸饮料中c(H+)=1.0×10-3.5mol/L3、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C.滴定时应剧烈振荡锥形瓶使反应充分 D.脱氢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6O64、如右图所示,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
则A、B、C为()A.A是Zn,B是Cu,C是稀H2SO4B.A是Cu,B是Zn,C是稀H2SO4C.A是Fe,B是Ag,C是稀AgNO3溶液D.A是Ag,B是Fe,C是稀AgNO3溶液5、少量铁粉与10mL 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COONa固体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改10mL 1mol·L-1盐酸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6、铅蓄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三中学2024学年化学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2、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A 属于芳香烃B.有机物A 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有机物A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1 mo1A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 NaOH3、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是同分异构体又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系物或同位素的是()A.HCOOC2H5、CH3CH2COOH B.、C.O2、O3D.H、D、T4、常温下能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放的A.稀盐酸B.浓硝酸C.硫酸铜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5、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半导体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C.制农药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6、下列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产物为一种的是A.CH3Cl B.CH3—CHBr—CH3C.D.7、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受热易分解,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正硼酸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正硼酸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C.1molH3BO3晶体中含有3mol氢键D.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sp2,层间的H3BO3分子通过共价键相连8、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元素化合物中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与盐反应时,碱一定为可溶性碱B.通过复分解反应较弱酸不能制较强酸C.只要酸碱相遇就一定能很大程度的发生中和反应D.盐与盐反应时,未必都需要可溶9、下列烷烃化学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烷烃可以与氯气、溴蒸气在光照条件或适当温度下发生取代反应B.烷烃中除了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C.烷烃失去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后能形成电中性的微粒D.烷烃受热分解后,会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烷烃和烯烃10、今有反应X(g)+Y(g) 2Z(g)(正反应放热),右图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 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北京市西城35中2025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 ΔH=-480.4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ΔH=-240.2kJ/molB.已知N2(g)+3H2(g)2NH3(g)ΔH=-92.0kJ/mol,则将1molN2(g))和3molH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C.已知甲烷氧化:CH4(g)+O2(g)=CO2(g) +2H2(g)ΔH=-322.0kJ/mol,则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测量中和热的实验时,应选用的试剂为50ml 0.5mol/L的盐酸与50ml 0.5mol/L的NaOH溶液2、对于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g)+3B(g)2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能够增大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不能影响反应速率C.物质A的浓度增大,会减慢反应速率D.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A与B能100%转化为C3、用类推法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推出的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
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A.加热条件下,Na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锂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B.相同温度下,Ca(HCO3)2的溶解度大于CaCO3,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C.Al3+与S2-在溶液中可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Fe3+与S2-也如此D.可以用铝制或铁制容器常温下贮运浓硫酸,也可贮运浓硝酸4、下列有关能源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的,亿万年后煤和石油还会生成,故二者属可再生能源B.蒸汽属于一次能源C.凡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决定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5、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用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