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宽带网络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3.04 KB
- 文档页数:4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探析
一、气象通信系统概述
气象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传输气象数据和观测信息的通信系统。
气象通信系统最初由气象服务部门、气象学家和气象研究机构共同研发,
以满足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的需求,不断增强大气环境的控制能力。
气象
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和控制端,气象观测系统和通信网络。
它们
将气象数据和观测信息以电信和无线电传输的方式实时传输到气象监测站,为气象信息的发布和采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二、气象通信系统发展
1.气象通信系统发展的历史
气象通信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Meteorological Data Transfer System, MDTS)。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以实现全球气象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日本、美国和欧洲建立
了各自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气象通信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气象
通信系统,名为“气象信息处理群组”(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roup)。
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用于收集、
整理、处理和汇总全球气象信息。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课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1.08•【文号】中气办函〔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课题的通知中气办函〔2024〕3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各有关单位:2024年度气象软科学课题经专家评审、会议审核和中国气象局局领导审定等程序,共确定立项57项,其中重大课题5项、专项课题7项、重点课题20项、面上课题25项,现将课题计划下达给各单位,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书填报各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本单位立项课题的负责人,按照立项信息及《气象软科学结题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的结题条件,对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后,填写课题合同书。
归口管理单位审核通过后,于2024年1月31日前统一将课题合同书报送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
气象部门通过“气政通2.5版政策法规管理系统软科学子模块”报送,行业单位通过电子邮件报送(E-mail:57868137 )。
二、课题组织管理1.课题研究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12月,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结题验收。
2.2024年3月31日前,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组织召开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研究启动会,请课题组于2024年3月15日前将开题报告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24年10月31日前,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组织开展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中期检查,请课题组于2024年10月15日前将中期研究成果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25年2月28日前,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组织开展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结题验收,请课题组于2025年2月15日前将结题验收材料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
3.各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应于2024年3月31日前,组织完成本单位承担的重点课题、面上课题的研究启动工作,并加强组织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按时完成结题验收。
气象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2-10-09T05:49:16.12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1期作者:张宇白倩惠王云亮[导读] 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在极大便利公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其的依赖性,张宇白倩惠王云亮临汾市气象局摘要: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在极大便利公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其的依赖性,气象业务人员尤为显著。
近几年里,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国各地气候极端天气,诸如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政府和社会对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需要进行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为及时快捷的提供气象信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是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影响到气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性,对气象信息的接收以及传递的及时性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气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1气象网络概述气象网络,简而言之,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气象领域,使气象信息网络化,信息化,方便人们的使用。
目前,气象网络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划分成三种网络结构形式:(1)内部局域网(含机要内网),此网要求安全等级极高,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均在此网上;(2)通过数字专线与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构成的政务专网,通过不同授权等级共享各级数据资源;(3)公众互联网,通过电信宽带接入气象网站,供广大用户浏览。
现代社会气象信息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的应用也给气象信息安全带来了大量的潜在隐患,因此,加强气象网络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
2气象网络主要安全隐患2.1网络病毒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臻成熟,其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效果凸显,这极大地促进了气象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然而,在网络应用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不少安全隐患。
其中,网络病毒当属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构成威胁的一大因子。
病毒的具备多样性、隐蔽性、破坏性强以及难以预防的特点。
病毒一旦入侵气象网络系统,极易中断网络通信,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网络系统直接瘫痪。
带宽的提升与体验的变革千兆宽带的智能化网络新气象兆时代现在来了,直接,明了。
现在回想起来,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工信部指导宽带发展联盟发布我国《千兆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明确当前我国城市千兆光纤宽带和5G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指标体系》将分阶段从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和覆盖、用户发展和普及水平以及业务应用和推广三个层面考虑,并统筹考虑地方支持政策。
回想起来,中国固定宽带网络经历ADSL到全面“光进铜退”,随后成为全球FTTx引领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宽带普遍服务继续提高,弥合区域信息发展鸿沟,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超过98%,光纤用户渗透率达91%,稳居全球首位。
显然,当前千兆宽带网络已经进入规模化商用时代,基础电信企业加速部署以10G PON技术为基础的千兆网络,带宽的提升与体验的变革逐步成为一种现实。
千兆宽带,不单单是宽带早在3G时代,中国的运营商就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光接入网建设。
到4G时代光接入网的建设也没有放慢“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
如此一来,我们造就了全球最强大的光接入网覆盖能力。
按照工信部最新数据,中国整体光纤覆盖率已超过94%。
那么,到5G时代,当无线网络的带宽出现数量级提升,以及低延时、高可靠等新晋性能,具备了宽阔的应用前景时,光接入网将如何演进?另外,光接入网在覆盖率如此之高的情形下,将如何与5G共同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发起了 “双G双提,同网同速”行动,要求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千兆宽带网络。
2019年三大运营商相继明确了千兆覆盖计划,同年11月正式宣布5G商用,固网和5G全面进入“双千兆”建设时代。
进入2020年,千兆宽带仍然是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5G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人看好5G前景的同时,忽视了光接入网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A2.D3.C4.B5.G6.H7.E8.F9. I 10.J 二、选择题。
1.B 2.C 3.C 4.A5.A6.B7.B8.D9.A 三、判断对错。
1.N 2.Y 3.N 4.N 5.Y 6.Y 7.Y 8.N 9.N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奚和平,程筱农,华华(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安徽宣城242000)摘要:气象网络安全系统建立在公网的基础上,是气象信息传输以及数据共享的重要保障,气象系统内部局域网承担着气象业务信息交换的工作,网络结构复杂、网段众多,存在安全隐患,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就保证了气象服务和业务系统的保密、完整和可用。
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结合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提出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安全、畅通、高速局域网络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759(2023)03-0160-03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也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在气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是开展气象业务、服务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重要。
目前,宣城市气象局建设有气象业务专网、公共气象服务网和政务专网,分别对应气象基本业务、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由于网络的特点,气象网络也面临如网络故障、木马、病毒、数据安全等威胁。
如2020年的“勒索”病毒,就给宣城市气象局网络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保证气象业务服务网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网络安全建设不可或缺,气象网络安全问题无法只依靠单一的安全技术或防御策略来解决,必须综合利用各类网络安全产品、技术和服务,加强安全管理,构建一套主动、高效、全面的信息安全体系,才能降低气象部门网络安全风险,更好地服务气象业务。
1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技术是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起关注,90年代在国外获得了飞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