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雷电综合防护体系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雷电综合防护体系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雷电综合防护体系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雷电综合防护体系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雷电综合防护体系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城市和园区监控系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发展,大量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低耐压器件在系统中广泛应用,雷电对监控系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雷电防护已成为保证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综合雷电防护方法是在全面考虑雷电损坏监控设备的各种可能途径的前提下,综合采用外部防护、等电位连接、接地、屏蔽、合理布线、使用浪涌保护器等多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通过对某城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证明了雷电综合防护的有效性。

关键词:监控系统接地等电位连接雷电综合防护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

新一代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前端监控设备、网络传输设备、视频监控中心设备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元件,在雷击发生时,传输线路感应到雷电磁场产生过电压,可高达数千伏,对集成电路元件有较大的危害,所以有必要对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设备进行雷电综合防护。

一般来说,雷电的防护措施有隔离、等电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主要是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

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电位反击。在方案中还采用了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的电涌保护器进行有效的雷电防御。

1 设计参考标准

本方案是针对某城区监控系统[1]进行的雷电防护体系设计,并主要参考了如下规范和标准:

(1)iec61024《建筑物防雷》

(2)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itu k25《光缆的防雷》

(4)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6)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7)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直击雷防护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包括监控前端等设备,这些设备安装在室外,比较容易受到雷击,因此要安装防直击雷系统,需在户外做独立防雷接地网。考虑到系统前端设备数量多,结合技术经济性比较,按设备的最小值要求,接地电阻r≤4ω来考虑。

2.1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措施

(1)在户外监控摄像机的杆顶安装一支避雷针,避雷针的引下

线利用钢结构立柱做泄流线,并在杆底座旁与独立防雷接地网相连。取立杆高度为5~7米,避雷针长度为1.5米,利用滚球法计算可知摄像机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2]。见图1.

图1. 用滚球法确定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2)户外摄像机接地及接地网

如果摄像机附近有地网,则就近引接地线至附近接地网,如果附近没有地网,则要另外建造独立地网,地网组建方案如下:

a、在摄像机立杆周围分别埋设数根热镀锌角钢接地极(50×50×4.0mm),每根长度为2.5米,间距为5米。埋设角钢的数量要依立杆周围土壤电阻率决定。

b、角钢接地极用40×4.0mm扁钢组成网并连通。

c、将接地系统和立杆底座连接。

(3)接地网施工程序:施工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及性质,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和现场情况定出各处接地极的孔位和连接导体沟槽,再进行施工安装。注意避开电缆沟、管道和其它导电装置。

a、挖沟:合理使用挖掘工具,采取逐层下挖法,沟槽深度距地面至少0.8米,沟槽宽度以能挖深为宜。

b、打入:采用适当工具打入角钢接地极。接地极头部平沟槽底部。

c、连接:把安装好的角钢接地极用40×4.0mm扁钢连接起来并进行防锈处理,形成网状;全部连接处采用可靠焊接。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对安全防范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网络监控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安防和自动化管理,已被各个行业安防监控系统所广泛采用。它一方面使单位管理部门能获取各个重要场所内的情况、安全防范,产生的大量实时信息,更有利于加强对单位的安全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现代化网络的管理水平。 安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时高度监控可视区域,做到控制现场人员的实际运作现状,实时快速的反映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便于及时应付处理突发变故事件等;达到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宏观动态监控、微观取证的目的。 根据“数字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有关部门的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我公司从事保安监控系统工程设计经验,遵循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扩展性、整体设计的实效性和高性能价格比。在系统的设计中,强调设计的综合管理及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实用和直观性。 系统设计强调中心监控的综合管理和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直观。一方面激活内部配置管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过程控制,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使有关部门在事后获取相关录像记录,提供有效现场证据和线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防范。 二.设计原则 2.1基本情况介绍 一共有36个监控点。组建这样大型的系统,根据我们对监控行业的了解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认为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频监控覆盖到大楼各通道或重要区域的监控需求的地方,对其进行24小时实时 视频监控,特殊区域还可以进行实时音视频监控; 二、在监控中心可以远程控制球机监控点的云台,实现变焦、变光圈、聚焦的控制,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611—2007) 来源:日期:2007-11-1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定义、机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检测程序以及重要设施和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质量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IEC61024-1-2 建筑物防雷 3定义 3.1雷电防护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2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3雷电防护装置检查 对雷电防护装置的完整性、锈蚀、焊接、防腐等情况进行目测的过程。 3.4雷电防护装置测量 用检测仪器、仪表,依照规定方法对雷电防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和计算的过程。 3.5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和测量的总称。 3.6检测机构 依法取得青海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组织。 3.7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给被检测单位提供的记录雷电防护装置各项检测数据和结论的文件。 3.8检测原始数据 在检测现场经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检测、复核,并在统一印制的纸质文件上记录的检测数据。 3.9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雷电防护装置上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3.10雷电感应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3.11电涌保护器 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12接地电阻 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是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即接地体及其连接线的电阻、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土壤的散流电阻三部分之和。 3.13易燃易爆场所 生产、储存或使用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纤维等物质的场所。 4检测机构及人员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是根据省人民政府按照《青海省气象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批准的《防雷检测站(点)设置规划》进行设置,并依法取得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雷电防护标准

雷电防护标准 中国相关防雷标准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802.1-2000)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J26-89)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78-98)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 局端通讯交换设备设备过压过流防护标准ITU-T K20 用户端网络通讯设备过压过流防护标准ITU-T K21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电磁兼容性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标准IEC61000-4-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IEC61643) 欧美国家防雷标准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法国NFC61740)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美国UL1449)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德国VDE0675)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英国BS6651)

1.SPS电源净化系统填补了国内室内电源环保无污染的空白。 2.行业的领导者-SPS电源净化系统,集成浪涌保护器,电源净化器,电源控制器,电源保护器,电源滤波器,防雷器,浪涌消除器,噪声消除器为一体,提供干净无污染的室内电源。 3.SPS电源净化系统采用复合模式四级保护零通过技术:“一阻,二存,三放,四滤”,执行保护时不损坏元件,更不需要复位,零通过技术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吸收所有的浪涌,而且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如地面污。 4.SPS电源净化系统保护您的设备免受雷击浪涌,尖峰电压,EMI噪声,RFI噪声,过压和线路故障的损坏,提高您设备的质量与性能,并且不损坏元件就能消除浪涌高达6KV,3KA,1000次以上. 5.SPS电源净化系统结合耐阻抗,EMI滤波器,RFI滤波器设计,考滤电源线阻抗,允许信号源和负载阻抗不匹配,长期耐阻抗能力非常强。 6.SPS电源净化系统代表着浪涌保护领域最高水平的性能和最稳定的可靠性。 7.SPS电源净化系统所有产品均符合:A级,1类,模式1。 8.SPS所有产品均享有5年保修。 主要应用于:专业音频电源滤波系统,专业浪涌保护系统,专业室内电源防雷滤波系统

变电站的防雷电保护设计

浅谈变电站的防雷电保护设计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以及分配的场所, 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一旦变电站遭受雷击,将会造成城市大面积停电,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变电站必须进行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设计。 关键字:变电站;防雷保护;设计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the power voltage and current transform,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lace, i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voltag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if the substation lightning, will result in large area city blackouts, caused a great los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substation must. key words: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变电站内有各种高、低压变、配电设备,而这些设备是直接与供电系统的线路相连的。直击雷是对变电站造成危害的最主要元素这一,同时,线路上发生雷电过电压的机会较多,因此,入侵波通常也是对变电站造成危害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对变电站的防雷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 67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12-14发布200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 3.2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3 雷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4 雷电浪涌lightning 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3.5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active zone

申请甲级雷电防护装置

申请甲级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资质技术负责人理论考试大纲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 4.《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1号); 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21号); 6.《吉林省气象条例》; 7.《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8.《吉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二、防雷安全理论 1.雷电形成的基本原理; 2.建筑物防雷(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3.建筑物电气系统防雷;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5.易燃易爆场所防雷。

三、防雷检测技术 1.雷电的形成及分类;雷电流、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2.建筑物防雷分区、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接闪器、引下线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与被保护对象的距离、材料规格、施工工艺;侧击雷防护等。 3.接地装置的类型;接地体有效长度、工频与冲击接地电阻换算;接地电阻的检测方法。 4.建筑物、机房、设备间、线缆的屏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及计算; 5.电气设备、大尺寸金属物体、金属管道、金属桥架等等电位连接。 6.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确认;建筑物电气系统供配电制式;电源电涌保护器及信号电涌保护器的参数、安装位置、安装级数、安装数量、安装工艺等。 7.防雷检测:防雷装置检测程序;定期检测周期;检测内容及分类;检测方法、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防雷检测现场操作及安全检测规则,包括人员安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易燃易爆场所检测注意事项等。 四、参考书目 (一)熟练掌握 1.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GB/T 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18 XX地区XX项目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2018/8/1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对安全防范行业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而数字网络监控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安防和自动化管理,已被各个行业安防监控系统所广泛采用。它一方面使单位管理部门能获取各个重要场所内的情况、安全防范, 产生的大量实时信息,更有利于加强对单位的安全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现代化网络的管理水平。 安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时高度监控可视区域,做到控制现场人员的实际运作现状,实时快速的反映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便于及时应付处理突发变故事件等;达到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宏观动态监控、微观取证的目的。 根据“数字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有关部门的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我公司从事保安监控系统工程设计经验,遵循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扩展性、整体设计的实效性和高性能价格比。在系统的设计中,强调设计的综合管理及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实用和直观性。 系统设计强调中心监控的综合管理和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直观。一方面激活内部配置管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过程控制,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使有关部门在事后获取相关录像记录,提供有效现场证据和线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防范。 二.设计原则 2.1基本情况介绍 一共有36 个监控点。组建这样大型的系统,根据我们对监控行业的了解和丰富的工程 经验,认为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频监控覆盖到大楼各通道或重要区域的监控需求的地方,对其进行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特殊区域还可以进行实时音视频监控;

网络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化设计方

案 壹、网络监控系统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管理自动化以及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中心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拥有一套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中心现代社会管理。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设计原则: 1、监控效果好、无死角 2、录像保存时间达到-----天 3、统一前台监控软件,具备网络监控功能 4、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平台:可集中管理摄像机视频数据,可在监控中心完成如:远程设置、远程控制、远程信息及状态查询等多种管理设置工作。

5、远程监看:通过网络授权,实现远程监看 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系统具有未来的可扩展性;集中控制、布局合理;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外形美观;架构合理、低成本、低维护量,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对各楼层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实时对各个楼梯出入口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调节镜头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厅窗口和工作间的工作具体细 节 ?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实现高度智能化控制管理,包括前端网络智 能球的云台镜头控制、多画面同屏分割显示、画面分组自动轮巡切 换、图片抓拍、电子地图等功能,提供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 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模式以及对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回放查询; ?系统监控中心要求实时显示所有图像,并且可以任意调用、放大指 定的图像、自动将报警对应的图像切换;视频图像达到四级以上质 量等级; ?系统网内的主控管理电脑和经授权的电脑可以任意调用视频图像 的录像资料; ?远程集中监控:各前段设备的远程视频情况全部集中到监控中心, 动态检测录像会自动集中到中心监控。也可以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 统的功能(防盗监控、管理监控);远程WEB配置管理、使用方

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主要介绍雷电脉冲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雷电脉冲的入侵途径,通过电磁兼容理论获得解决雷电脉冲的设计思路。 一、雷电脉冲防护概况 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超大规模集成化及新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为信息时代的主导技术支撑产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的运行中断,设备永久性损坏,重的是这些系统所承负的那些须实时运行的后续工作的中断瘫痪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影响。 二、雷电脉冲入侵途径 雷击引起的上万伏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极强的交变电磁场是损坏楼内弱电设备的主要原因,交变电磁场的瞬即变化是吸引雷电入侵的最佳渠道。其中入侵渠道可以大致分为3种: 1、配电线路引入雷电:配电线路(对 10KV 线路,高压MOV 的残压很高,弱电设备受此高压都会损坏,变压器有一定的隔离和衰减作用,但还有相当大的剩余雷电会传到后续设备。)产生过电压后,该过电压直接传到弱电子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电源部分损坏。 2、通信控制线路引入雷电:通信控制线路(通信控制线路一般有

数据专线、网络线、数据控制线和视频线等)感应雷电后,雷电也直接传到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通信口损坏,与供电路线上产生雷电流的情况相似,一般来讲,通信线路上的雷电流比供电线路上的雷电流要小。 3、金属管道、电缆引入雷电: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电缆的进出线等也是雷电引入的又一途径。通常是由于雷击静电感应引起或因暂太高电位 / 过电压通过线路耦合,造成管道和电缆线路毁坏。 三、雷电防护设计 雷电入侵的防范措施:针对上述分析,电子信息系统从电磁兼容角度防止雷击电磁脉冲,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干扰源、偶和途径、敏感设备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屏蔽、滤波、接地和合理布线等综合防护措施。 1、屏蔽 屏蔽是减少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措施。屏蔽体可做成板式、网状式以及金属编织带式等, 利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弱源电磁场的辐射效果。 金属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为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和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部多次反射损耗之和。银、铜、铝等相对电导率大, 利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目的, 以反射损耗为主铁和铁镍合金等相对磁导率大, 铁磁材料的高导磁率对干扰磁

电梯的雷电综合防护

电梯的雷电综合防护 发表时间:2016-03-18T13:43:54.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作者:李小龙 [导读] 河北省防雷中心本文从电梯的机构原理入手,剖析了电梯遭受雷击原因,依据有关国家规范要求对外部防雷、内部防雷、等电位及接地、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实践。 河北省防雷中心河北省石家庄 050021 摘要:本文从电梯的机构原理入手,剖析了电梯遭受雷击原因,依据有关国家规范要求对外部防雷、内部防雷、等电位及接地、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实践。 关键词:电梯;雷电;综合防护 电梯是现代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电梯雷击事故呈上升趋势,仅05年石家庄市市区就发生6起,共计30部电梯遭受不同程度雷击损坏。因此,电梯雷电防护就成了防雷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1.电梯的原理及结构组成 所谓电梯,指的是用电力拖动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不大于15°的两列钢性导轨之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电梯属于起重机械,是一种间歇动作的升降机械,主要担负垂直方向的运输任务。同时电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机械部分好比是人的躯体,电气部分相当于人的神经,控制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各部分通过控制部分调度,密切协同,使电梯可靠运行。 尽管电梯的品种繁多,但目前使用的电梯绝大多数为电力拖动、钢丝绳曳引式结构。从电梯空间位置使用看,由四个部分组成:依附建筑物的机房、井道;运载乘客或货物的空间——轿厢;乘客或货物出入轿厢的地点——层站。即机房、井道、轿厢、层站。从电梯各构件部分的功能上看,可分为八个部分: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 2.电梯遭受雷击的原因及途径 电梯遭受雷击损坏的主要器件主要集中在电气控制部分。主要原因:一是电器控制部分微电子化程度很高,耐受能力比较差,几十伏上百伏过电压就能摧毁;二是电梯机房均设置于电磁环境较差的楼顶,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损坏几率较大。 一般雷击途径如下: (1)电梯所在建筑及附近建筑遭受直接雷击,带来巨大瞬变电磁场,致使电梯各线路感应出过电压、过电流造成控制系统损坏。例如:2005年8月12日17时左右,石家庄市国际城住宅小区22号楼遭受雷击,造成20号、22号楼共5部电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22号楼1-3单元电梯的门机板和门机编码器损坏,4单元电梯不仅门机板和门机编码器损坏,而且机房控制柜里E1板(印制电路板)也损坏了,20号楼2单元电梯的门机板和门机编码器损坏。 (2)电梯机房内有通信线路,监控设施线路架空引入,或楼顶其他用电设施(如风机、航空灯、移动通信设施)与电梯共用供电线路等情况造成的雷电波侵入。如:东岗怡园生活小区13部电梯遭受雷击事故,就是因为各电梯机房间架空布设对讲电话线造成的。 (3)同一建筑内其他用电设备遭雷击,因电源线路在配电室相连,传导分流造成电梯设备损坏。2006年8月,颐园国际小区4部电梯遭雷击损坏就是此原因。 3.电梯的雷电综合防护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规定的电子信息系统定义为:由计算机、有/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从电梯的组成及特点来看,电梯属于电子信息系统,故应按照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要求来考虑。 3.1外部防雷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设计安装相应类别的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一定要均匀对称布设,并保证间距符合要求。楼顶如有避雷塔或其他高大金属物体,塔角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两处焊接。建筑隐蔽工程施工时,应将压顶梁筋、圈梁等与避雷引下线不大于3米作等电位焊接处理,建筑接地宜设置环型接地体,以利于雷电流流散。 3.2内部防雷 3.2.1屏蔽及布线 电梯机房一般位于井道顶部(楼房顶层),这恰好是雷击建筑物电磁环境恶劣的地方。有专家研究指出,雷击楼房时,顶上两层基本上能吸收雷电流的80%,因此雷击高层建筑时顶上两层遭受灾害的几率远大于下面各层。电梯机房采取有效屏蔽措施对减少电磁干扰是很有帮助的。 (1)做好防侧击雷工作,金属门窗应与避雷引下线就近焊接,以提高法拉第笼的屏蔽效果。 (2)所有线路均应穿金属线槽或铁管布设,连接处作好跨接处理,以保证电气连通,两端应就近接地处理。对于楼与楼之间的架空线路如无法采取屏蔽处理时,应在架空线上加钢缆固定,并将钢缆在两端就近接地。

网络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系统概况 (2) 二、系统总体需求 (2) 三、设计依据 (3) 四、设计原则 (3) 五、系统方案设计 (4) 5.1 系统构成 (4) 5.2 系统原理 (4) 5.3 系统功能 (5) 5.4 监控前端设计 (5) 5.4.1 前端系统说明 (5) 5.4.2 监控点位表 (5) 5.5 监控中心设计 (6) 5.6 存储系统设计 (6) 5.7 传输网络设计 (7) 5.8系统环境设计和要求 (8) 5.8.1、安装要求 (8) 5.8.2、操作控制台(室)装修及设备位置要求 (8) 5.8.3、光线要求 (8)

5.8.4、走线及线槽要求 (8) 5.8.5、空调要求 (9) 5.8.6、供电电源 (9) 六、产品设备参数 (9) 一、系统概况 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交际活动的增多,如今汽车站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和人们的联系亦日益紧密。这些场所的安全稳定对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们的安居乐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车站也是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场所。这里时有发生偷盗、抢动、诈骗现象等。这里人员多、人员复杂、而且流量很大。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潜在的威胁。如何保护群众安全,打击犯罪分子,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是车站管理者和警方较棘手的问题,如何更好的维护车站区域的安全和秩序是管理方亟等解决的问题。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发展建设,公安部也在不断强调科技强警。各地的公安也开始在车站等场所使用科技防范手段保一方平安。从目前防范技术上看,建设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最有效、有力的办法。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监控所有场景。通过本系统车站管理方可及时掌握现场动态,可协助管理方对车站重点区域如广场、进站口、售票厅、候车室、安检台等现场指挥,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 二、系统总体需求 忠县友联客运中心拟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各区域实现不间断视频监控。要求监控系统基于现有IP网络建设,采用网络视频监控产品构建系统。要求系统建成后能够满足监控、远程控制、录像存储等要求。 系统具体需求如下: 1、系统提供高清质量的的图像,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图像传输 2、系统提高丰富的存储策略,拥有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机制 3、系统支持接入告警设备,提供丰富的告警联动策略 4、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录像管理策略和检索功能 5、系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6、系统提供电信级的管理功能,支持运营级的授权管理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闪盾防雷)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雷击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 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 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 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 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 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 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

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镇署遭雷击起火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普惠寺大雄宝殿遭遇雷击起火大雄宝殿完全被烧毁。经初步调查,大火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逾2千万元。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 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 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 构建筑920平方米。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 宝殿受雷击发生火灾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 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现代建筑防雷技术和技法,是建立在西洋式的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结构基础上的。依据建筑物防雷原理如何进行中式古建筑防雷保护,目前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这需要文物界、建筑界和防雷界共同努力,制定适合中式建筑的防雷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无以伦比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用途、规制、等级区分,外形上总体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按屋顶形式区分有攒尖顶、卷棚顶等;按格局区分有殿、堂、楼、阁、亭、榭、廊、厦、坊、塔等;按建筑层级区分有单檐、重檐,以致多檐。除石坊、砖塔外,屋架主要为木结构,梁、柱、斗、拱、檩、椽、窗、扉均为木材制作。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

江西鸿星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编制日期:2018年6月

目录 1、范围 (3) 2、术语和定义 (3) 3.管理要求 (6) 3.1组织 (6) 3.2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7) 3.4标标书和合同 (9) 3.5检測的分包 (10) 3.6采采购 (10) 3.7服务客户 (11) 3.8投诉 (11) 3.9不符合要求的检測工作的控制 (11) 3. 10改进 (12) 3.11纠正措施 (12) 3.12预防措施 (13) 3.13记录的控制 (13) 3.14内部部审核 (14) 4技术要求 (15) 4.1人员 (15) 4.2设备和环境条件 (17) 4.3检俭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18) 4.4设备 (19) 4.5测测量溯源性 (21) 4.6检测对象 (22) 4.7检測结果质量的保证 (22) 4.8检测报告 (23) 5.企业员工责任制 (26) 6.质量控制措施 (29) 第一节检测安全操作措施 (29) 第二节检测流程 (29)

7.质量管理制度 (31) 二、合同管理制度 (33) 三、异议申诉处理制度 (35) 四、事故应急预案分析处理制度 (35) 五、保密制度 (36) 六、人员培训制度 (37) 七、资料交接制度 (37) 八、现场检测监督、检查制度 (37) 九、检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38) 十、检测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38) 十一、检测结果报告制度 (39) 8.档案管理制度 (40) 一、普通档案的管理 (40) 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41) 9.检测作业指导书 (45) (一)、仪器设备购买使用操作制度和实施 (49) (二)、激光测距仪 (52) (三)超声波测厚仪 (53) (四)、经纬仪 (54) (六)、可燃气体测试仪 (56) (七)、接地电阻测试仪 (56) (八)土壤电阻率测试仪 (57) (九)等电位测试 (58) (十)环路电阻测试仪 (58) (十一)防雷元件测试仪操作规 (59) (十二)绝缘电阻测试仪操作规程 (61) (十三)、表面阻抗测试仪 (62) (十四)、静电电位测试仪 (63) (十五)数字万用表 (64) (十六)标准电阻 (65)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接地装置的安全技术措施 1) 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12·m区域的电杆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但在配电室的架空进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2) 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表16—7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表16—7中地区年均雷暴日(d)i应按JGJ46~2005规范中附录A执行。 当最高机械设备上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能覆盖其他设备,且又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 确定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采用JGJ46-2005规范中附录B的滚球法。 3) 机械设备或设施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或设施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 4)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塔式起重机可不另设避雷针(接闪器)。 表16—7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及高架设施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 地区年平均暴日/d机械设备高度/m ≤15≥50 >15,<40≥32 ≥40,<90≥20 ≥90及雷害特别严重地区≥12 5) 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机械设备,所有固定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宜采用钢管敷设。钢管与该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应做电气连接。 6) 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120。 7)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感谢您的阅读!

网络高清监控视频系统设计方案

网络高清监控视频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演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清网络视频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项目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显示及记录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系统供电及布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技术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售后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大华200万红外球型摄像机 ................................................... 2、大华高清网络硬盘录像机(NVR)......................................... 3、高速视频存储专用硬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工业级网络监控专用交换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报价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概述 1、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演变 时至今日,业内普遍认为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视频监视系统指的是以VCR (Video Cassette Recorders)为代表的传统CCTV系统,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视频切换矩阵、模拟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和盒式录像带等构成。第一代系统存在很多明显的缺点,例如维护工作繁琐、无法进行远程访问、无法与其它安防系统(如门禁、周界防护等)有效集成、录像质量

防雷设计方案

防雷设计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二、防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 三、施工方案 四、工程进度表 五、产品售后服务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常见放电现象,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每年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次于水灾而大于其它任何灾害。 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的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组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暂态过电压很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尤其地处山野外的高速公路,水电厂、污水处世理厂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的侵害。它们的共同特点,电力线路往往要翻山越岭,传输和控制线路往往经常穿越复杂的地质层面,这些都是易遭直接雷击或感应过电压的薄弱点。 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

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性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排除,采用综合防治——均压、习屏蔽、分流、接地、保护(包括安装先进的防雷产品、过不去电压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接雷、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两大类。 a)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 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脉冲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入电线、室外设备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b)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和雷雨云之间及大地 之间放电时,在放电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雨云电场的表面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屋顶管道,铁塔,水箱,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沿这些金属部件线路通过室内的管道,电缆等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从而放电并损坏设备。 c)因为直击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其次是 由于被保护系统的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或安装电涌保护器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概率高,损坏电子电气设备,全国年薪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到提高对雷灾的防御能力,并提供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 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 削弱。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特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

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和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后续的防雷区(LPZ2区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且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防雷区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屏蔽、接地、等电们连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 2.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的。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浪涌保护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 3.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数据中心的雷电综合防

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for Data Centers 曹承属 涂强 王晔(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02) Cao Chengshu Tu Qiang Wang Ye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02,China ) Abstract Data center is centralized setting site of electronic equipm ents ,which is easy suffer from the damage of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From the angle of reliable operation of data centers ,equipments and personnel safety ,solution scheme of 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in data centers is expatiated.Key words Data center 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impulse 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摘 要 数据中心是电子设备集中设置的场所, 容易受雷电电磁脉冲的损害。从保障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以及设备、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数据中心实现雷电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中心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综合 防护 雷电是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属小概率事件,但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据美国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由雷电电磁脉冲导致的计算机网络失效或损坏,平均每年约占全部雷击事故的70%;而据我国一些省市的不完全统计,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占雷击总损失的80%。雷击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与政治、经济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因此,对数据中心而言,加强雷电的综合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雷电防护系统(LPS )的构成 雷电防护系统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 成。外部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其作用在于截获击向建筑物的直击雷(包括侧击雷),把雷电流从雷击点引导并分散泄放入大地,避免产生热效应和机械损坏,以及危险火花、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而内部防雷装置则主要是通过现场技 术手段保持LPS 部件与金属结构的间隔距离(电气绝缘)和必要的等电位联结,其作用在于避免由于雷电流进入外部防雷装置或建筑物内其他接地的金属导电部件时,导致的建筑物内金属部件产生危险火花和接触电压。 雷电防护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减少雷电流对实体的损害和人身伤害。对于数据中心室外设备(天线及其附属设施、通风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其他金属管道、金属屋面等金属类设施)的保护,LPS 是不可或缺的。 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LMPS )的构成 雷电电磁脉冲(LEMP )会危及电气和电子系统, 数据中心内应设置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对大量电子设备和附属设施就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浪涌和电磁场辐射进行防护。L MP S 包括以下基本防护措施。 2.1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在设有数据中心的建筑物内,接地装置宜采用环 形接地体,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为了避免数据中心区域设备内部出现危险的电位差,必须使用低阻抗的等电位联结网络,同时也能减小磁场。 2.2 磁屏蔽和布线 a. 空间屏蔽,可以衰减雷电直击建筑物或其附 近而在雷电防护区(LPZ )内部产生的磁场,并减少了内部浪涌。 b.内部线路屏蔽,使用屏蔽电缆或屏蔽电缆管道内部线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感应浪涌。 c.合理布线,内部线路合理布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感应回路,从而减小内部浪涌。 d. 进入建筑物的外部线路屏蔽减少了传导到内 部系统的浪涌。 空间屏蔽、内部线路屏蔽、合理布线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磁屏蔽能够减小电磁场内部感应浪涌的幅值;内部线路的合理布线可以减小内部感 数据中心的雷电综合防护 数据中心的雷电综合防护(曹承属涂强王晔) 数据中心设计专栏(上) 35 5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