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辣椒栽培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刘江红(沈阳市辽中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110200)近年来,辣椒产业向着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在辣椒种植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辣椒产业发展。
为切实解决辣椒栽培存在的问题,实现辣椒高产目标,根据辣椒生产现状,探讨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及辣椒种植田间管理措施,以期推动辣椒产业发展,深层次解决辣椒种植问题。
近年来,随着辣椒产业结构调整,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部分地区为了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则选用套作方式。
在辣椒育苗过程中,前期主要采用小拱棚撒播苗种方式,后期逐渐转变成为大棚穴盘育苗方式。
种植户除了满足自身的食用需求外,其种植的大部分辣椒产品作商品销售,辣椒种植带来的收入已成为种植户重要的经济来源。
1辣椒生产现状及栽培管理存在问题1.1盲目引种辣椒新品种伴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出现较多的辣椒新品种,各种辣椒品种无论从形状,色泽还是味道上都有一定区别,种植方式也有很大区别。
种植人员在挑选辣椒品种时,为追求种植效益而盲目引进新品种,没有从现实角度考虑到本地辣椒的种植条件、口感等,易造成辣椒种植过程中生长发育不理想或者产品滞销的现象,损害本地辣椒产业效益。
1.2催芽壮苗方法不尽合理催芽育苗有利于种子成熟,但是不合理的催芽育苗会使辣椒生长大打折扣。
如壮苗过程中苗床注水不足,杀菌剂浓度过高,保温工作做得不够到位,都会对辣椒种子的出苗率造成影响,而且很难得到壮苗。
与此同时,也有种植人员提出植株长势越旺盛产量越高的观点。
但是辣椒在生长期间徒长,表面上看是增产丰收,实际上不一定是增产,甚至有的还会减产。
1.3栽培管理不科学目前仍有不少种植人员对施肥及用药有诸多误解。
由于辣椒生长对肥料需求量很大,但是辣椒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辣椒生长实际状况制定出科学的施肥措施;一些种植人员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盲目使用药物的现象,这不仅会产生一些药物残留,而且还会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对辣椒种植品质的、提升不利。
辣椒产业存在问题和建议
《挑战与机遇:辣椒产业存在问题与建议》
摘要:辣椒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业之一,然而,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问题分析
1.1 价格波动:辣椒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给种植者
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1.2 品质参差不齐:由于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不规范,辣椒产品的品质存在差异,影响了我国辣
椒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3 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年轻人对辣椒产业的缺乏兴趣,导致人力资源短缺,制约
了辣椒产业的发展。
2. 解决方案
2.1 建立价格稳定机制:政府应加大对辣椒产业的监测力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制定价格稳
定政策,确保种植者的收益。
2.2 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对辣椒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施
肥和管理模式,提高辣椒品质和农民收入。
2.3 发展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销售和合理分红机制,
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辣椒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科研
项目,并为从事辣椒产业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和创业支持。
3. 结论
通过解决价格波动、品质差异、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辣椒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关于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建议随着人们对美食和调味品品味的不断提高,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农产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辣椒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辣椒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种植技术落后、商品化程度不高、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推动辣椒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出科学合理的支持辣椒产业的建议。
要加强辣椒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辣椒是一种对土壤、气候和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对于种植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制定政策鼓励农民学习种植技术,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鼓励辣椒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合作,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推广到基层,提高辣椒种植的科学性和效益。
要提高辣椒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商品化是辣椒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商品化才能使农产品真正走出农村,走向市场,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政府可以加大对辣椒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冷库、仓储设施和加工厂,提高产品储存和加工能力。
加强对辣椒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督,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要加强对辣椒产业的科研支持。
科研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可以加大对辣椒产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与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合作,开展辣椒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优质种子繁育等科研工作,提高辣椒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第四,要建立健全的营销体系。
营销是决定产品最终能否销售出去的关键环节。
政府可以鼓励辣椒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联合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辣椒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辣椒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辣椒产品的出口。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
农民是辣椒产业的主体,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才能真正推动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辣椒产业发展的建议辣椒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独特的调味品和重要的农产品,辣椒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已经成为了许多农民和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辣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辣椒产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辣椒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同时,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2.提高辣椒品质:目前,中国的辣椒品质与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辣椒品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培育和引进高质量的辣椒品种,提高辣椒的色泽、香味和辣度等关键指标,提升中国辣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推动辣椒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辣椒品牌。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辣椒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
4.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辣椒产业需要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提供技术指导和回购保证的方式,鼓励农户种植辣椒,并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这将有助于提高辣椒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5.加强市场营销:辣椒产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推广,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态。
通过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营销效果和市场份额。
6.保护生态环境:辣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支撑。
应该加强对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倡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
同时,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辣椒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减轻辣椒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加强行业协会和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化。
总之,中国辣椒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市场营销、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政府支持等措施,中国辣椒产业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现状与前景一、辣椒产业现状1.1 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辣椒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辣椒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作物,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备受青睐。
1.2 辣椒产品加工及出口辣椒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产品加工也逐渐成为重要的产业链。
干辣椒、辣椒酱、辣椒粉等系列产品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海外,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的贸易收入。
二、辣椒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2.1 品牌营销与标准化问题我国辣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统一品牌形象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市场上充斥着品质良莠不齐的辣椒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常常感到困惑。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品牌认知度,辣椒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较低。
2.2 产销一体化与农户利益问题目前,我国辣椒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尚未形成,众多辣椒农户仍面临产销不畅、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加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户的利益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一些农户对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不高,这对辣椒产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障碍。
2.3 气候变化与病虫害防控问题气候变化对辣椒种植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殊天气和病虫害的增加给辣椒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袭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
三、对策建议3.1 推进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对辣椒产品的质量监管,推进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提升辣椒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注重产品包装和宣传,提高辣椒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3.2 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在辣椒产业中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产销一体化,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保障农民的权益,增加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农业合作社可以整合资源,引进技术,提高辣椒的质量和产量。
3.3 科技防控和育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气候变化下的辣椒栽培技术研发,发展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如大棚栽培、无土栽培等,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辣椒产业存在问题和建议随着人们对辣椒口味的追求不断增长,辣椒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
然而,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低质量产品存在大量供应当前,辣椒产业供应链中存在大量低质量辣椒产品。
这些产品品质不过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辣椒种植户缺乏良好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种植技术薄弱、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
其次,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导致低质量辣椒产品难以被淘汰。
目前,辣椒产业中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监测手段欠缺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种植户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治意识,减少低质量辣椒的产生。
二是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大对辣椒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和淘汰低质量产品。
二、产业链条短板成为制约因素辣椒产业链条的短板问题也是当前辣椒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我国辣椒产业链条中,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等环节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规模化种植基地。
目前,我国辣椒种植多以小农户为主,缺乏规模化种植基地,导致生产能力有限,产业链条薄弱。
二是加工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辣椒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这限制了辣椒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销售渠道不畅。
由于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辣椒产品的销售受限,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农户集中种植,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生产能力和产业链条的完整性。
二是加强辣椒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辣椒产品。
三是打造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辣椒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其中,农药残留和水资源浪费是最突出的问题。
2021.04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21.04.012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辣椒周玲蔡明佳胡学峰周玲,湖北麻城市农业农村局,438399蔡明佳,通讯作者,麻城市蔬菜技术推广站,黄冈市孝感乡路北段农业事业大楼,438300,电话:134****1650,E-mail:*****************胡学峰,麻城市植物保护站收稿日期:2020-10-27麻城位于鄂东北鄂豫皖交界处,是黄冈市管辖的农业大市(县)。
麻城辣椒是麻城市的主要特色蔬菜之一。
其果形粗大,外观整齐,色泽光亮,果皮薄、肉质厚而香脆,微辣,适于煎、炒、烹、炸等,并且能和多种菜肴搭配,还可生食。
麻城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叶酸及镁、钾;长期食用不仅能开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而且还具有通利肺气、通达窍表、通顺血脉的“三通”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麻城辣椒于2014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麻城辣椒产业发展现状1998年产业结构大调整时将麻城市内106国道两旁、举水河畔肥沃的棉产区全部改为发展麻城辣椒,主要生产鲜食(炒食)青椒,兼产小量腌制和泡制品(以手工作坊为主)。
通过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推广新技术,历经了露地种植、竹架大棚、水泥架大棚到钢架大棚和连体大棚种植的过程。
据统计,2019年麻城辣椒播种面积达3334hm2,占麻中南耕地面积的30%,总产量20余万t,区内建有鄂东北最大的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6.7hm2的现代工厂化育苗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生资批发市场。
全市现有科技专业人员200人,乡村技术能人1000多人,村村有土专家、农秀才,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辣椒基地广泛推广防雾滴功能膜多层覆盖、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高温闷棚、黄板粘虫、防虫网阻隔、测土配方施肥、基质穴盘育苗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特有的“春提前+秋延后”优质高效种植模式,辣椒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
关于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建议辣椒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是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用植物,辣椒不仅为我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口味体验,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辣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支持辣椒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下面就是一些建议。
应该进一步优化辣椒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
辣椒属于比较耗水的作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推广高效的滴灌技术和其他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用水的效率。
在辣椒的施肥管理方面也要注重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需要加强对辣椒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要培育适合不同地区栽培的辣椒新品种,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在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
同时也要大力推广这些优良品种,让更多的农户使用,提高全国辣椒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然后,应该加强辣椒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辣椒产业必须要与科技并举,通过不断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可以开展新的施肥施药技术研究,开发更环保和高效的农药和肥料;也可以开展辣椒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提高辣椒产品的附加值。
需要建立健全的辣椒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发展辣椒产业。
同时也可以加大对辣椒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到辣椒产业中来。
要加强辣椒产业的全产业链合作。
在辣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辣椒产业链,包括辣椒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合作。
通过不同环节的合作,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闭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要加大对辣椒产业的环境保护力度。
辣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要注重绿色生产、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辣椒行业的调研报告总结辣椒作为我国重要的调味品和农产品,其行业发展备受关注。
本篇调研报告总结辣椒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
一、行业发展现状1.产业基础扎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和消费国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辣椒种植技术。
辣椒产业链较为完整,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辣椒产量稳步增长,辣椒的种植面积和收购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辣椒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从常见的红辣椒、青辣椒到新兴品种的水果辣椒等。
3.加工水平提升:辣椒食品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加工品种丰富多样,从辣椒酱、辣椒粉、变态辣椒等多个品类。
同时,辣椒的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压力:辣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众多的同质化产品。
价格战和低端竞争导致辣椒行业利润空间较为有限,难以实现高价值的产品销售。
2.产业链不完善:辣椒产业链中仍然存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短板。
例如,种植环节中的技术不足以满足辣椒品质的提升需求,同时缺乏规范的销售渠道也制约了辣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辣椒行业也存在着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不达标的情况。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并对辣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未来的发展机遇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口感追求的提高,对辣椒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同时,辣椒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辣椒的出口前景广阔。
2.产业升级转型:要抓住机遇,辣椒行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辣椒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降低同质化竞争。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规范生产环节,严格把控原材料和加工过程,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四、结论辣椒行业在发展中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贵州辣椒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贵州辣椒产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的脱贫
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贵州的辣椒产业一直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市场需求持
续增长,加之贵州的辣椒也在品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得贵州辣椒产业
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产业生产基地。
但目前贵州辣椒产业存在许多瓶颈,如产业构成不合理、种植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足、产品品质不高等,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才能提高贵州
辣椒产业的发展水平。
针对贵州辣椒产业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及优质品种系统;二是加强创新,推动辣椒产业科技创新,推广技术,提高辣椒品质;三是加大开发力度,利用贵州地区肥沃的
土壤和良好的气候环境,扩大辣椒种植面积,提高辣椒产量;四是提高市
场拓展能力,及时补齐营销环节的空白,实现辣椒产品的跨区域销售。
以上措施均有助于提高贵州辣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贵州辣椒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麻城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蔡明佳
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5年第07期
摘 ; 要:通过对麻城辣椒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麻城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牌意识差、销售不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麻城辣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麻城市
作为大众化蔬菜,辣椒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并在各地广泛种植。
辣椒是湖北麻城市种植面积和生产效益最大的蔬菜作物,年产值约3.5亿元,成为全市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连作障碍日益突出、种植效益波动大等影响,菜农种植积极性受挫,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为解决当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对全市辣椒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 ; 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1.1 ; 生产现状
①生产规模及茬口安排 ; 麻城市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 146 hm2左右,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17.4%;总产量16.4万t,占全年蔬菜总产量的24.2%,667 m2产量2 636 kg。
辣椒以大棚生产为主,种植面积2 467 hm2,667 m2单季产量4 120 kg,高产大棚达5 500 kg,搭配各乡镇分散零星种植的露地春夏辣椒和早秋露地辣椒。
大棚辣椒分为春提早和秋延后两季生产,春提早辣椒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6月中旬采收上市;秋延后辣椒7月中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9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采收上市。
露地春夏辣椒4月播种育苗,5~7月定植采收;早秋露地辣椒6月播种育苗,7月下旬定植,9~10月采收。
②主栽品种 ; 以杂交品种为主,主要为河南农大301系列、农大601系列以及苏椒5号等系列衍生种,种植面积大的有萧新401、默秀8号、久红601、东方椒霸、超大椒王、青果巨龙,搭配新佳美、薄皮王、早帅等30余个品种。
露地分散零星种植品种多、乱、杂,杂交种和本地常规种共存,以线椒居多,主要有杭椒5、6、7、9号等。
③种植布局 ; 大棚辣椒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境内106国道沿线的宋埠、中驿、歧亭三镇,连片面积2 386 hm2,其他各乡镇的专业合作社及大户承包地分散种植的辣椒面积为216
hm2,农户自留地自产自销零星种植辣椒面积约为1 544 hm2。
④种植模式 ; 生产基地大棚辣椒主要是春提早—秋延后种植模式,分散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及大户承包地多为黄瓜(或春白菜、春萝卜、西瓜、苋菜、茼蒿等)—辣椒(含大棚)模式、辣椒(含大棚)—莴笋(或芹菜、秋萝卜、大蒜等)模式,农户自留地种植模式复杂,多为辣椒与其他种类蔬菜、粮食类作物连作的2~3熟露地生产。
⑤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 麻城市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1世纪以来,各种良种、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模式全面应用,促使了全市设施商品辣椒生产快速发展,在大棚辣椒生产基地,杂交良种应用率100%,营养土(或钵)育苗率100%(其中基质穴盘苗10%),新型无雾滴功能膜多层覆盖(大棚膜、中层膜、草帘、拱棚、地膜)大中棚应用率90%,膜下滴灌水肥(冲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率100%,防虫网、粘虫色板、频振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20%以上。
1.2 ; 加工现状
目前麻城市只有原始的家庭式辣椒加工作坊,加工方式为腌制、泡制、酱制、粉制,以酱制、粉制为主,主要生产辣椒酱和辣椒粉,总加工量约140 t。
麻城市目前没有辣椒加工企业。
1.3 ; 销售现状
每年生产辣椒16.4万t左右,其中本地销售2.6万 t、外销13.8万t,以外销鲜椒为主。
对外销售地主要是武汉市四季美农贸市场、武汉白沙洲农贸市场及麻城周边的黄冈市黄州区、九江、金寨、合肥、南京、新县、商城等。
2 ; 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 品种多、乱、杂,品牌意识不强
虽然麻城辣椒进行了商标注册,并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但生产中,种植品种混乱,生产基地种植品种共有30多个,多数未通过审定,新良种与多年旧种混杂。
良种缺乏合理搭配和统一优化布局,菜农生产中维护辣椒品牌优质化和商品化意识差,单纯追求“个大、体重、产量高”,忽视辣椒内在品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进入市场产品没有分等分级和精品包装,缺乏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
2.2 ; 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差
设施辣椒90%以上采用中小塑料棚(宽4.5~
6 m,高1.4~2.0 m)种植,搭建简易落后,抗击强风冰雪及洪涝灾害能力差,难以引进多种现代农机具入棚作业,生产效率低,菜园沟、渠、路简陋,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产能低。
2.3 ; 小面积生产多,生产和销售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基地中,基本上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平均每户面积不足2 000 m2,生产者多为中老年人,劳动力素质、生产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参差不齐,水肥管理不力、病虫防治不当等较为普遍,种植水平落后,劳动强度大,技术革新慢。
市场信息不灵,多数盲目跟风种植,被动依赖地头菜贩(经纪人)销售,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2.4 ; 生产成本攀升,比较效益下降
采用大棚种植难以实行水旱轮作,辣椒长年连作导致土传病害、土壤酸化等连作障碍加剧,致使土壤处理改造投入大;单一追求产量而盲目施肥,致使用药量不断增加;劳动力、生产资料(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等)成本逐年上升,致使每667 m2两季大棚辣椒生产成本由2010年的3 020元增加到2014年的4 770元,每667 m2两季种植纯收入由2010年的12 438
元减少到2014年的6 477元,2014年生产基地辣椒、棉花种植比较效益由2010年的8∶1下降到5∶1。
2.5 ; 产业体系不全,营销不畅
一直以来,麻城市包括辣椒在内的蔬菜产业重生产轻销售,市内设施较好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3个,但普遍存在冷藏保鲜储运设备馈乏、检验检测不齐全、市场监管不力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全市没有辣椒深加工增值企业;地头无序收购者(菜贩、职业经纪人)多,不规范竞争激烈,市场较闭塞,拓展不够;有组织的产销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少,实力弱,难以带动生产基地销售市场正常运作,导致菜农往往丰产却难丰收。
2.6 ; 效益不稳定,规模发展慢
大棚辣椒生产基地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有序引导,受外部流通大市场影响,行情好时,供不应求,与大订单无缘,高收入菜农每667 m2年产值可达近3万元,刺激下季新农户纷纷加入,面积迅速扩张;行情差时,辣椒大量贱卖、毁掉,每667 m2年产值极少甚至绝收,生产亏本,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下年种植面积锐减,形成恶性循环。
多年来,生产基地大棚辣椒面积一直维持在1 193~1 334 hm2,未能稳步规模发展。
3 ; 辣椒产业发展对策
3.1 ;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布局良种
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品质优、抗性强、商品性和丰产性好”等要素,因地制宜选择用种,按一村(或组)一品区域化布局,采取不同熟性搭配和多模式种植,配套相关技术规程,进行适度规模发展。
3.2 ; 改善生产条件,不断提升产能
增加投入,升级改造落后的钢架中小棚,淘汰竹架棚和水泥骨架棚,完善沟、渠、路、电、机井等基础设施,增强自然灾害防控能力;全面推广应用耕整、播种、田管农机具等,广泛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鼓励并组织分散种植的农户入社抱团,开展合作生产,充分整合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有效规避、化解生产和市场风险。
3.3 ;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技术转化率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为中心,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入手,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并综合应用以“基质穴盘育苗,高温闷棚处理土壤连作障碍,新型无雾滴功能膜多层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水肥施用,防虫网、粘虫色板悬挂及频振灯绿色防控”等为主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生产基地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拓展和丰富大棚辣椒春提早+秋延后种植模式,统一栽培技术规程,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不断促进生产提质增效。
3.4 ; 打造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因地制宜制定辣椒品牌发展战略,依托龙头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展麻城辣椒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标准园创建,示范带动生产基地和全市辣椒生产,通过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无公害辣椒产品质量和产量,实行分等分级处理、精品包装,积极促进加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和完善质量追溯制度,确保优质优价,维护品牌形象,做大做强品牌。
3.5 ; 完善流通体系,加强市场营销
在生产基地建立保鲜冷库,增强冷链储运能力,完善主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功能,健全流通体系。
销售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协会职能作用,成立专业合作联社,共同应对市场,培育社会责任心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专业营销队伍,编织遍布城乡的农贸市场、超市、社区直销网店等销售网络,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销售等,努力拓展域外市场。
3.6 ;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稳步发展
蔬菜是麻城市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麻城辣椒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制定产业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产业开发等相关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涉农部门服务效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专业生产企业带动当地辣椒产业发展;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实体发展壮大,不断提高生产和销售组织化程度;建立区域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及时有效地引导生产和流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