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戴华磊
- 格式:pdf
- 大小:171.06 KB
- 文档页数:4
· 专家论坛·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器官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秦旨文 张武【摘要】 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器官作为一种边缘性器官已经被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中,在有效缓解器官短缺现况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丙型肝炎病毒(HCV )传播。
但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愈逐渐成为现实,这也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成为器官移植供者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抗病毒药物的辅助治疗下,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实体器官移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因此,本文总结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肾脏、心脏、肺脏及肝脏等移植的研究现状,就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情况及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做一综述,探究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可行性,以期为扩大器官移植供体池提供参考,减少终末期疾病患者器官移植的等待时间。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边缘供者;实体器官移植;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病毒血症;供者短缺【中图分类号】 R617, R57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3-0009-08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organ from hepatitis C donor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Qin Zhiwen *, Zhang Wu.*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Wu, Email: *******************【Abstract 】 As a marginal organ donor, organs from hepatitis C donors have been applied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While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shortage of organs, it also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such as the spread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With 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 the cure of hepatitis C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hepatitis C patients to become organ transplant donors. At present,with adjuvant treatment using antiviral drugs, certain efficacy has been achieved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from hepatitis C donors. In this article, research progress in kidney, heart, lung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from hepatitis C donors,the application of hepatitis C donors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iviral drugs were review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hepatitis C donors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was evaluat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donor poo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shortening the waiting time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diseases.【Key words 】 Hepatitis C; Hepatitis C virus; Marginal dono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Viremia; Donor shortage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2505900);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科研项目资助重点项目(JNL-2022015B )作者单位: 310000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秦旨文);树兰(杭州)医院肝胆胰外科(秦旨文、张武)作者简介:秦旨文(ORCID 0009-0000-1573-3440),硕士研究生,Email :*******************通信作者:张武(ORCID 0000-0002-2629-5455),Email :*******************第 15 卷 第 3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3 2024 年 5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May 2024 作者简介:张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 综述·边缘供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鲁欣翼 滕飞 傅宏 赵渊宇 朱鲤烨 董家勇 毛家玺 郭闻渊【摘要】 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突破与成熟,肝移植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显著提高,供肝短缺已成为限制肝移植临床发展的主要阻碍,如何扩大供肝来源也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龄供肝、脂肪变性供肝、病毒性肝炎供肝、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等常见边缘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边缘供肝的使用仍存在较多限制。
因此,本文对边缘供肝的定义,几种常见边缘供肝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边缘供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临床肝移植供者池的扩大提供参考,造福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
【关键词】 肝移植;边缘供肝;高龄;脂肪变性;病毒性肝炎;劈离式肝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 R617,R5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3-0019-06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Lu Xinyi *, Teng Fei, Fu Hong, Zhao Yuanyu, Zhu Liye, Dong Jiayong,Mao Jiaxi, Guo Wenyuan. *Depa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 Shanghai 200003,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s:GuoWenyuan,Email:*******************.cnMaoJiaxi,Email:******************【Abstract 】 With persistent breakthrough and maturity of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post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the survival rate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graf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hortage of donor liver has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 for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ow to expand the source of donor liver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Groundbreaking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use of common marginal donor livers in clinic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ch as elderly donor liver, steatosis donor liver, viral hepatitis donor liver and liver from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Nevertheless, multiple restrictions still exist regarding the use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Consequently, the definition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n marginal donor livers were review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ariginal donoor liver were illustrated,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donor pool for clinic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bringing benefits to mor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Key words 】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rginal donor liver; Elderly; Steatosis; Viral hepatitis; 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Machine perfusion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的治愈性治疗选择。
组合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黄玥,彭虹,罗新华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贵阳 550000通信作者:罗新华,*********************(ORCID: 0000-0001-8285-3063)摘要:目前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肝移植前后无功能时期、严重胆汁性淤积等疾病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通过各种模式互补组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以改善机体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物质的血浆置换模式联合其余增强清除体内有毒物质谱的模式。
以肝细胞的合成、转化功能为设计理念的生物型人工肝(BAL)近年也取得飞速发展。
肝衰竭患者先经NBAL解毒后,再予以BAL合成、转化体内活性物质,能更接近人体肝脏正常生理功能。
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组合NBAL模式,再结合疗效稳定的BAL是未来重症肝病患者体外支持治疗方向。
关键词:组合型非生物人工肝;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基础-ZK[2021]重点013)Research advances in combined artificial liverHUANG Yue,PENG Hong,LUO Xinhu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izhou 55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Xinhua,*********************(ORCID: 0000-0001-8285-3063)Abstract:At present,in vitro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has achieved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diseases such as liver failure due to various causes, non-function state before and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severe cholestasis. 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rough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modes,mainly the plasma exchange mode for improving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albumin combined with other modes for enhancing the eli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the body. Bioartificial liver (BAL),based 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patocytes,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can almost obta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human liver after NBAL detoxification and BAL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body. NBAL mode combined with BAL with a stable therapeutic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 is the direction of in vitro suppor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disease in the future.Key words:Combined Non-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Combined Bioartificial Liver; TherapeuticsResearch funding: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ZK[2021] Key 013)肝脏是体内代谢功能最旺盛器官之一,对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至关重要。
第11卷 第2期2020年3月Vol. 11 No. 2Mar. 2020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免疫抑制剂的研发以及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越来越好。
随着肝移植等待者数量的急剧增长,供肝严重短缺,大量边缘供肝被逐渐应用于肝移植中并取得了较好的 预后[1]。
随着各大移植中心逐渐接受边缘供肝,如何保存及提高边缘供肝的质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各种维护和改善供肝功能的技术逐渐发展并应用于临床。
例如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可显著提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供肝质量并改善受者预后[2],机械灌注可在器官保存过程中改善肝功能,获取前降低供者的核心体温抑制新陈代谢也能【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标准供肝短缺是限制肝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边缘供肝的使用明显扩大了供肝的来源。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机械灌注及低体温等新型技术能显著改善边缘供肝的质量,在器官功能维护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边缘供肝的常见类型及相关新型技术在边缘供肝功能维护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 肝移植;边缘供肝;器官功能维护;体外膜肺氧合(ECMO );机械灌注;低体温【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0)02-0020-07·综述·边缘供肝及器官功能维护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戴清清 赵红川 王国斌 黄帆【Abstract 】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various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The shortage of standard donor liver is the main factor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hereas the application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has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he source of donor liver.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mechanical perfusion and hypothermi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which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organ function maintenan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on types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ed novel technologi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function.【Key words 】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rginal donor liver; Organ function maintenanc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Mechanical perfusion; Hypothermia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marginal donor liver and organ function maintenance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Dai Qingqing, Zhao Hongchuan, Wang Guobin, Huang F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Hongchuan , Email: zhc0117@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2.020基金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193)作者单位:23002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作者简介:戴清清,男,1994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肝胆胰外科,Email :1650889787@ 通信作者:赵红川,男,1969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移植,Email :zhc0117@戴清清等.边缘供肝及器官功能维护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第2期·305·降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供肝原位灌注、快速切取及修整技术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陈宏;余元龙;周载平;邓德成;周华扩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4(025)010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供肝快速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在4例猪动物实验基础上,共进行9例人原位灌注供肝快速切取.结果成功获取可以利用的9个肝脏,修整后行临床肝移植9例.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4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0 h. 9例肝移植通血后10min内有金黄色胆汁流出,肝移植术后短期无揶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原位灌注供肝快速切取的方法,可充分利用供体器官,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移植器官的保存质量及功能.
【总页数】2页(P1193-1194)
【作者】陈宏;余元龙;周载平;邓德成;周华扩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5284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
【相关文献】
1.肝移植供肝切取与修整技术 [J], 吕立志;胡还章;江艺;杨芳;张绍庚;林华
2.猪原位肝移植快速供肝切取方法与修整技术研究 [J], 黄洁;杨达宽;张捷;田大广
3.改良快速法供肝切取技术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J], 赵宏峰;任选磊;周杰;张国伟
4.快速法切取供肝及改良袖套技术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J], 孙星;李涛;徐军民;彭志海
5.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切取及修整 [J], 林正斌;周平;文志向;龚少华;陈刚;叶启发;陈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移植受者等待供肝期间认知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苏靖涵,王淑艳,梁雪,朱美玲,乔杉,尹红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51Mode and effect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aiting for a liver transplantSu Jing-han, Wang Shu-yan, Liang Xue, Zhu Mei-ling, Qiao Shan, Yin Hong-ying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51, Jilin Province, China背景: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等待供肝期和肝移植后的患者也不断增多,由于其对手术的恐惧和对移植后康复的担心等原因,其身心处于应激状态,大多存在着各种精神心理障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
目前对于肝移植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肝移植后,而对于等待供肝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没有得到足够的评估和干预。
目的:探讨适合肝移植受者等待供肝期间认知行为的干预模式,评价其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的效果。
方法:将12例进行移植前评估的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接受认知行为干预。
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和3周时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测量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入院1周和3周时实验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随干预时间的延长,Zung 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逐渐降低;入院3周时实验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舒张压比较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院1周和3周时实验组心率值低于对照组;入院3周时实验组呼吸频率低于同期对照组。
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dvances in use of marginal liver fou liver transplantation戴华磊1,杨洪吉2△DAI Hua-lei,YANG Hong-ji(1.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四川成都610072)【摘要】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近年来,由于理想供肝的严重短缺,边缘供肝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合理的利用边缘供肝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本文就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边缘供肝;肝移植;进展【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6170(2015)01-0155-04供肝短缺是当今制约临床肝移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挖掘潜在边缘供肝(mar-ginaldonor),成为肝移植工作者极为感兴趣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途径[1 3],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近年来,由于理想供肝的严重短缺,边缘供肝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合理的利用边缘供肝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本文就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边缘供肝的定义边缘供肝一般是指肝移植后存在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以及迟发性移植物失活风险的肝移植供体[4,5]。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边缘供肝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项:①年龄>60岁的供体;②供肝大泡性脂肪变>30%;③供肝冷缺血时间>12h;④血流动力学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的低血压(舒张压<60mmHg,>2h),应用多巴胺10μg/(kg·min),超过6h以维持血压;或需要2种缩血管药物维持血压达6h以上;⑤脑死亡供体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所待时间>7d者;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持续高于正常者都属于肝移植的边缘供体;⑥血钠浓度始终高于165mmol/L。
此外,ABO 血型不相容供肝、无心跳供肝、劈裂式供肝以及血清病毒学阳性、不能解释病死原因、患有肝外恶性疾病、活动性的细菌感染、高风险的生活方式等供体的肝脏也被纳入边缘供体的范畴[6,7]。
为了更好地理解边缘供肝的定义,有必要介绍一下理想供肝的标准,包括供体年龄小于40岁、因为创伤而导致的死亡、脑死亡后捐献器官、器官切取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脂肪肝或者其他任何潜在的肝病以及没有传染疾病(传染病或者肿瘤)。
可见,理想供肝的要求甚高,再加上我国尸体捐献量的短缺,使边缘供肝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边缘供肝使用不当有可能诱发术后的原发肝脏功能障碍(PDF)、迟发性肝无功能(DNF)和原发性肝无功能(PNF),但另一方面,边缘供肝受着其存活率达60% 80%,而等待病例死亡率大于50%,所以,应用边缘供肝有其现实意义。
2几种主要边缘供肝的种类及研究进展2.160岁以上高龄供肝者在肝移植的初创年代,人们通常认为年龄>50岁的供体是不适合的,以往的研究认为,50岁以上供者的供肝肝移植后效果多不理想,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明显增大,受者死亡率及再次肝移植率也明显增加[8]。
近年不断有成功采用老年供体进行肝移植的报道,并且从急诊肝移植逐步扩大到择期肝移植,而供体年龄也从>60岁拓展到>70岁,甚至有个别供体年龄超过80岁的报道。
1989年Starzl等最早报道了采用年龄超过50岁的供体[9]。
2005年,Gastaca等[10]报道了一组年龄>70岁的肝移植效果,在近乎苛刻的条件下1年和3年的存活率达到了惊人的93.8%和90.6%。
20世纪90年代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在肝移植中采用供体年龄>60岁的比例约为5.5%[11],而目前已上升至15%左右。
虽然年龄会影响部分肝功能,包括蛋白合成、药物代谢和胆汁分泌等,然而在健康肝脏的强大贮备和再生能力以及特有的双重血供的抵消下,这种影响可以变得较为有限。
有研究表明在老年供体的选择中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如供体在ICU救治时间<5d;不存在高血钠,血钠宜<155mmol/L,至少<170 mmol/L;血流动力学稳定,若使用升压药,最好不超过2种;年龄不宜>75岁,体重指数(BMI)最好不超过26[12]。
老年供肝的脂肪变性最好能<10%,若>20%应予以舍弃。
采用老年供体进行肝移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最重要的是供肝的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冷缺血时间。
在谨慎选择下,年龄>60岁的老年供体是能够安全地应用于肝移植,但△通讯作者当高龄供体合并有其他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时,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谨慎使用[13]。
2.2脂肪肝供肝者脂肪肝病理分类:①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较为常见,脂肪空泡占据了细胞质大部分空间,细胞核被挤到边缘,此类病变常伴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常见病因有嗜酒、糖尿病、肥胖及脂质代谢异常等。
②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脂滴主要集聚在细胞质内,病变以小叶中央最为明显,镜下观察90%以上的脂肪空泡体积小于肝细胞核,此类疾病常伴有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脂肪肝的病理类型对移植物及受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重度大泡性脂肪肝PNF和早期功能不良(IPF)的发生率均高于小泡性脂肪肝[14],小泡性脂肪肝作为供体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15]。
脂肪肝临床通常分为轻、中、重三级。
S1(轻度):脂肪变性的肝细胞<30%,轻微局灶性脂肪变性;S2(中度):脂肪变性的肝细胞30% 60%,中等带状脂肪变性;S3(重度):脂肪变性的肝细胞>60%,严重大片肝小叶脂肪变性。
重度脂肪肝通常认为不能使用,因其有较高的PNF和IPF发生率。
Adam等[16]研究表明,在390例穿刺标本中,30%以上的脂肪肝发生了PNF,而正常肝脏的PNF发生率只有2.5%,移植物的存活率随脂变严重程度下降。
所以轻度脂肪肝对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及受体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常规使用;中度脂肪肝会延迟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恢复,应慎用;重度脂肪肝会明显增加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发生率,降低受体的存活率,应避免使用。
2.3冷缺血时间延长的供肝UW液的问世,使供肝冷存时间能达20 24小时。
由于供肝与肝脏移植中心之间的距离不一,因此受者可利用远离医院的异地供肝,既保证供肝质量,又有充足的时间移植。
供肝冷缺血时间虽可长至24小时,但冷缺血时间成为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国内鞠卫强等[17]研究认为热缺血时间<10min的供肝能耐受12小时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2.4无心跳供者供肝目前一致认为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donor,NHB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体紧张的问题。
但在我国这样还未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脑死亡”标准的国家,很长时间内无心跳供肝仍是供肝的主要来源。
无心跳供肝损伤机制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要经历热缺血、冷缺血、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研究认为缺氧、营养物质的中断、代谢产物的堆积、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细胞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等导致肝组织代谢、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无心跳供肝因经历较长的热缺血时间,加上之后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肝将经受更大的损伤。
目前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表明,无心跳供肝在肝移植后,出现PNF[18,19]、急慢性排斥反应等的概率远远大于有心跳供肝。
另外无心跳供者供肝肝移植的主要并发症还包括较高的胆道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供体的热缺血时间大于20min、冷缺血时间大于8h、供体年龄大于60岁被认为是造成无心跳供者供肝肝移植效果差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肝肝移植的主要原因。
即使如此,由于能够提供的供体数量与等待移植名单上的患者数量之间的巨大差距,继续并扩大无心跳供者供肝的应用已成为所有移植界人士的共识。
现已有很多研究着力于如何改善无心跳供者供肝移植的预后,如:合理分配器官[20],将无心跳供者的供肝应用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大于30分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尽量避免将无心跳供者供肝应用于丙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若预计冷保存时间较长,则避免应用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器官保存液灌注等。
Trotter等[21]还阐述了近年来在无心跳供者供肝应用方面所出现的新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低温机械灌注式的器官保存方式,结果表明,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可以较好地保存器官,适当缓解热缺血时间延长对无心跳供者供肝的损伤。
虽然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已经成功被应用于猪及人的肝脏保存实验,但由于肝脏其特殊的双路供血系统及细胞间结构对压力的敏感性,使得将肝脏的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要大量的实验。
另一项被密切关注的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e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22],通过采用此项技术,提高供肝在常温下耐受热缺血的能力,使得M-Ⅰ、M-Ⅱ类肝脏的应用成为可能。
一项研究显示[23],无心跳猪供肝移植模型中,在UW液中加入内皮素缩血管肽拮抗剂TAK-044,并给受者注射内皮拮抗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则移植物存活率为100%,而对照组的存活率为17%。
由于该方法不直接作用于供者,不受伦理学质疑,有望应用于临床。
2.5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供者供肝为缓解器官短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肝脏做为肝源,经过多米诺肝移植,移植给其他急需行肝移植的患者,如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患者,延长了患者生命,不失为解决供肝来源问题的一个手段。
多米诺肝移植(Domino liver transplantation,DLT),也称为连续性肝移植(Sequen-tialliver transplantation),即多米诺肝移植是指第一位肝移植受者所要切除的肝脏同时再作为供肝移植给其他患者,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地进行移植[24]。
典型病例为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变性(FAP),是一种常染色体疾病,患者多在30 40岁时出现进行性的多发性神经变性伴有致命性的心脏和肾脏衰竭,肝移植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而这种肝除了产生变异的蛋白质外,没有其它功能的异常,故可作为多米诺供肝。
但有报道证实,过敏体质可通过肝移植转移给受者,因此这类供肝的应用还是应该谨慎。
目前由于器官切取和移植后数据的不完整性,使得评估供体传播恶性肿瘤危险性大小相当困难,目前认为黑色素瘤和绒毛膜癌有高传播风险,选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原位癌患者提供的肝脏进行移植是相对安全的,而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亦不应该作为供者,如胶质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小脑肿瘤等,供者如有颅骨切除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史,则其发生颅外转移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