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章节2.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
- 格式:doc
- 大小:427.20 KB
- 文档页数:23
2.1化学反应速率(同步导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一、单选题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g)+3N(g)P(g),平衡时反应速率v(M)、v(N)、v(P)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v(M)=2v(P)B .v(M)=v(N)C .v(M)=v(P)D .v(N)=v(P)2.用2g 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 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3mol/L 盐酸②改用30ml6mol/L 盐酸③改用2g 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3.反应A(g)+3B(g)⇌2C(g)+2D(g),则这几种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正确的是( ) A .v(C)=2v(A) B .3v(B)=2v(D) C .v(A)=3v(B)D .2v(D)=v(A)4.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 2会越来越少,CO 2会越来越多,因此将CO 2转化为O 2,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 2O 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 2分解又可重复使用。
NiFe 2O 4在此反应中是( ) A .反应物B .制冷剂C .中间产物D .催化剂5.合成氨的反应N 2+3H 22NH 3,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正确的是A .减小H 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 .添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 .增大N 2的浓度可以使H 2完全转化为NH 36.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作用下的分解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为( )A .B .C .D .7.将盐酸滴到碳酸钠粉未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A .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一倍 B .盐酸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至12C .增大碳酸钠粉未的量D .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8.某实验小组利用0.1mol/L 223Na S O 溶液与0.2mol/L 24H SO 溶液反应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简单有效碰撞理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理解有效碰撞理论,能用活化能,活化分子等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有效碰撞理论以及活化能等属于微观维度,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属于宏观维度,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理论知识的加持,建立有效碰撞理论模型;并从不同的角度用有效碰撞理论来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建立起微观模型联系宏观现象并解释解释化学现象的证据推理模型,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掌握一定科学应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能够有着为科学做出贡献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效碰撞应用理论模型的建立、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应用理论模型的建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简单有效碰撞理论1.条件
足够的能量+合适的取向2.应用。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探究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的规律。
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新课情境呈现神奇的催化剂我们都知道,生物体利用酶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如果缺少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缓慢。
酶在生理学、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重大的意义。
那么,化学领域是如何定义催化剂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大,一些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至几万亿倍以上。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本质上是将一个难以发生的反应转变成两个比较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中催化剂参与反应作反应物,第二个反应中又生成了催化剂,所以从总的反应方程式上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未有任何变化。
催化剂和反应体系的关系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或专一性)。
让我们走进教材学习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课前素能奠基新知预习一、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2NO2(g)N2O4(g)ΔH=-56.9kJ·mol-1(红棕色)(无色)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1)现象:冰水中热水中现象__红棕色变浅__ __红棕色加深__(2)动。
2.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__吸热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__放热__的方向移动。
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作用催化剂可__同等程度__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__没有影响__。
2020—2021人教化学(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答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对K的说法正确的是()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D.如果m+n=p,则K=1【答案】A2、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EF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C.OE、EF、FG三段中,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答案】C【解析】曲线斜率越大,平均反应速率越大,A项正确;B项中,Δn(CO2)==0.02 mol,Δn(HCl)=0.04 mol,Δc(HCl)=0.4mol·L-1,v(HCl)=0.4 mol·L-1·min-1,正确;C项中,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448∶112=2∶4∶1,错误;D项中,由图可知,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3、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解析: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无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
【答案】A4、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C.单位时间内断裂4 mol N—H键的同时,断裂6 mol O—H键,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答案】B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B.40%C.50%D.66%解析:设X和Y起始物质的量均为n,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x。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学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学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我们知道,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大有小。
例如,火药的爆炸可以在瞬间完成,溶液中的一些离子反应在分秒之内就能实现,而室温下塑料、橡胶的老化则比较缓慢,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溶洞形成则更是要百年甚至千年才能完成。
下面我们来做下实验,体会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5mol/L盐酸,再剪取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观看实验后的感受:从两支试管的对比中我明显感受到化学反应快慢的不同,在含有镁条的试管中反应明显和剧烈,放出的气体的气泡数很多。
[师]我们可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那么,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界中各种反应的快慢,通过类比速度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反应的快慢,为下面的知识做好基础。
2.新课讲授[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师]任何化学反应的快慢都表现为有关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多少。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
如果反应体系的体积是恒定的,则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学生活动]聆听,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试着用公式表示并推导其单位。
[板书]c v t∆=∆ 单位:mol/(L •s)或mol •L -1•s -1 [师]对于一个化学反应:mA + nB = pC + qD ,可用任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板书][教师活动]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计算5min 内的浓度变化及反应速率。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对点复习2.1.2分散系及其应用1.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 )A.过滤B.观察颜色、状态C.利用丁达尔效应D.闻气味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 )A.都是稳定的液体B.都是透明的液体C.都是混合物D.都有丁达尔效应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雾4.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5.已知有三种溶液:3FeCl 的浓溶液、23Na SiO 溶液、稀盐酸,现有下列说法:①将3FeCl 溶液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制得3Fe(OH)胶体;②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溶液可制得硅酸胶体,胶体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 之间;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胶体微粒会使光发生散射;④3FeCl 溶液和3Fe(OH)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⑥往3Fe(OH)胶体中加入盐酸,先沉淀后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6.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CuSO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4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3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得到的无色溶液27.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8.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的是( )A、泥水B、油水C、Fe(OH)3胶体D、CuSO4溶液9.“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有下列的(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能全部通过滤纸C.粒子做布朗运动D.有电泳现象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溶液11.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B.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或石膏制成豆腐1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苏打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D.石灰乳、澄清石灰水、石灰浆13.将少量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加入10mL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的是( )A.蔗糖B.植物油C.硫酸钡D.NaOH溶液和FeCl溶液314.食盐在不同分散剂中形成不同分散系。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化能课后篇素养形成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压强B.浓度C.接触面积D.反应物的性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③升高温度会增大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增大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⑤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还与其分子取向有关,故错误;②普通分子不具有反应所需的能量,则普通分子不能发生有效碰撞,故错误;③升高温度,提供了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④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⑤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发生有效碰撞,即发生了化学反应,故正确。
3.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4.反应A(s)+2B(g)2C(g)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当改变下列条件之一时,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A.增加A物质的量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消耗掉部分B物质是固体,增加A物质的量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降温使反应速率减小;消耗掉部分B物质使反应速率减小。
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
5.在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用定量、定浓度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反应所放出的CO2的体积。
2020—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编号(1) (2) (3) (4)v(SO2) v(O2) v(SO3) v(O2)0.4 0.25 0.5 0.3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1)B.(2)C.(3)D.(4)2、将5.6 g铁粉投入100 mL 2 mol·L-1硫酸中,2 min后铁恰好完全溶解。
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A.用铁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B.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C.用硫酸亚铁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5 mol·L-1·min-1D.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3、下列操作,没有考虑反应速率的是()A.酸性KMnO4与H2C2O4溶液反应时,加入少量的MnSO4B.Zn与稀硫酸反应时,用锌粒不用锌块C.Cu丝与浓硫酸反应时,将Cu丝做成螺旋状D.铁丝能与水蒸气反应,不与冷水反应4、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SO2、O2和SO3中5、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 0.010 0.020 0.020c(CO2)/(mol·L-1) 0.010 0.010 0.02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溶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B.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过程D.同一物质气态时的熵值最大,液态时的次之,固态时的最小7、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的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ΔH<0。
2020—2.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2.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A.压强B.温度C.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3.把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20mL 1mol/L的KOH溶液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100mL,此时反应最快的是()A. 20℃ 20mL 3mol/L的盐酸B. 25℃ 30mL 2mol/L的盐酸C. 25℃ 10mL 5mol/L的盐酸D. 20℃ 10mL 2mol/L的盐酸4.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g)+O2(g)2NO(g),下列条件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气体Ne5.一定温度下用铁块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采取下列措施,①将铁块换成等质量的铁粉;②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③加热;④加入少量KNO3固体;其中能够加快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A.①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③6.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 g的铁块同时投入足量下列四种溶液中。
铁块最快溶解完的是( )A.250.0 mL 21H SO溶液mol L-mol L-盐酸 B.150.0 mL 2124C.40.0 mL 51H SO溶液mol L-mol L-盐酸 D.20.0 mL18.412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正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熵增且放热的反应是自发反应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常温下硝酸铵能够溶于水,因为其溶于水是一个熵增大过程8.对可逆反应 2A(s)+3B(g)⇌C(g)+2D(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减小③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v 正、v 逆增大④增大 B的浓度,v 正>v 逆⑤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④⑤9.在不同浓度()c 、温度()T 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 ()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318.2 a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 可能不变 C.b <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10.在一定条件下,使2SO 和2O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1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22HI(g)H (g)I (g)+ 0H ∆>,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若缩小容器的体积,颜色变深,该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若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I (g )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若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I (g ),再次平衡时HI (g )的转化率增大12.科学家研究发现2Cl 与CO 合成2COCl 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2Cl (g)2Cl (g)⋅ 快②CO(g)Cl (g)COCl (g)+⋅⋅ 快 ③22COCl (g)Cl (g)COCl (g)Cl (g)⋅++⋅ 慢其中反应②存在(CO)(Cl )v k c c =⋅⋅⋅正正、(COCl )v k c =⋅⋅逆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③的活化能B.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K k =正逆C.要提高合成2COCl 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②的速率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并提高2COCl 的平衡产率 13.把镁条直接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2H 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 的浓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14.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符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15.一定温度下,在 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1--0.158mol L sB.反应在0~10 s 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791mol L-C.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6.对于反应COCl(g)CO(g)+Cl(g)。
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22①升温②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③⑤⑥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g)+I 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C(s)+H 2O(g)H 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2C(?)已达平衡,则A 、C 不能同时是气体D .1mol N 2和3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时H 2转化率为10%,放出热量Q 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 NH 3分解为N 2和H 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热至Q 2,Q 2不等于Q 1 18.对于可逆反应:324NH g +5O g ()() 24NO g +6H 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化学反应速率:24O 5NO v v =正逆()()B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2N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2N ,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的3NH 转化率 19.已知反应2222NO(g)2H (g)N (g)2H O(g)++1Δ752kJ mol H -=-的反应机理如下:①222NO()N O (g)g (快)②22222N O (g)H (g)N O(g)H O(g)++ (慢) ③2222N O(g)H (g)N (g)H O(g)++ (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逆反应速率小于②的正反应速率B.②中22N O 与2H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22N O 和2N 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 20.可逆反应: ()()mA g nB g + ()()pC g gD g +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现有下列叙述:①12a a = ②12a a < ③12b b = ④12b b < ⑤12t t > ⑥12t t =⑦甲图与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则以上所述各项正确的组合为( ) A. ②④⑥⑧ B.②④⑤⑦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21.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227K Cr O 。
光照下,草酸(224H C O )能将其中的227Cr O -转化为3Cr +。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242424Al Fe SO H O ⎡⎤⋅⎣⎦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在25℃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
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草酸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① 4 60 10 30② 5 60 10 30③ 5 60227Cr O-(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10t~时间段反应速率()3v Cr+=1minmol L-⋅⋅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242424Al Fe SO H 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2Fe+起催化作用;假设二:;假设三:。
(5).请你根据试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24K SO 、4FeSO 、()244232K SO Al SO H O ⋅⋅、()43Al SO 等。
溶液中227Cr O -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6).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 -1盐酸、0.55 mol·L -1NaOH 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21的密度均为1 g·cm -3。
计算完成上表中的ΔH__________。
(8).若用KOH 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 做实验,对测定结果ΔH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2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做了许多实验,其中两个如下:实验探究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 (1)取两个试管,各加入5mL 12%的双氧水(H 2O 2)溶液(2)将其中一支试管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对比两支试管中现象实验现象:被加热的试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未加热的试管缓慢产生气泡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认为不够严密,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严密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