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的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现状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现状。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小学数学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凸显。
一方面,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色,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善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导致成绩较差。
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存在于摘取性城市,也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也暴露出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促进小学数学学生的综合发展。
1.2 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影响1. 学习动力不足: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感到挫败和无助,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不足。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产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2. 成绩差距加大:由于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学校中的数学学生成绩差距会变得更加明显。
那些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于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绩往往较为落后。
3.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那些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长期以往,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体学习状态,甚至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 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在当前社会的环境下,数学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因为数学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2. 正文2.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成绩。
家庭环境是否注重学习,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论中国两极分化现状中国目前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
经济学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叫“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
按照国际惯例,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 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
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个系数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是:1978年为0.18,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 0.467,而目前个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达到了0.529和0.561,这么短的时间内,社会公众的收入达到一种严重不均的状态。
这就表明,中国的贫富差别已大大越过了警戒线,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富人暴富,穷人日穷。
中国的富人已经不逊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富翁。
这些富人的数量虽然很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但财富量可观,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百分之八十。
这些人的收入来源不一,形式各异,有很大一部分有偷漏税现象。
目前中国最底层的劳动者肯定是最穷苦的人。
首先是农民:农民占中国国民总数的75%,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 96: 4;农民财富拥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72,用百分比显示是1.388%。
相比城市人,农民构成了我国穷人的主体。
其次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近2亿人,占城镇总人口的45%,非常不满意者约3200—3600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7%—8%。
原因是他们没有任何生存资源(农民尚有土地),一旦失业下岗必将面临生存危机。
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过去几年有约4000万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职工下岗。
他们中年轻一点的下岗职工还有办法去再就业或自己创业,而那些女四十男五十岁的人一旦下岗,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
还有一部分放长假和“内退”的职工,生活费用和各种保险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保障。
贫富差距已经大大地超过警戒线了,这是很危险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当政者应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把基尼系数降到安全线以下,以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口100万-2007 19 12 81 62万50万-100万6 35 29 118 8320万-50万32 80 48 151 7120万以下84 49 -35 264 215合计132 193 61 655 462图1: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数量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二)城市间经济水平差距巨大从城市经济规模来看,一线城市的经济规模巨大,而广大中小城市的GDP总量不高。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3个城市市辖区人口超过400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深圳、沈阳、广州、西安、武汉、哈尔滨、成都),这1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江苏统计年鉴(2009)》、《山东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各城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四、我国城市规模两极分化的原因(一)市场选择下的城市规模有“两级分化”的倾向在市场的选择下,城市的实际规模会大于最优规模,这个理论已被经济学界证明。
埃德尔等人的成本一收益理论分析能较好地分析城市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关系。
如图3,平均成本曲线( AC)代表每个城市居民负担的成本,平均收益曲线(AB)体现了规模经济带给城市居民的收益。
平均收益曲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先升后降,因为在城市扩大规模的初期,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表现得很明显,当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时,会增加城市的交通成本、产生污染、拥挤等外部负效应。
平均成本曲线随着人口的增加一直上升,原因很简单,在城市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引起拥挤程度的增加。
对于一个迁移者而言,他对进入城市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后,才会决定是否迁入到这个城市,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他才会考虑迁入。
因此,当AB> AC,城市人口增加;AB=AC时,城市人口不再增加,城市达到均衡,得到城市的实际规模点E。
但是,城市的最优规模点由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益曲线(MB)的交点D决定。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提出了“部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收展望,共同富裕尚未完成,两极分化却已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目录:一、两极分化的现状二、两极分化的根源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正文:一、两极分化的现状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表现非常突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直观地了解到:1、《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
”据此可以计算约有23500万贫困人口,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有穷人。
2、世界银行2006年12月1日发布的《贫困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穷人却更加贫穷了,不是相对贫穷,而是绝对贫穷。
“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这个数据一发表,打破了世界纪录,推翻了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水涨船高”的基本原理。
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
”这就是说,贫富收入的差距达到了32.1倍。
4、衡量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这是一个中性指标,不带意识形态性质,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在使用。
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在0.4以上,过于不平均,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国家统计局机关报《中国信息报》透露, 中国的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二十年翻了一番。
而03年美国为0.408,日本为0.316。
5、人均财富总量在低水平徘徊和奢侈品消费浪潮的汹涌澎湃,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最好注脚——世界银行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公布了一份长达190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人均财富的2%。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缘由分析及其调剂策略 1、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条件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构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1定量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份。
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1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态等的综合反应,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2、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态的1个重要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
它反应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1般来讲,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公道,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发改委相干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爬升。
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致使部份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
具体表现以下: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在过去的10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安排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一、问题现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农村小学中,数学学习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成绩优秀,而另一些学生学习不进,成绩较差。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有必要研究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成因分析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小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许多村庄的小学只有1-2名老师,而且大多数老师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缺乏专业的数学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
这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资源不足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例如教室设施简陋,数学教学用具不足,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教学资源的不足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
3. 家庭环境差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数学知识水平较低,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指导和支持。
一些学生家庭对教育缺乏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这也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4. 学习方法和态度问题一些农村小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消极,认为数学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方法不正确,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
这也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对策1. 提高师资力量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教师素质,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加强教学资源支持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教室设施,完善教学用具,更新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质量。
3.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学校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鼓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