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论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5.82 KB
- 文档页数:1
文言文专题训练------《古文观止-管仲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相威公[注],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吾观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管仲论》,有删改)[注]威公,即齐桓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B.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C.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D.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一、简答:试论<诗经>的艺术特征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二、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唐传奇江西诗派公安三袁元白诗派“三言、二拍”南开大学1999年中国文学史试题(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叶儿索隐派《全唐文》楚辞南杜二、简答题:“诗无达诂”“沉郁顿挫”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默写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三、论述题: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南开大学1999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古代文学一、填空题1.《诗集传》的作者是朱熹,《五经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3.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赵崇祚编的《花间集》。
4.散曲包括散曲和小令两种主要形式。
5.《墙头马上》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裴少俊和李倩君。
二、判断题1.《关雎》是一首吟咏“后纪之德”的诗歌。
错误(爱情诗)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抒情诗的艺术典范。
错误(叙事诗)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的《乌鸣涧》错误(《题破山寺后禅院》)4.“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苏拭对柳宗元在散文史上地位的评价。
错误(韩愈)5.《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伯元。
正确(又名李宝嘉)三、名词解释《乐府诗集》“郊寒岛瘦”婉约派南戏四大传奇四、简述故事梗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桃花扇》南开大学2000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2000文学综合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将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l0分)1.《天问》的作者是屈原。
2.《七发》的作者是枚乘。
3.阮籍长于五言诗,其代表作为《咏怀》八十二首。
4.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5.《河东先生集》是唐朝柳宗元的文集。
6.《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7.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指南朝梁诗人江淹。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赋合为事而作。
”出自______的《文心雕龙》。
- “诗言志,歌永言。
”出自《______》。
2. 请根据记忆填写下列古文论著的作者:
- 《文赋》的作者是______。
- 《诗品》的作者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位文学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
A. 刘勰
B. 王勃
C. 韩愈
D. 柳宗元
2. 《二十四诗品》中,将诗歌风格分为几个不同的品级?
A. 九品
B. 十二品
C. 二十四品
D. 三十六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
2. 请分析《诗品》中对于诗歌创作的审美要求。
3. 阐述《文赋》中对于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神思”概念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 论述《诗品》中“清远”与“雄浑”两种诗风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应用。
五、综合题(20分)
请结合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分析其对现代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成语“舍生取义”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C.温柔敦厚D.思无邪4.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B.文章的毛病C.文章的艺术想象D.文章的感情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气势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6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C.篇章结构D.文辞修饰A.天、地、人B.人、鬼、神有”,其中“三才”指的是(7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C.上、中、下D.天地万物A.李白B.初唐四杰C.庾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8.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是皎然在信‘D.曹植《诗式》中提出的(A.滋味B.取境C.神韵D.妙悟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的切入角度是( )A.以画喻诗B.以书法喻诗C.以文论诗D.以词论诗10.李清照《论词》中“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 )A.以学问为词B.以诗为词c.瞄文为词D.以议论为词11.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的具体涵义是( )A.提高作家的个人修养B.重视作家现实生活的体验C.追求诗歌的艺术形式D.写诗要在平时多下工夫12.《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B.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3.《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在首位的是( )A.白朴B.关汉卿C.董解元D.马致远14.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的涵义是( )A.比喻学古人必须彻底B.比喻学习古人有所得后应舍弃古人的陈法C.比喻学习古人要像佛家那样有超然的心态D.比喻学习古人要靠自己的悟性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里阐明了( )A.真与假的关系B.幻与真的关系C.文与质的关系D.体与用的关系17.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音律B.宾白C.结构D.格局18.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A.童心说B.神韵说C.性灵说D.格调说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9.孔子认为《诗经·关雎》一篇“________,哀而不伤”。
文言文专题训练-------《古文观止-贾谊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趯然②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古文观止·贾谊论》,有删改)【注】①昼:地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原名《诗三百》,被尊称为“经”是在
A.晋代以后 B.汉代以后
C.唐代以后 D.六朝以后
2.以“中和之美”为文学观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首先用“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矣”来赞美屈原的是
A.刘安 B.司马迁
C.班固 D.王逸
4.王充《论衡·超奇》篇的内容主要是
A.对作品的品评
B.对作家的品评
C.对文学史的梳理
D.对古代文论的总结
5.《诗式》的作者是
A.皎然 B.司空图
C.钟嵘 D.刘勰
6.陈子昂所讲的“兴寄”是指
A.高兴时有所寄托
B.兴致上来时有所寄托
C.托物起兴
D.用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意思
7.最早的论诗绝句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