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党党史及主要人物-章伯钧
- 格式:pptx
- 大小:631.77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右派分⼦名单 右派是反对改⾰现存政治、社会和经济秩序维护传统观念和习惯,或主张通过⾰命或其他暴⼒⼿段建⽴独裁的政治秩序的⼈或团体,下⾯是由店铺为⼤家搜集到的中国右派的有关名单。
1.中国头号⼤右派: 章伯钧(中国现代民主党派著名领导⼈之⼀)。
2.中国少数民族著名5⼤右派: 龙云(彝族,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民主⼈⼠)、黄现璠(壮族,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之[)⼀)、欧百川(苗族,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民主⼈⼠)、马松亭(回族,中国现代著名4⼤阿訇之⼀)、向达(⼟家族,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3.中国民主同盟著名右派: 章伯钧、罗隆基、费孝通、曾昭抡、陈仁炳、彭⽂应、钱端升、叶笃义、黄药眠、钱伟长、吴景超、潘⼤逵、沈志远、徐铸成、浦熙修、王毅斋、王⽂光、姜震中、马哲民、杜迈之、陈新桂、刘王⽴明(⼥)、王国松、王毅斋。
4.中国农⼯民主党著名10⼤右派: 韩兆鹗、张申府、章伯钧、黄琪翔、黄现璠、李⼠豪、李伯球、张云川、邓昊明、李述中。
5.中国国民党⾰命委员会著名5⼤右派: 龙云、陈铭枢、张轸、黄绍竑、谭惕吾(⼥)。
6.中国民主建国会、⼯商联著名10⼤右派: 钱孙卿、李琢庵、章乃器、李康年、向德、毕鸣岐、姚顺甫、潘锷鏱、郑⽴斋、张东⽊。
7.中国九三学社著名5⼤右派: ⾦宝善、顾执中、陆侃如、袁翰青、储安平。
8.中国台湾民主⾃治同盟著名⼤右派: 谢雪红。
9.中国民主促进会著名⼤右派: 林汉达。
10.中国致公党著名⼤右派: 陈其尤。
11.⾼级⼲部著名⼤右派: 沙⽂汉、孙作宾、欧百川、陈再励、李世农、杨思⼀、孙殿才、陈成义、程星龄、王毅斋、王翰、刘积学、陈沂。
12.中国⾃然科学界著名⼤右派: ⾦宝善(中国近代卫⽣事业奠基者之⼀)、程⼠范(中国现代著名⼟⽊⼯程学家)、曾昭抡(中国现代化学奠基⼈之⼀)、王国松(中国电机⼯程学会发起⼈之⼀)、袁翰青(中国现代著名化学家)、钱伟长(中国现代⼒学奠基⼈之⼀)、雷天觉(中国现代机床⼯业奠基⼈之⼀)。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党史纵览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大决战的历史转折。
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斗争,成为农工党的新目标。
在解放战争时期,农工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实现和平建国,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一、拥护国共和谈,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农工党拥护国共和平谈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和谈立场和主张,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反对独裁。
农工党领导人黄琪翔,以现役高级军官的身份,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声明:“从此退役,绝不参加内战。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民盟中央机关)走访民盟领导人(章伯钧既是农工党领导人,也是民盟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等与民盟和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交换意见,增进了解。
农工党领导人章伯钧1945年9月14日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关于时局的谈话,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和主张,要求国民党应立即结束党治,实现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
经过43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共重庆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是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双方协议“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等。
延安的《解放日报》评论说:会谈不仅在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上有了令人满意的明确解决,而且对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也有了初步的协议,给今后的圆满解决,开辟了成功的途径。
二、围绕政协协议同国民党一党独裁作斗争为通过政协协议发挥积极作用蒋介石反动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是既定的,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调动内战资源,不得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章伯钧珍藏古籍善本书捐赠始末(代序)宋霖一、感人至深的巨献沉寂29年后,章伯钧的名字重现于家乡媒体。
1986年5月24日《安徽日报》第一版刊出新闻:《章伯钧藏书捐赠仪式在肥举行——330部、2562册珍贵善本图书由省图书馆收藏》。
为存史,谨录全文如下:本报讯著名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章伯钧先生生前藏书捐赠仪式5月23日在省图书馆举行,省政府、省政协、省民盟、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员会、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知名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章伯钧先生系我省桐城人,曾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生前极为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表示要将所藏珍贵善本图书捐赠给家乡。
遵循这一遗愿,章先生的夫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李健生,委托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与省图书馆联系商定,将章先生生前所藏珍贵善本图书330部、2562册捐赠给省图书馆收藏。
所赠古籍图书已于4月25日运抵省图书馆。
这批捐赠的古籍,共有明刻本277种、2239册,清刻本53种、323册,全系珍贵善本图书,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明正德刻本《唐文鉴》21卷、《汉魏诗集》14卷、《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2卷,明正德九年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50卷外纪4卷和《资治通鉴节要续编》30卷,明成化刻本《贞观政要》10卷和《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15卷)附篇韵贯珠集(8卷)》以及明刻本歙县汪道昆撰《副墨》4卷等。
李健生和她的长子章师明、女儿章诒学、女婿马克郁,以及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秘书长沈廷杲等人专程来合肥参加了捐赠仪式。
杨纪珂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李健生及其亲属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对安徽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向李健生颁发了证书、奖状和五万元奖金。
这一天,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包河景区之中的安徽省图书馆,充盈着喜庆与庄严兼有的气氛。
章伯钧先生及其亲属的拳拳报国心和浓浓桑梓情,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
文史⊙一个高级人才不一定清楚自己真正的价值,这就需要中介机构高级人才为其测评和包装。
3.人才培训为了充实高级人才的后续队伍,“猎头公司”还需进行高级人才的专业培训工作。
如目前中国的M BA(工商硕士)的培训。
4.人才租赁业高级人才也可租赁。
某些高级人才在不改变其所属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可以由“猎头公司”暂时租借到急需的单位,待服务完毕再回到原单位。
5.人事代理服务这项服务是有中国特色的。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身份卡的人事管理制度,而我国是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随档案走,在人才多渠道流动中,许多人需要有一个放档案的地方。
如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存档部”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存一份档案140元,收入不菲。
中国“猎头公司”的发展前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因而“猎头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等原因,“猎头公司”发展还有不少困难。
首先是人们对“猎头公司”的认识有偏见,认为“猎头公司”是挖人家墙角,不道德。
实际上,国家批准的合法的“猎头公司”大多数是规范经营的,虽然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其次是在经营范围上还有不少限制。
①外国“猎头公司”不允许介入。
②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高级人才不允许“猎头公司”介入。
③从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保密工作的高级人才不允许“猎头公司”介入。
总之,“猎头公司”的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所以“猎头公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素质,还应是复合型的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猎头公司”将会逐步健康地发展起来,以至走向世界。
□浙江的农工党人早在抗战胜利后就在杭州、温州、台州、金华、诸暨、东阳、浦江等市县建立了地方组织,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政府作了准备。
1947年2月后,农工党原浙江省委主委李士豪改任为农工党中央华东局主委。
浙江的工作交由蔡一鸣负责。
1947年中秋节那天,农工党中央领导人章伯钧在上海秘密召开华东局和浙江省委的联席会议,专门研究了温州的策反工作。
大爱无垠——记沈钧儒老人的几件事沈钧儒老人的一生是播撒大爱的一生,沈老的大爱是无私的“爱”。
无论是在当上海大律师时,还是救国会期间,以及在重庆组时期,沈老对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无数次无私的帮助,不求回报,用行动影响许多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关于这一点许多人的回忆中都提到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现仅从他亲属的角度,通过回忆沈老对亲属中的二三件事,佐证沈老用深情地无私大爱,教育、引导亲属走好人生的道路。
沈钧儒老人是我爷爷沈炳儒(字蔚文)的亲兄弟,排行老二,我们都称他为二(上海话:ni)公公。
由于我们都住在北京,又是至亲,两家经常走动。
父亲生前给我讲过的沈老对亲友的几件事,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一件就是抗战期间救助我爷爷的事。
1937年父亲(沈譔)清华大学毕业,1938年正值日本大肆侵略中国,他和当年的热血青年一样,放弃了好不容易在土壤研究所找到的工作,投笔从戎参加了“学兵队”。
(学兵队是当年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侵略者毒气战和细菌战,紧急召回在美国留学的李忍涛博士成立的“防化兵”部队。
)父亲经过在几个战区对士兵进行防毒防化培训和组建防化基层连队工作后,被调到重庆防空司令部防毒处工作。
此时沈老也正在重庆。
由于父亲从军流动性大,我爷爷一家只好独自生活在沦陷区“孤岛”——上海。
当时,由于沈老与我爷爷兄弟二人天各一方,一个在重庆,一个在上海,相互之间十分思念。
爷爷怕信在路上遇到检查,每次都寄自画的一幅画来报平安。
沈老在1939年曾赋诗一首《三弟画折枝见寄》,表达他们兄弟的思念之情。
“半枝红艳数心梅,千里家书寄得来。
一纸岂殊万金值,凭江展看雾为开。
”父亲那时还是独身又和沈老是亲叔侄关系,所以每到周末必去沈老住处探望。
重庆国民党部队中有许多像父亲一样矜矜业业为抗战的热血青年,但也有不少借抗战之名大发国难财的蛀虫。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⑴识记:①重庆谈判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答: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③校场口惨案答: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④下关惨案答: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⑵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答:(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⑶简单应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答: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章伯钧的坎坷人生1957年6月8日,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部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的章伯钧,被宣布划为右派。
从此,章伯钧这个名字,便永远与“右派”这个名词,与中国知识分子那段悲惨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我有幸采访了章伯钧先生的小女儿章诒和女士(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因父亲的株连被错判20年徒刑),这位迭遭厄运却坚强不屈的中年知识女性将我带到了她父亲不幸的政治悲剧和坎坷一生的氛围之中。
走出桐城乡间的草鞋才子1895年农历十月初一,章伯钧出生于安徽桐城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6岁那年,章伯钧的父亲不幸溺水身亡,他与二弟章伯韬(3岁)、三弟章伯仁(5个月)由叔叔抚养成人。
幼年的章伯钧先入私塾,一年后才进入乡间的育才小学读书,他自幼喜欢作文,每日放学以后,便在牛背上吟诵华章、潜心写作。
小学毕业后,他报考了省内有名的桐城中学,由于数学不及格,差点落榜,只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漂亮,才被一位桐城派文人校长破格录取。
学校离他家有九十多华里,章伯钧只能在校寄宿,他每月趁假日归家,肩挑大米、菜油长途步行到校。
当时,他的叔父经济上也非常拮据,为资助侄儿求学,不断变卖家产,由此更加激励了章伯钧刻苦学习的精神。
1916年,20岁的章伯钧赤脚穿草鞋来到武汉,考入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
时值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章伯钧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的震荡。
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用科学和民主的态度去重新审视历史。
他一面努力学习,一面结交有志之士,其中就有他毕生视为知己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
恽代英是江苏武进人,与章伯钧同龄,他早在武昌办起了利群书社、互助社、共存社,章伯钧常去书社读书,两人相交甚洽。
经恽代英介绍,章伯钧又认识了湖北汉阳籍的萧楚女,他也是****早期的著名革命家。
在恽、萧的影响下,章伯钧在武昌高师也发起组织了读书会,继而又参与组织了学生会。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作为武昌高师学生会代表,参加了武汉学生联合会,组织武汉学生开展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章伯钧[编辑本段]人物介绍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中国当代政治家。
1895年阴历十月初一(即阳历11月17日),生于安徽枞阳县后方乡一个地主家庭。
6岁时其父章扬清不幸溺水而亡。
与二弟章伯韬、三弟章伯仁由两位叔叔抚养。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英语系。
1920年毕业后即被聘为宣城师范英语教员并升任校长(宣城师范又名安徽省第四师范)。
1922年,以安徽省公费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黑格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朱德同住一室,及后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脱离共产党。
早年武昌高等师范毕业,任安徽宣城师范校长。
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
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
1933年参加“闽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和民主活动,受聘为第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1年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
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
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
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7年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产党的政治见解,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
章伯钧(2014-07-01 10:38:11)转载▼分类:历史与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章伯钧作者:Kelly转载了十年风景原无异的博文 06月30日“五大右派”之首章伯钧作者:十年风景原无异五大右派之首章伯钧章伯钧之女章诒和,文革中遭遇惨烈据中共公布的资料,1957年和1958年共划右派552973人,1978年后“改正”552877人,不予改正96人,其中“中央级”5人,分别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
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安徽桐城人(博主注:桐城自明清以降,文人辈出,号称天下文章出桐城,以方苞为首,至刘大櫆和姚鼐为其集大成者,被称为“桐城派古文家”,晚清曾国藩的文风,便是继承桐城一派,并将其发扬光大)。
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1923年在德国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共。
1926年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九军党代表。
1927年参加南昌暴动,被任命为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底,眼见“革命”无望,遂脱离中共。
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
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
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
抗战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
1947年民盟解散后,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
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
1948年9月,应中共之邀,章伯钧与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共同离开香港,乘苏联轮船“宝德华”号北上,抵达哈尔滨。
参加筹备中共发起的新政协会议。
1949年后,章伯钧历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忆父──为章伯钧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章师明;章詒学;章詒和
【期刊名称】《前进论坛》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1999年5月17日,是我们的父亲章伯钧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
三十年,对历史来说,是一瞬;对个人来说,近乎半生。
无论是“史的一瞬”,还是“人的半生”,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
而这事物的变迁和时空的距离,为现在的人们回顾往昔,提供了更为清醒、平静与客观的外部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方针重新获得确认。
政治界、思想界和学术界开始能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里,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1982年11月15日,由全国政协、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共同安排,将父亲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副)一定。
1985年11月11日,民盟中央和农工党中央在全国
【总页数】3页(P6-8)
【作者】章师明;章詒学;章詒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真理永放光芒——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三十周年而作 [J], 雷云
2.徐訏小说中的西方形象——为纪念徐訏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J], 陈娟
3.漫谈颖拓艺术——为纪念姚茫父逝世六十周年而作 [J], 张心正
4.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J], 陆源辉
5.党的主体性建设的哲学基础——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J], 刘林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