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3.66 KB
- 文档页数:7
条件,运输条件和安全运行条件等。
这些外界条件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霜,结冰;冰雪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昼夜温差大,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车运用的因素。
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行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道路条件对汽车运行速度,行驶平顺性及装载质量利用程度的主要影响来自道路等级和道路养护水平。
高速运输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控制稳定性,加速性,舒适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 1 )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条件:为避免追尾事故,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当车速为 10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100m;当车速为 7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70m。
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应保持上述间距的2 倍以上。
当有风,雨,雾或者路面积雪,结冰时,应以更低的速度行驶,以保证安全。
(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最低车速不得低于70 ㎞/h,最高车速不得超过 120 ㎞/h。
有的高速公路或者路段最高车速限制为 100 ㎞/h, 80 ㎞/h, 60 ㎞/h。
( 3 )高速公路行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速度行驶。
②在进入高速公路行驶之前,应对汽车的燃料,润滑油,冷却液,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轮胎等部位及汽车的装载和固定情况进行子细检查,使车况处于最佳状态。
③进入高速公路后,应保持车速在 50 ㎞/h 以上。
进入主车道之前,应在不妨碍其他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在加速道提高车速,驶入主车道。
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汽车的使用效果:既指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也指汽车性能的发挥和快速、方便的出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
汽车运用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运输场站和枢纽条件、汽车运用技术等。
道路条件:指由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状况所决定的对汽车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道路设计和构造、交通控制和管理设施、道路环境等方面。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城郊公路。
三级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集散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支线公路。
运输条件:指又运输对象特点和要求所决定东风影响车辆运用的各种因素。
货物:是指从接受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止的所有商品或物资。
货物运输分类: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按运输和保管条件可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
货物运输量: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数量。
通常以吨(t)为计量单位。
货物运距:指货物邮装货点至卸货点之间的运输距离。
一般以公里(km)为计量单位。
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
自用货运:指本单位拥有的车辆完成本单位的货运任务。
分散货运:指在同一汽车运输服务区内的若干汽车货运企业或有车单位各自独立地调度车辆,分散地从事货运工作。
集中货运:指汽车运输服务区内的车辆或完成某项货运任务的有关企业或单位的车辆,集中由一个机构统一调度来组织货运工作。
运输枢纽:指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点)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服务、装卸、仓储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运输设施综合体。
运输场站:是从事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单位场所,如货运站、客运站等。
客运场站系统:是组织旅客周转运输的机构。
货运场站系统:是组织货物周转运输的机构。
汽车使用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它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公路养护水平评定指标:好路率、养护质量综合值。
公路养护水平与汽车运行油耗,维护费用,大修间隔里程之间有关系。
道路条件的主要特征指标:车辆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
“道路等级”和“公路养护水平”直接影响汽车的运行速度、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汽车装载质量利用程度。
货物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三类。
按运输保管条件:普通、特殊货物 特殊:特大、沉重、危险、易腐 按货物批量:大批、小批。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统称为货物运输量。
汽车运用水平主要包括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和维修水平以及汽车运行材料供应水平。
汽车运行工况:汽车在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员以其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操纵车辆完成一定的任务时,汽车及其各零部件、总成的各种参数变化和技术状态。
主要参数:车速,档位,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制动频度。
运行工况调查目的:通过运行工况调查,掌握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表征汽车运行状况的各参数变化范围和变化规律,为评价车辆的合理运用以及车辆性能、结构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提供基础资料。
汽车容载量: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评价指标:比载质量、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运输条件: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使用的各种因素。
包括:货物的类别,货物的运量、货运距离、装卸条件、运输类型和组织特点。
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工作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吨公里(tkm)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 车轮阻力:1)轮胎滚动阻力2)路面阻力 3)轮胎侧偏阻力 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组成:压差阻力、诱导阻力、表面阻力、内部阻力、干扰阻力 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汽车动力性: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由汽车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速度。
1.汽车使用条件: 影响汽车完毕运送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重要涉及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送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营技术条件等。
道路条件的重要特性指标: 1. 道路等级1)按使用任务与交通量分类: (1)高速公路(4车道、6车道、8车道)(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2 公路技术特性3. 道路养护水平4.路面养护水平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车运用水汽平:驾驶员的操作水平、运送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水平、汽车维修水平、汽车运用材料供应水平。
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定义: 在一定使用条件下, 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汽车的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运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汽车容载量, 就是汽车一次所可以装载货品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品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等有关。
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运用系数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种货品需要的适应能力。
它决定了某车型装载何种货品可以装满车厢, 或充足地运用汽车的所有装载能力。
质量运用系数(或整备质量运用系数) 评价汽车质量运用的优劣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运用的指标。
它影响汽车操纵轻便性、机动性、受约束条件下通过性以及停车面积等。
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较其它车辆规定有较好的紧凑性。
紧凑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汽车长度运用系数、汽车外形面积运用系数以及比容载量面积和体积汽车的机动性评价参数要涉及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车辆转弯宽度A.突伸距a和b。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定义: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毕单位运送工作的能力。
指标: 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100km单位运送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00t·km平均运营消耗特性, ——有效载荷量反映: 车型, 道路, 交通, 装载, 气候。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实验方法1. 不控制的道路实验2. 控制的道路实验3. 道路循环实验4. 汽车测功机4.润滑油的作用及性能作用:滑润、冷却、洗涤、密封以及防锈发动机润滑油可分为: 汽油机润滑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润滑油(柴油机油)内燃机机油质量等级的选用, 重要根据内燃机的工作条件来选择。
名词解释:1.燃料汽车最大行驶里程:油箱加满油后,燃料汽车所能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
2.汽车容载量:汽车一次所能运载货物的数量或运送旅客的人数。
3.汽车使用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因素。
4.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参数值的总和。
5.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从一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之间的整个时期,可用累计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来表示。
6.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放到大气中的HC、COx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7.汽车运行工况:多参数描述的汽车运行状态。
8.汽车公害: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而产生的损害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现象。
9.汽车经济使用寿命:汽车从全新状态使用开始,到单位总费用最低所对应的整个时期。
10.载货汽车整备质量利用系数:载货汽车装载质量与其整备质量的比值。
11.汽车综合损耗:汽车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的综合。
简答题1.回答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与研究的目的。
(1)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得道路资料和交通状况的调查数据。
②选参数:车速、发动机转速、油耗、油门开度及挡位使用和变化情况;在调查路线(或路段)内的累积停车次数和累积制动次数等。
必要时还要记录交通流情况,如交通量、交通构成等。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增减。
③选择汽车:所选汽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④选择实验仪器设备⑤选择驾驶员和实验人员:要求驾驶员驾驶技术熟练,实验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
(2)汽车运行工况研究的目的找出汽车常用工况,分析常用工况的使用合理性及影响因素,并且寻求汽车使用合理程度的措施。
2.解释符号SM\GF-4 5W-30 表示的含义。
答题要点:该润滑油为汽油发动机油。
SM\GF-4表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级别,SM为API分类,GF-4为ILSAC分类。
5W-30 表示润滑油的黏度级别,为多级油。
3.解释符号GL-5 80W-90 表示的含义该润滑油为齿轮油,齿轮油的黏度等级为80W-90 ,是一种多级油。
名词解释汽车运用工程名词解释汽车运用工程1、汽车的主动力性: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的高低;2、使用经济性:汽车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3、制动性: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另外也包括在一定坡道上能够长时间停放的能力;4、操纵稳定性: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的能力;5、通过性: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6、平顺性: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7、汽车运行工况:为研究汽车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采用多参数描述的汽车运行状况。
8、汽车使用条件: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气候、道路、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技术条件、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9、滑移率:两个角速度之差除以其中较大者;制动减速率:汽车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负比值;制动距离:在某一车速时从开始踩着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
10、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
11、汽车使用寿命:汽车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之间的整个时期;12、汽车物理使用寿命,又称为自然使用寿命,是指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直到在技术上不能按原有用途继续使用为止的时期。
13、汽车经济使用寿命: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到单位总费用最低的年限;单位总费用是车辆在使用时期内,折旧费用与该汽车发生的经营费用之和的平均值。
14、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生产之后,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原有汽车丧失其使用价值所经历的时间。
15、汽车折旧使用寿命,是指按国家规定或企业规定的折旧率,把汽车总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折旧到接近于零所经历的时期。
16、负荷率:某一相同转速下节气门部分打开时发动机的功率与节气门全开时的功率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