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两个关键点:
(1)传染病的两大特点:流行性和传染性。
(2)控制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三点提醒: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指致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2)细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
能引起人或动植物等生病的细菌、真菌、寄生虫是病原体,否则,不是病原体。
(3)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14.课题: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5.学生课前准备:(1)调查常见的传染病(2)预习课本,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3)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传染病的相关资料,6.教师准备: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根据新课程的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
二、教学课题(一)课题简介本课是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节内容共有3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传染病及其预防”、“安全用药”。
本章节的内容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这当中存在着许多病原体,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了一些障碍的时候,人就容易得传染病。
本节课主要学习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以及探究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
这部知识的得出,是由具体的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
本节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艾滋病。
(三)本课的设计理念近期,我市提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主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领点拨的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因此就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制定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四五”教学模式的主要是:(一)课前延伸1.课前检测,反馈解惑。
2.课标链接,目标解读。
3.自主梳理,提交疑惑。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传染病得特点,常见传染病得病因、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对所收集或提供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得特点、病因、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养成良好得行为习惯就是控制疾病发生得重要手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病原体得概念与种类。
2、传染病得流行得三个基本环节与预防措施。
3、艾滋病得基本知识。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引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
它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或伤口等途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2.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携带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如流感、肺结核等。
3.食物和水传播:通过食用或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4.虫媒传播:通过叮咬感染者的昆虫(如蚊子、跳蚤等)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如疟疾、登革热等。
5.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如艾滋病、梅毒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隔离治疗: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如厨房、卫生间等。
(2)食品安全:确保食品来源安全,避免食用生肉、生蛋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3)饮用水安全:饮用经过处理或煮沸的水,避免饮用生水。
(4)防蚊灭蚊:在蚊虫活跃季节,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等。
3.保护易感人群:(1)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增强免疫力。
(2)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避免与患有流感的人握手、共用餐具等。
(3)戴口罩: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或公共场所,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空气飞沫传播。
四、结论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但通过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个人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只有通过科学防控,我们才能有效遏制传染病的蔓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龋齿近视甲肝心脏病急性结膜炎麻疹贫血蛔虫病……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活动】在上课前播放歌曲《预防非典听我说》和《我们众志成城2002年抗击非典主题歌》。
课件展示图片,这张图片(来自网络)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导入:非典是一种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多少人的健康,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传染病的预防刻不容缓!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传染病及预防。
(板书)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生活动】学生自读学习目标,掌握本节应掌握的知识。
(二)自主修习、查找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并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了解学情,督促学生认真自学1,向父母咨询自己曾得过哪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__________期传染性最强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传染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5、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____到达____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____传播,____传播.6、举例说明传染病分为哪四类7、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就是__________8、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活动】让学生同桌交流,并快速记忆,准备抽查自学结果。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第二节的内容。
对于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手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介绍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尚不系统和全面。
尤其是新课标中规定的,传染病和免疫等内容,难以在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内容中穿插讲述。
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新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学生会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注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作用和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本着新课标中“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参照前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创设情景剧和问题情景来完成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和运用新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头指导。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二、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五、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六、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
)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二个环节:导学点拨,探究新知)(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
活动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评价。
然后引导学生所说的几种传染病及病因,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
在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之后,对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当然要作认识.结合刚才病因的分析,教师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
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或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二、导学提纲
导入:说出自己或亲人曾患过的1—2种疾病。
你知道它们属于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么?
(一)常见的传染病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6---107,找出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标出:
1、传染病的定义(关键词)。
2、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有哪两点?
3、常见传染病主要有哪四种?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1、麻疹、脊髓灰质炎、疟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中,你能正确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类传染病么?
2、四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其病原体分别是什么?
3、2003年春我国部分省市流行的SARS病是传染病吗?它的病原体是什么?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跟踪练习:判断正误
1、传染病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播。
2、肝脏是消化器官,所以肝炎都是消化道传染病。
3、感冒都是传染病。
4、血吸虫病是血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预防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阅读课本107---109,在课本中标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染病传播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它们分别具有什么含义?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有哪三条?
3、传染病在什么时期开始有传染性?什么时期传染性最强?
4、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哪四早?
小组讨论完成:观察课本108彩图,讨论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图中的做法分别是针对哪项预防措施的么?
1、怎样有针对性地切断传播途径?(针对四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试分别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怎样保护易感人群?
跟踪练习
小明患了感冒,咳嗽、打喷嚏的症状很厉害,不久,班里的很多同学也得了相同症状的感冒,请分析:
1、该感冒属于什么病?
2、病原体是怎样到达其他同学体内的?
3、后来得病的同学属于该病的哪个环节?
4、你认为小明在咳嗽、打喷嚏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三)艾滋病
补充阅读资料:沉重的数据!!
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1400万,世界有27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将超过3300万,全球每天16000人感染艾滋病,每天以感染1000个儿童的速度蔓延,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11170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338例,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30万。
“十年后,或许不用十年,将会是一场比战争更可怕的灾难。
” ----希望这是个错误的预言。
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
(三九健康网2003.8.12)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在课本上标出并回答问题:
1.艾滋病的含义。
2.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3.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思考:假设你的周围有人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们相处呢?为什么?
三、课堂练习:
1、请指出下列几组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A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B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肝炎
D糖尿病、爱滋病、天花、龋齿
2、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传染病
3、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不吃污染的食物B注射“乙肝”疫苗
C对肝炎病人隔离治疗D对肝炎病人的用具消毒
4、流行性感冒流行时,下面哪种途径最有可能传染上流感?
A病人和正常人在一起吃饭B病人和正常人共用毛巾、脸盆
C病人和正常人握手D病人和正常人紧挨着面对面说话
5、一切入境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目的是()
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计划免疫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三个方面。
当医生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后:(1)立即给病人打针吃药是为了;
(2)对病人的房间、用具进行消毒是为了;(3)对接近病人的人进行预防注射是为了;(4)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是为了。
四、知识归纳总结:
定义:病原体,人和动物,人和人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1、传染病种类: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表
传播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四早)、切断、保护
2、艾滋病传播途径:性、血液、母婴
达标反馈:(独立完成)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B流行性感冒C非典型肺炎D糖尿病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
A细菌B病毒C真菌D寄生虫
3、呼吸系统的传染病,通常由下列哪一种途径传播?
A昆虫或动物传播B空气和飞沫传播C食物和水的传播D接触传播4、平常喜欢在路边小吃摊吃东西的人,容易染上下列哪一种疾病?
A狂犬病B流行性乙型脑炎C细菌性痢疾D水痘
5、当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迅速且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A宣传卫生保健知识B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C充实医疗设备D隔离病人6、下列哪种行为最容易感染爱滋病?
A和爱滋病患者共用茶杯和碗盘B和患者握手
C和患者共用注射针头或针筒D接近咳嗽或打喷嚏的爱滋病患者
7、下列哪项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A对病人的房间、用具进行消毒B给正常的人进行预防接种
C给传染病人打针吃药积极治疗D消灭蚊子、苍蝇
8、消灭带有狂犬病毒的犬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治疗狂犬病
9、无病的饲养员因与患肺结核的病畜接触较多而患肺结核,那么病畜对饲养员来说是()
A病原体B易感者C传染源D传播途径
补充阅读材料:你知道传染病的危害有多大吗?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发布的年度卫生状况报告惊呼,1995年全世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
其中,肺炎和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440万人死亡,肺结核造成310万人死亡,霍乱、伤寒和痢疾等腹泻病造成310万人死亡,疟疾造成210万人死亡,乙肝造成110万人死亡,麻疹造成100多万儿童死亡,新生儿破伤风造成46万婴儿死亡,百日咳造成35.5万儿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