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6
预防儿童肥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肥胖的危害和发病原因。
2、掌握肥胖的防治方法,做到预防肥胖的发生,治疗已经发生的肥胖。
3、养成良好的饮食、体育锻炼习惯,预防成年期疾病,对一生的健康有益。
教学重点:掌握肥胖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体育锻炼习惯,预防成年期疾病的发生。
教具准备:儿童肥胖的有关视频、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
2、通过刚才看的短片,我们知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肥胖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3、观看全校学生体检数据。
(课件表格)这是我校从2006—2009年学校超重和肥胖学生统计表。
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变化?对,肥胖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肥胖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二、新授:(一)肥胖的危害:1、谁能说一说肥胖有什么危害?2、请“小胖墩”谈谈自己的苦恼。
3、那么肥胖儿童长大后容易得哪些成年病呢?看一段录像。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4、提问:你们是否见过家长或周围的人得过这些疾病?这些疾病有一部分是儿童期肥胖所引起的。
希望引起超重和肥胖同学的注意。
(二)肥胖的原因:1、同桌互相找一找肥胖的原因(1)饮食因素:饮食营养过度:是主要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教师要多举例说明不良习惯能使体内脂肪增多。
a) 爱吃甜食、油腻食物、好吃细软食物。
(如:面包、奶油蛋糕……)b) 常暴饮暴食,进食速度快。
(应细嚼慢咽)c) 常吃零食,饭后静卧。
(如吃饱就睡,像小猪一样,只会长一身肥膘)(2)运动因素: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少。
(简称运动量过少)讲解:不爱运动,使能量消耗少,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造成肥胖。
教师板书:“收入”>“支出”→多余能量化成脂肪→造成肥胖。
↑↓↑吃进的多消耗的少脂肪堆积(3)遗传因素:父母肥胖,其子女肥胖发生率就高。
(三)肥胖的防治:小组讨论:针对儿童肥胖,如何进行防治?1、合理膳食:(1)控制食量。
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慢性病?怎样防治?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慢性病的预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喝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各种富贵病也日益增多,现在我们就看看都有哪些疾病?(出示幻灯片)⑴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⑵胆囊炎、胆石症;⑶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⑷肠癌、乳癌等。
2、哪些疾病是由吃引起的呢?(师介绍)二、哪些行为对人们的健康有影响呢?1、吸烟;2、饮酒过量;3、恰当的服药;4、乏经常地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三、吸烟1、对人体有什么危害?⑴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导致肺癌、冠心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⑵吸烟污染环境,危害子女及他人健康;⑶浪费金钱,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
2、吸烟可引起哪十大癌症?⑴肺癌;⑵喉癌;⑶口腔癌;⑷胃癌;⑸食道癌;⑹肝癌;⑺膀胱癌;⑻胰腺癌;⑼直肠癌;⑽乳腺癌。
3、吸烟可引起哪九种疾病?⑴慢性支气管炎;⑵肺气肿;⑶肺心病;⑷高血压;⑸冠心病;⑹脑中风;⑺胃炎;⑻消化溃疡;⑼神经衰弱。
4、什么叫“被动吸烟”?吸烟者喷出的烟雾和从纸烟直接燃烧出来的烟雾使不吸烟者也受到伤害,成为不吸烟的吸烟者。
四、高血压1、什么是高血压?在查不到引起血压增高的其他疾病或原因的情况下,安静休息时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持续≧90毫米汞柱。
2、怎样预防高血压?⑴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持情趣稳定、乐观;⑵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⑶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⑷控制食欲,防止肥胖;⑸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五、冠心病1、何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2、怎样预防冠心病?⑴预防和控制高血压;⑵低盐低脂饮食;⑶适当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多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⑷不吸烟;⑸定期去医院检查;如果患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要及早治疗。
预防慢性病教案慢性病是指长期发展的疾病,通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且不易治愈。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慢性病,以下是一份预防慢性病的教案。
一、教案背景慢性病对个人和社会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不仅导致健康问题,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因此,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教案目标1. 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3. 促进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案内容1. 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
这些疾病通常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控制和预防。
2. 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会导致身体器官功能受损,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成本。
严重的慢性病还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3. 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性预防慢性病比治疗慢性病更加重要,因为预防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4. 健康饮食饮食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建议采用以下饮食原则:-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
- 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饮食。
- 多喝水,戒烟限酒。
5. 积极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对预防慢性病非常重要。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此外,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6.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7. 健康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慢性病至关重要。
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保持在7-8小时,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短睡。
8. 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对于预防慢性病同样重要。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一年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教案教师:徐超1、不乱吃零食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乱吃零食、贪吃冷饮的害处。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二、重、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乱吃零食。
三、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那除了一日三餐外,你平常还吃其他零星小吃吗?2、除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我们叫它零食。
板书:零食。
3、那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零食呢?为什么喜欢吃?跟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交流回答。
4、其实呀,吃零食也是有学问的,小朋友可不能随便乱吃零食,乱吃零食害处可多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不乱吃零食。
二、讲授新课。
1、指名学生起来说说,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2、分小组讨论一下: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①经常吃零食对小朋友的胃有什么害处?②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③消化不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④多吃冷饮有什么不好?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乱吃零食的不好。
出示一些不宜多吃的零食:①烧烤肉串。
(图)(分析原因)②各种蜜饯。
(图)(分析原因)③糖果、巧克力。
(图)(分析原因)④各种冷饮。
(图)(分析原因)4、让学生深入了解乱吃零食的不好。
①看电视吃零食吃出胆结石。
②多吃零食可能有损视力。
5、交流你曾经因为吃多了零食而引起下列不良反映吗?6、零食的学问。
推荐各种有益健康的零食。
各种水果。
牛奶。
谷类制品。
如:饼干、面包等。
b)儿童吃零食有秘诀。
①、路边的零食不要买。
②、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③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密进食。
④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
7、小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有什么打算?8、课后作业:平时互相检查吃零食的情况。
2、讲卫生,勤洗手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手是最容易粘污垢、藏细菌的。
2、教育学生注意讲究手的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促使学生养成勤剪指甲、常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材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保持双手清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控教案一、教案背景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我国,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健康教育成为关键手段。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从而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危害及常见慢性病类型。
2.使学生掌握慢性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4.提高学生家庭和社会慢性病防控能力。
三、教学内容1.慢性病概念及危害(1)慢性病概念:慢性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不愈的一类疾病。
(2)慢性病危害:慢性病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常见慢性病类型(1)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2)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3.慢性病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4)家庭支持:家庭成员要关心患者,提供心理和物质支持。
4.自我保健意识(1)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关注慢性病风险因素。
(2)掌握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控活动,传播健康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讲解慢性病的基本概念、危害、预防措施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严重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慢性病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角色扮演法:模拟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慢性病患者的困境。
5.宣传教育法: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0世纪全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一大批传染病逐渐受到了控制,甚至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现已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重要的卫生挑战之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NCDs)是一组潜伏期长,一旦得病则不能自愈的、也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疾病:①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②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④精神异常和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⑤遗传性疾病;⑥职业病,如矽肺等;⑦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⑧其他,如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由于不同国家对慢性病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其分类方法不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慢性病分类。
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性疾病和急性疾病而言的一组疾病总称,其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
与传染性疾病不同的是,这些疾病大部分主要是由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所引起的,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有些非传染性疾病是突然发生的,病程很短,如车祸、自杀等,也不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范畴。
【案例一】52岁的Roberto Severino Campos生活在巴西圣保罗郊外一个简陋的城镇,身边有7个子女和16个孙儿、孙女。
Roberto从来不担心自己的高血压,也不关心自己的饮酒和吸烟习惯。
―他是如此固执,我们无法谈论他的健康‖,他31岁的女儿Noemia回忆说。
Roberto第一次中风发生在六年前,当时他46岁,那次中风导致他双腿瘫痪。
四年后,连续两次中风又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Roberto过去是一个公共交通办事员,但是现在完全依靠家庭照料。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基本概念、流行状况及其对全球和我国的影响。
2.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学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4. 培养学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的责任感,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特点及危害。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全球和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及趋势。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生物学因素(遗传、年龄等)和社会经济因素(收入、教育水平等)。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一级预防(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二级预防(慢性病筛查、早期诊断等)和三级预防(慢性病治疗、康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状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加深学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角色扮演:模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医生的互动,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学员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员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病情描述、诊断治疗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预防医学》等相关教材。
2. 课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状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的课件。
3. 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0世纪全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一大批传染病逐渐受到了控制,甚至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现已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重要的卫生挑战之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NCDs)是一组潜伏期长,一旦得病则不能自愈的、也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疾病:①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②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④精神异常和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⑤遗传性疾病;⑥职业病,如矽肺等;⑦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⑧其他,如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由于不同国家对慢性病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其分类方法不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慢性病分类。
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性疾病和急性疾病而言的一组疾病总称,其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
与传染性疾病不同的是,这些疾病大部分主要是由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所引起的,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有些非传染性疾病是突然发生的,病程很短,如车祸、自杀等,也不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范畴。
【案例一】52岁的Roberto Severino Campos生活在巴西圣保罗郊外一个简陋的城镇,身边有7个子女和16个孙儿、孙女。
Roberto从来不担心自己的高血压,也不关心自己的饮酒和吸烟习惯。
“他是如此固执,我们无法谈论他的健康”,他31岁的女儿Noemia回忆说。
Roberto第一次中风发生在六年前,当时他46岁,那次中风导致他双腿瘫痪。
四年后,连续两次中风又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Roberto过去是一个公共交通办事员,但是现在完全依靠家庭照料。
健康教学教育慢性病防控教案第一章:认识慢性病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定义、特点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慢性病的防控意识。
1.2 教学内容慢性病的基本概念:慢性病是指病程长、病程进展缓慢、病情稳定的疾病。
慢性病的特点: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慢性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危害。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慢性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慢性病的影响。
第二章: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预防是控制慢性病发病的关键,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慢性病。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慢性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定期体检、及时就医、遵循医嘱。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各自的体会和经验。
第三章:营养与慢性病防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平衡膳食的原则: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全谷、低脂乳制品;限制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以及平衡膳食的原则。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饮食建议的具体实施,分享健康的饮食心得。
第四章:运动与慢性病防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与慢性病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慢性病的关系: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改善慢性病的病情。
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的注意事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与慢性病的关系以及运动建议。
预防慢性病教案引言概述:慢性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和经济状况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预防慢性病的教案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慢性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从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预防慢性病教案,包括五个部分:饮食健康、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
一、饮食健康:1.1 合理膳食:教导学生选择均衡的膳食,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适量脂肪。
强调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1.2 控制饮食量:教导学生掌握适量饮食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提醒学生注意饮食速度和咀嚼充分,以增加饱腹感。
1.3 饮食多样化:鼓励学生尝试各种食物,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
介绍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以激发学生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二、体育锻炼:2.1 有氧运动:介绍有氧运动的好处,如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体重和改善心理健康。
推荐学生进行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2.2 肌肉锻炼:强调肌肉锻炼的重要性,如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和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学生进行每周至少两次的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2.3 休息调节:提醒学生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久坐。
教导学生学会观察身体信号,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三、心理健康:3.1 压力管理:教导学生认识到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介绍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和寻求社会支持。
3.2 情绪调节:教导学生了解情绪的表达和调节方式,如积极思考、寻找乐趣和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情感,寻求帮助和支持。
3.3 睡眠质量:强调良好的睡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放松身心。
四、生活习惯:4.1 戒烟限酒:向学生普及吸烟和酗酒对健康的危害,鼓励他们远离烟草和限制酒精摄入。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基本概念、流行现状及其对社会健康的影响。
2.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3. 学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4. 培养学员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a. 定义b. 分类c. 特点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a. 全球流行现状b. 我国流行现状c. 疾病负担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 吸烟b. 饮酒c. 不良饮食习惯d. 缺乏运动e. 其他危险因素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a. 政策与法规支持b. 健康教育与宣传c. 生活方式干预d. 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e. 跨学科合作与科研攻关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加深学员对疾病认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促进学员互动。
4.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慢性病防治宣传片,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5. 实战演练:模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场景,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互动:评估学员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度。
3. 模拟演练:评估学员在实战演练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相关试题,全面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预防医学教材,如《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4.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慢性病防治宣传片,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健康教育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慢性病的特点2.了解慢性病的危害3.了解慢性病防治原则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学们你们还听说或者了解哪些慢性疾病吗?2.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治愈的疾病,只能先利用药物控制病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慢性疾病?明确: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
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资料阅读课本,了解这些慢性疾病的知识。
3.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慢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且明确:引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4.学生活动。
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果有,请你简单的举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病情及症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症状。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的成因,那么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预防呢?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控制研究、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几方面来预防。
结合课文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
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第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1.1 疾病的定义与分类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3 全球和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第二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1 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2.2 环境因素2.3 生物遗传因素2.4 社会经济因素第三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3.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3.2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3 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第四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与服务4.1 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4.2 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4.3 慢性病服务的政策与实践4.4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第五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措施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心理干预5.4 康复治疗第六章:心血管疾病防制6.1 心血管疾病的概述6.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6.4 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与服务第七章:糖尿病防制7.1 糖尿病的概述7.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7.3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7.4 糖尿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八章:恶性肿瘤防制8.1 恶性肿瘤的概述8.2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8.3 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8.4 恶性肿瘤的管理与服务第九章:呼吸道疾病防制9.1 呼吸道疾病的概述9.2 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因素9.3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策略9.4 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十章:慢性肾病防制10.1 慢性肾病的概述10.2 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10.3 慢性肾病的预防策略10.4 慢性肾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十一章:慢性疼痛防制11.1 慢性疼痛的概述11.2 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11.3 慢性疼痛的预防策略11.4 慢性疼痛的管理与服务第十二章:精神心理疾病防制12.1 精神心理疾病的概述12.2 精神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12.3 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策略12.4 精神心理疾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十三章:骨骼系统疾病防制13.1 骨骼系统疾病的概述13.2 骨骼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13.3 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13.4 骨骼系统疾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十四章:传染病与慢性疾病的关联14.1 传染病的概述14.2 传染病与慢性疾病的关系14.3 慢性疾病合并传染病的预防策略14.4 慢性疾病合并传染病的管理与服务第十五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趋势15.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政策与立法趋势15.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科技创新15.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策略、管理与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模版)第一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模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教学重难点:1、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2、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教学过程:一、概念、类型及现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
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教案一、常见的慢性病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慢性病?2、了解哪些行为对人们的健康有影响。
3、了解吸烟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了解吸烟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喝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各种富贵病也日益增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疾病?1,教师出示幻灯片A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
B胆囊炎,胆结石。
C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
D肠癌等2,师:哪些疾病是由吃引起的?(生发言)二,讲解各种疾病危害。
1,师:哪些行为对人们的健康有影响呢?(生发言)教师出示幻灯片(1)吸烟(2)饮酒过量(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体育锻炼,或者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的合理的医疗保健。
(7)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
2,教师讲解吸烟的危害。
(1)教师讲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2)教师讲解吸烟引起哪十大癌症。
(3)教师讲解吸烟可引起的九种疾病。
板书设计:慢性病基本知识一,常见的慢性病。
二,哪些行为对人们的健康有影响?三,吸烟的危害二、慢性病的预防教学目标:1,结核预防知识。
2,麻疹病预防知识。
3,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教学重难点:麻疹,结核病预,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教学过程:一,结核预防知识。
(教师出示幻灯片)1,教师讲解什么是结核病?2,教师讲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3,教师讲解肺结核有哪些症状?4,教师讲解怎样预防肺结核?二,麻疹防治知识。
(教师出示幻灯片)1,教师讲解什么是麻疹病?2,教师讲解麻疹的危害?,3,教师讲解怎样预防肺结核?三,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教师讲解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板书设计:慢性病的预防一,结核预防知识。
二,麻疹防治知识三,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三、《搞好环境卫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打扫教室的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打扫卫生的方法和怎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把植树造林工作当作一项基本国策,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提出:是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健康。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第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1.1 疾病的定义与分类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1.4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挑战第二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1 生活方式因素2.2 环境因素2.3 生物遗传因素2.4 社会经济因素第三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3.1 一级预防: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3.2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与疾病管理3.3 三级预防:康复与慢性病管理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策略第四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4.1 心血管疾病4.2 糖尿病4.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4 癌症4.5 慢性肾病第五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与干预5.1 慢性病管理模式与方法5.2 慢性病干预策略与措施5.3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5.4 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与政策支持第六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与筛查6.1 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6.2 慢性病筛查策略与程序6.3 慢性病早期诊断技术6.4 慢性病风险沟通与干预决策第七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与促进7.1 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7.2 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7.3 慢性病预防的健康促进策略7.4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第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与营养干预8.1 慢性病的药物治疗原则8.2 常见慢性病药物治疗案例分析8.3 慢性病营养干预原则与方法8.4 营养干预在慢性病预防与管理中的应用第九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干预9.1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9.2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术9.3 社会支持与慢性病管理9.4 心理社会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实践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0.1 慢性病防制政策概述10.2 慢性病政策制定流程与方法10.3 慢性病政策实施与评估10.4 国际合作与慢性病防制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解析: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慢性病防控知识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慢性病的特点2.了解慢性病的危害3.了解慢性病防治原则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学们你们还听说或者了解哪些慢性疾病吗?二、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治愈的疾病,只能先利用药物控制病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慢性疾病?明确: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
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资料阅读课本,了解这些慢性疾病的知识。
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慢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且明确:引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
四、学生活动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果有,请你简单的举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病情及症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症状。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的成因,那么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预防呢?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控制研究、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几方面来预防。
结合课文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
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
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一年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教案
教师:徐超
1、不乱吃零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乱吃零食、贪吃冷饮的害处。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二、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乱吃零食。
三、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那除了一日三餐外,你平常还吃其他零星小吃吗?
2、除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我们叫它零食。
板书:零食。
3、那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零食呢?为什么喜欢吃?跟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交流回答。
4、其实呀,吃零食也是有学问的,小朋友可不能随便乱吃零食,乱吃零食害处可多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不乱吃零食。
二、讲授新课。
1、指名学生起来说说,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2、分小组讨论一下: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①经常吃零食对小朋友的胃有什么害处?
②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③消化不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④多吃冷饮有什么不好?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乱吃零食的不好。
出示一些不宜多吃的零食:
①烧烤肉串。
(图)(分析原因)
②各种蜜饯。
(图)(分析原因)
③糖果、巧克力。
(图)(分析原因)
④各种冷饮。
(图)(分析原因)
4、让学生深入了解乱吃零食的不好。
①看电视吃零食吃出胆结石。
②多吃零食可能有损视力。
5、交流你曾经因为吃多了零食而引起下列不良反映吗?
6、零食的学问。
推荐各种有益健康的零食。
各种水果。
牛奶。
谷类制品。
如:饼干、面包等。
b)儿童吃零食有秘诀。
①、路边的零食不要买。
②、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③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密进食。
④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
7、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有什么打算?
8、课后作业:
平时互相检查吃零食的情况。
2、讲卫生,勤洗手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手是最容易粘污垢、藏细菌的。
2、教育学生注意讲究手的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促使学生养成勤剪指甲、常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材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保持双手清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具和学具
教学挂图、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一个“手”字,或画一双手)
师:这是什么宇?(或问这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再写出“手”字) 师: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你们能说说手有什么用处吗?大家想一想,什么时候要用到手?回答时,别人说过的就不要再讲了,我看看你们能说出多少。
(让学生充分发言)
师:刚才大家讲了那么多要用到手的地方。
总起来说,我们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手。
我们的学习离不开手,我们的活动、游戏、玩耍也离不开手,将来长大了参加工作更离不开手。
所以说,我们的手很灵巧,工作、学习少不了。
谁来说说从早晨起床到你到学校上课这段时间,你所做的事有哪些?你的手和哪些东西接触过?摸到过哪些东西?
(组织学生讨论,主要让学生明白手每天接触的东西很多)
师:我们的手很有用,但在用手的同时,我们的手也要接触许许多多东西。
这些东西有的看起来很干净,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观察一下。
现在请你们选两个手最干净的同学上讲台来。
你们早晨洗过手了吗?把你们的手伸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干净? 我这里有一个酒精棉球,(把棉球中多余的酒精挤掉)是白色的,我让他们用这个酒精棉球擦擦自己的手指,然后请你们再看这个酒精棉球会发生什么变
化。
(把学生擦过手的酒精棉球给大家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酒精棉球变黑了。
师:这黑色的痕迹就是他们手上沾的污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脏”。
这些污垢就是手在接触物体时沾上的。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的话,这个酒精棉球上会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和细菌。
所以虽然我们每天早晨、晚上都洗手,但由于手接触的东西太多了,难免沾上灰尘和细菌,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手的卫生。
2.学习新课
(把课文抄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打在银幕上)
师:现在大家跟我一起把这首儿歌读一读。
(开始领着学生分句读几遍儿歌,然后让学生试着连起来读)
师:下面,老师把这首儿歌再读一遍。
(读课文)大家说说看,要“保持清洁手一双,不让脏手把病传”,应该怎样做?
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勤剪指甲。
(让学生充分发言,不要只让一两个学生说对了就结束)
师:对了,要保持手的清洁,预防脏手传染疾病,首先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
特别是饭前,也就是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这样可以预防病从口人。
哪些同学有饭前洗手的习惯,请举手。
师:(表扬有这些习惯的学生)很好,这些同学有这个好习惯。
没有这个习惯的同学要赶快养成这种好习惯。
你们洗手时是怎样洗的?
(让几个有饭前洗手习惯的学生说说他们的洗手方法)
师:(根据学生讲的方法进行指导)先将手弄湿,再擦肥皂,然后过清水,最后用清洁毛巾擦干。
(指出最好用流水洗手)
师:大小便后也应洗手,这一点同学们可能容易忽视。
大小便后,我们手上极易沾上污垢,如果不洗掉,当再去抓、摸别的物体,像栏杆、扶手、公用电话等等时,会把污物沾在那些公用物上。
别人抓了、摸了,又会沾到别人手上。
所以,为了防止把污物这样传来传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