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血液透析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血液透析操作规范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械和人工方法去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1.患者评估和监测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透析方案和监测指标。
透析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重、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透析过程中的体征和症状,如头痛、呕吐、低血压等。
2.透析器选择和准备透析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透析需求来确定。
透析器在使用前需要先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
透析器安装后,应检查连接件是否牢固,并排除气泡。
3.血流通路建立和护理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常见的包括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外瘘和中心静脉导管等。
在建立通路时要遵循无菌原则,保持通路畅通和无渗漏。
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通路的情况,及时处理并预防感染和导管相关并发症。
4.血液透析方案和时间透析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水电解负荷及其他病因进行调整。
透析时间一般为每周3次,每次4-6小时。
对于特殊病情,可考虑增加透析频次或时间。
5.透析液配置和监测透析液的配置应符合要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高低容量透析,并监测透析液的渗透浓度、pH值、电导率、温度等。
6.透析中的并发症处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抽搐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对于低血压需要调整透析机的血液流速和超滤率,考虑给予升压药物。
对于心律失常和抽搐,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7.透析后护理和观察透析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状况,包括恢复时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尿量和颜色等。
同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等,以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给药和护理。
血液透析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熟悉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和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教育和指导患者和家属,提高他们的透析自理能力,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血液透析管理规范检查引言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对血液透析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述,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设备管理设备的采购与维护:确保透析设备为合格产品,并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的消毒:每次使用后,应对透析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使用、维修、保养等信息,便于追踪管理。
二、医疗人员资质培训与认证: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医护人员资质审核: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能力。
三、患者管理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血液透析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度。
患者档案管理:建立患者档案,记录病情、透析效果等信息,便于追踪和管理。
四、感染控制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血液透析操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确保环境、设备、用品等清洁无菌。
患者筛查: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筛查,确保患者安全。
五、医疗记录管理记录规范:制定详尽的医疗记录规范,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记录审核:定期对医疗记录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电子化管理:采用电子化管理系统,便于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
六、药物管理药物储存:确保药物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药物使用规范:制定药物使用规范,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核对与审计:定期对药物进行核对和审计,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七、持续改进与质量监控质量标准制定: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血液透析的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与反馈: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促进持续改进。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为了规范本省血液透析技术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医务人员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低要求。
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健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肾内科、检验科、放射科等(也可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检查检验任务)。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具备透析治疗间、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室、库房、污染处理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四)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血液透析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建立并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及病历档案管理等制度。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人员基本要求血液透析室(中心)必须配备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
透析室工作人员应通过血透专业培训达到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条件方可上岗。
(一)医师1.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由肾脏病专业的主治医生及以上的人员负责,由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的医师从事血液净化室(中心)的日常医疗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2. 从事长期血管通路建立手术必须由二级与以上医院,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
(二)护士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士组长)和护士。
护士的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病人的数量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每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5台透析机的操作及观察。
血液透析专项检查工作指南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透析治疗,并且指导透析治疗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工作指南。
一、患者个人资料收集二、临床评估在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时,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疼痛评估、心理评估等。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透析治疗,以及制定透析治疗方案。
三、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重要环节。
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等。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身体代谢情况等,为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四、尿液检查尿液检查也是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尿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尿液量、蛋白质排泄量、尿液中的电解质含量等情况,为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五、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光片、腹部B超、心脏超声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肾脏、肺部等器官的情况,为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六、心理评估在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透析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心理评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并为透析治疗提供心理支持。
七、专家会诊在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时,有需要的情况下,医生会组织专家会诊。
专家会诊可以为患者的透析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八、讨论治疗方案在完成上述检查和评估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讨论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透析频率、透析时长、透析处方、透析设备选择等方面。
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进行血液透析专项检查时,严谨认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透析准则操作规程SOP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血液透析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医务人员。
3.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透析适应症和禁忌症。
- 检查透析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
- 准备透析液和透析器。
4. 透析操作步骤4.1. 透析设备设置- 将透析器连接到透析机并设置合适的透析模式。
- 检查透析器的渗漏情况。
4.2. 患者准备- 清洁透析入口部位,使用消毒剂消毒。
- 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操作技术。
4.3. 透析开始- 注入透析液,根据患者需要调整速度。
- 监测透析机的运行情况和透析过程中各项指标。
4.4. 透析过程中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体温。
-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发生。
- 保持透析机和设备的清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4.5. 透析结束- 逐渐减少透析液的注入速度。
- 关闭透析机和透析器。
- 清洁和消毒透析入口部位。
5. 废弃物处理- 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将废弃的透析器和透析液等物品分类处理。
6. 记录和报告- 每次透析治疗都要详细记录透析机的参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 如有异常情况或并发症发生,及时报告医生或上级。
7. 操作规程的质控- 定期进行操作规程的评审和更新。
- 培训医务人员,确保其熟悉并遵守操作规程。
8. 附则- 本操作规程的具体实施细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如有特殊情况或疑问,应咨询医生或技术人员。
以上是血液透析准则操作规程SOP的内容。
通过遵守该操作规程,能够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4.054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临床比较贾海萍,沈建松,贾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盐城224000[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在慢性尿毒症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改善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评分、睡眠障碍评分以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在慢性尿毒症患者中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清除血液毒素,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保护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慢性尿毒症;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a)-0054-04Clinical Comparison of High Flux Hemodialysis and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emiaJIA Haiping, SHEN Jiansong, JIA Jing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igh flux hemodialysis and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in chronic uremia.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emia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admitted to the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30 cases each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flux hemodialysis. The clinical efficacy, biochemical indexes,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and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20, P=0.038). Before treatment,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and complication sever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levant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chy skin scores, sleep disorders scores,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igh flux hemodialysis modality is more ideal in chronic uremia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blood toxin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protect renal function,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作者简介] 贾海萍(1983-),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内科治疗。
血液透析的基本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透析的临床指征:当慢性肾脏病达到Ⅴ期,即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或血中的肌酐达到707μmol/L时,通常需要开始血液透
析。
然而,如果出现严重的水肿、心力衰竭以及其他的情况,即使肌酐没有达到上述水平也可能需要透析。
2.紧急透析标准:常见的紧急透析标准包括血钾≥7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pH<7.25、血尿素氮≥54mmol/L、血肌酐
≥884μmol/L,以及急性肺水肿等情况。
3.其他考虑因素:对于慢性肾衰竭,如果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或尿素氮大于28.6mmol/L,或血肌酐大于707μmol/L,或伴有明
显的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者意识障碍等情况,也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请注意,以上标准只是一般性的参考,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具体的透析标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的建议和透析中心的规定来确定。
因此,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最准确和最适合的建议。
`血液透析标准化操作规程(Hemodialysi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贾强一、定义及概述血液透析采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也可用于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二、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准备(一)加强专科随访1、CKD4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患者均应转至肾脏专科随访。
;2、建议每3个月评估一次eGFR。
3、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
(1)贫血:建议外周血Hb<100g/L 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2)骨病和矿物质代谢障碍:应用钙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建议维持血钙、血磷、血iPTH 70-110pg/ml。
(3)血压:应用降压药治疗,建议控制血压于130/80mmHg以下。
(4)其它:纠正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
(二)加强患者教育,为透析治疗做好思想准备。
1、教育患者纠正不良习惯,包括戒烟、戒酒及饮食调控。
】2、当eGFR<20ml/min/ m2或预计6个月内需接受透析治疗时,对患者进行透析知识宣教,增强其对透析的了解,消除顾虑,为透析治疗做好思想准备。
(三)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及评估,决定透析模式及血管通路方式1、系统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2、进行心脏、肢体血管、肺、肝、腹腔等器官组织检查,了解其结构及功能。
3、在全面评估基础上,制定患者病历档案。
(四)择期建立血管通路1、对于eGFR<30ml/min/患者进行上肢血管保护教育,以避免损伤血管,为以后建立血管通路创造好的血管条件。
2、血管通路应于透析前合适的时机建立(具体见血管通路章)。
!3、对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保养、锻炼教育。
4、建立血管通路。
5、定期随访、评估及维护保养血管通路。
(五)患者eGFR<15ml/min/时,应更密切随访。
1、建议每2-4周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血液透析科介绍
血液透析科是医院内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这是一种人工方式来替代肾脏功能,从而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血液透析科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透析治疗的诊断、评估、监护和管理。
以下是血液透析科的一般介绍:
1.透析治疗评估:血液透析科的医生和护士会首先评估患者
的肾脏功能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透析治疗,以及
透析方式和频率。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血液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红蛋白和尿量等。
2.透析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血液透析科会
制定适合的透析治疗方案。
这包括透析方式(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等)、透析频率、每次透析的时间和透析液成分
等。
3.透析过程监护: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血液透析科的医生和
护士会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和管理。
他们会监测血液压力、心率、体温和透析液的成分,以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
效。
4.患者教育和支持:血液透析科的团队会为患者提供透析治
疗相关的教育和支持。
这包括饮食指导、液体摄入控制、
药物管理和透析后的护理等。
他们还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
解答疑问,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
5.并发症处理和危机处置:在透析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
并发症和危机情况,如低血压、感染、脱水等。
血液透析科的医生和护士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血液透析科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科室,医护团队通常由肾内科医生、透析护士、营养师和社工等组成,共同为透析患者提供全面的医护服务。
通过透析治疗,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替代,帮助他们维持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血液透析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血液透析技术是指利用透析机以体外循环方式将患者血液引至体外与透析器连接,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的一种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
(三)拟建立血管通路的医疗机构应设置手术治疗室,设置要求包括: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开展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还应具备血管介入相关设备和能力。
(四)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1临床实验室符合规定,血液透析技术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4.具备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相关的医学影像设备。
5.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除颤仪、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五)至少有2名具有血液透析技术能力且主执业地点为本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血液透析技术能力、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有经过血液透析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的血液透析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
2.有3年以上肾内科相关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已完成备案的血液透析技术培训基地关于本技术相关系统培训,具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能力。
(二)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护士1.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XXX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血液透析室的各岗位职责明确,包括医师、护士、工程师、工勤人员等。
每位在岗人员都应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并确实履行。
此外,血液透析室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工作人员具备与血液透析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有培训落实。
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成立了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小组,由XXX主任担任组长。
该小组每月召开质量会议,讨论医疗、护理以及工程方面的质量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血透室工作制度血液透析室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及相关工作。
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此外,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信息管理,落实上海市的透析登记工作。
接诊制度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告知,加强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每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透前准备及HCV、HBV阳性病人登记制度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感染监测和不良事件处置制度、感染应急处理预案。
此外,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确保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针对HCV、HBV阳性病人,血液透析室制定了特殊的登记制度和前准备措施。
血透室交接班制度为确保血液透析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了血液透析室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核对设备和患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消毒隔离制度为了预防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建立了消毒隔离制度。
所有医疗器械、用品和设备都应当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血液透析室建立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弃物应当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和用品的质量和安全,血液透析室建立了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制度。
肾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肾内科2015-07-01目录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常规三、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四、继发性肾小球肾病的诊疗常规五、尿路感染诊疗常规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八、肾病综合症诊疗常规九、血液透析诊疗常规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概述】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
慢性肾脏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疗,最终将进入到肾脏病终末期而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诊断要点】1、主要表现: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仅有原发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发现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
若病情发展至”健存”肾单位不能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尿毒症症状就会逐渐表现出来,且症状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
1)泌尿系统表现:部分儿童患者和大部分成年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可有腰酸困痛,排尿困难,尿潴溜,夜间尿量常多于日间尿量,尿量逐渐减少甚或尿闭等症状。
2)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口有尿臭味,口舌糜烂,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消化道出血等症。
3)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疲乏、头晕、头痛,可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谵语,甚至抽搐、昏迷。
4)心血管系统表现:常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
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5)造血系统表现: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晚期多有皮下瘀斑,鼻衄、齿衄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6)呼吸系统表现: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
7)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脱屑,部分患者皮肤较黑,呈弥漫性黑色素沉着。
也可有白色“尿素霜”沉着,并刺激皮肤而引起尿毒症性皮炎和皮肤瘙痒。
肾内科急会诊指征一般有以下指征就应及时请急会诊:(1)少尿,无尿超过24~48小时。
(2)血尿素氮>28.56mmol/L或每天上升>9mmol/L,也就是提示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3)血肌酐>530.4μmol/L;(4)肾功能急速进行性减退:在24-72小时内血肌酐值相对增加25%-100% (5)药物不能控制的高钾血症且血钾>6.5mmol/L;(6)药物不能控制的酸中毒PH<7.2,HCO3—≤10mmol/L;(7)肾功能不全并有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8)肾功能不全并有液体潴留或充血性心衰、和脑水肿表现。
(9)严重中毒导致呼衰、心衰、低血压、低体温、神志障碍,经积极抢救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家属同意行血透治疗的。
对于下列情况建议不要急会诊:(1)肾病综合征(2)尿路感染(3)肾结石或肾囊肿建议请泌尿外科会诊(4)轻度肾功能异常,患者无尿毒症、心衰症状急诊血液透析禁忌症:1、颅脑出血和颅压很高2、严重休克、低血压和严重心律失常3、由心肌病变导致的难治性心衰急诊血液透析指征:一、急性肾功能衰竭:1、血K>6.5mmoL/L2、CO2CP<13 mmoL/L3、PH<7.254、BUN>54mmoL/L5、Scr>884umol/L6、急性肺水肿二、慢性肾功能衰竭:1、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K>6.5mmoL/L2、药物不能控制的水储留伴心衰、肺水肿和脑水肿3、药物不能控制的酸中毒PH<7.24、并发尿毒症心包炎、消化道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三、药物中毒1、血药浓度已达或超过致死剂量2、严重中毒导致呼衰、心衰、低血压、低体温、神志障碍,经积极抢救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内科治疗无效者。
急诊血液透析禁忌症:4、颅脑出血和颅压很高5、严重休克、低血压和严重心律失常6、由心肌病变导致的难治性心衰以上供各值班医师参考,如需急诊血液透析,血透费用联同导管约1300元,灌流约3000元,家属同意可直接联系(院内通讯录)血透值班医师,排班详见排班本。
血液透析标准化操作规程〔Hemodialysis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贾强一、定义及概述血液透析采纳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往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也可用于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二、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预备〔一〕加强专科随访1、CKD4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患者均应转至肾脏专科随访。
2、建议每3个月评估一次eGFR。
3、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
〔1〕贫血:建议外周血Hb<100g/L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2〕骨病和矿物质代谢障碍:应用钙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建议维持血钙-、血磷-、血iPTH70-110pg/ml。
〔3〕血压:应用落压药治疗,建议操纵血压于130/80mmHg以下。
〔4〕其它:纠正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
〔二〕加强患者教育,为透析治疗做好思想预备。
1、教育患者纠正不良适应,包括戒烟、戒酒及饮食调控。
2、当eGFR<20ml/min/1.73m2或估计6个月内需同意透析治疗时,对患者进行透析知识宣教,增强其对透析的了解,消除顾虑,为透析治疗做好思想预备。
〔三〕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及评估,决定透析模式及血管通路方式1、系统病史询咨询及体格检查。
2、进行心脏、肢体血管、肺、肝、腹腔等器官组织检查,了解其结构及功能。
3、在全面评估根底上,制定患者病历档案。
〔四〕择期建立血管通路1、关于eGFR<2患者进行上肢血管保卫教育,以防止损伤血管,为以后建立血管通路制造好的血管条件。
2、血管通路应于透析前适宜的时机建立〔具体见血管通路章〕。
3、对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保养、锻炼教育。
4、建立血管通路。
5、定期随访、评估及维护保养血管通路。
〔五〕患者eGFR<2时,应更紧密随访。
1、建议每2-4周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2、评估指标:包括病症、体征、肾功能、血电解质〔血钾、血钙、血磷等〕及酸碱平衡〔血HCO3-、或CO2CP、动脉血气等〕、Hb等指标,以决定透析时机。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比()慢性尿毒症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危急重症。
病情凶险且治疗难度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影响[1]。
针对慢性尿毒症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实施肾脏移植,然而受到各种因素限制,诸多病人均无法第一时间实施肾脏移植,因此需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
与常规的血液透析相比,诸多临床研究均指出通过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更优[2]。
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尿毒症患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均为38例,并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
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1.3±0.4)岁。
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2.6±0.3)岁。
两组患者的线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的3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小时/次。
患者透析表面控制:1.3米2,以碳酸氢盐作为缓冲液。
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仍以酸氢盐作为缓冲液,而透析表面积则控制为1.5米2,脱水量为2000~4000毫升,患者透析流量:500毫升/分,血流量:250~300毫升/分,3次/周,4小时/次。
两组患者都以3个月作为一个治疗疗程,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和肝肾功能指标等变化,均于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
1.3评价指标(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经治疗患者肌酐和尿素氮改善效果都超过60%,且各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有效:经治疗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然而肌酐和尿素氮改善效果未超过60%。
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肾内科血液透析常规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
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且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1、适应证:
(1)尿毒症综合征。
(2)容量负荷过重所致的脑水肿,肺水肿及高血压。
血液透析机
(3)尿毒症并神经、精神症状。
(4)尿毒症性心包炎。
(5)血尿素氮≥28mmo1/L,血肌酐≥530~840μmo1/L。
(6)血钾≥6.5mmol/L。
(7)HCO3一<6.8mmol/L(15% voI)。
(8)尿毒症性贫血,Hb<60g/L,HCT<15%。
(9)可逆性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前准备、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排斥,移植肾失去功能时。
(10)其他:如部分药物中毒,高钙血症,代谢性碱中毒,溶血时游离血红蛋白>80mg/L。
2、禁忌证血透只有相对禁忌证
(1)恶性肿瘤晚期。
(2)非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3)严重心肌病变而不能耐受血液透析。
(4)精神病患者和拒绝接受透析治疗者。
(5)颅内出血及其所致的颅内压增高。
(6)严重休克和心肌病变所致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低血压
3、透析的副作用
(1)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为3.4%—20%。
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可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轻者不必治疗;重者治疗主要是立即给予高渗性溶液,如甘露醇、50%葡萄糖或3%氯化钠10毫升,也可输白蛋白,必要时镇静剂及其他对症治疗;更严重者终止透析。
(2)透析使用综合症:主要是应用新透析器及管道所引起的。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3)低血压:最为常见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之一,发病率为20%-40%。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很多,这种低血压多数发生在透析开始时后中后期。
透析后期的血乐下降多由于超滤过快或对醋酸盐透析液不适应所致。
治疗:头低脚高位,停超滤,减慢泵流速,吸氧,必要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50%葡萄糖20毫升,输注白蛋白,并结合病因,对因治疗。
(4)致热原反应:通常不用药,高热时可降低透析温度,抗胺药、激素和退热药等酌情使用。
(5)心力衰竭;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危险、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治疗上对症治疗外,应采用顺序透析或加强超滤。
(6)心律失常:发生率约50%,以室性早博为多见。
引起血液透析的副作用原因有冠心病、功能衰竭、贫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药物等。
治疗:对因及对症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在透析病人体内的潴留和毒性作用。
(7)透析中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10%-15%,主要部位为排肠肌、足部,其他部位有上肢及腹部肌肉。
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透析中组织缺氧、低钠和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行关。
治疗:减慢或暂停超滤,输入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高渗糖水及高渗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