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2009年11月第6卷第3l期《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卫世杰,金描真,秦凌浩,霍务贞(广东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6)・教育论坛・【摘要】药剂学为药学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
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实例和探索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提高厂教学质量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药荆学;教学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11(a卜101—02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特点。
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特别是与企业的生产联系紧密。
因此学好药剂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药剂T业化生产设备与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但由于条件限制。
多数院校在开设该课程时都不可能让学生有太多的机会到T厂进行实地参观.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及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难以讲解清楚。
阂此,造成专业课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对药厂了解甚少。
所以如何提高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全面、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本专业课教师们始终探索的课题【11。
本教研室所承担的药剂学课程被评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近年来,为迸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和授课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教师个人修养的培养和授课水平的提高。
目前国内的药剂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即通常所说的“LectureBasedLeafing,LBL”(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职业学校《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摘要】现行的职业学校《制药设备》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需探索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文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等方面入手,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程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改革的实施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改革的实施将有助于职业学校《制药设备》教学模式的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展望未来,职业学校可以进一步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制药设备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现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改革必要性、方法、实施效果、评价、改革价值、意义、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学校《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增加,职业学校《制药设备》专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现代化制药产业的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瓶颈。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制药设备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技能要求高。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脱节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制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2. 正文2.1 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现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制药设备课程设置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更多地是在课堂上听讲和书本上阅读,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论高职药学专业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姜大源教授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1]。
然而,“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先学理论,再做实验”、“从纯理论到纯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很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知识存储器”和“技能机器人”。
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系的专业基础课,它整合了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知识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培养医院药学服务、制药企业等药学技能人才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有很多适合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实验课安排在相应理论课后面,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结束后,根据教材设计好的实验内容进行一步步的操作去验证理论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有:(1)缺乏主动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学生仅仅是被动机械地完成验证性工作;(2)实验尚未进行时学生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猜出实验结果,剥夺了学生对实验未知结果的好奇心,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学生往往不去查找原因,而是以理论知识校正实验结果,易造成主观臆断,不利于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4)为了让学生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教师详细地讲解,这可能会使学生将要遇到的一些问题都避免了,导致学生缺乏了必要的经历和教训,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
以上这些均违背了我们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而设置课程的初衷。
因此,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技能操作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尤为必要。
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中“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验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在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中的应用。
接着描述了实验研究的设计与方法,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结论部分探讨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对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的影响,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药物制剂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化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五位一体、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影响、问题、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作为药学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药学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目前,传统的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片面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引入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该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创新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药物制剂工作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和动机,旨在寻找一种更加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通过开展实验研究,深入了解“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中的具体效果和应用情况,为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基础和数据支持。
中职药剂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作者:唐言利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20期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一辑)》介绍,药剂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药行业和药品生产企业,培养从事药品采购、储存、物流管理、销售、咨询,面向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处方调剂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训练等统一起来,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
1 中职药剂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1.1 当前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药剂专业人才主要就业单位是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及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
由于目前“三甲”医院基本不再接收中专学历的药剂专业毕业生,基层医院药剂科对药剂学人才需求量非常少,药品生产及批发企业更青睐于大专以上学历的药剂专业毕业生,而零售药店最需要中专学历的药剂专业毕业生,因此我校近几年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药店。
《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对药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使零售药店对药剂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中职学校药剂专业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
自国家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大量中考失败的学生涌入卫生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自控自律能力差,各种违纪行为经常出现。
(2)学生对药剂学专业不了解,几乎是零基础。
以上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的情况。
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徐阳来源:《职教通讯》2015年第15期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亟需对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通过调研,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体系;顺应企业人才需求,完善了课程内容;开展了“真实项目”与“仿真项目”教学,积极推行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证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理实一体作者简介:徐阳,女,上海市医药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5-0052-03由于抗体药物具有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低,市场容量大、增速快、回报率高等特点[1],因此,国内一些传统大型医药企业如上海医药、华北制药、恒瑞、复星等,都已投入较大资金启动抗体药物研发,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条件。
抗体药物的产业化需要大批基础好、技能熟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人才需求背景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聚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亟需对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本文从改革人才培养定位出发,提出了“全程仿真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重新架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开展“真实项目”与“仿真项目”教学,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使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并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32家医药企业进行调研,生物技术制药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从培养传统的微生物发酵的技能型人才转型到培养能进行抗体类药物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
论述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物理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之一,学生学习的好坏与药学后续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除了讲授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物理化学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这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较抽象,公式较多,是四大基础化学中最难学、最枯燥也是最难教的一门课程。
加上教学体制改革后教学学时数减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介绍更多知识,是新时期的物理化学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使枯燥无味的物理化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内传授更多的知识?作者结合自身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结合药学专业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我校是一所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薄弱;而且对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课连基本的二阶偏导数都没讲授,同时教学时数少,理论课学时仅有52学时,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物理化学,教与学都存在很大困难。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1 避免与无机化学重复我校物理化学课开设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已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一些重复的部分,比如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电化学中Nernst方程及其应用等。
因此针对学时少的问题,要求我们对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争取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并避免知识的重复。
如对热力学中热化学部分进行略讲,在强调了化学平衡的相关规律后,对相关的计算进行概括性讲解,然后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2]。
对电化学部分重点介绍溶液理论及应用。
1.2 揭示概念的本质,强调公式的使用条件物理化学中概念抽象,公式繁多,每个公式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学生往往是理解概念困难,记住了公式,却忽视了其适用条件。
91113 学科教育论文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相关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1 前言1.1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以及实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岗位胜任不了,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技能脱节等问题。
1.2 本次课改的目的在于将“五位一体”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五位一体及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1]。
在课改的过程中,讨论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最终目标为建立一套适合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在实施一个教学循环后,效果显著,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2 具体实施准备2.1 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上,教师经常是课堂的主题,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所以在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为课堂的领航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2.2 分析、总结现行的教学方法,发现不足之处[2]对现行的化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课本讲授加实训课程。
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反应听不懂,知识较难,不感兴趣等情况。
也存在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学习之后很难应用的情况。
2.3 对省内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的真正需求每年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们都会到企业进行轮训和学习,掌握省内大多企业需求人才类型,总结我们所教出的学生是否为企业所需要的。
2.4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调研的结果,将“五位一体”教学法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模块划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根据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5 重新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考核过程中,都是以“一张试卷”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试卷成绩,对平时的课堂的教学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分析论文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分析论文摘要:结合药剂学课程特点,对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
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
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
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
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
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
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
药剂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理念与实施作者:栾新段,万红,韩薇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6期中职卫校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药厂、药店以及医院药房等与药学相关的行业从事药品生产、营销、药学服务等工作。
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技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实现毕业即就业,我校药剂专业与德信医药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在合作基础上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室,现将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理念介绍如下。
1 从学校实际出发从1998年我校设立药剂专业以来,每年学生班容量一般在50人以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要容纳50名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又要保证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因此,将理实一体化教室分为两个区,即教学区和实训区。
2 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药剂专业开设了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调剂技术、药事与法规、医药商品购销与储运实务、医药企业经济核算、医药市场营销技术、医药物流实务、药品零售与服务技术等课程。
根据课程设置,结合药剂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方面主要考虑以下6个方面。
2.1 建立模拟药店药理学是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药物,药物的作用比较抽象,只凭教师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建立模拟药店,让学生能看到药品,结合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模拟药店的建立为药品调剂技术、药品零售与服务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也奠定了基础。
2.2 建立中药标本室建立中药标本室,中药标本摆放时按照药材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并标注名称和功效,学生耳闻目染,可以了解一些中药材的相关知识,对药剂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学前准备,同时也方便了对这门课的教学。
2.3 设置中药斗柜如果对斗谱不了解,中药调剂时很容易拿错药,为提高学生的中药调剂技能,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设置中药斗柜,让学生了解斗谱编排原则,熟悉药材放置情况,在工作中加快药品调剂速度,避免产生差错。
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在药剂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得以广泛认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學生掌握与记忆。
本资料将对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标签: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药剂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之一,涉及到多个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深度与应用性。
提高药剂学的应用效率,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增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前药剂学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下将对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讨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并从中贯穿与自身生活实际、工作经验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对药剂学的理解,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弊端,更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水平。
例如,在学习“软膏剂基质”过程中,可以将软膏剂与化妆品的辅料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发学生兴趣点;再如,在学习“气雾剂”时,可与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制备相结合,与学生生活贴近,更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另外,应用悬疑法导入新课,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片剂包衣”过程中,可以用较为熟悉的防晒霜为引导,让学生思考防晒霜是遮挡紫外线作用,并引入到片剂包衣的作用中。
这样,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欲望有所提高。
通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点相结合,提高知识的连贯性,更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2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应用讨论教学法,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
97424 学科教育论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构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我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2007年本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专业,建有全国一流的高标准药物制剂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医药行业企业需求,能从事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现实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把实践教学作为整体单独考虑,并不是把实践教学孤立起来,不考虑理论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而是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
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药品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
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我校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为基础,以产教结合为桥梁,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
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标签: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三维一体化Abstract:Pharmaceutics is one of main courses in pharmacy.The pharmaceutics experimental less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eaching.According to traits of pharmaceutics experimental lesson and actual conditions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to build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could improve operant skill and fostered abilitie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students.Keywords:Pharmaceutics Experimental Lesson;Teaching Mode;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药剂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案课程设置中药剂学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54学时,由此可见药剂学实验在整个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2]。
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摘要] 在药剂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得以广泛认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
本资料将对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药剂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之一,涉及到多个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深度与应用性。
提高药剂学的应用效率,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增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前药剂学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下将对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
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讨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并从中贯穿与自身生活实际、工作经验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对药剂学的理解,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弊端,更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水平。
例如,在学习“软膏剂基质”过程中,可以
将软膏剂与化妆品的辅料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发学生兴趣点;再如,在学习“气雾剂”时,可与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制备相结合,与学生生活贴近,更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另外,应用悬疑法导入新课,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片剂包衣”过程中,可以用较为熟悉的防晒霜为引导,让学生思考防晒霜是遮挡紫外线作用,并引入到片剂包衣的作用中。
这样,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欲望有所提高。
通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点相结合,提高知识的连贯性,更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2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通过应用讨论教学法,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注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全新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时,其描述性语言较多;如果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在课前准备思考题,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罗列出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问题查找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能力水平[3]。
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小组合作与小组讨论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实现自我综合表现。
3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由于药剂学课程的特殊性,抽象、复杂的内容较多,如果能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电渗析法、反渗透法时,可通过视频方式,将药制剂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组成等展现出来,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空气净化技术、输液针剂的生产流程等内容,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型制药设备与制药技术不断涌现,只有通过各种ppt 课件,才能及时补充教材中滞后的知识,改善药剂学教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由于药剂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收集课件素材是一件较为繁琐的过程,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经过若干轮的备课之后,则可形成多媒体资源库,为药剂学教学提供资源支持。
4推行现场教学方法
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现场教学是主要方法之一,是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延展,学生可通过现场学习,增加对新设备、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视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医院的药剂科或者制药厂进行参观、讨论,开展现场教学,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药剂生产程序、制备设备、工艺及原理等,了解生产技术管理要点与质量控制要点,发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
同
时在现场学习过程中,了解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5]。
在正式进行现场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与实习大纲要求相一致。
例如,在学习“片剂”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之后,可组织学生到片剂生产车间进行现场参观,由工程师对片剂车间的整体布局、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与讲解,提出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6]。
这样,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现场实际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教学效果。
由上可见,理实一体化与当前素质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相一致,更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水平,促进身心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应用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完善并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7]。
当前药剂学教学中实行理实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明显界限,将二者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等,尊重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7,23(6):31-33.
[2] 唐渊,贾乙,刘雅,等.“双主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17-118.
[3] 于莲,于敏,苏瑾.多环节强化训练法在药剂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6):58-58.
[4] 马素英,尚校军,闫福林.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4):429-431.
[5] 缪菊连,王成军,郭建伟.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1,39(21):178-179.
[6] 张华,许玉华,陈文.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138-139.
[7] 王晓林,宋晓环.“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