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Internet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2
Internet教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Internet教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旨在介绍Internet教案的定义、特点、编写步骤以及优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二、Internet教案的定义Internet教案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它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互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Internet教案的特点1. 多样性:Internet教案可以包含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网页、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2. 互动性:Internet教案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3. 实时性:Internet教案可以随时更新和调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调整。
4. 自主性:Internet教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Internet教案的编写步骤1. 分析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搜集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教育网站等途径,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
3. 筛选优质资源:教师需要对搜集到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优质资源。
4. 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将选取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
5.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6. 编写教学指导:教师需要编写相应的教学指导,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步骤、评价标准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我评价。
五、Internet教案的优势1. 丰富的学习资源:Internet教案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Part04 Unit7 The Internet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 掌握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3. 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3.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2. 如何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1. 介绍法:通过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情况;2. 讨论法:通过讨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互联网的优缺点等,增强学生对互联网时代的认知;3. 实践法:通过学生在课内进行互联网信息搜索、信息交流等活动,让其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使得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互相交流信息。
2.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开发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用于军事指挥中的信息共享;(2)20世纪70年代,ARPANET逐渐向学术界和企业界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3)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蔓延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之间互相连接起来;(4)20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商业化,形成了现代互联网的基本形态,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Step 2 掌握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1. 介绍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互联网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
2.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将继续向智能化、物联网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多的互联互通。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第一章:了解搜索引擎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
让学生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搜索引擎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 演示:演示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搜索引擎。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
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让学生了解搜索技巧,提高搜索效率。
2.2 教学内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搜索技巧2.3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3. 演示: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搜索技巧。
第三章:整理搜索结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整理搜索结果,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2 教学内容整理搜索结果的方法3.3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整理搜索结果的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整理搜索结果。
4. 练习:让学生练习整理搜索结果。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整理搜索结果的方法。
第四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级搜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级搜索。
4.2 教学内容高级搜索的概念和作用高级搜索的使用方法4.3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讲解:讲解高级搜索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级搜索。
Internet操作---信息搜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想:了解学生对因特网操作掌握的程度,通过课堂练习,介绍Internet Explorer 软件操作界面和信息搜索知识、搜索技巧、图文下载等相关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获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最有效的
2.掌握启动IE的几种常用方法;
3.掌握窗口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4.熟练掌握网页浏览的基本操作
5.学会在因特网上搜索特定信息;
6.学会浏览历史记录和收藏夹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对操作练习要求的正确理解,了解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30%的学生对于信息的下载几乎没实践基础。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探索知识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网络机房、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案:进入Internet目标:1、了解进入Internet所必须的准备工作。
2、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进入Internet所必须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进入Internet世界。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实现网上冲浪的梦想呢?二、新课教授:1、准备软硬件计算机要加入网络,方便的一种做法就是将计算机通过电话线路与当地的ISP服务器连接。
这种服务器就是通往Internet世界的门户,走进这扇大门,我们就可以在Internet的海洋中尽情邀游了。
2、选择ISPISP有很多,有需要先一个账号,也有不需要申请的公用帐号。
比如中国电信的163或169,费用将计入电话费中,不过,申请了帐号,在收费上要优惠一些,并且你还能得到一个免费的电子邮件地址。
3、设置拔号网络“拔号网络”的作用就是电话,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
选择“我的电脑”打开“拔号网络”双击“建立新连接”启动“建立新连接”向导,根据提示建立一个新连接。
4、连接Internet第一步:双击“拔号网络”连接,打开“连接到”对话框。
第二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第三步:如果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则可选择“保存密码”选项,在计算机中保存密码。
第四步:按“连接”按钮,调制解调器开始拔号。
5、其它上网方式a、机顶盒上网。
是连接的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是未来电视联网的必要设备。
b、一线通上网。
窄带综合业务网。
用户可边打电话、边发传真、边上网。
c、可通过普通电话线为家庭、办公室提供宽带数据传输服务技术。
下行速率:10M下行速率:1M三、小知识:ISP:ISP为用户提供Internet服务的单位通常称为“Internet 服务提供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t)“,简称ISP。
我们还需要用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与电话线相连,并且向当地的ISP申请入网。
因特网的教案因特网的教案「篇一」教学主题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概述:让学生能够通过因特网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保存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资料。
重点:网络资源的保存和收藏夹的.使用难点: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学习目标1、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
2、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
3、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
所需资源和环境数字化资源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2节;配套光盘。
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你知道获取网址有多少种方法?掌握获取网址的策略和方法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
如何保存网页?因特网的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和作用2、技能目标:掌握连接到因特网和浏览网页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2、难点:浏览器的使用;上网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内,有一个以“童话世界”、“人间天堂”而著称的地方,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并以湖泊、瀑布群和滩流享誉世界。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300多种、鸟类140多种。
这是什么地方呢?请看——[播放有关九寨沟的视频]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学习过关于九寨沟的介绍,那你对“人间天堂”——九寨沟有哪些了解呢?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九寨沟的?你还想了解九寨沟的哪些信息?1、浏览“九寨沟”网师: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因特网日益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难以计量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INTERNET》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级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3.课题:什么是INTERNET4.课时:1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能力目标:了解INTERNET的常用用途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使学生产生对INTERNET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下册,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根据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处于活泼好奇的学习网络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本人以网络为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INTERNET应用情景。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INTERNET教学难点了解INTERNET可以做什么四、教学方法:演示网上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INTERNET应用是关键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什么是INTERNET1.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
其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
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
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
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
2.网络示意图3.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
第二章Internet概述一、知识目标:1.了解Internet的产生、发展与应用等相关知识;2•熟悉Internet和Intranet的含义和区别;3•熟悉Internet的主要服务;4.掌握连接Internet的儿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内容1.了解世界Internet的发展历程;中国的Internet的发展和国家主干网络。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3.掌握Internet的主要服务和连接Intemet的主要方式。
(二)难点内容掌握连接Internet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三、技能目标与技能实作(一)技能目标掌握连接Internet的儿种主要方法(二)技能实作选择适合的ISP,办理Internet的上网手续。
四、本章的教学建议:本章建议学牛作社会实践调査,让学生到电信局去咨询办理Internet的上网手续。
建议教学学时6课时,以教师讲述为主。
五、本章的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Internet一、Internet 和IntranetInternet是世界上最人、覆盖面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各种计算机网络(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性网络,中文名称为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
Intranet也称为企业内部网,就是建立于公司内部的Interneto Internet从诞生Z日起,就是一个公用网络,谁都可以上网漫游,而Intranet不是公用网络,但它应用的是Internet技术,因而它又和普通的公司内部网不同。
二、Internet 的发展Internet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和前苏联冷战的产物。
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缩丐为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 net 的网络,把位于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
Internet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份Internet教案,以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一、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1.资源获取与分享: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案例等。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资源,并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上有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平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3.网络搜索引擎:互联网上有众多的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匡助学生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在线交流与合作: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在线交流与合作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协作平台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二、以下是一份Internet教案,旨在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主题:互联网安全目标:通过学习互联网安全知识,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在互联网上遇到安全问题。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案例,引起学生对互联网安全的关注和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问题,如网络钓鱼、病毒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互联网安全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资源分享: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互联网安全资源,并与同学分享自己找到的实用资源。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一份互联网安全守则,如不随便点击目生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课题名称:3.1 连接Internet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3)用常用接入方式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4)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2.操作技能目标
(1)具有在计算机上安装网卡及ADSL Modem的技能。
(2)会建立ADSL连接。
(3)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4)会用3G手机作为WLAN热点,连接计算机上网。
(5)会在手机上设置Wi-Fi,并上网。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2)掌握用ADSL方式接入Internet的方法,会建立ADSL连接的操作。
(3)IP地址的表示方法,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2.教学难点
(1)IP地址的表示方法和域名命名采用的层次结构。
3.教学策略
首先介绍获取Internet服务的程序、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及相关的设备、以ADSL方式接入Internet为例建立网络拨号连接等知识。
再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指导学生使用ADSL设备建立Internet连接,并通过Internet自然过渡到学习设置IP地址。
以课堂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用3G手机作为路由器,提供计算机上网。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能上网)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当用户使用Internet服务时,首先要把计算机接入Internet中去,然后要在计算机中进行相关设置,这样才能与Internet连通。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掌握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等,为使用Internet奠定基础;将3G手机作为路由器,提供便携计算机进行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