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
(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目录1.简介2.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3.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4.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例子5.结论1.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坟墓往往被视为冷寂和悲伤的象征。
然而,在世界各地,一些独特而美丽的坟墓将人们的观念颠覆了。
这些坟墓以其独特的艺术设计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世间最美的坟墓。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什么它们是美的以及给出一些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例子。
2. 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不仅仅是指外观华丽或设计独特的墓地。
它还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包括坟墓所处的环境和坟墓本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一个世间最美的坟墓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独特而精美的设计:这些坟墓通常有独特而华丽的建筑风格,包括复杂的雕刻、精致的装饰和优雅的线条。
•富有艺术价值:世间最美的坟墓往往被公认为艺术品,它们的设计和构造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
•丰富的历史背景:这些坟墓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知名人物、重要事件或特定时代相关联。
•坟墓所在的环境:世间最美的坟墓通常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山脉、湖泊或花园,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令人难以忘怀。
3. 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之所以被认为是美的,是因为它们融合了艺术、历史和环境等多个要素,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以下是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的几个原因:3.1 艺术性世间最美的坟墓以其独特而精美的设计,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个性。
建筑师和雕塑家通过巧妙运用线条、颜色、比例和形状等艺术元素,将坟墓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性极强的设计激发了观者的审美感受,让人们对美的定义和表达产生了思考。
3.2 历史文化意义世间最美的坟墓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们可能是某位伟大人物的墓地,也可能与某个重要事件或特定时代相关联。
这些坟墓通过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过去。
因此,世间最美的坟墓不仅是美的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
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
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
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
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易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切怀念及赞美之情。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平凡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不平凡。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用自己的朴素为自己构筑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用自己的热情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满足了,骄傲了,便停留在原地,成为了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而另一些人则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们认为自己还太过于平凡,于是,其中的一些成了社会精英。
当我们面对小小的成功之时,是否能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不足?又是否能改正错误,制定更高的计划与目标呢?成功不等于永远的成功,成功是另一阶段的开始,而不是人生路的终结。
如果是小小成功就骄傲自大,轻视一切,如果是稍许胜利就自负轻敌,高估自己,那么鲁莽行动的后果必定是无功而返,夸夸其谈的终点必定是遭人唾弃。
相反,谦虚的美德最受人敬仰。
一个人若有了谦虚,则处处谨慎,也就处处彬彬有礼。
这样,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受人景仰。
成熟的麦穗上颗颗饱满,却低下头向大自然致敬,这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竹子节节高,却虚怀若谷,这也是告诉我们要谦虚。
谦虚是做人的品德,也是社会间的生存法则和成功秘诀。
有了谦虚,人才有了发展空间;有了谦虚,人才能时时刻刻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可以说,谦虚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隐藏于树林间的托尔斯泰墓给予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除了那几十朵傲放于土丘上的鲜花;它也不需要装饰,唯有那几棵陪伴左右的,托尔斯泰亲手栽下的杉树,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结构短小精悍,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感情浓烈真挚。
作者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一个追求朴素,淡泊声名,不愿劳顿世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灵魂。
文章在作者写到在知晓这一“墓主”是世界大作家之一,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谁都感到被自己名声所累的伟人”,确是一位理想的人选。
因而渴望着一见坟墓,当我们“顺着羊肠小径,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前”。
这就是“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原以为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好像人间皇宫一样。
却不料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这反差实在太大了。
使人们普遍难以接受,但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因为,大多数人的常规思想认为,所谓“世间最美的坟墓”一似上述:应该雕栏玉砌,金栋银梁。
而这里竟然“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坟墓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文章的笔调深沉朴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托尔斯泰墓的赞美与尊敬。
作者的这篇文章善于景物的描摹。
在对墓冢的描写中有表现了它的平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在对树林的.描写中突显墓地的宁静,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托尔斯泰墓,体现了他的人格。
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修饰,用朴素的语言展现朴素的托尔斯泰墓,而效果却并不“朴素”,他给了读者一个伟大的托尔斯泰,而伟大之处,就是他平易朴素的人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作者及人物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
自幼喜好文学作品。
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
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二、出示问题: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赏析课文:四、作品赏析: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1、速读全文,说出本文主要内容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写托尔斯泰墓给人的总印象写托尔斯泰墓的地点,环境,形状等写树的由来,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层次:三层(1)托尔斯泰墓宏伟感人。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作者:李浩茹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期《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文辞优美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短小,文笔非常朴素、清新自然,而且整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感情。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和对比等,完美地呈现了一个淡泊名利,追求朴素高尚灵魂的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高度评价的托尔斯泰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描写的最美的坟墓的主人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著作字数高达数百万字,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著作,如《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为许多人送去丰富的精神给养。
他不仅在俄罗斯很有名望,而且闻名于世界各地。
这么伟大的人,这么富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在逝世之后,却没有风光的葬礼,没有高大的陵墓,甚至没有在世间留下一块刻有他光辉事迹,供后人瞻仰的墓碑,而唯有那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坟墓,在那大树林荫下无言地诉说着他一生光辉而伟大的成就。
在这清冷、简单朴素的墓地里,谁曾想这里埋葬着一位伟人?这和托尔斯泰一生的成就和闻名遐迩的声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烈地衬托出托尔斯泰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让人在无形中对他肃然起敬,在心底对他这种高尚的灵魂涌起无限的敬仰,在这朴素的坟墓背后,深深蕴含着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清冷的墓园环境处处彰显着伟人的崇高灵魂。
在文章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极力渲染和刻画托尔斯泰的陵墓的极致朴素。
在文章开头介绍陵墓的位置时,作者就用了“远离尘嚣”和“羊肠小道”两个词,在作者初次见到坟墓时,只用了“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来表达作者对它的初步印象,而且在这个坟墓中,没有一位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人在这里默默守护伟人,这和人们心中对伟人陵墓的宽广、金碧辉煌、恢弘大气等固有形象发生强烈的反差与冲突,让人在潜意识里深深体会这个坟墓的普通和简单。
接下来,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描写整个坟墓的景象。
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课文分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写的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瞻仰托尔斯泰墓时的见闻和感受。
作品通过对托尔斯泰墓及其瞻仰者对之无比崇敬之情的描写,赞颂了托尔斯泰崇高而朴素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文章只有两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叙写瞻仰托尔斯泰墓的感受,并交代坟墓的由来。
文章开篇作者直打胸臆,抒发了对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的感受:“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一感受是通过比较而得到的,“再没有比……更……”这一组话语把读者引入到对托尔斯泰墓“宏伟”和“感人”的想象之中。
以俄国历史之悠久,疆域之广大,文明之昌盛,可游览的最物应该是不可胜数,而让斯蒂芬·茨威格觉得“最宏伟、最感人”的托尔斯泰墓究竟是怎样的呢?茨威格在文章中写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原来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宏伟”。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知道,作者所说的“宏伟”并不是指基地的建筑,而是指它的惊人的朴素。
这种惊人的朴素更显示出托尔斯泰胸怀的博大深沉,因而也就更为宏伟与感人。
托尔斯泰出生在贵族家庭,而且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大作家,完全有条件过豪华的生活,建造气派的坟墓,但他崇尚自然,追求朴素。
他曾说过:“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
”(1851年《日记》)“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致安德列夫》)正是这种高尚的品质,使作者感到托尔斯泰菜比他在俄国看到的所有景物“更宏伟、更感人”。
在这里,作者已初步揭示了要表达的对托尔斯泰无比崇敬这一情感。
第2自然段对托尔斯泰墓纪念碑式的朴素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描写,赞颂托尔斯泰崇尚朴素、追求朴素美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的热情赞颂和无比敬意。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1.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式因为托尔斯泰墓异乎寻常地朴素,可供描写的外在之物并不多,所以作者在文中对托尔斯泰墓作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
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
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
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
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出示课题作者)
二.鉴赏课文
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明确:列夫.托尔斯泰(幻灯显示)托斯泰生平(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下面我们一边听示范朗读录音,一边看书,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
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
参考:(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
”(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5)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
(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参考: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
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
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更宏伟、更感人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震撼
7.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多媒体: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
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
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10. 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 (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
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如果墓主人换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这个墓就一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墓了。
墓主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肃然的敬意使作者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一位世界“重量级”作家。
一个人这么伟大,但他的墓却这么朴素使人感到震撼,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我们感到了托尔斯泰的墓确实比其他伟大人物那豪华的陵墓更令人震撼,更美。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
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11.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别人盗墓吗?
参考:“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电子白板显示)托尔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
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
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
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个医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着凉得肺炎,在一车站下车,死在这个小站上。
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真理,非常地爱真理。
”
12.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13.请你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这种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朴素,安宁;这里的环境优美。
三拓展延伸(电子版展示)
学完本文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托尔斯泰说,请用“托尔斯泰,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表达对托尔斯泰由衷的敬意。
(背景音乐《神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