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能力培养开题报告记录

计算能力培养开题报告记录

计算能力培养开题报告记录
计算能力培养开题报告记录

计算能力培养开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遵义县第一小学杨有霞

《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由2015年月由遵县教研【33 】号文件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现由本人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一、选题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数和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里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教师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尤其高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将计算法则遗忘,解决问题时即使会写算式也不能正确进行计算,甚至有些学生忘记计算口诀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无疑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要迅速有效地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

就此我们提出了关于对“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力求迅速有效的巩固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高年级学生计算兴趣,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学习品质。

二、课题概念界定

计算:包括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估算以及联系实际进行快速计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练习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

三、理论依据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班级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简算、四则混合运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充分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研究、讨论,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针对性地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等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高年级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学生目标: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

第二:挖掘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为提高我校的计算教学水平积累丰富经验,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我校当前高年级学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研究教师计算教学的多样化。

3、研究怎样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计算兴趣,怎样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怎样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4、研究学习的创新计算方法。

(三)研究重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从各角度开展对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对比研究法:定期将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在计算方法、算理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从相关数据上分析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计算教学模式。

3、调查法

通过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计算情况的摸底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针对典型个体、典型错题、典型错因开展研究,并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找出小学高段学生计算易错原因,寻求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际研究对相关过程资料进行归纳、检测、论证,从而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5.9)

(1)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课题方向、研究内容和具体研究项目。撰写《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调查分析我校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现状,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

(3)进行开题论证,并请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相关理论指导。

实验研究阶段:(2015.10—2016.5)

⑴围绕课题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⑵针对小学高段学生不同计算题型练习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分阶段编成集。

⑶立足课堂,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学生实际,每期组织1至2次计算检测或者计算教学课例,反思总结出计算教学的不足或成功之处,从而研究计算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再次运用于计算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炼,从而研究出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⑷撰写课题中期报告,撰写教学设计、精品反思以及相关论文。

⑸进行阶段性测试、统计、分析。、

总结结题阶段:(2016.6-2016.9)

(1)小学高段学生计算周期训练题汇编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2)编辑整理课题研究优秀案例、教学设计以及论文等。

(3)整理课题相关的研究材料,认真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预设

1、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2、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对计算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有一个重视并积极支持教育科研,且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校领导集体。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及时请教学校已经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经验的教师。

3、课题组负责人是年轻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

4、学校在经费上积极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八、困难与疑惑

1、高年级学生计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难突破的教学问题,本次研究我更多地关注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是否会因为过多关注习惯而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否会因为过多关注让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让学会厌学,从而导致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本课题由我一个人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欠缺,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虽然目前我们存在疑惑与困难,但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有信心完成此项研究任务。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