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1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64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大豆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主要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豆常见的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菌孢子,严重时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病苗清除、药剂喷洒等。
2. 大豆叶枯病大豆叶枯病是由叶枯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叶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斑呈黑褐色,表面凹陷,严重时会导致豆荚变形、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病残清理、药剂喷洒等。
二、大豆常见的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生长点和叶片。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畸形、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2. 大豆豆蛾大豆豆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豆荚。
豆蛾的幼虫会在豆荚内取食种子,导致豆荚变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大豆刺蛾大豆刺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刺蛾的幼虫会在叶片上取食,导致叶片被蛀,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三、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首要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3. 清除病苗和病残及时清除病苗和病残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且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
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在生长期内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主要通过空气、种子和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渐渐变成褐色大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变为焦黄色并掉落。
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病原菌会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大豆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天敌虫,主要通过叶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大豆蚜虫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出现,植株上的叶片会出现黄化、卷曲、脱水等现象。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掉落,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2.豆莨铃虫豆莨铃虫主要危害大豆的花朵和幼小的豆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片部变黄并干枯,严重时还会导致豆荚畸形和减产。
三、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抗虫能力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育种工作,提高大豆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等,提供养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抗虫的能力。
3.合理浇水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过湿或者干旱的土壤环境都会导致大豆的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害。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4.管理留茬在大豆种植的轮作中,合理安排大豆的留茬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留茬管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化学控制对于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农技大豆26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一)引言概述: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为了有效识别和防治大豆的病虫害,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特征和危害入手,介绍大豆的26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片病害1. 大豆焦枯病- 病状特征:叶片呈黄化、枯萎并脱落,茎部出现黑褐色疮痂。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
2. 大豆秧苗峥-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叶片早期死亡。
- 防治方法:采用病株无菌播种、定期翻耕、适时施肥等。
3. 大豆霜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 防治方法:避免密植、及时清除病菌源、合理施肥。
4. 大豆灰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灰黑色霉斑,叶片逐渐枯黄并脱落。
- 防治方法: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合理施肥、注意通风。
5. 大豆白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时喷洒药剂、合理灌水排水。
二、根腐病害1. 大豆根腐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褐色软烂,植株全身萎蔫。
-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强根系抗病性、加强旋耕。
2. 大豆灵芝腐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黑色或暗褐色,植株整体生长不良。
- 防治方法:采用无病种子、适时除草、增强根系活力。
3. 大豆红根病- 病状特征:根系呈现红褐色或黑色,植株生长发育缓慢。
- 防治方法:定期翻地、合理浇水、加强根系养护。
4. 大豆根疖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大小不等的疖状物,植株生长受限。
- 防治方法:采用有证书的优质种子、适时施肥、增强根系抗病性。
5. 大豆黑根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黑色坏疽,植株整体萎蔫。
-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增强根系健康。
三、茎秆病虫害1. 大豆白粉虱- 病虫特征:茎秆上出现白色粉状虫卵和成虫。
- 防治方法:喷洒杀虫剂、保持田间通风、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主要病虫害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然而,大豆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给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朋友有效防控大豆病虫害。
一、大豆主要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影响大豆的叶片、茎和花荚。
病叶出现黄化并逐渐发白,严重时整个叶片枯萎。
病茎和花荚表面出现黑褐色霉层,影响果实发育。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调控植株密度和适时喷洒药剂。
2.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根腐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根系上。
患病的大豆植株出现根部糜烂、发黑等症状,严重时植株易折断,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预防和控制根腐病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料和使用根腐病抑制剂等。
3. 大豆霉病大豆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果实上。
患病的豆荚表面出现黑色霉层,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大豆霉病的方法包括及时采收并妥善存放大豆,避免潮湿环境和高温保存。
二、大豆主要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蚜虫寿命短且繁殖能力强,群体迅速扩散。
防治大豆蚜虫的方法包括合理灌溉、调整植株密度和使用杀虫剂。
2. 大豆豆蚜大豆豆蚜是大豆的另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的花荚内和叶腋处吸食植物汁液,从而导致豆荚变形、变小和脱粒。
豆蚜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预防和控制大豆豆蚜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并清除害虫,增加天敌的数量和使用农药。
3. 大豆斜纹夜蛾大豆斜纹夜蛾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吃食幼苗、叶片和茎部来破坏大豆的生长。
斜纹夜蛾的幼虫是主要危害部位,它们会造成叶片变黄、挤压造成裂纹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防治大豆斜纹夜蛾的方法包括采用植物性杀虫剂、适时灭蛾和设置诱虫灯。
三、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大豆育种工作中对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选育,选用抗病害和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是防虫害的首选措施。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栽培规模大、种植地区广以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点,随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斑。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药浆喷洒。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和地下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是其明显的症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加强土壤消毒,提高土壤养分和通气性。
3.霉菌病:霉菌病主要通过叶片上大豆病斑的扩大传播,导致大豆的叶片呈现黄色、白色或棕色,并逐渐变薄、凋谢。
防治方法:适时进行田间管理,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时清理病叶,药物防治。
4.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导致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毛状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凋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掌握适宜的施肥水肥管理,适量喷洒药物。
二、虫害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为大豆的害虫之一,通过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导致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干瘪、甚至早期凋落。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虫情,发现虫情严重时及时施药,控制虫危害。
2.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大豆的嫩叶和茎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钻孔、杂乱、叶片增大等。
防治方法:采用拦截器和黏虫板进行监测,发现虫情时适时施药。
3.菜豆螟:菜豆螟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卷曲等。
防治方法:埋设黏虫板和拦截器,及时对虫害严重的地方采取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4.绿披虫:绿披虫以大豆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蛀,形成蛀食斑。
防治方法: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休耕,最大限度地减少绿披虫的繁殖。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霉菌病、白粉病以及大豆蚜虫、棉铃虫、菜豆螟、绿披虫等。
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用途十分广泛,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脂肪,其中脂肪所占的比例达到20%,蛋白质所占的比例达到40%,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粮食作物,经济价值很高。
在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是重要的构成之一,大豆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与饲料,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也十分重要,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豆的地位十分关键。
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大豆病虫害约10余种,其中病害主要有大豆灰斑病、大豆纹枯病、大豆褐纹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等。
虫害主要有大豆蚜虫、豆天蛾、卷叶螟、造桥虫、斜纹夜蛾、大豆食心虫及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等。
近年来发生为害较重的是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以及地下害虫等。
另外,大豆菟丝子在个别田块有所发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危害程度较重。
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1.1挑选合格的种子播种在大豆的生长阶段,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威胁,影响了大豆的健康,要保证大豆的良好生长,就要做到先防后治,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前期的选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选择优质的种子,不要只关注种子价格,忽视质量问题,播种中对不合格种子及时清除,坚决不可播种。
1.2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进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如能采取水旱轮作防效最好,也可5年内只种禾本科作物油菜或蔬菜等,对大豆食心虫发生重的地块,应注意当年种植的大豆地块要远离上年豆茬地至少1000m,尤其要注意邻近的豆茬地是否远离1000m。
1.3清除病株残体大豆收割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的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及时的翻地工作,促进病原菌尽快的死亡,或是减轻病原菌危害的程度。
一些能够越冬生存的土壤害虫,我们可以进行耕翻工作,使埋在地下的害虫耕翻到地表,经过风、吹、日、晒和机械的碾压,减少害虫的存活率,最大程度的减小第二年地下虫害的几率,和这些越冬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影响豆荚质量。
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大豆作物。
一、病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大豆的叶片和豆荚,给大豆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选择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及时为大豆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大豆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大豆的密植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4)喷洒药剂。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百菌清等,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2、霜霉病(1)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可适当轮作其他作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加强通风。
及时修剪大豆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根腐病(1)改良土壤。
选用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种植大豆,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适当施肥。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腐烂。
1、大豆蚜虫(3)人工捕杀。
在发现大豆蚜虫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数量。
2、豆莺蛾(1)采用生物防治。
可选用豆莺蛾的天敌豆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
大豆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1.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使叶片变黄褪绿,最终落叶。
该病主要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
2.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和茎腐烂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最终导致叶片、茎枯死。
3. 大豆叶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在叶片中蛀食形成白色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凋谢。
二、防治技术:1. 农艺措施:(1)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大豆,合理轮作其他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土壤改良。
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
2. 化学防治:(1)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2)注意药剂配方和浓度的选择。
根据不同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药剂,按照要求的浓度进行使用,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3. 生物防治:(1)利用益生菌进行防治。
选择对大豆病虫害有效的益生菌,通过种植益生菌植物或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防治。
(2)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有些病虫害的天敌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4. 防治技术结合运用: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同时还需合理管理土壤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大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它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和霉状物,严重时会使植株死亡。
预防和治理大豆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霜霉病的大豆品种,如杂交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3)适时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4)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菌扩散。
2.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喜欢吸食大豆的汁液,导致大豆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甚至死亡。
防治大豆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早期防治:在大豆生长初期,及时发现大豆蚜虫的危害,采取冲洗或手工捕虫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对大豆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会导致大豆叶片和茎干上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防治大豆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翻耕:炭疽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适时翻耕可以减少病菌的存活。
(2)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大豆的密度,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二、大豆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螟虫大豆螟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
它会钻入大豆茎干内部,导致大豆茎干中空,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防治大豆螟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防治:及时发现大豆螟虫的危害,采取手工捕虫、喷洒农药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对大豆螟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大豆病虫害防治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生产中,大豆病虫害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豆病害防治1. 根腐病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大豆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要防治根腐病,要选择抗病苗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水浸。
可以喷洒一些生物农药,如三唑酮等,以控制病害的传播。
2.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斑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为了防治大豆褐斑病,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使用防治药剂等。
3.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会在大豆叶片上形成白色霉斑,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豆霜霉病,我们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在植株的早期生长阶段进行喷药,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防治剂。
二、大豆虫害防治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害虫,它会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引起植株的凋萎和死亡。
为了防治大豆蚜虫,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早期预防和控制,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并及时喷洒杀虫剂。
2. 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生产中的另一种常见害虫,它会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严重叶片凋落。
为了防治大豆飞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常规的防治方法,如选择抗虫品种,及时灭虫,加强田间管理等。
3. 大豆蛀虫大豆蛀虫是在大豆种子中寄生的害虫,它会导致豆子的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发芽。
为了防治大豆蛀虫,我们可以做好种子处理,使用一些有效的杀虫剂,进行种植前的处理,避免害虫的侵害。
三、综合防治策略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豆病虫害,我们应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虫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 坚持适当的田间管理,包括良好的土壤管理,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
3.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总产量的增加,大豆病虫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年平均达到10%以上,而病虫害严重的年份平均损失率达到30%左右。
因此,必须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将病虫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本文对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措施1、灰斑病①危害症状。
此病多在成株期发生,发病部位主要为叶片。
严重时幼苗期也会发生,对种子、茎和荚造成侵染。
用受到侵染的种子播种,出苗后子叶上会有褐色的圆形或半圆形的病斑。
成株期染病,叶片上会出现褪绿的圆形斑,逐渐扩展为中心部位为灰色、边缘为褐色的病斑,后期病斑的形状会变得不规则。
进入雨季以后叶片的背面会生出密密麻麻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叶面会布满病斑,叶片随即干枯脱落。
种子上的病斑多为环纹形,茎上和荚上的病斑多呈纺锤形或椭圆形。
②防治方法。
苗期如遇连阴雨时,可用50%多菌灵或福美双拌种,0.3公斤药剂可拌种100公斤。
生长过于繁茂的大豆植株,染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可在高温潮湿期或发病的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加入80-100克水后喷雾,根据防治效果,每7-1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2、根腐病①危害症状。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能感染,播种后未出苗前,种子染病发生腐烂,无法萌发和出苗,种子上出现白色的霉层。
大豆花荚期是此病的多发期,病株上的叶片变得枯黄,病株矮小,根系腐烂,最终会枯萎致死。
而发病较轻时,大豆的叶片枯黄早落、结荚率低、籽粒小,减产严重。
②防治方法。
此病多由地下害虫侵染而引起,因此,必须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
选用福美双、多菌灵等种衣剂,加入适量杀虫剂拌种,种衣剂量与拌种量之比为1:100-150。
也可以用2.5%适乐时、2%菌克毒等拌种。
将种子上附带的病菌杀死,并防止地下害虫侵染种子。
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摘要: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南北方都有广泛种植,大豆的整个生长期内和其他作物一样,常常会发生各种虫害和病害,给农业生产带了很大的损失,文章就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大豆秆潜蝇;大豆蚜;大豆根腐病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67-11 大豆秆潜蝇的防治危害:大豆秆潜蝇体形小、迁飞距离短。
豆秆黑潜蝇以幼虫蛀食豆秆的叶柄、分枝、主茎的髓部利木质部,影响营养及水分的输导,造成植株矮小,豆荚减少,豆粒变小,产量降低。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对播种期进行调整,错开产卵期,并进行轮作倒茬,令害虫没有生存条件,秋收后要对大豆秸秆和根茬进行处理,消灭虫卵不让其过冬;化学防治。
在成虫发生初期,每日早上在豆田捕捉成虫,用捕虫网沿豆垄来回走动扫网,当平均50网次有虫10~15头时,即应进行防治。
大豆苗期防治为重点,做到早防早治,出苗15天左右,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植株,防效在90%以上。
2 大豆蚜的防治大豆蚜的习性:大豆蚜在田间不需要经过雌雄两性个体交配即可繁殖后代。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每头无翅型蚜虫平均日产若蚜5~6头,一共可产出多达50头若蚜,每3~6天一代。
在6月末至7月末气温高、降雨少的天气条件下,大豆蚜快速繁殖,导致蚜虫数量迅速增加。
同时在大豆蚜数量较多时,会出现一种有翅型的蚜虫,可以田间迁飞,使大豆蚜在全田快速扩散.数量迅速增加。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益虫、有益微生物控制蚜虫;化学防治。
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时,应进行化学防治,具体药剂是: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克,对水50升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6~8克,对水25~30升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片,叶片枯黄并失去光泽。
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大豆叶片枯黄脱落,减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根腐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地区。
植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软腐病斑,导致根系功能受损,影响大豆的吸收养分和水分,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1)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飞虱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弯曲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凋零。
(2)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以吸食大豆的嫩叶汁液为生,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大豆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于大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对大豆病害有特异性寄主选择性杀灭病原物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等。
对于大豆害虫,可以利用天敌虫类进行调查,发现并控制大豆害虫。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期的农药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 农业措施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如科学施肥、密植、中耕、轮作等,能够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性、抗虫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和用药1、豆天蛾:一般幼虫为害,啃食叶片和豆株,影响产量。
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处理。
2、造桥虫:幼虫会危害豆叶,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等药剂,喷洒即可。
3、象鼻虫:啃咬植物茎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均匀喷洒。
一、豆天蛾1、豆天蛾虫又叫豆虫,幼虫会危害大豆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
症状轻时会把叶片吃成网孔状,严重时会将豆株吃成光杆,导致植株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可在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压机,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即可。
二、造桥虫1、造桥虫种类较多,其中以银纹夜蛾为主。
造桥虫的幼虫会危害豆叶,啃食嫩尖、花器和幼荚,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2、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40公斤喷雾。
三、象鼻虫1、象鼻虫会咬食植株茎叶,影响植株的生长。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四、食心虫1、食心虫的幼虫会蛀食豆荚,幼虫会从豆荚合缝处蛀入,把豆粒咬成沟道、残破状。
2、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35-45毫升。
也可以使用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后,均匀喷雾即可。
五、蚜虫1、蚜虫在大豆苗期便会开始为害,它们会啃食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嫩茎、嫩荚,能够传播病毒,造成叶片卷缩,生长减缓,结荚数减少。
苗期虫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株死亡。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六、根腐病1、镰孢菌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幼苗期,成株一般能够抵抗该病。
发病时,病根及茎基部会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轻微的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