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政治学第二讲:国家
- 格式:ppt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5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讲政治权⼒3.政治权⼒:(1)⼴义:政治权⼒就是权⼒现象与权⼒⾏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指的是公共权⼒,即⾏为者(个⼈、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标、影响相关⾏为者的能⼒。
4.政治权⼒的特征(1)政治权⼒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垄断了暴⼒的合法实⽤;(3)政治权⼒具有⼴泛性、深⼊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形成过程中,政治权⼒主体⾃⾝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素质②⾝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与权威的关系(1)权⼒:影响他⼈的⼀种能⼒,表现为⼀种奖惩能⼒,来源于强制⼒。
(2)权威:影响他⼈的⼀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的基础,权⼒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条件的、绝对的;对权⼒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权⼒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威胁,权⼒则要以武⼒为后盾。
7.政治权⼒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内⼼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魅⼒型)9. 政治权⼒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对资源的垄断能⼒,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化与政治社会化指⼀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理和政治⾏为模式。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一、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核心技能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能从事研究工作,也能胜任公共与社会事务工作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政务精英。
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理论功底深厚与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对现实的敏锐、外语熟练,是本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
二、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一)历史沿革政治学系前身是原杭州大学政治系,始建于1952年。
是年10月,70余名中学政治辅导员被保送到浙江师范学院学习,学校增设两年制的新专业,即政治专修科,由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管理。
1958年,新成立杭州大学,政治专修科遂升格为政治系。
1960年,政治系分为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四个系。
但分系的方案未能实现。
1970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年,从政治系中抽调部分教师组建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全校公共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
1 977年恢复招收本科。
1978年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1979年,开始招收国际共运和哲学两个专业研究生。
经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审,国际共运专业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0年9月,政治系一分为四,即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中共党史、国际共运两个专业的教师与原马列主义教研室合并,建立新的马列主义教研室。
于1998年9月并入浙江大学。
1984年起,受浙江省委组织部委托,从在职干部中招收两届政治专修科学生。
1985年6月,重建政治系。
马列主义教研室与政治系“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设政治学、中国革命史两个本科专业。
1994年,新创立行政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4年10月,原杭州大学为了加强公共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决定单独组建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政治就是与社会公共权力有关的社会现象,就是社会成员围绕争夺、掌握、影响、运作社会公共权力以实现其权利、利益或一定价值追求的社会行为。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社会公共权力为中心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几种主要的政治观(一)神话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君权神授”。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托马斯·阿奎那:尘世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并不是出于神的”。
(二)道德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与道德目标是一致的。
儒家:“内圣外王”,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
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三)权谋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四)管理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五)决策论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第一讲、博弈论概述献给诸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小胜者术,大胜者德。
第一章何为“博弈”博:博览全局弈:对弈棋局→谋定而动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第一节从一个简单的故事说起博弈时要搞清楚对手是谁!博弈时要搞清楚和别人比什么!行为选择既跟对手的情况有关,又跟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特别提示:博弈既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特别提示:博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提示:博弈,只需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博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由于直接相互作用(互动),每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行动),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动)。
博弈的核心在于整体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换位思考,用他人的得益去推测他人的策略(行动),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行动)。
特别提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就是为自己未来的遭遇着想。
——米兰·昆德拉特别提示:如果因为对方眼中的你的傻,而让对方更愿意和你合作,何乐而不为呢?(大智若愚)特别提示:请不要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去追求成功!特别提示:选对市场(对手)比选对策略更重要!特别提示:在博弈之前,博弈就已经开始了!第二节博弈的渊源一、中国的理解博+弈=下围棋略观围棋,法于用兵,怯者无功,贪者先亡。
----汉代刘向,《围棋赋》二、西方的理解game(规则)费厄泼赖(fair play)第三节学习博弈论的收益一、当局者清更有利的选择更快速的反应二、旁观者更清理解历史与现实预测未来的发展三、提出完善游戏规则(制度)的建议第二章发展简史第一节最初的探索和应用一、古诺模型参加博弈的双方以各自在同一时间内相互独立的产量作为决策的变量,是一个产量竞争模型。
二、伯川德模型该模型与古诺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产量作为竞争手段和决策变量,通过制定一个最优的销售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s王向民一、课程简介《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s)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本科主干课程,每周三学时。
本课程旨在通过提炼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历史经验与基本方法,讲授政治共同体营造的基本框架。
课程目的有二:第一,激发学生探究政治世界的愿望与能力,增进对世界政治与中国政治的理解;第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奠定政治学的基础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学术想象力。
课程主要采取“问题-回应”的方式进行,实行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具体课程内容包括:(1)学科史;(2)人论;(3)政权理论;(4)治权理论;(5)国家与社会的沟通;(6)自治与他治;(7)共同体的维系与变迁;(8)腐败、病变与革命;(9)共同体间关系。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is the main course of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t aims to teach the basic system, the main theory and the frontier trend of political science by refining the basic problem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basic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main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inspire students’ desireand ability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world ,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politics and Chinese politics;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la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troduce basic social science methods, and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thinking. This course uses a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to teach students in advance to read the specified literature, supplemented by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video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forms.二、考核方式:1.出勤与课堂讨论占15%;2.读书笔记占25%;3.期末考试占60%,闭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