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课文第 6 ~ 15 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 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 目的是什么? ■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望父石和媳妇 娘岩。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 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 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 情和想像之意,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 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 图。
3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 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桂林山水图(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 捕鱼图(第五段)
■桂林山水图是总写,后两幅是分写。其中一幅是静 态的漓江水色图,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前者 静,而后者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格言
5.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 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 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泛滥”与“表现”“洋溢”“充满”这三个词相比, 哪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 ○“泛滥”更恰当。因为它有“多得向四处漫流”的意 思,这与写水非常贴切,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 想像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而“表现”“洋 溢”“充满”程度没有“泛滥”深。
预习检测: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精髓( 贮藏( )嶙峋( )香醇( )攒聚( )褒贬( ) )
2 .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 其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 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