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艺学论文1

发酵工艺学论文1

发酵工艺学论文1
发酵工艺学论文1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钟宇航

学号:20090412310035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09生物与工程

2012年 6 月 10 日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安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安全隐患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来,大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大豆发酵食品也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的一朵奇葩。大豆发酵食品不仅含有大豆中原有的丰富营养素,而且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又产生很多种对人体有极高保健作用的功能性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对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热潮。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们均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在我国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过去我国生产大豆发酵食品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全靠自然发酵。这样不仅发酵周期长,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寻求工业化的道路。而要想实现发酵豆制品生产的工业化,首先就要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

一、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

1、豆豉中微生物的分布

豆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自古以来深受人民喜爱。现代研究表明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富含一些能产生大量B 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人体益生菌[1]。根据发酵微生物不同豆豉可分为四大类:细菌型( 如四川水豆豉、日本纳豆) 、毛霉型( 如四川永川豆豉、潼川豆豉)、根霉型(如印尼天培)和曲霉型(如广东阳江豆豉、湖南浏阳豆豉) 。

自然发酵的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和霉菌,而酵母菌较少,为非主要作用微生物,这与未经过酸浸工序的天培相似。其中芽孢菌的数量仅为4.5~4.6 ×105CFU/g,说明豆豉制曲过程是一个混合发酵过程。但由于细菌中除了芽孢菌外,其余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不高,所以制曲过程中的主要菌系应为霉菌而非细菌[2]。

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以占霉菌总数的9 0 % 以上。天培和纳豆是由我国豆豉传到国外后,为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而改造的产品。自然发酵的天培中主要发酵微生物为米根霉、少孢根霉[3]等。而纳豆生产则主要是的纳豆杆菌[4]。

2、酱油中微生物的分布

我国在周朝时已有酱油生产,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色泽浓艳而成为经久不衰的调味佳品。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酱油中含有300 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很多成分都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大豆异黄酮、酱油色素、大豆卵磷脂[ 5 ]等。根据原料和制造方法不同,酱油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发酵酱油、化学酱油和半化学酱油。我国的传统酱油属于发酵酱油。目前,酱油生产已大部分实现工业化。

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6]。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因其产酶能力较强,工业发酵中就常选用米曲霉沪酿3.042 作为发酵种曲。此外,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7]。

3 腐乳中微生物的分布

腐乳又称豆乳腐,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酿造调味品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古籍中常见有酱腐乳、糟腐乳、白腐乳的记载,清朝初期又创造了青腐乳(臭豆腐)制造方法,形成了腐乳中风味独特的产品。我国现代的腐乳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酱腐乳及各种花色腐乳,主要是以表面的颜色、原材料的配方以及酿造后呈现出来的不同风味而区分,生产工艺过程大体相同。

腐乳发酵分为前期培菌和后期发酵。前期培菌主要是培养菌系,后期发酵主要是酶系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采用传统的自然发酵法生产腐乳时,在前期培菌(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也有些品种是根霉或细菌) ,如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等[8]。

毛霉的生长大致分为孢子发芽生长期、菌丝生长旺盛期和菌丝产酶期。毛霉在前期培菌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坯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形状;二是分泌蛋白酶,以利于蛋白质水解[9]。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还有红曲霉、紫红曲霉、米曲霉、溶胶根霉、青霉、交链孢霉、枝孢霉,以及少量的酵母、乳酸菌( 如弯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 、杆菌、链球菌、小球菌、棒杆菌等[10]。由于它们的协同作用,使代谢产生各种有机酸和乙醇形成酯类,以及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和氨基酸,共同构成腐乳的特殊香气。同时产生色素(如红曲霉产生的红色素)形成腐乳的特有颜色。青腐乳中刺激食欲的特殊气味是由细菌作用的结果,所以盐分不能太高。

4 豆酱中的微生物分布

豆酱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周朝 ,它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的重要性可由孔子“不得其酱不食”的话得以窥知。豆酱自古以来就药食两用,历史上历朝历代医籍都有豆酱防治疾病的记载。但是由于豆酱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

且人们对其价值认识不够,所以研究非常有限。优良的酱类发酵剂应来源于自然发酵的优质酱类。

酱类发酵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制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霉菌占绝对优势,主要包括米曲霉、酱油曲霉、高大毛霉和黑曲霉。第二个阶段为发酵初期阶段。酵母菌主要有鲁氏酵母,球拟酵母中的豆酱球拟酵母、清酒球拟酵母[11]等。第三个阶段为酱类的后发酵成熟阶段。由于有机酸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的生长基本停止,但也还存在微弱的代谢活性。这一阶段是酱类各种特殊风味形成的关键阶段。

二、发酵豆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

大豆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同时也含有植酸和胰酶抑制剂,凝集素和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因而影响到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可以把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保留了大豆异黄酮和低聚糖等原有功能性物质,并产生了大豆原来没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VB12、核甙和核甙酸、蛋白黑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等,使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12]。例如豆豉具有助消化、增强脑力、防治高血压等作用;酱汁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变易原性,并能使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13];丹贝中的大量黄酮具有抗氧化功能;纳豆中不仅含有可以促进溶解血栓的纳豆激酶,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防治骨质疏松等多种功能[14]。

三、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安全性研究

1、豆豉

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占霉菌总数的90%以上, 发现主要发酵菌株是埃及曲霉和米曲霉原变种, 而烟曲霉和寄生曲霉的存在表明豆豉的传统工艺存在着

潜在的安全隐患。Hiroyuki等研究发现豆豉的食用安全性比较高[15]。

2、酱油

酱油发酵前期温度较低, 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进入高温期(55~60℃)后, 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 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从微生物优

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 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和酵母菌; 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 细菌大量衰亡, 被霉菌中少数耐热菌取代。霉菌主要为曲霉、毛霉和根霉, 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 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有益细菌为醋酸杆菌、乳酸菌; 有害细菌为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有益的酵母菌有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 有害的有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 影响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其安全隐患以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的危害最大。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比如异常汉逊酵母和膜醭毕赤氏酵母这两种酵母就会在酱油表面氧化生长,并形成白色的薄膜,从而降低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当酱油的盐分降低至15% 以下还会生成一些对酱油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乳酸菌,如胚芽乳杆菌,降低酱油的风味。

3、腐乳

腐乳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也有根霉或细菌), 如腐乳

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雅致放射毛霉等。自然发酵的腐乳有可能被大肠菌群、芽孢杆菌(如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杂菌污染。时有发生的腐乳变臭现象为丁酸菌和枯草杆菌污染。如果腐乳变红, 则有可能是污染了雷黏质沙雷氏菌, 并伴有恶臭。另外由于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的作用, 有升高pH 的可能, 进而增加了食物传染病毒的污染机会。

自然发酵的腐乳还可能被大肠菌群、芽孢杆菌(如腊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12]等杂菌污染。当食品中蜡状芽孢杆菌数高于1×103cfu/g时, 对消费者将有潜在的危害。某些腐乳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较低, 说明改善卫生条件和改进生产工艺, 可以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腐乳产品。腐乳变臭的防止措施有: (1)筛选酶活力高、适应性强、控制杂菌能力强的菌株; (2)腌胚盐量不能过低;(3)封口要严, 减少污染机会;(4)容器刷洗要干净,环境卫生要符合要求; (5)避免腐乳离开汁液在空气中暴露。

4、豆酱

由于传统豆酱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敞口的自然发酵方式, 因此, 在酱中极易染上一些对豆酱的风味产生不良气味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杂菌或致病菌。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曾对我国酱油生产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 结果发现了4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16]。

四、问题与展望

大豆发酵食品含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它的营养价值是早已得到肯定。有人预言到2020 年世界大豆产量的一半将用于制作大豆食品,东方的豆制品将风靡全球。豆豉、酱油、腐乳和豆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发酵豆制品,是我国宝贵饮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17]。

对这些传统的发酵大豆食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继承、发扬、发展传统发酵食品的努力方向。当前世界各国都注重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日本纳豆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韩国也大力发展泡菜工业,使泡菜这一传统食品成为该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南非的mageu 也实现了工业化。然而,人们对发酵过程的生化背景知识缺乏,导致许多传统发酵食品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今后要进一步了解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和生化背景,明确传统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其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既营养美味,又安全可靠的发酵食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传统发酵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的发酵食品更朝向功能化发展,传统发酵食品的市场必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石彦国,等.大豆制品工艺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2] 张建华.曲霉型豆豉发酵机理及其功能性的研究[C].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3.

[3] B Ashenafi M, M Busse.Growth of Bacillus cereus in fermenting tempth made from various beans and their inhibition byLactobacillusplantarum[J]. JApplBacterriol,1991,70:329-333.

[4] 杨艳燕, 李顺意, 高尚, 等. 豆豉中纳豆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的初步分离[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1,(11).

[5] 邱永军, 孙中占, 郭彦玲, 等.传统酱油与现代新观念[J]. 中国调味品,2001,(4).

[6] 李能树, 许其华.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分布[J].中国造,1997,(6):14-15.

[7] 王先秀译.有盐酱油发酵中耐高渗透压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拮抗作用Appl[J].Environ Microbiol,1980,40:452-457.

[8] 康明官.中外著名发酵食品生产工艺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9-20.

[9] 王瑞芝.中国腐乳酿造.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10.

[10] 李里特.大豆加工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 贡汉坤, 王海鸥.传统酱类自然发酵动态分析[J].食品科技,2003.(9):54-59.

[12] Linda J B, Dianiel D G, Frank F B. The role of probiotic cultures in 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J]. J. Nutr., 2000, 130:410s-414s.

[13] Rial D R. The role of probiotic cultures in th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J]. J. Nutrition, 2000, 130: 396s-402s.

[14] Vinderola C G, Mocchiutti P, Reinheimer J A. Interactions among lactic acid starter and probiotic bacteria used for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 J. Dairy Sci., 2002, 85:721-729.

[15] HiroyukiF,Tomohide Y,KazunoriO.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uchiExtract,an α

-glucosidase inhibitorderived from fermented soybeans, in

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ic mellitus[J].

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2001,(12):351-356

[16] 李玉伟.食品工业用菌的安全性研究[M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4,31(6):373-378

[17] 高永忠.浅谈酿造调味品工业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酿造,1997,(4):4-17.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1、、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①电能生产的连续性特点;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和消费是同时完成的。②电能生产瞬时性的特点;这是因为电能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接近光速),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点发生故障都马上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③电能生产重要性的特点;电能清洁卫生、易于转换、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绝大多数以电能作为能源,而电能又不能储存,所以电能供应的中断或减少将对国名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有:①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②电能质量要好;③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要好;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要小。 3、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分类(I、II、III类负荷)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的?各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分类是根据用户的重要程度和供电中断或减少对用户所造成的危害的大小来划分的,凡供电中断将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产品报废、社会秩序还乱、政治影响大的用户的用电设备称为I类负荷;凡供电中断或减少将导致产品产量下降、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的用户的用电设备称为II类负荷;I类、II类负荷以外的负荷称为III类负荷。 I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任何情况下不得中断供电; II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尽可能不中断供电; III类负荷可以停电。 4、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图中已标出线路的额定电压)

答:上述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如下: G :10.5KV ;T1:10.5/242KV ;T2:220/121/38.5KV ;T3:35/6.3KV 5、为什么110KV 及以上的架空输电线路需要全线架设避雷线而35KV 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不需全线架设避雷线? 答:因为110KV 及以上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的优点是:正常运行情况下各相对地电压为相电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仍为相电压,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对地绝缘只要按承受相电压考虑,从而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费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缺点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需要切除故障线路,供电可靠性差。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单相接地绝大部分是由于雷击输电线路引起,全线路架设避雷线,就是为了减少雷击输电线路造成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机会,提高220KV 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35KV 及以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即使雷击输电 线路造成单相接地时,电力系统也可以继续运行,供电可靠性高,所以无需全线架设避雷线。 6、在下图所示的电力系统中已知KV U 3/10=φ,A U C 3530=φω,如要把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补偿到20A ,请计算所需消弧线圈的电感系数。 解: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相量图如下:

华南理工发酵工艺学试题

华南理工大学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发酵工艺学 适用专业: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21题共21分)daaba,abbbb,caaac,aaadb,c 1、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差别所引起的。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E鞭毛 2、霉菌的有性孢子是() A.孢囊孢子 B.卵孢子C节孢子D厚垣孢子 E.分生孢子 3、干热法常用于()灭菌。 A.盐溶液 B.细菌培养基 C.油料物质 D.医院的毛毯 4、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鞭毛B质粒C细菌染色体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 5、要制备原生质体,可采用()来破壁。 A溶菌酶 B.纤维素酶 C.蜗牛酶 D.甘露聚糖酶 E.果胶酶 6、BOD有助于确定()。 A.废水的污染程度 B.土壤的过滤能力 C. 100ml水样中的细菌数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类型 7、下列脂肪酸中,属必需脂肪酸的是: A、油酸 B、亚油酸 C、软脂酸 D、棕榈酸 8、醛缩酶作用的底物是下列哪种物质?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 9、一分子葡萄糖经EMP途径与TCA循环进行彻底氧化可产生几分子ATP? A、18分子ATP B、38分子ATP C、35分子ATP D、15分子A TP 10、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生成下列哪种中间产物? A、1-磷酸果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11、下列哪个酶是调控柠檬酸循环运转速度的变构酶? A、顺乌头酸梅 B、异柠檬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脱氢酶 12、利用PRPP作为合成前体的氨基酸有: A、Phe和Try B、Try和His C、Try和Tyr D、Tyr和His 13、tRNA分子具有下列何种功能: A、识别密码子 B、识别反密码子 C、识别氨基酸 D、将mRNA接到核糖体上 14、脂肪酸全合成过程中,延伸的二碳单位的直接供体是: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C、丙二酰ACP D、胆碱-CDP 15、酵解途径中各步反应是以下列哪种条件进行? A、需要氧气 B、需要二氧化碳 C、不需要氧气 D、需要氮气 16、甘油生物合成主要是下列哪种物质引起的? A、氢氧化钠 B、硫酸铵 C、酶 D、亚硫酸盐 17、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以下哪种成分? A、磺酸基 B、磷酸基 C、羧基 D、酚羟基 18、使用化学消泡剂时应选用以下哪种类型?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中国网络营销在2004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是自1999年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2004年中国的网络营销尤其在网络营销服务市场、企业的网络营销基础建设等方面更为令人瞩目,这不仅是由于互联网整体环境的日益成熟,同时也取决于网络营销服务行业自身的发展,当然在这些发展热潮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体说来,十个方面尤其值得在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史上重点记录。 (1)企业网站建设取得了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明显问题 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综合性工具,专业性的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效果得以保证的基础。中国企业网站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数量的稳定增加方面,其次是一些领域的网站如家电业、航空服务业等表现出整体专业性水平较高的行业特征。从《中国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研究报告》的调查中发现,国内的大型企业在网站及其维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根据对国内11个行业的117家大型消费类企业(其中80%为上市公司)网站所进行的系统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在1999年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 的网站,并且几年来坚持网站内容更新,曾经成为一些文章中被批评的热点问题如“信息陈旧”、“面貌象简陋”等现象,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在美观性方面,部分企业网站甚至已经出现了美观有余而实用不足的状况。从这些外在的方面来看,企业网络营销的基础建设状况是值得肯定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网站网站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并且从网络营销的专业性看来,这些被调查的网站从整体策划到功能、服务、信息、运营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被归纳为“企业网站的十大问题”。从现象来看,这种状况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网站运营策略失当,如网站推广不力、信息更新不及时等,但从更深入的层次上分析,则是由于缺乏对企业网站功能、实质以及与网络营销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所致。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企业网络营销水平是否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2)搜索引擎营销热度进一步提高 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有史以来从没有像2004年这样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觉到搜索引擎推广就是网站推广的惟一方法的印象,这种情况反映了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市场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热度。搜索引擎营销市场的形成和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得益于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人们对于网络营销的期望从概念向实际收益转变的历史机遇:从2000年后半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开始,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和认识网络营销的价值,经过2年多的实践和认识,以网站推广为基础的网络营销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传统的基于免费搜索引擎登录和免费信息发布等推广手段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网络营销环境,因而需要更有效的推广方法,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商适时地推出各种有效的网络营销产品,正好适应了企业的市场需求;其次,搜索引擎营销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全国数以千计网络营销服务商的大力推广,这些服务商为开拓网络营销服务市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第三个促成搜索引擎营销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网络营销服务市场中可供企业选择的网络营销服务产品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对于网站推广有明显效果的产品,因而为付费搜索引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即使在付费搜索市场中,由于服务商数量少,行业呈明显的集中态势,因而行业竞争还不太显著,付费搜索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卖方市场状况。 (3)传统销售渠道主导网络营销产品市场 前文述及,搜索引擎营销市场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营销服务商的推动,其实不仅是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其他可以作为标准化定价模式进行推广的网络营销相关产品,同样主要依靠传统的销售渠道来开拓市场,这其中包括网络实名/通用网址、网络广告、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箱等。不可否认传统渠道为开拓网络营销服务市场

发酵工艺学总结

1.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分析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趋势。 ①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加大②从价格大战到品牌大战③降低整体运作成本④产品竞争层次结构分明:普通酒打市场,中档酒创利润,高档酒树形象⑤新行业标准认证与实施⑥现代科技的应用⑦人才资格认证的规范化⑧包装生产技术装备发展⑨加强新产品开发:无糖、无醇和功能性保健啤酒2.啤酒生产的四大工序是什么?并简要说明作用。 ①粉碎(制麦):原料清选分级、浸麦、发芽、干燥、除根②糖化:利用麦芽中含有的及辅助添加的各种水解酶类,在水和热力的作用下,将麦芽和辅料中的高分子物质及其分解产物(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植酸盐等及其中间分解产物),逐步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③发酵④灌装 3.啤酒的分类 ①根据生产工艺(杀菌方法)分类: 鲜啤酒、纯生啤酒、熟啤酒②根据原麦汁浓度分类:低浓度啤酒、中浓度啤酒、高浓度啤酒③根据啤酒色泽分类:淡色啤酒、浓色啤酒、黑色啤酒④根据啤酒酵母性质分类:上面发酵啤酒、下面发酵啤酒4.啤酒: 以优质大麦为主要原料,大米、啤酒花为辅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低度酒精饮料。5.啤酒生产为什么要选用大麦为原料,其他原料可行吗? ①大麦便于发芽,且发芽后可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②大麦种植遍及全球,原料易得;③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④大麦不是人类食用的主粮,故啤酒酿造者一直沿席使用大麦酿造啤酒。 6.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的特点差异 ①六棱大麦的原始形态麦穗断面呈六角形,六行麦粒围绕一根麦轴而生,其中只有中间对称两行麦粒发育正常,因此六行大麦的籽粒不够整齐。麦粒基座弯曲。多用以制麦曲。其麦皮比二棱大麦厚。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②二棱大麦是六棱大麦的变种,麦穗扁形,沿穗轴只有成对的两行麦粒。其籽粒均匀整齐,比较大,籽粒饱满,内容物较多,表皮较少。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多酚物质和苦味物质较少,大麦浸出物含量较高。③二棱大麦的麦穗上只有两行籽粒,籽粒皮薄、大小均匀、饱满整齐,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适当,是啤酒生产的最好原料。7.大麦蛋白质的种类、含量及与啤酒酿造关系:①种类:麦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②蛋白质含量高与啤酒的酿造关系:▲淀粉含量相对低,浸出率也低。大麦中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0%,麦芽浸出物含量约减少0.6%。▲制得麦芽的溶解度较差,啤酒易混浊。▲形成的类黑素(Melanoidins)多,适合生产浓色啤酒,不宜做淡色啤酒(蛋白质含量<11.5-12%。▲可制造低浓度啤酒,以增强泡沫性能和酒体。▲制麦损失增高,生产费用如通风、冷却相应增加。麦胶物质含量高,制麦条件如浸麦、发芽、干燥要加强。蛋白质含量每高1%,制麦损失提高0.3%。▲制得啤酒口味粗重,风味稳定性较差。③蛋白质含量低与啤酒的酿造关系:蛋白质含量<9%,会影响啤酒的泡沫和适口性及酵母的营养等。8.大麦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对啤酒影响:①含量:占麦粒干物质的10%~11%,是胚乳细胞壁的构成物,也存在于谷皮中。②半纤维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碱溶液。谷皮中的半纤维素主要是戊聚糖及少量的β-葡聚糖和糖醛酸;胚乳中的半纤维素主要含β-葡聚糖及少量戊聚糖。③麦胶物质(Barley gum)在成分组成上与胚乳中的半纤维素无甚差别,只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半纤维低,多糖混合物,易溶于热水。④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中的β-葡聚糖的水溶液粘度极高。发芽过程中,溶解良好的麦芽,β-葡聚糖已大部分分解;溶解不良的麦芽,β-葡聚糖分解不完全,由此制出的麦汁粘度高,不利于麦汁过滤,还会造成啤酒口味不爽的感觉。β-葡聚糖也是引起啤酒混浊的成分之一。9.发芽率、发芽力及指标糖化辅料的作用:大米、玉米①发芽力:发芽力是指3天内发芽的百分数,要求不低于90%②发芽率:发芽率是指5天内发芽的百分数,要求不低于96%③指标糖化辅料的作用:▲大米:①优点:色泽浅、口味清爽、泡沫细腻、酒花香味突出、非生物性好。大米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多酚类物质、脂肪含量较麦芽低。②缺点:大米用量过大时,会造成麦汁α-氨基氮含量过低,影响酵母的繁殖和发酵。▲玉米:玉米脂肪含量高,脂肪主要集中在胚中,所以一般先去胚,再用于啤酒生产。脂肪进入啤酒会影响啤酒的泡沫性能,同时脂肪容易氧化,会引起啤酒风味变坏。所以生产中要使用新鲜的玉米。 10.啤酒花化学成份及啤酒花的作用:①酒花在啤酒中的作用:▲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苦味▲提高啤酒泡沫的持久性▲促进蛋白质沉淀,有利啤酒澄清▲酒花有抑菌作用,加入麦芽汁中能增强麦芽汁和啤酒的防腐能力②酒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酒花油:10%~20 %▲酒花树脂(或酒花苦味物质):0.5%~2 %▲多酚类物质:2%~5 %▲其他:单糖、蛋白质、果胶、脂和蜡等11.酿造用水的卫生指标及处理方法—简单了解(重金属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离子、游离氯) 卫生指标:①应无色透明,无异味、异臭。②碳酸盐含量,即碳酸根含量低一些好。③pH应为6.8~7.2,但pH在6.5~7.5之间一般尚可使用。④几种主要离子的含量:▲不允许存在有毒离子,如砷、汞、镉、铝和氰化物等,或以不超过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限。▲重金属离子以只含痕量为好,如铜、铁、锌、锡等,其中铁离子含量应低于0.3mg/L。▲硝酸根、亚硝酸根离子最好都不要超过0.1mg/g⑤游离氯的含量也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2、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 3、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 4、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5.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6.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B 3.C 4.A 5.B 6.B 7.D 8.C 9.D 10.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蛋白质水解液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 2.控制磷脂的合成添加表面活性剂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型(能写出任意三条即可) 3.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胞产酸型细胞 4.α-型结晶β-型结晶自然起晶加晶种起晶 5.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法

6.离子交换法菌体钙离子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淀粉水解糖制备中,酸解法的工艺流程? 答: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 2、酸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1)糖液透光率>90%(420nm) (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 (3)转化率>90%。 (4) 还原糖浓度>16% (5)糖液不能变质 3、氨基酸发酵菌种为什么要定期分离纯化?有什么意义? 定期分离纯化的原因:因为工业生产菌种酵母自身发生了退化,退化的原因:(1)菌种的自发突变在10-8左右 (2)由于菌种大多为诱变菌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回复突变。 菌种纯化的意义:(1)保证产品的稳产、高产 (2)进行生产育种。 4、氨基酸生产中,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①发酵液逃逸 ②感染 ③降低装填系数,设备利用率降低

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格式教材

新疆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封面的基本要求见文后范本(规格为A4纸)。 (二)论文内容基本要求 1、标题。标题要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左右为宜。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4、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0篇。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与论文有关的图表、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测试精度等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为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5、谢辞。谢辞要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

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 1、汉字。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非英语国家的人名按所在国原文,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 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千米。 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1.1”、“1.2”、“1.3”;“2.l”、“2.2”、“2.3”等,第三级为“1.1.1”、“1.1.2”、“1.1.3”;“1.2.1”、“1.2.2”、“l.2.3”“1.2.1.(1)”、“1.2.1.(2)”、“1.2.1.(3)”等。

(完整版)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1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 2淀粉生产的流程 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3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的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黏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 4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5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 液化结束后反应快速升温灭酶,高温处理时,通过喷射器快速升温至120~145°,快速升温比逐步升温产生的“不溶性淀粉颗粒”少,所得的液化液既透明又易过滤。淀粉出糖率高,同时由于采取快速升温法,缩短了生产周期 6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7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1)糊化 若将淀粉乳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几倍到几十倍。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胀大,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虽然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2)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成为新氢键的过程。 (3)影响老化的因素①淀粉的成分(直链易老化,支链淀粉难老化)②液化程度③酸碱度④温度⑤淀粉糊浓度 8 DE值与DX值的概念. DE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 DE=还原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 DX值指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DX=葡萄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 9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3转化率>90%。DE值(Dextrose equivalent,葡萄糖当量值)4还原糖浓度:18%左右。5糖液不能变质。6pH4.6-4.8 10 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 酸水解法是利用无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的优点。该水解法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设备。 酸酶法是先将淀粉用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糖糖的工艺。采用酸酶法水解淀粉制糖,酸用量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 酶水解法主要是将淀粉乳先用α-淀粉酶液化,过滤除去杂质后,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 11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由于水溶性酶的缺点,所以将它与固相载体相连,由固相状态催化反应,称酶的固定化. ①吸附法②偶联法③交联法④包埋法 12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响。 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糖降解速率)

数值分析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1. 已测得函数()y f x =的三对数据:(0,1),(-1,5),(2,-1), (1)用Lagrange 插值求二次插值多项式。(2)构造差商表。(3)用Newton 插值求二次插值多项式。 解:(1)Lagrange 插值基函数为 0(1)(2)1 ()(1)(2)(01)(02)2 x x l x x x +-= =-+-+- 同理 1211 ()(2),()(1)36 l x x x l x x x = -=+ 故 2 20 2151 ()()(1)(2)(2)(1) 23631 i i i p x y l x x x x x x x x x =-==-+-+-++=-+∑ (2)令0120,1,2x x x ==-=,则一阶差商、二阶差商为 011215 5(1) [,]4, [,]20(1) 12 f x x f x x ---= =-= =----- 0124(2) [,,]102 f x x x ---= =- 实际演算中可列一张差商表: (3)用对角线上的数据写出插值多项式 2 2()1(4)(0)1*(0)(1)31P x x x x x x =+--+-+=-+ 2. 在44x -≤≤上给出()x f x e =的等距节点函数表,若用二次插值求x e 的近似值,要使 截断误差不超过6 10-,问使用函数表的步长h 应取多少 解: ()40000(), (),[4,4],,,, 1.x k x f x e f x e e x x h x x h x x th t ==≤∈--+=+≤考察点及

(3) 2000 4 43 4 3 () ()[(()]()[()] 3! (1)(1) (1)(1) 3!3! .(4,4). 6 f R x x x h x x x x h t t t e t h th t h e h e ξ ξ =----+ -+ ≤+??-= ≤∈- 则 4 36 ((1)(1) 100.006. t t t h - -+± << Q在点 得 3.求2 () f x x =在[a,b]上的分段线性插值函数() h I x,并估计误差。 解: 22 22 11 1 111 22 11 11 1 () () k k k k h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2 11 22 11 ()()()[()] 11 ()() 44 h h k k k k k k k k R x f x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h ++ ++ =-=-+- =--≤-= 4.已知单调连续函数() y f x =的如下数据 用插值法计算x约为多少时() 1. f x=(小数点后至少保留4位) 解:作辅助函数()()1, g x f x =-则问题转化为x为多少时,()0. g x=此时可作新 的关于() i g x的函数表。由() f x单调连续知() g x也单调连续,因此可对() g x的数值进行反插。的牛顿型插值多项式为 1()0.110.097345( 2.23)0.451565( 2.23)( 1.10) 0.255894( 2.23)( 1.10)(0.17) x g y y y y y y y - ==-+++++ -++-

发酵工艺学试卷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铁混浊:由于葡萄酒中的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氧化铁,氧化铁与单宁结合,则生成青色的鞣酸铁沉淀,即所谓的铁沉淀。 煮沸强度:又称蒸发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蒸发的水分占混合麦芽汁的百分比例,要求为8%—10%。 上霉:指在曲坯表面,因霉菌生长繁殖而长出霉点。 生啤:生啤酒:又叫鲜啤酒,这种啤酒不经过杀菌,具有独特的啤酒风味。 熟啤:普通啤酒都是要杀菌(巴氏杀菌),杀了菌之后叫熟啤酒。 扎啤:扎啤就是经过微孔膜过滤的啤酒。 二、填空 1.葡萄酒按酒液的颜色,可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大类,根据酒液含糖分多少,分为干葡萄酒和甜葡萄酒两种。2.根据酵母在啤酒发酵液中的性状,可将它们分为:上面啤酒酵母,下面啤酒酵母。 3.大曲中的微生物以霉菌占绝大多数,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 4.白酒酿造分为清渣和续渣两种方法。 三、选择 1.葡萄酒受污的酒液中,常见的乳酸菌不包括(D)。

A.明串珠菌 B.乳酸杆菌 C.足球菌D.枯草杆菌 2.酿造酱油的生产,主要以( A )为主要原料。 A.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质 B.面粉等淀粉质 C.大米或高粱D.优质大麦芽 3.微生物生长繁殖减慢,曲坯品温逐渐下降的阶段称为( A )。A.后火 B.大火 C.起潮火 D.凉霉 4传统法酿醋工艺中,老陈醋的配制以( A )为发酵剂。 A.大曲 B.小曲 C.麸曲 D.麦曲 四、简答 1.列举我国八大名白酒。 答: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陕西西凤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全兴大曲酒,安徽古井贡酒,贵州遵义董酒。2.说明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 答:蛋白质的水解,淀粉的分解,脂肪的分解,纤维素的分解。 六、论述 1.试述啤酒发酵过程中对绿麦芽的质量要求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发酵工艺学论文1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钟宇航 学号:20090412310035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09生物与工程 2012年 6 月 10 日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安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安全隐患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来,大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大豆发酵食品也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的一朵奇葩。大豆发酵食品不仅含有大豆中原有的丰富营养素,而且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又产生很多种对人体有极高保健作用的功能性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对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热潮。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们均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在我国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过去我国生产大豆发酵食品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全靠自然发酵。这样不仅发酵周期长,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寻求工业化的道路。而要想实现发酵豆制品生产的工业化,首先就要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 一、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 1、豆豉中微生物的分布 豆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自古以来深受人民喜爱。现代研究表明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富含一些能产生大量B 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人体益生菌[1]。根据发酵微生物不同豆豉可分为四大类:细菌型( 如四川水豆豉、日本纳豆) 、毛霉型( 如四川永川豆豉、潼川豆豉)、根霉型(如印尼天培)和曲霉型(如广东阳江豆豉、湖南浏阳豆豉) 。 自然发酵的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和霉菌,而酵母菌较少,为非主要作用微生物,这与未经过酸浸工序的天培相似。其中芽孢菌的数量仅为4.5~4.6 ×105CFU/g,说明豆豉制曲过程是一个混合发酵过程。但由于细菌中除了芽孢菌外,其余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不高,所以制曲过程中的主要菌系应为霉菌而非细菌[2]。 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以占霉菌总数的9 0 % 以上。天培和纳豆是由我国豆豉传到国外后,为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而改造的产品。自然发酵的天培中主要发酵微生物为米根霉、少孢根霉[3]等。而纳豆生产则主要是的纳豆杆菌[4]。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 淀粉生产的流程。 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 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 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DE值与DX值的概念 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响。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诱变育种概念。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日常菌种工作。 菌种扩大培养的概念和任务 谷氨酸发酵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的质量要求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是哪几种? 冷冻保藏的分类 菌种衰退和复壮的概念 代谢控制发酵的定义 谷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生长因子的概念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谷氨酸发酵过程调节pH值的方法 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对PH的要求:前期pH7.3、中期pH7.2 、后期pH7.0 放罐pH6.8 谷氨酸发酵时,出现泡沫过多,一般是什么原因,该怎样处理? 谷氨酸发酵过程,菌体生长缓慢或不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发酵过程,耗糖快,pH偏低, 产酸低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生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发酵谷氨酸最适发酵温度?,最适合生长pH为?。 发酵过程中CO 2迅速下降,说明污染噬菌体, CO 2 连续上升,说明污染杂菌 消泡方法有哪几种?一次高糖发酵工艺 噬菌体侵染的异常现象染菌的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以下人本管理的哪方面基本内容()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2.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你获得提升,在以下几种选择继任者的标 准中,你会优先考虑哪一条() A.是否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较强的业务能力 B.能否得到部门成员及上级领导的普遍认同 C.能否保持你原先形成的管理风格 D.是否具备创新开拓能力 3.刚进公司的几个大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团队,大家兄弟相待,一起解决各自遇到 的难题,包括各自负责的经营工作。几年下来,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很强,每个人都非常珍视这个团队。又过几年,这个团队的成员普遍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地位、收入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差距,然而大家却都感到团队的凝聚力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 你认为造成松散的原因是什么() A.团队成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性提高了 B.没有更高层次的目标推动 C.团队成员之间因工作繁忙而沟通太少 D.没有及时吸收新的团队成员 4.某保险公司X市分公司为开发一项新业务,从不同部门抽调若干员工组建了一个项目 团队,为激励他们高度热情地投身于新工作,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沟通媒介最合适() A.电子邮件

B.电话 C.面谈 D.简报 5.你是一家连锁快餐集团属下的一个分店经理,集团公司为你确定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 目标:从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之间,将销售额相对去年同期提高6%。你认为() A.该目标已经给分店经理一个明确无误的指令,是一个可考核的执行性目标。 B.该目标没有提出一个度量目标是否完成的客观标准,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 C.该目标没有平衡利润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分店经理以误导,需要改 进。 D.该目标没有规定清楚如何达成目标的步骤、措施和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改进。 6.失业保险所属的员工福利类型是() A.企业福利 B.法定福利 C.生活福利 D.有偿假期 7.张莉今年26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前刚获 得某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资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张莉的领导,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进她的工作绩效()? A.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B.减少对她的监督,使她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C.对她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D.提高她地位的象征(例如,更豪华的办公室,新的头衔,专用秘书等)。 8.一般员工提出辞职时,组织应该() A.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他争取回来

发酵工艺学试题库

发酵工程发展史包括:传统发酵技术: 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深层培养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菌、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 反馈调节包括: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在通气不充足时,糖和脂肪的氧化不完全,产生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这些都使培养基的pH 值下降。 如果无机氮源被同化,则培养基pH值会发生不同变化:生理酸性盐(被微生物利用后生酸的盐)的铵盐利用后,与其结合的酸游离,使pH值下降;生理碱性盐的硝酸盐(或有机酸盐)被利用后,则释放碱使其pH值上升。 啤酒按灭菌方式分 ◆熟啤酒:经过巴斯德灭菌不含活体酵母(瓶,3-6个月;易拉罐,1年) ◆鲜啤酒:不经过巴斯德灭菌含活体酵母(存不大于7天) ◆纯生啤酒:特殊过滤以除去活体酵母(可长达1年) 啤酒发酵的原料包括: 麦芽、辅料(德、挪不加)、酒花、水 麦芽粉碎方法 1 干法粉碎 2 回潮干法湿法 4 连续浸渍湿法粉碎(70年代) 发芽力:发芽三天发芽麦粒百分率, 96% 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筛选的步骤: 筛选步骤: 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增殖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传代稳定性实验菌株终选 代谢控制发酵: 利用遗传学或其他生化方法,人为的在DNA水平上来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得有用的产物大量积累的发酵称为代谢控制发酵。 诱导作用 定义:生物与一种化学物质--诱导物接触的结果大大地增加了酶合成的速度。 分解代谢物阻遏 1、定义:培养基中某种基质的存在会减少(阻遏)细胞中相应酶的合成速率。如葡萄糖、精氨酸等受分解代谢物阻遏的酶. 反馈抑制:是一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物抑制那一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活性。反馈阻遏:终产物或其结构类似物阻止了催化途径中一个或几个酶的合成。 能荷 能荷= {[ATP]+ [ADP]}/ {[ATP]+ [ADP] + [AMP]} 能荷不仅调节形成ATP的分解代谢酶类的活性,而且调节利用ATP的生物合成酶类的活性。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磷酸果糖激酶受高能荷的抑制,而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等在同一高能荷下被激活。 巴士德效应:啤酒酵母对各种可发酵性糖类的发酵均是通过EMP途径代谢生成丙酮酸后,进入无氧酵解或有氧循环,酵母在有氧TCA循环可获得更多生物能(38ATP),此时无氧发酵代谢就会抑制,这种抑制厌氧发酵代谢称为“巴士德效应”。 临界氧浓度:一般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浸麦度(%) 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即浸麦度(%) 浸后大麦总含水量 = ———————×100% 浸后大麦质量

氨基酸生产工艺

氨基酸生产工艺 主讲人:韩北忠 刘萍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成分 目前世界上可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有20多种。 氨基酸 α 碳原子分别以共价键连接氢原子、羧基和氨基及侧链。侧链不同,氨基酸的性质不同。 氨基酸的用途 1. 食品工业: 强化食品(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于小麦中) 增鲜剂:谷氨酸单钠和天冬氨酸 苯丙氨酸与天冬氨酸可用于制造低热量二肽甜味剂(α-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此产品1981年获FDA批准,现在每年产量已达数万吨。 2. 饲料工业: 甲硫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可用于制造动物饲料 3. 医药工业: 多种复合氨基酸制剂可通过输液治疗营养或代谢失调 苯丙氨酸与氮芥子气合成的苯丙氨酸氮芥子气对骨髓肿瘤治疗有效,且副作用低。 4. 化学工业:谷氨基钠作洗涤剂,丙氨酸制造丙氨酸纤维。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发酵法: 直接发酵法:野生菌株发酵、营养缺陷型突变发酵、抗氨基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发酵、抗氨基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发酵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发酵。 添加前体法 酶法: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微生物产生的酶来制造氨基酸。 提取法:蛋白质水解,从水解液中提取。胱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合成法:DL-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 传统的提取法、酶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前体物的成本高,工艺复杂,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生产氨基酸的大国为日本和德国。 日本的味之素、协和发酵及德国的德固沙是世界氨基酸生产的三巨头。它们能生产高品质的氨基酸,可直接用于输液制剂的生产。 日本在美国、法国等建立了合资的氨基酸生产厂家,生产氨基酸和天冬甜精等衍生物。 国内生产氨基酸的厂家主要是天津氨基酸公司,湖北八峰氨基酸公司,但目前无论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还难于与国外抗衡。 在80年代中后期,我国从日本的味之素、协和发酵以技贸合作的方式引进输液制剂的制造技术和仿造产品, 1991年销售量为二千万瓶,1996年达六千万瓶,主要厂家有无锡华瑞,北京费森尤斯,昆明康普莱特,但生产原

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规律说明(B )。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 2.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 C. 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E.以上都有可能 3.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E.无法确定 4.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 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E.无法确定 5.以下几种情况中,(B )项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 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

6.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E.无法确定 7.供求规律说明(D )。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E.以上都对 8.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9.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 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0.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11. 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 B )。

有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工程专业《有机酸工艺学》课程试卷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单选题(从四个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将代号添入括号,每题2分,共10分) 1. 深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时,若泡沫过多,可以加入下列那种物质( )。 A .植物油 B 碳酸钙 C. 氢氧化钠 D.黑曲霉孢子 2. 定性, 定量测定柠檬酸的反应中,柠檬酸经氧化后生成的3-酮戊二酸与溴作用能生成( )沉淀。 A .五溴丙酮 B.碳酸钙 C.硫酸钡 D. 以上都不对 3. 某些( )能利用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原料产生柠檬酸。 A .放线菌 B .黑曲霉 C .青霉 D . 酵母 4. 筛选产柠檬酸菌株时,判断产酸能力大小的依据是 ( )。 A.透明圈直径 B.菌落直径 C.变色圈与菌落直径比值 D.其它 5. 糖蜜预处理过程中的EDTA 处理法是为了除去( )。 A .淀粉 B 葡萄糖 C. 氯化钠 D.金属离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积累柠檬酸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另外的途径提供草酰乙酸。现在已公认草酰乙酸是由( )羧化形成的。 A .丙酮酸 B .磷酸烯醇丙酮酸 C. 丁酮 D. 丁酸 2. 验收糖蜜时考察的指标有那些( )。 A .微生物数量 B .含糖量 C.蛋白质 D .以上都不对 3. 在柠檬酸发酵工业生产上有价值的微生物有( )。

A.黑曲霉B. 大肠杆菌C. 解脂假丝酵母D.啤酒酵母 4. 柠檬酸的发酵工艺包括()。 A.表面发酵B 深层发酵C.固体发酵D.钙盐提取工艺 5.柠檬酸发酵时通常可用作产酸促进剂的有( )。 A.低级醇B.络合剂C.有机酸D.多元醇 6.柠檬酸的提取工艺有() A.钙盐法B. 萃取法C. 离子交换法D. 电渗析法 7.柠檬酸生产的原料包括下列那几种()。 A.淀粉质原料B. 制糖工业副产品C. 粗制糖类D. 二氧化碳 8.糖蜜原料的预处理方法有()。 A.钙盐法B. 黄血盐处理法C. 离子交换法D. EDTA法 9.柠檬酸发酵中的无菌空气过滤系统包括()。 A.除油过滤B. 除菌过滤C. 加热D. 以上都不对 10.影响深层发酵的因素包括()。 A.温度B. pH值C. 酸解时加酸量D. 通风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柠檬酸又名( ),英文名( ),学名为( )。 2. 1952年,美国Miles实验室首先采用( )法大规模生产柠檬酸。 3. 我国柠檬酸工业在解放前是个空白。但目前我国柠檬酸产量是世界( )。 4. 一水柠檬酸是从低于( )度的水溶液中结晶析出。 5. 柠檬酸钙盐有3种类型:( )、( ) 、( )。在工业生产中的柠檬酸钙指的是( )。 6. 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完全电离时可以电离出( )个H+。 7. 利用发酵法可以生产的有机酸有( )、( ) 、( )、( )、( ) 、( )。 8.现在普遍认为柠檬酸是经过( )途径、( )羧化和( )循环而合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