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 格式:docx
- 大小:9.33 KB
- 文档页数:1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主题的影片,主要讲述了党的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的内容要点:
党的创建和早期历程:
影片可能涵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源于上海、武汉等地。
描述党的早期组织和斗争,包括一二九运动、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
长征:
强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决心,介绍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
抗战时期:
讲述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经历。
强调党在抗战中起到的核心领导作用。
解放战争:
描述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强调解放军的英勇斗争,以及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和新政权的建立。
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的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政策和方针。
强调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调整。
现代发展: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时期的发展和壮大。
强调党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事业发展,包括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等。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革命历史色彩的宣传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画卷。
《西行漫记》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5)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6)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8)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
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
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
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
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十、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
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 年12 月12 日,发动" 兵谏"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西安《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
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
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 这个人是用英语讲的他是(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