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 格式:docx
- 大小:9.33 KB
- 文档页数:1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主题的影片,主要讲述了党的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的内容要点:
党的创建和早期历程:
影片可能涵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源于上海、武汉等地。
描述党的早期组织和斗争,包括一二九运动、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
长征:
强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决心,介绍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
抗战时期:
讲述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经历。
强调党在抗战中起到的核心领导作用。
解放战争:
描述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强调解放军的英勇斗争,以及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和新政权的建立。
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的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政策和方针。
强调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调整。
现代发展: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时期的发展和壮大。
强调党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事业发展,包括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等。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革命历史色彩的宣传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画卷。
《西行漫记》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5)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6)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8)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红星照耀中国》各章节内容归纳梳理精心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望你认可。
通用精品文稿《红星照耀中国》各章节内容归纳梳理目录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3)1.未获解答的问题 (3)2.去西安的慢车 (3)3.汉代青铜 (3)4.通过红色大门 (4)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4)1.遭白匪追逐 (4)2.造反者 (4)3.贺龙二三事 (6)4.红军旅伴 (7)第三篇在保安 (7)1.苏维埃掌权人物 (7)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8)3.论抗日战争 (10)4.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 (10)5.红军剧社 (12)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2)1.童年 (12)2.在长沙的日子 (13)3.革命的前奏 (15)4.国民革命时期 (16)5.苏维埃运动 (17)6.红军的成长 (18)第五篇长征 (20)1.第五次围剿 (20)2.举国大迁移 (20)3.大渡河英雄 (20)4.过大草地 (21)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22)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22)2.死亡和捐税 (23)3.苏维埃社会 (23)4.货币解剖 (24)5.人生五十始 (24)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25)1.同红色农民谈话 (25)2.苏区工业 (25)3.“他们唱的太多了” (26)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26)1.“真正的”红军 (26)2.彭德怀印象 (27)3.为什么当红军? (28)4.游击战术 (29)5.红军战士的生活 (29)6.政治课 (30)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 (31)1.红色窑工徐海东 (31)2.中国的阶级斗争 (32)3.四大马 (32)4.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33)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34)1.再谈马 (34)2.“红小鬼” (34)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35)4.关于朱德 (36)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38)1.路上的邂逅 (38)2.保安的生活 (38)3.俄国的影响 (39)4.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39)5.那个外国智囊 (40)6.别了,红色中国 (41)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41)1.兵变前奏 (41)2.总司令被逮 (41)3.蒋、张和共产党 (42)4.“针锋相对” (43)5.友谊地久天长 (43)6.红色的天际 (43)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未获解答的问题主要讲述了作者斯诺带着世人皆问的诸如“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共产党日常生活如何?红军兵力多少?红军为何能抗击长达九年之久的军事联合力量?苏维埃是怎样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等等一系列未解之谜,怀着冒险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针,只身带着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和一些笔记本、两架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等新闻记者必备的装备就出发了,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红星照耀中国》10个问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写作背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斯诺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三、内容梗概《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全书共12篇。
四、分篇介绍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 关于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有关的问题,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 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一天午夜, 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 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红星照耀中国》作品内容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呀!你知道不,这本书可太精彩啦!它就像一个时光机,把咱们一下子带回到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
书里讲了好多让人敬佩的人物。
就说毛泽东吧,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领袖。
他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为了大家的幸福努力奋斗。
还有那些红军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可英勇啦!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一点儿都不害怕,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而且呀,书里还描写了红军的日常生活。
他们条件艰苦,吃不好穿不暖,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心里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们一边打仗,一边还搞生产,自给自足,这种精神真的太让人佩服啦!还有那些战斗场面,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咱们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革命岁月,让咱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怎么样,是不是很想去读一读啦?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红星照耀中国》哈!这本书啊,真的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神奇大门。
一开始,作者斯诺带着好奇和疑惑走进了中国的红色区域。
他看到的一切都让他震惊不已。
你想想,那些红军战士们,穿着补丁的衣服,扛着简陋的武器,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
他们走过雪山,穿过草地,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还有那些根据地的建设,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不行。
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努力。
孩子们也在努力成长,准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本书里的故事,不是那种虚构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它让咱们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咱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一切。
读完这本书,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敬意。
真的觉得咱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下去。
你说是不是呀?。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
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
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
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
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十、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
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 年12 月12 日,发动" 兵谏"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西安《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
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
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 这个人是用英语讲的他是(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