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链接的设置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11
《建立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超链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了解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学会在文本和网页中创建超链接,以及掌握在不同浏览器中测试链接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创建文本超链接a. 打开教师提供的电子课本或相关网页,找出至少三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为每个知识点创建一个超链接。
b. 将创建好的超链接保存到本地文件中。
2. 任务二:创建网页超链接a. 参考教师提供的示例网页,模仿其结构,创建一个简单的个人网页。
b. 在个人网页中,为至少两个不同的元素(如标题、段落等)创建超链接。
c. 将个人网页保存为HTML文件。
3. 任务三:测试链接在不同浏览器中的表现a. 在每个创建的超链接中,选择至少一个浏览器(如Chrome、Firefox、Safari等)进行测试,确保链接能够正常跳转。
b.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作业反馈中。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和团队协作。
2. 操作规范:请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指导,正确创建和编辑超链接。
3. 保存文件:完成每个任务后,请将本地文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4. 反馈提交:将作业反馈和相关文件(如个人网页、电子课本页面等)提交到指定平台或邮箱。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反馈和相关文件,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建立超链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能够正确测试链接在不同浏览器中的表现。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同时,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成绩记录:将每次作业的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中,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优点、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2. 反馈方式:教师将在课堂上或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生提供作业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改进。
《超链接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操作;2. 了解超链接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3. 学会创建和管理超链接。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操作练习:a. 复制和粘贴已有的超链接;b. 创建到同一文件内不同位置的超链接;c. 创建到不同文件或网页的超链接;d. 学会使用快捷键提高操作效率。
2. 实战演练:a. 针对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文档,包含标题、段落、图片等元素;b. 在文档中添加多个超链接,链接到相关知识点或资源;c. 对所做文档进行美化,如调整字体、颜色、布局等。
3. 管理超链接练习:a. 在电子文档中创建一个目录,用于管理所有的超链接;b. 学习使用标签、关键词等方式对超链接进行分类;c. 尝试对某个目录下的超链接进行排序和整理。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操作规范:请按照课堂所教授的操作步骤进行作业,避免出现错误;3. 提交文档:将完成的作业文档提交至指定平台或邮箱,以备教师检查。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文档,评价其操作正确性、熟练程度以及文档的美观度;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可随时向教师反馈;2.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超链接的应用。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操作,并学会在不同平台和场景下应用超链接。
同时,通过实战演练和作业反馈环节,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利用超链接进行网页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建立超链接》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整合与交互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的方式,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建立超链接的步骤。
了解超链接在网页制作、文档编辑等场景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完成以下任务:(1)在Word文档中建立文本超链接,指向一个网络资源或本地文件。
(2)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建立幻灯片间的超链接,以及幻灯片与外部资源的超链接。
(3)在网页制作软件中,学习并实践如何为网页元素添加超链接。
3. 作业准备学生需准备一个自己的项目或课题,可以是学习一个知识点、制作一份手抄报等,要求包含一定的文本和图片信息,为后续的作业做好准备。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后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并完成相应习题,以巩固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步骤操作,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作业准备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并收集相关的文本和图片信息,为后续的作业打下基础。
4.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和规范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学生应合理规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2.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
3. 学生可就作业中的疑问或困难,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设置超链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在不同网页之间创建链接,以及如何正确调整链接的目标地址。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创建基本超链接a. 在指定的文档中,为每个同学分配一个首页(index.html)。
b. 每个同学需要为首页添加至少三个超链接,分别链接到其他两个不同的网页。
c. 链接地址需要正确,且链接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d. 完成后,每位同学需要提交一份作业,包括文档和相应的链接截图。
2. 任务二:调整超链接a. 每位同学需要打开已完成的作业文档,进行相关调整。
b. 尝试在不同的浏览器中打开文档,检查链接是否正常工作。
c. 如果发现链接有问题,需要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
d. 完成后,每位同学需要提交一份作业,包括文档和相应的链接截图以及问题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使用其他人的成果。
2. 实践操作:作业需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学生需掌握设置超链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提交成果:每位同学需要提交一份完整的作业,包括文档和相应的截图。
4. 问题反馈:如果遇到问题,需及时报告并尝试解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文档和截图进行评价,重点关注链接的正确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同时,也会参考学生在问题报告中的描述和解决方案。
2. 评价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建议。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演示。
3. 优秀作业展示:对于完成度较高、实用性强的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表扬。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共同学习和进步。
2. 教师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及时将评价和指导建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地改进和提升。
《建立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超链接的基本知识,了解超链接在网页制作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方法。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包含至少三个文本或图片元素;2. 在每个文本或图片元素上设置超链接,链接到其他网页或同一网页的不同部分;3. 测试每个超链接的正确性,确保可以正常跳转。
三、作业要求1. 按照课堂所学的建立超链接的方法,独立完成作业;2. 作业中使用的所有文本或图片元素,必须为自己所拥有或经授权使用;3.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对作业的说明和问题解答,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 作业提交方式:电子版作业以附件形式提交,教师将在线批改和评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提交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和反馈;2. 优秀作业将有机会在班级展示或获得额外的奖励;3. 对于未能按时完成或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将进行单独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或在线平台上提供作业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2.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和解析,对作业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改进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或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超链接。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完成作业,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考虑将作业成绩纳入学期总评成绩中,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立超链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excel表格设置超链接的简易方法
在Excel中设置超链接的简易方法如下:
1. 打开Excel表格,选择要设置超链接的单元格。
2. 点击“插入”选项卡,选择“超链接”。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链接到的位置,可以是同一工作表的不同单元格,也可以是其他文件或网页。
4. 点击“确定”以确认链接并关闭对话框。
设置超链接后,当用户点击该单元格时,将打开链接的内容或页面。
这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访问其他文件或网页,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超链接正常工作,您需要确保链接的文件或网页仍然存在且可访问。
同时,请谨慎使用超链接,以免误导他人或导致访问者无法正常访问。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设置超链接》这一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如何在不同网页之间创建超链接,以及如何解决常见的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创建一个个人网页,包含至少三个超链接,分别链接到其他网站或本校网站上的相关页面。
要求链接文字清晰明确,易于理解。
2. 在网页中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超链接,如文本超链接、图片超链接、锚点超链接等,并尝试在不同的浏览器中打开链接,观察效果差异。
3. 尝试在网页中设置空链接,了解空链接的作用和设置方法。
4. 在网页中寻找并解决超链接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如网络连接问题、目标网页不存在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网页,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2. 提交作业时需提交一个完成度较高的个人网页,包含设置好的超链接及相关图片或文字说明。
3. 提交过程中需记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设置方法,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根据作业完成度、正确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过程中,教师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置超链接》这一课程内容。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针对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教师提出反馈意见,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通过反馈和评价环节,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后续学习中的努力方向。
总之,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设置超链接》这一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建立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中如何建立超链接。
2. 技能与应用:学会将相关知识点应用到具体实践操作中,包括文本和网页中超链接的建立。
3. 思维与提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信息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于“建立超链接”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作业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课本和在线教程,理解超链接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计算机上使用Word软件,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要求,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在Word文档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文本,为其建立内部超链接,链接到文档的另一个部分或同一文档内的其他文档。
(2)利用浏览器中的相关功能,为网页内容创建外部超链接,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校园网站导航、校内地图等),设计一个需要使用超链接功能的实例,并简单阐述如何设计该实例中的超链接布局及使用理由。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所有任务,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遵循操作步骤,注意保护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安全。
3. 案例分析部分需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设计合理且具有实用性的超链接应用方案。
4. 作业提交前需自行检查并修正错误,确保提交的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完成情况、正确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超链接功能的实现效果及案例设计的合理性。
3. 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相应加分及表扬。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或课后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在文档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2. 了解超链接的基本类型和用途;3. 学会在不同位置设置超链接。
二、作业内容1. 创建书签式超链接(1)打开一份文档,为文章的不同部分设置书签(如标题、段落等),并将书签名命名为“超链接标签”。
(2)在文档末尾创建一个新段落,并为该段落设置超链接,指向文档中任何一个已标记的书签位置。
(3)尝试在不同的文章部分之间创建和切换超链接。
2. 创建网址式超链接(1)选择一篇或多篇文章,并为每个文章段落的末尾添加网址。
(2)在文档末尾创建一个新段落,并设置超链接,指向文档中任何一个已添加的网址。
(3)尝试在不同的文章之间通过网址进行跳转。
3. 练习与反馈学生完成上述两个任务后,请他们互相检查并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作业完成后,请将文档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3. 请确保文档格式正确,内容清晰易懂;4. 请按照要求设置超链接,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正常显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根据完成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2.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 学生可以根据反馈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将给予解答和建议;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文档编辑和创作中的技能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置超链接与动作按钮》作业设计方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超链接与动作按钮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超链接与动作按钮,提高网页设计水平。
二、作业要求1. 设计一个包含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网页,包括但不限于主页、产品页面、联系我们页面等;2. 在网页中设置至少5个超链接和3个动作按钮;3. 每个超链接和动作按钮需要有清晰的功能说明,确保用户能够准确理解其作用;4. 网页设计要具有美观性和用户友好性,确保内容清晰、排版合理;5.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的说明。
三、作业设计思路1. 网页主页设计:主页作为网站的面向用户的入口,应包含清晰的导航栏和吸引用户点击的超链接。
可以设置公司Logo为超链接返回主页,同时在主页中设置“产品介绍”、“联系我们”等超链接便于用户快速导航。
2. 产品页面设计:产品页面是用户了解公司产品信息的重要页面,可以设置产品图片为超链接,点击后跳转到产品详细信息页面;同时设计“立即购买”、“添加到购物车”等动作按钮,便于用户进行购买操作。
3. 联系我们页面设计:联系我们页面是用户与公司进行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设置“在线咨询”、“留言反馈”等动作按钮,方便用户与客服进行交流;同时设置“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等超链接,让用户快速找到公司联系方式。
四、实现过程1. 使用HTML和CSS进行网页布局设计,保证网页的美观性和用户友好性;2. 使用JavaScript编写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功能代码,确保其正常运作;3. 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并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4. 编写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的说明文档,提交作业。
五、注意事项1. 保持作业的原创性,避免抄袭他人作品;2. 注意网页设计的响应式布局,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正常显示;3. 保证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功能准确性和稳定性;4. 及时交稿,不要拖延至ddl。
六、评分标准1. 设计创意与实用性:30%2. 网页美观性与用户友好性:30%3. 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功能完整性:20%4. 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的说明:20%七、参考资料1. 《HTML5与CSS3权威指南》2. 《JavaScript高级编程》3. 《Web设计与实现》以上就是本次《设置超链接与动作按钮》作业设计方案,希朹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技能,提升个人能力。
设置超链接的操作方法
2.在你想要添加超链接的位置,选中你想要作为链接的文本或图像。
3. 点击“插入”或“编辑”菜单,然后选择“超链接”。
4.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要链接到的网址或文件的路径。
5. 点击“确定”按钮。
6. 测试超链接是否有效,可以单击链接。
注意事项:
1. 确保链接的网址或文件路径准确无误。
2. 如果链接的是网址,请确保该网址是有效的。
3. 避免链接到未知或不安全的网站,以免引起安全问题。
4. 可以使用不同的文本样式或颜色来突出显示超链接。
以上就是设置超链接的操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 -。
《创建基本的超链接》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在本次学习任务中,您将掌握创建基本超链接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超链接的概念及其在网页设计和文档编辑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内容1、超链接的概念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同一网页上的不同位置、图片、文件、电子邮件地址等。
简单来说,超链接就是用户在点击某个元素时,能够跳转到另一个相关的页面或内容。
2、超链接的类型(1)文本超链接文本超链接是最常见的一种超链接形式,它是将文本作为链接的载体。
当用户点击这段文本时,就会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面或位置。
(2)图片超链接图片超链接是将图片作为链接的触发元素。
用户点击图片时,实现页面或内容的跳转。
(3)锚点超链接锚点超链接用于在同一页面内的不同位置之间进行跳转。
通过在页面中设置锚点,然后创建指向该锚点的链接,实现快速定位到页面的特定部分。
3、创建超链接的步骤(1)准备链接目标确定您想要链接到的目标页面、文件、位置等。
例如,如果要链接到另一个网页,需要获取该网页的 URL 地址。
(2)选择链接载体可以是文本、图片或其他元素。
(3)添加超链接在网页编辑工具或文档处理软件中,选中链接载体,然后通过相应的功能或菜单选项添加超链接。
通常需要输入链接目标的地址或选择已设置好的锚点。
4、超链接的属性设置(1)链接的颜色可以自定义超链接在不同状态(未访问、已访问、鼠标悬停等)下的颜色,以增强用户体验和视觉提示。
(2)链接的打开方式可以选择在当前窗口打开链接,还是在新窗口或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
三、学习资源1、在线教程推荐以下几个权威的在线教程网站,它们提供了详细的超链接创建步骤和示例:(1)_____(2)_____2、相关书籍(1)《网页设计从入门到精通》(2)《HTML 与 CSS 基础教程》四、学习活动1、实践操作按照所学知识,创建不同类型的超链接,包括文本超链接、图片超链接和锚点超链接。
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观察链接的效果和各种属性的设置。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包括理解超链接的概念,学会在网页或文档中创建、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超链接的基本概念、作用及设置方法,了解超链接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2. 实践操作(1)创建超链接:学生需在Word或网页编辑软件中,至少创建一个文本超链接和一个图片超链接,并理解其设置过程中的参数含义。
(2)编辑超链接:学生需对已创建的超链接进行颜色、下划线等样式的编辑,并尝试改变链接地址,观察变化效果。
(3)删除超链接:学生需学会如何删除已设置的超链接,并理解删除后对页面或文档的影响。
3. 拓展任务学生可尝试在班级网站或个人博客中设置一个导航栏的超链接,使网站或博客的导航更加便捷。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记录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及遇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创建的超链接需确保有效,即链接的目标页面或文件需是存在的。
3. 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需尝试自行解决或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并思考超链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
2. 评价将结合学生的实践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3. 教师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2. 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将指出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特见解,教师将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总结和问题思考,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超链接设置方法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和拓展任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超级链接》导学案(一)科目:网页制作基础年级:08级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课时:2课时日期:2009-11-22 制作人:张兰姣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超级链接的概念、类型2、理解并识记超级链接的路径类型3、学会创建外部链接、内部链接、E-mail链接及锚点链接。
4、理解并掌握锚点链接的含义及作用学习重点:1、学会创建外部链接、内部链接、E-mail链接及锚点链接。
2、超级链接的概念、类型3、锚点链接的含义及作用学习难点:理解超级链接的路径类型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知识链接:创建站点并复制素材文件任务描述:同学们,如果我们已经做好了一个个人站点,其中包括以下五个网页文件:index.html(首页)、wdjl.html(我的简历)、wdzp.html(我的作品)、zym.html(座右铭)、gwly.html(给我留言)。
在浏览器中打开index.html(首页)后,用鼠标单击“我的作品”时,会自动打开wdzp.html(我的作品)网页文件,其它的页面也是如此,那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设计思路:要使网页能够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相互跳转,使网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应该使用Dreamweaver CS3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知识导学:知识点一:超级链接概念1、超级链接(概念):是指站点内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链接关系,它可以使_______________的网页成为有机整体,还能够使不同_______________之间建立联系。
超级链接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链接元素(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链接目标: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是页面中的某个位置 ----- _____________。
《设置超链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设置超链接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超链接和图片超链接。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超链接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在网页、文档、PPT等不同载体中设置超链接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文本超链接设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章或段落,为其添加到指定网页、网站或本课程学习资源中的超链接。
要求链接准确、可点击。
2. 图片超链接设置: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图片,为其添加到指定网页、图片库或本课程学习资源中的超链接。
要求在图片上正确设置超链接,使图片可点击并跳转。
3. 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尝试为视频、音频等其他媒体形式设置超链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规范操作:学生在设置超链接时,应遵循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规范,确保链接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 提交成果:学生需将作业成果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提交,并附上简短的作业说明(不超过50字)。
4. 反馈与指导:教师将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四、作业评价1. 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数量和质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作业目标。
2. 创新性:评价学生是否尝试了新的超链接设置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 操作规范性: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规范,确保链接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4. 个人成长: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评价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通过课程平台或社交媒体与教师交流,反馈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和困惑。
2. 教师反馈:教师将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并在作业评价后向学生提供正式的反馈意见。
3.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分享设置超链接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技能。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设置超链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数字化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