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
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
<猫>的艺术特色1.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
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
”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
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
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
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音乐剧《猫》音乐剧《猫》的地位《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 年5 月11 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 年5 月11 日在它21 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 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 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 ),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2003 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
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
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
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Old Deuteronomy 老杜特洛内米----- 领袖猫"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
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
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
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Victoria 维克多利亚--- 纯白猫纯白猫的纯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单纯,她的纯朴本能促使她乐于帮助弱者。
她羞怯地向欲回归猫族的"魅力猫"伸手,却遭到其它猫儿的阻止。
论述歌剧猫的艺术特色《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
有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
《猫》中的舞美设计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舞台制作特意在舞台上搭建了一些隐蔽的出入口,让猫们能在此之间窜进窜出,活灵活现。
化妆更令人刮目相看,每只猫儿都具有夸张而各不相同的眼妆,令观众能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猫。
音乐剧《猫》主要讲述的是,在杰里科家族一年一度的聚会上,猫族中各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为的是被首领猫老杜特洛诺米选中,升上九重天。
最终,曾经背叛猫族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用一首《Memory》感动众猫,获得大家的原谅,被选中升上九重天,获得了新生。
剧中共有36个角色:睿智的“领袖猫”、成熟的“迷人猫”、最后升上九重天的“魅力猫”,还有“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这群形态各异的猫儿用动听的歌声、精湛的舞技征服了观众,向观众们演绎了爱与宽容的美好主题,共同创造了这部经典之作。
它的音乐与舞蹈形态异常丰富。
音乐中运用的元素有:流行、爵士、摇滚、说唱,还有类似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等。
演绎的方式有:独唱、二重唱、三人小合唱、齐唱、领唱、集体念白等。
舞蹈则有: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英国民间舞等多种元素。
舞蹈的表演方式有独舞、双人、群舞等。
《猫》的世界之旅从欧洲、美洲到澳洲,甚至日本。
2003年终于登陆上海大剧院,两个月后,也在北京上演。
在1997年末,韦伯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制作了《猫》的彔像带。
自此,猫儿们的舞台更加宽广,世界各地的音乐剧爱好者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这部震惊世界的《猫》的迷人风采。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舞美设计也叫人叹为观止。
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特别是由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
《Memory》的旋律一共在剧中出现了四次,最感人的是第二幕中格里泽贝拉深情的独唱。
浅谈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作者:刘辉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18期【摘要】音乐剧《猫》是由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创作的经典佳作,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儿童诗集改编而成的。
它有着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整剧将音乐元素、舞蹈元素和舞美元素完美的糅合在一起。
创造了当代音乐剧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音乐剧戏剧音乐多元化精神升华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84音乐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它的特征表现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如今,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之地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
而被誉为当代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猫》,其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戏剧性结构紧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与多层次的戏剧线索,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在给观众带来难忘的审美感受的同时又增强了全剧的逻辑性,并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元素风靡全球。
一、天才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9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
不久,韦伯结识了他音乐剧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搭档,编剧蒂姆·莱斯(Tim Rice),此后,两人开始了珠联璧合的传奇般合作——一个作曲一个编剧。
韦伯的音乐总能在古典和流行、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并且取材广泛,所以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就像他的另两部作品《猫》和《歌剧魅影》,可以满足人们对音乐剧的所有幻想,因此人们常用“天才”“奇才”甚至“鬼才”来形容这个曾经获得三次格莱美奖的音乐剧大师。
二、创作源泉音乐剧《猫》是韦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ThomasSternsEliot,1888—1965)的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0f Practical Cats)改编而成的。
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研究音乐剧猫是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其独特的声乐审美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和表演等方面对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个人对其的感受和思考。
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旋律:音乐剧猫的旋律独具特色,既有戏剧性又有舞蹈性。
其旋律多为大调式,以自然音阶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民间音乐元素。
同时,音乐剧猫的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
和声:音乐剧猫的和声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音和弦,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其和声与旋律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扣人心弦的审美体验。
节奏:音乐剧猫的节奏轻快明朗,与剧情紧密相连。
其节奏多变,复杂而又有规律,为观众呈现了一种鲜明的音乐形象。
表演:音乐剧猫的表演非常出色,演员们通过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将音乐和剧情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情感投入和表演技巧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个人体验来看,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其旋律的优美、和声的协调、节奏的明快以及表演的生动。
音乐剧猫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深刻哲理也让我深感震撼。
音乐剧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声乐审美特征的作品,其旋律、和声、节奏和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个人体验来看,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值得欣赏的佳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音乐剧猫的魅力。
《歌剧魅影》是法国作曲家安德烈·普列文和英国词作家加斯顿·勒鲁共同创作的音乐剧。
自1986年在巴黎首演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之一。
其讲述的是在巴黎歌剧院,一个名叫魅影的怪异男子对歌唱家克里斯汀的迷恋,以及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
这部音乐剧以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引人入胜的剧情和卓越的声乐演唱而著名。
下面我们就从《歌剧魅影》中的唱段分析来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浅析音乐剧《猫》的艺术价值猫,是夜间的精灵,敏感而迅捷。
我原本不怎么喜欢猫,但是看了音乐剧《猫》之后,我对猫的喜爱与日俱增,更对那首《memory》难以忘怀。
我钦佩作曲家韦伯和著名诗人埃利奥特对人性的描述如此生动,并将他们赋予给了可爱的猫们,使人们在观看剧目的时候能欣然的看到自己,看到人类的小恶和善良的本性。
我始终认为《猫》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音乐的创作旋律多样、动感而又满含深情,更是因为猫们身上所具有的浓浓的人性,这也是《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猫》由两幕构成:子夜的舞会和夏天为何来迟,时光怎样流逝。
虽然只有两幕,但是内容的丰富性和可看性远远的超过了两幕带给观众的感觉。
首先是音乐剧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歌舞。
从我本人角度,我认为《猫》的音乐和舞蹈编排是十分成功的。
因为我本人对音乐和舞蹈都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自从第一遍看了《猫》,我就对其中的音乐和舞蹈有了深刻的记忆,此后更是多次观看,并且每次看都有新的体会和感觉。
《猫》虽然是以叙述故事为线索的,但是它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如果单讲故事的话,所用时间不过3分钟而已。
因此,创作者将细节作为重点,为每一只杰利克家族的猫都设计了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整天不是睡觉就是闲逛的詹尼安点点,对异性充满吸引力的爱搞恶作剧的若腾塔格,离群多年富有魅力的格里贝拉,邪恶的麦卡维蒂等等,并且根据每只猫鲜明的个性,创作者为他们设计了特色鲜明的舞蹈和歌曲。
第一幕中,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演目不暇接,音乐时而动感时而深沉,时而欢快时而忧伤,舞蹈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使我不禁为他们柔软的身躯和优雅、迅捷的动作而感叹。
除此之外,开场时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跳的独舞“请到杰利克舞会来”以及他们准备的节目:群猫表演的“伯里克狗进行曲下的狮子狗与伯里克狗的可怕战斗”的戏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猫维克多利亚的舞蹈十分优美,在观看时,我惊异于她柔软的身躯和舞蹈中所沉浸的感情,她的动作优雅而带有活力,使我全然忘却她是“一只猫”,而是完全沉浸在舞蹈的欣赏中。
作为四大剧之一和唯一一部为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创作的两幕童话音乐剧,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猫》是迄今为止最为胜利的音乐剧。
相比四大音乐剧中的其他三个,《猫》,并不能表现出上述剧目的一些使人印象深刻的剧情上的特点,因为它的情节感不强。
《猫》讲的是一个略带童趣的故事,就似乎一群猫的“春节晚会”,从而选出了一只永生猫。
从情节上看,那只永生猫最终为什么被选出来,甚至也找不到什么剧情上的缘由。
它虽然因为情节不突出,没有社交在视觉上的互动,所以不调动观众剧烈感情上的共鸣;但是也能带来足够特殊的体验——因为它让你通过猫的视角,视察到自己和猫族没有太大差异的真实社会生活。
最早看这个是数年前初中的音乐老师带着我们观赏,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看到第一幕的时候,给我带来的感觉不是如童话般的梦幻,而是惊悚。
但是作为一个音乐剧,当时的我忽视掉那些惊奇的扮相和夸张的动作,(仔细一点来说的话我觉得《猫》剧歌舞并重,甚至可以说舞蹈元素比歌曲更重要)从歌声中去解了故事的梗概。
它让你通过猫的视角,视察到自己和猫族没有太大差异的真实社会生活。
一年一度的杰力克舞会,全部的猫儿们都在这里汇合,在歌声中他们演译出杰力克猫引以为傲的特色,欢快的略带宗教主义色调的音乐很快地冲斥整个舞台,首先以此来给人们以冲击。
这是一个从一个群体的狂欢,到一只猫自己的回忆,再从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回来一个大团聚的喜剧结局。
对于这一部音乐剧来说,歌曲是一主要方面。
而且对于用来演唱的歌曲说来,歌词其实相当重要。
在可重复观赏方面,我觉得手法细腻的填词人,在一出音乐剧中的作用,比一个胜利的导演或者制作人重要得多。
在这点上,《猫》的主要唱词出自艾略特诗集,在用词到位,手法细腻,语言美丽方面,无须赘言。
它给人带来的艺术效果,就似乎是在对诗集的文本、描写的场景、营造的氛围,进行实体化,有着“生动”的魅力。
《回忆》是整个音乐剧的高潮,也是整个音乐剧中最重要的一首歌,是以一首歌讲解并描述了自己的孤寂,与猫群的狂欢看似有些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一套冲突凸显出GRIZABELLA这只猫的特点,更是让观众更好玩味地观赏了整部音乐剧。
浅析音乐剧《猫》的艺术特点和演唱特征摘要: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在音乐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由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猫》艺术特点以及主题曲《Memory》的音乐形态分析,从理论角度帮助音乐爱好者准确把握百老汇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式。
关键词:音乐剧《猫》;艺术特点;演唱特征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舞美技术为一体。
近年来,音乐剧凭借其悦耳动听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情节和夺人眼球的舞美吸引着越来越多音乐剧爱好者。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在音乐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已经演出了7000多场,被评选为最“长寿”的百老汇音乐剧,同时也获得了“世纪音乐剧”的美名。
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特别是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
分析研究音乐剧《猫》中的唱段,归纳总结出它的演唱特征,能够帮助我们从理论角度更准确地把握百老汇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式。
就目前而言,国内学术界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作为连结音乐剧创作与音乐剧欣赏的桥梁,音乐剧声乐演唱具有二度创作性,在音乐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音乐剧在历经百余年间的发展中,其演唱风格经历了从类似轻歌剧的美声唱法到爵士、到摇滚、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演变,直至今日融合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
①《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
有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
《猫》中的舞美设计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舞台制作特意在舞台上搭建了一些隐蔽的出入口,让猫们能在此之间窜进窜出,活灵活现。
化妆更令人刮目相看,每只猫儿都具有夸张而各不相同的眼妆,令观众能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猫。
音乐剧《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初探第一篇:音乐剧《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初探音乐剧《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初探【摘要】《猫》当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她是一出社会世相的缩影,并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扣人心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社会世相;精湛艺术;深刻启迪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炯异的作品。
而《猫》当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创下百老汇与伦敦音乐剧最“长寿”的纪录。
《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
而从小就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
由于起初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
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
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
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回忆》的原型《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后来韦伯与特雷沃尔·努恩等人经过共同努力,《猫》剧诞生了。
《猫》的剧情十分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作为更接近于歌舞类的音乐剧,《猫》剧可以说综合了音乐剧艺术各种表现的极致,无论是从古典、摇滚、蓝调到爵士之间变换自如的音乐,舞蹈与特殊效果的设计,服装、道具、场景与灯光,或者是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都令人啧啧称奇。
一只只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猫相继出现。
音乐剧《猫》赏析教案辽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刘焱一、主题: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
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二、案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提问式导入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如果·爱》片段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1.什么是音乐剧?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音乐剧《猫》赏析音乐剧《猫》赏析摘要:英国音乐剧《猫》被誉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故事通俗易懂但戏剧结构逻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作为多层次的线索,在给观众带去审美感受的同时增强全剧的逻辑性。
本文通过对它歌词、歌曲创作与声乐表演等声乐审美特征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音乐剧猫声乐赏析《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精》,由著名音乐剧大师、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其后请来了导演特雷沃尔·努恩,舞蹈设计师吉莉安·莱尼,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纳皮埃等人加盟《猫》的创作工作。
1981 年5 月11 日在新伦敦剧院正式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次年10 月7 日在美国百老汇的冬日花园剧场进行了首演,又获得成功。
如今,《猫》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魅影》共同跻身于“四大音乐剧”之列。
一、音乐剧《猫》简介本剧由原诗的15段改为19段,共分为两幕,以杰里科猫们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升天大会为故事背景, 讲述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 聚集在垃圾场内, 等待着百岁高龄的首领老杜特洛诺米的到来。
它们尽情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希望能够被选中升入天堂后重获新生。
一直厌倦猫族生活到外面闯荡的“魅力猫”格瑞泽贝拉也来到了聚会中, 她此时已尝尽了世态炎凉, 失去了当年光彩照人的容颜, 而且变得蓬头垢面、无比邋遢, 她渴望重新回归到猫族中, 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 对她非常敌视。
最终,她以一曲《回忆》追忆往事, 平息了所有猫们对她的敌意, 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也因这曲《回忆》她被选为上天堂重获新生的幸运猫。
此剧是以简单的戏剧结构来承载舞蹈、音乐及舞美等元素来展现百老汇式的音乐剧。
在整体音乐展现上它沿用以节奏多变的爵士音乐风格来贯穿全剧, 再配以多种元素的电子音乐作为辅助勾勒, 描绘出一台梦幻般的音乐诗剧。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
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
<猫>的艺术特色
1.音乐元素
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
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
”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
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
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
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伊莲·佩吉(Elaine Paige)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2O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OO次。
2.舞蹈元素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育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
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
“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
”l,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Gillian Lynne)为编排此剧的舞蹈,用一段时问观
察猫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
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
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
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
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又缓缓地落下,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
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自猫;魔术猫有一连续的高难度大跳,表现丁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
可见,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引起与观众问的共鸣。
3.舞美元素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
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音乐剧开始后,映人大家跟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
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
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通过这些环境,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
约翰·纳皮
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
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他身着黑色连体衣,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腰上还系
着一根闪亮的银色腰带,像一头英俊又酷的公狮;当然,还有魔术猫的灯衣,让人眼前一亮,似乎顷刻间也感受到了魔法的魅力等等。
在服装的设计方面,由于导演与服装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为其又添加了很多戏剧性因素,使全剧精彩不断、层出不穷。
《猫》,作为百老汇的常青树,通过多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现代人的审美空间,也创作出了耐人寻味的经典作品。
然而这部辉煌了二十年之久的经典音乐剧于2000年5月和2002年9月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停演,在这两个《猫》剧演出最红的地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尽管如此.《猫》所传递给我们的爱与宽容的精神将继续被世人所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