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法硕真题至知识产权真题解析
- 格式:wps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单项选择:16.某诗人署名“漫动的音符〞,在甲网站发表题为“天堂向左〞的诗作,乙出版社的《现代诗集》收录该诗,丙教材编写单位将该诗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诗。
.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2X年卷三单项选择第16题A.该诗人在甲网站署名方法不合法B.“天堂向左〞在《现代诗集》中被正式发表C.丙可以不经该诗人同意使用“天堂向左〞,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酬劳D.丁网站未经该诗人和甲网站同意而转载,构成X行为【答案】C【考点】著作权的保护【解析】选项A错误。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款第〔二〕项规定,署名权,即说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其具体内容包含:〔1〕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2〕决定署名的方法,如署真名、笔名;〔3〕决定署名的顺序;〔4〕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在作品上署名;〔5〕禁止他人假冒署名,即有权禁止他人盗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此题中,诗人对自己的作品享有署名权,且有权决定署名的方法,即署名“漫动的音符〞是合法的。
.选项B错误。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款第〔一〕项规定,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公之于众〞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但不以公众知晓为条件。
.此题中,诗人将自己创作的“天堂向左〞的诗作在甲网站上公之于众的行为就是在行使发表权,该作品在甲网站上公开就已经被正式发表了。
.选项C正确。
.《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款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酬劳,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X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据此可知,丙教材编写单位可以不经该诗人同意使用“天堂向左〞,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酬劳。
.选项D错误。
.首先,选项D本身说法错误,这里不需要经过甲网站同意,因为甲网站对该诗作不享有著作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知识产权)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属于著作财产权的是( )。
A.发表权B.署名权C.保护作品完整权D.信息网络传播权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播放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2.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是( )。
A.5年B.10年C.20年D.50年正确答案:B解析:《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3.发明专利有效期限的起算点是( )。
A.授予专利权之日B.专利申请之日C.专利公告之日D.专利登记之日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专利法》第42条规定,选B项。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4.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限是( )。
A.5年B.10年C.15年D.20年正确答案:B解析:《商标法》第39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5.下列标志不能申请商标注册的是( )。
A.声音B.气味C.颜色D.英文字母正确答案:B解析:《商标法》第8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据此,声音、颜色、字母组合、文字、图形、数字等都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但气味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选B项。
注意:商标标识一般应是可视性标志,除了声音之外,气味等其他非可视性标志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2024考研法硕真题:知识产权法学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正确的是:A.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它是指人们在创造、生产和传播知识过程中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B.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它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C.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它是指人们在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D.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它是指人们在发明创造和技术成果方面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2.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专利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对其申请的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B. 专利权是指专利局对申请的发明创造进行审查和授权后,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C.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对其申请的发明创造享有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D.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使用权和转让权。
3. 下列关于著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
B. 著作权是指作品首次发表后,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
C. 著作权是指作品完成创作后,作者自动享有的法律权利。
D. 著作权是指作品经过著作权局审查和登记后,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
4. 下列关于商标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B.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享有的使用权和处分权。
C.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享有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D.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使用权和转让权。
5. 下列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知识产权侵权是指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
B. 知识产权侵权是指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给其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
C. 知识产权侵权是指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并给其造成经济损失。
D. 知识产权侵权是指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未经其许可的行为。
司法考试法知识产权法真题及解析1.甲创作了一首歌曲《红苹果》,乙唱片公司与甲签订了专有许可合同,在聘请歌星丙演唱了这首歌曲后,制作成录音制品(CD)出版发行。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某公司未经许可翻录该CD后销售,向甲、乙、丙寄送了报酬B.某公司未经许可自聘歌手在录音棚中演唱了《红苹果》并制作成DVD销售,向甲寄送了报酬C.某商场购买CD后在营业时间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经过甲许可并向其支付了报酬D.某电影公司将CD中的声音作为电影的插曲使用,只经过了甲许可【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
《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据此可知,某公司翻录录音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甲、录音制作者乙唱片公司和演唱者丙的许可。
选项B错误。
《著作权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己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据此可知,选项B中某公司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选项C错误。
《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据此可知,某商场将购买的CD 作为背景音乐播放,需要经过甲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且该商场也依法这样做了,因此不构成侵权。
选项D正确。
《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该法第四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构成侵权。
据此可知,电影公司将CD中的声音作为插曲等使用方式需要经过乙唱片公司的许可,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知识产权)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民法学民法学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著作权自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B.强制许可也可适用于外观设计C.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属单位所有D.优先权原则属于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著作权自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强制许可适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不适用于外观设计;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于单位或者设计人,这要以约定为原则,但专利申请权属于单位。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2.画家甲将其绘制的一幅美术作品转让给乙所有,则美术作品的展览权( )。
A.归甲B.归乙C.由甲、乙共有D.由甲、乙协商确定正确答案:B解析:著作权和物权是分离的。
《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即展览权随着作品物权的转移而转移,这属于著作权和物权分离的特例。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3.电视作品的保护期限为50年,保护期限的起算点是( )。
A.首次发表后B.首次出版后C.首次制作完成后D.首次播放后正确答案:D解析:《著作权法》第45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1)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2)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
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4.商标局可依法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情形有( )。
A.以欺骗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的B.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C.注册商标有效期满而又不续展的D.将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正确答案:A解析:《商标法》第44条第1款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10条、第11条、第12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华政真题回顾丨知识产权2122年题型解析,考点对比,23备考复习指南!在华政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课的单科成绩是150分。
就近两年的考试题型来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四种。
任何一门专业课的考试内容都涵盖了本专业最为核心和重要的考点。
所以考生必须在熟悉目标院校考题的基础上把握出题老师的命题思路才可以。
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华政考研考试科目中的法综、刑法等其它科目,今天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华政考研知识产权法专业课的考情分析。
1考点对比知识产权法2021年2022年名词解释民间文学艺术演绎作品的概念及其著作权归属规则职务发明专利开放许可集体商标商标权的获得显著性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商业秘密的价值性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简答简述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的联系和区别请简述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联系和区别简述专利强制许可的类型专利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简述商标无效的法律后果商标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妨害规则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一般原理及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中有关权利穷竭的相关规定论述结合《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评述“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修改为“视听作品”的意义《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后,对著作权侵权赔偿的问题做出了哪些规定?请你对此作出评价专利复审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异同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一般情形有观点认为,“商标使用”并不是构成侵害商标专用权的前提条件。
请你结合“商标使用”的概念以及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具体规定对此观点进行评述试论述“商标近似”和“商品相似”在商标权侵权中的关系案例甲公司是某作品的著作权权利人。
乙公司经营超级应用程序平台,该平台向公众提供社交、信息传播、商品服务、金融支付、小程序等各种网络服务。
丙公司利用乙公司提供的小程序应用服务,未经甲公司许可,通过小程序向公众提供了甲公司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考察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侵权认定、必要措施的范围等内容甲开发了应用程序接口,乙未经许可使用,本题主要围绕语言库,考察作品定义、著作权的内容等知识点甲拥有一项显微镜设备专利权,乙处于兴趣将购买的专利设备拆开研究,绘制出设备的零件图和总装图,并将图纸分享到了网上。
知识产权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随着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要和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知识产权考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考研学子而言,了解知识产权考试的真题及答案解析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其中的一些经典真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掌握知识产权考试。
真题一:下列关于专利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旦获得专利权,就可以追溯至申请日B.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C. 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较短,为5年D. 创造性是获得专利权的主要条件正确答案:D解析:专利权是一种对于发明者创造的技术发明所给予的一种独占权利。
对于获得专利权者而言,其专利权是从授权日起开始的,而不是追溯至申请日。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一般为20年,而不是10年。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而不是5年。
创造性是获得专利权的主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发明必须具备创造性才能获得专利权。
真题二:下面关于商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 商标注册成功后,可以一直使用B. 商标的保护期限为7年C. 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商标的名称、标志和口号D. 商标可以转让、许可使用正确答案:B解析:商标的保护期限为10年,而不是7年。
商标注册成功后,可以一直使用,并享有保护。
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商标的名称、标志和口号。
商标可以转让、许可使用,这是商标权利人的权利。
真题三:下面关于著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行为B.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C. 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著作权人可以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D. 著作权不包括电子作品正确答案:A、C解析: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行为的表现形式。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70年,而不是50年。
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著作权人可以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这是著作权人的权利。
著作权包括电子作品,电子作品同样享有著作权保护。
通过以上几个,我们可以看到,在考试中对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术语的掌握非常重要。
对于考研学子而言,平时的积累和针对性的复习至关重要。
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知识产权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创作的一篇杂文,发表后引起较大轰动。
该杂文被多家报刊、网站无偿转载。
乙将该杂文译成法文,丙将之译成雏文,均在国内出版,未征得甲的同意,也未支付报酬。
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2009—卷三—15,单) A.报刊和网站转载该杂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B.乙和丙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C.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丙的行为构成侵权D.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上述权利,并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获得报酬,反之,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对作品进行发行、转载的,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除非该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了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知识产权法考研题库带答案知识产权法考研题库带答案知识产权法是一门涉及到创新、创造和保护的法律学科,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熟悉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知识产权法考研题库,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著作权的财产权?A. 发表权B. 修改权C. 发行权D. 署名权答案:D。
署名权属于著作权的人身权,而非财产权。
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专利权的内容?A. 发明专利权B. 实用新型专利权C. 外观设计专利权D. 商标专利权答案:D。
商标属于商标法的范畴,不属于专利权的内容。
3. 下列哪个不属于商标的保护期限?A. 10年B. 15年C. 20年D. 30年答案:C。
商标的保护期限为10年,可以无限续展。
4. 下列哪个不属于著作权的权利限制?A. 引用权B. 网络传播权C. 重制权D. 转让权答案:D。
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包括引用权、网络传播权和重制权,而转让权并非权利限制。
二、判断题1. 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可以是个人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机构创作的作品。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既可以是个人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机构创作的作品。
2. 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均为20年。
3. 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商标的注册权和商标的使用权。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商标的注册权和商标的使用权。
4.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若为法人或机构创作的作品,则为50年。
三、案例分析题某公司申请注册了某个商标,并获得商标注册证书。
后来,另一家公司发现该商标与其已注册的商标相似,便向法院提起了商标侵权诉讼。
请问法院应如何判决?答案: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注册权人享有对其商标的专有权。
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知识产权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无国籍,经常居住地为乙国,甲创作的小说《黑客》在丙国首次出版。
我国公民丁在丙国购买了该小说,未经甲同意将其翻译并在我国境内某网站传播。
《黑客》要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应当具备下列哪一条件?(2010年卷三第15题)A.《黑客》不应当属于我国禁止出版或传播的作品B.甲对丁翻译《黑客》并在我国境内网站传播的行为予以追认C.乙和丙国均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D.乙或丙国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著作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依据《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我国于1992年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只要甲的经常居住地乙国或者甲的小说首次出版的丙国,二者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甲创作的小说都要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而对于AB两项所提及的条件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毫无关系。
故AB两项错误。
知识模块:知识产权法2.甲是某产品的专利权人,乙于2008年3月1日开始制造和销售该专利产品。
甲于2009年3月1日对乙提起侵权之诉。
经查,甲和乙销售每件专利产品分别获利为二万元和一万元,甲因乙的侵权行为少销售100台,乙共销售侵权产品300台。
知识产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知识产权是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领域,它不仅影响着创新、创造和发展,同时也涉及到法律、经济和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考研中,知识产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成为了许多考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对知识产权考研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第一道题目是关于专利权益的问题。
该题目提到了“申请人享有的权益”和“专利权的特点”,要求考生对专利权益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
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专利权益包括对发明的独占权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即申请人可以独自使用、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所拥有的专利;而专利权的特点主要包括独占性、可转让性和可许可性。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可以了解到专利权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道题目是关于商标注册的问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解释“商标使用与注册的关系”以及“商标注册和商标使用的时序”。
对于这道题目的答案解析,我认为:商标使用是商标注册的前提,只有经过实际的商标使用,商标权利人才能申请商标注册。
而商标注册是在商标使用基础上进行的,商标在经过注册之后,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商标使用和注册之间的关系,以及商标注册的具体流程和时序。
第三道题目是关于版权保护依据的问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解释版权保护的依据,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对于这道题目的答案解析,我认为:版权保护主要依据于国际公约、国内法律和相关保护机构的行为。
其中,国际公约是指各国之间达成的关于版权保护的共识和约定,而国内法律是指各国内所制定的关于版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而相关保护机构的行为,包括版权保护协会、版权登记机构等,也对版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可以深入了解版权保护的法律基础和实践方式。
第四道题目是关于知识产权救济措施的问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解释知识产权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对于这道题目的答案解析,我认为:知识产权救济主要包括诉讼救济和非诉讼救济两种方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正确答案: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包括:(1)专有性(或排他性、独占性)。
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独占享有,同一智力成果之上不能有两项以上完全相同的知识产权并存。
(2)地域性。
知识产权只在其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领域内有效,不具有域外效力。
(3)时间性。
知识产权通常只在法定期限内有效,超出法定保护期,知识产权即消灭。
解析: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知识产权具有如下特点:(1)专有性。
(2)地域性。
(3)时间性。
2013年法硕联考首次在简答题中考查了知识产权的知识,而在2014年中又再次出现。
可见知识产权的内容已不再是过去的生僻知识点,在复习中必须无遗漏地全面掌握。
2.简述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答案: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构成要件为:(1)客体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为实施了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行为,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3)主体为特殊主体,是指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为故意或过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法分则中具体罪名的犯罪构成,食品监督渎职罪是2013年考试大纲当中新增的考点,但在去年没有在真题中出现,而在今年被搬上了试卷。
因此,对于往年新增但当年未考的考点务必重点掌握。
3.简述我同专利权客体的具体类型。
正确答案:我国专利权客体的具体类型包括:(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合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4.简述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正确答案: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考研法硕真题-知识产权真题解析考研法硕真题-知识产权真题解析2006年真题:45.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A)A.十年B.十年C.二十五年D.五十年[分析]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之日起计算,故本题答案是A项。
46.根据我国着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着作权产生的时间为(B)A.作品创作时B.作品完成时C.作品发表时D.作品出版时[分析]着作权保护的对象是作品,其何时产生取决于作品的完成,而不是作品的发表或出版。
《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着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着作权法未对作品类型加以区别,因此,作品完成即取得着作权适用于所有作品。
故本题答案是B 项。
注意:本题容易混淆之处在于作品“完成时”和作品“发表时”。
作品的完成是指特定思想一定用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在文字作品中,哪怕是初稿也是享有着作权的。
着作权取得的自动性主要是指作品完成即取得。
发表是指向社会公众以一定方式公开。
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影视作品、摄影作品等作品的着作权保护期是从首次发表之日开始计算。
2005年真题:38.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发明创造中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是(D)A.饮料的配方B.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方法C.疾病治疗仪的制造方法D.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力法[分析]根据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
故本题答案是D项。
39.甲创作一小说已发表;乙经甲同意,将该小说改编成戏剧剧本,也已发表;丙表演该戏剧并由丁音像公司制作成录像制品出售,丁应(D) (考|研教育网整理)A.只向甲付酬B.只向乙付酬C.只向丙付酬D.向甲、乙、丙付酬[分析]在本案,甲是原作品着作权人,乙是改编作品着作权人,丙是表演者,丁是录音制作者。
根据《着作权法》第39条第2款,由于丁使用乙编成的戏剧剧本,因此必须向乙和甲支付报酬;根据第40条规定,丙表演,因此丁也应对其支付报酬。
知识产权考研真题
知识产权考研真题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解析和分
析过往的考试题目,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掌握知识点,提升备考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道知识产权考研真题,并结合该真题进
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真题解析:
(题干内容)
(选项1) 解析:
(选项2) 解析:
(选项3) 解析:
(选项4) 解析:
通过分析上述选项,我们发现选项3和选项4都与原文的论点相符。
然而,选项3只是简单地陈述原文内容,没有提供更多的解释或扩展,因此应该排除。
选项4则进一步解释了原文的内容,并提供了相关的
例证。
因此,答案应为选项4。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产权考研题目有时候并不是直
接考察知识点本身,而是要求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解析真题来
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总结:
本文通过一道知识产权考研真题的解析,介绍了解析真题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解析真题,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升对考试要求的把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知识产权考研,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知识产权法是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保护知识创造者的权益,促进创新和发展。
在考研中,知识产权法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案例。
一、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在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例如,有一道题目问到:“某公司申请了一项专利,但在审查过程中被发现该发明已经被他人先于申请人公开。
请问该专利是否有效?”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先公开原则。
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了各种创造性的作品和发明。
在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中,常常会涉及到保护对象的界定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问到:“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软件,该软件是否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著作权保护的要件和范围。
三、知识产权法的权利归属在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中,还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问到:“某公司聘请了一位员工进行研发工作,该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发明了一项专利。
请问该专利的权利归属于谁?”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劳动合同和知识产权法的规定。
四、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法的核心目的是保护创造者的权益,因此,在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中,侵权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例如,有一道题目问到:“某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了他人的商标进行商品销售,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商标法的规定和判例。
五、知识产权法的争议解决在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中,还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争议的解决方式。
例如,有一道题目问到:“某公司认为其专利权被他人侵犯,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解决争议?”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知识产权法中的争议解决机制,包括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仲裁等方式。
总结起来,考研知识产权法真题涉及到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保护对象、权利归属、侵权行为和争议解决等方面。
2006年真题:
45.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A)
A.十年
B.十年
C.二十五年
D.五十年
[分析]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之日起计算,故本题答案是A项。
46.根据我国着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着作权产生的时间为(B)
A.作品创作时
B.作品完成时
C.作品发表时
D.作品出版时
[分析]着作权保护的对象是作品,其何时产生取决于作品的完成,而不是作品的发表或出版。
《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着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着作权法未对作品类型加以区别,因此,作品完成即取得着作权适用于所有作品。
故本题答案是B 项。
注意:本题容易混淆之处在于作品“完成时”和作品“发表时”。
作品的完成是指特定思想一定用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在文字作品中,哪怕是初稿也是享有着作权的。
着作权取得的自动性主要是指作品完成即取得。
发表是指向社会公众以一定方式公开。
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影视作品、摄影作品等作品的着作权保护期是从首次发表之日开始计算。
2005年真题:
38.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发明创造中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是(D)
A.饮料的配方
B.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方法
C.疾病治疗仪的制造方法
D.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力法
[分析]根据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
故本题答案是D项。
39.甲创作一小说已发表;乙经甲同意,将该小说改编成戏剧剧本,也已发表;丙表演该戏剧并由丁音像公司制作成录像制品出售,丁应(D) (考|研教育网整理)
A.只向甲付酬
B.只向乙付酬
C.只向丙付酬
D.向甲、乙、丙付酬
[分析]在本案,甲是原作品着作权人,乙是改编作品着作权人,丙是表演者,丁是录音制作者。
根据《着作权法》第39条第2款,由于丁使用乙编成的戏剧剧本,因此必须向乙和甲支付报酬;根据第40条规定,丙表演,因此丁也应对其支付报酬。
故本题答案是D项。
2004年真题:
34.依我国着作权法的规定,下列智力创作成果中不属于作品的是(B)
A.讲稿
B.魔术
C.地图
D.杂技
[分析]我国着作权法中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其构成要件如下:(1)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中的智力成果;(2)具有独创性。
其含义有二:一是作品系独立完成;二是作品必须体现作者的个性特征,属于作者的智力劳动创作结果;(3)可复制性。
魔术不具有有形复制性,不属于作品。
故本题答案是B项。
46、某公司生产了一种饮料,其注册商标是乐哈哈。
该公司又将哈哈乐、乐乐哈作为该饮料公司的商标予以注册。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哈哈乐、乐乐哈为(B)
A、证明商标
B、联合商标
C、防御商标
D、集体商标
[分析]《商标法》第3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本法所称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本法所称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联合商标是指同一人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一组近似的商标。
防御商标是指同一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同一个商标。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本题答案应该选B项。
2003年真题:
72.我国的商标注册实行(BCD)原则
A.使用在先B、申请在先C、申请单一性D、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
[分析]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商标所有人是否申请商标注册,完全由其自由决定是否申请注册,法律不作强制规定,但是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因此,对商标所有人而言,商标注册实行以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的原则(D项)。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商标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
这就是说,对于这种情况商标注册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B项),即谁先提出申请,谁就有可能获得商标权。
但如果同一天提出申请,商标局则初步审定使用在先的商标。
这种使用在先(A项)并不是商标注册的原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判断。
就商标和其使用商品的关系看,商标注册申请只能就一类商品提出一个商标申请。
如果同一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同一商标,应当按照商品分类表提出注册申请。
如果已经注册的商标需要在同一类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应当另行提出注册申请。
这就是商标注册的单一性原则(C项)。
78.比较下列概念:职务发明与职务作品。
[分析]职务发明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所创造的作品。
两者的区别在于:(1)职务发明属于专利权的客体;职务作品属于着作权的客体。
(2)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所在单位;职务作品的着作权一般情况下归作者享有,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除了署名权之外的其他着作权才归单位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