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强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88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与解答第12章 强度理论12-1 对于建立材料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试选择如下合适的论述。
(A )逐一进行试验,确定极限应力;(B )无需进行试验,只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C )需要进行某些试验,无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 (D )假设失效的共同原因,根据简单试验结果。
知识点:建立强度理论的主要思路 难度:一般 解答:正确答案是 D 。
12-2 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y x σσ>)若为脆性材料,试分析失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x 轴的平面; (B )平行于z 轴的平面;(C )平行于Oyz 坐标面的平面; (D )平行于Oxy 坐标面的平面。
知识点:脆性材料、脆性断裂、断裂原因 难度:难 解答:正确答案是 C 。
12-3 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若x y σσ=,且为韧性材料,试根据最大切应力准则,失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y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或平行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内;(B )仅为平行于y 轴、法线与z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C )仅为平行于z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D )仅为平行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知识点:韧性材料、塑性屈服、屈服原因 难度:难 解答:正确答案是 A 。
12-4 铸铁处于图示应力状态下,试分析最容易失效的是: (A )仅图c ; (B )图a 和图b ; (C )图a 、b 和图c ; (D )图a 、b 、c 和图d 。
知识点:脆性材料、脆性断裂、断裂准则 难度:一般 解答:正确答案是 C 。
12-5低碳钢处于图示应力状态下,若根据最大切应力准则, 试分析最容易失效的是: (A )仅图d ; (B )仅图c ; (C )图c 和图d ; (D )图a 、b 和图d 。
为了探讨导致材料破坏的规律,对材料破坏或失效进行了假设即为强度理论,简述工程力学中四大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
σb/s=[σ]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
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二、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1、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1、应用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为了探讨引导资料损害的顺序,对于资料损害大概做废举止了假设即为强度表里,简述工程力教中四大强度表里的基础真量.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四大强度表里基础真量介绍:1、最大推应力表里(第一强度表里):那一表里认为引起资料坚性断裂损害的果素是最大推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消构件内一面处的最大推应力σ1达到单背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资料便要爆收坚性断裂.于是伤害面处于搀纯应力状态的构件爆收坚性断裂损害的条件是: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表里修坐的强度条件为:σ1≤[σ].2、最大伸少线应变表里(第二强度表里):那一表里认为最大伸少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果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消最大伸少线应变ε1达到单背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资料便要爆收坚性断裂损害.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表里修坐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3、最大切应力表里(第三强度表里):那一表里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伸服的主要果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消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背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资料便要爆收伸服损害.依轴背推伸斜截里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里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损害条件改写为σ1-σ3=σs.按第三强度表里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4、形状改变比能表里(第四强度表里):那一表里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资料伸服损害的主要果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消构件内一面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背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资料便要爆收伸服损害.二、四大强度表里适用的范畴1、百般强度表里的适用范畴及其应用(1)、第一表里的应用战限造应用:资料无裂纹坚性断裂做废场合(坚性资料二背大概三背受推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出最大推应力值大概超出已几).限造:出思量σ2、σ3对于资料的损害效率,对于无推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2)、第二表里的应用战限造应用:坚性资料的二背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限造: 与极少量的坚性资料正在某些受力场合下的真验截止相切合.(3)、第三表里的应用战限造应用:资料的伸服做废场合.限造:出思量σ2对于资料的损害效率,估计截止偏偏于仄安.(4)、第四表里的应用战限造应用:资料的伸服做废场合.限造:与第三强度表里相比更切合本量,但是公式过于搀纯.2、归纳去道:第一战第二强度表里适用于: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常常以断裂形式做废的坚性资料.第三战第四强度表里适用于:碳钢、铜、铝等,常常以伸服形式做废的塑性资料.3、以上是常常的道法,正在本量中,有搀纯受力条件下,哪怕共种资料的做废形式也大概分歧,对于应的强度表里也会随之改变.比圆,正在三背应力情景下,某些塑性资料会浮现出坚性资料最典范的断裂做废,又大概者正佳好异.比较典范的例子,如碳钢资料螺钉,单背推伸时会断裂而不会伸服.果此简直情况还要简直分解.三、四种强度表里的比较如下:。
工程力学中的材料强度理论有哪些?在工程力学领域,材料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失效或破坏规律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以及安全性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工程力学中的主要材料强度理论。
首先要提到的是最大拉应力理论,也被称为第一强度理论。
它认为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是最大拉应力。
当材料中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材料在简单拉伸试验中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应力时,材料就会发生断裂。
这个理论相对简单直观,但适用范围比较有限,它适用于那些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材料,例如铸铁等。
然而,对于大多数工程材料,尤其是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仅仅考虑最大拉应力往往不能准确预测材料的失效。
其次是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即第二强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发生断裂是由于最大伸长线应变达到了材料在简单拉伸时发生断裂的极限应变值。
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变形,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应力状态,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然后是最大切应力理论,也就是第三强度理论。
它指出材料屈服的主要原因是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材料在简单拉伸屈服时的最大切应力值。
这一理论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现象能够给出较好的预测。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第四强度理论,又称为畸变能密度理论。
它基于材料的畸变能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材料发生屈服的观点。
该理论综合考虑了三个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相较于前三个理论,在预测材料的屈服行为方面更加准确和全面。
除了上述常见的四个强度理论,还有一些其他的强度理论在特定的工程领域或材料中得到应用。
莫尔强度理论是一种基于实验观察和经验总结的强度理论。
它通过构建材料的莫尔应力圆,并将其与材料的强度包络线进行比较来判断材料是否失效。
莫尔强度理论对于岩石、混凝土等具有明显非线性力学特性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还有一种是格构式压杆的稳定性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中四大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
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
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二、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1、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1)、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应用: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局限: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2)、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应用: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工程力学中强度的概念是引言在工程力学中,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外部载荷而不发生破坏或变形的能力。
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强度是确定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结构的强度。
强度的概念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载荷的能力。
一般来说,强度可以分为静态强度和动态强度两种。
静态强度是指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或变形的能力;而动态强度是指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中更常用的是静态强度。
强度通常用应力来表示。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其中,σ为应力,F为受力大小,A为受力面积。
应力的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
不同材料的强度不同,常见的材料的强度可以通过试验获得。
强度的计算方法在工程中,我们需要计算结构的强度,以确保结构在设计载荷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变形。
计算结构强度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应力分析和力学公式,计算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并与材料的强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结构的强度。
2.试验方法:通过对实际结构进行试验,测量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从而获得结构的强度参数。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对结构进行建模,并进行应力分析,从而获得结构的强度。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工程师通常会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提高结构的强度在工程设计中,提高结构的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提高结构强度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特性,工程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提高结构的强度。
2.加强结构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通常是强度较弱的地方,通过加强连接部位的设计和加固措施,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强度。
3.增加结构的截面积:结构的截面积越大,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因此通过增加结构的截面积,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
4.使用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使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结构整体形状的情况下,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区域,从而提高结构的强度。
力学中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是:
1. 最大剪应力理论(Tresca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假设材料在破坏前,会发生剪应力最大的区域,因此材料的破坏准则基于剪应力达到一定的临界值。
2. 极限强度理论(Rankine理论):极限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在破坏前,承受的应力应该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材料的破坏准则基于主应力或主应力之和。
3. 椭圆形变能理论(Von Mises理论):椭圆形变能理论基于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变能,认为材料在破坏前,应变能密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
4. 梁库伦应力理论(Mohr-Coulomb理论):梁库伦应力理论主要适用于岩石和土壤等非金属材料的破坏,该理论基于材料的摩擦角和抗压强度,判断材料的破坏状态。
这些强度理论都是基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机制而提出的,用于进行材料的强度设计和破坏分析。
在具体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实际应力状态和设计要求。
为了探讨导致材料破坏的规律,对材料破坏或失效进行了假设即为强度理论,简述工程力学中四大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
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
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二、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1、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1)、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应用: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局限: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工程力学四个强度理论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与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理论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其中四个强度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且具有实用性的理论。
这四个强度理论分别是:拉压强度理论、剪切强度理论、弯曲强度理论和变形强度理论。
拉压强度理论拉压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受拉力和压力时的强度情况。
在材料受拉或受压时,当受到的外力超过其承受能力时,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拉压强度理论通过对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进行分析,确定了材料在拉伸和压缩下的强度极限,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取提供了依据。
剪切强度理论剪切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受到剪切力时的强度情况。
在材料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如果剪切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材料剪切破坏。
剪切强度理论通过对材料在剪切力下的变形规律和破坏特点进行研究,确定了材料的剪切强度极限,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弯曲强度理论弯曲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受到弯曲力矩时的强度情况。
在工程实践中,很多结构在受力时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弯曲力矩,因此了解材料在弯曲条件下的强度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弯曲强度理论通过对材料在受弯曲力矩下的应力、变形和破坏特性进行研究,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变形强度理论变形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受热膨胀、冷缩等变形情况下的强度特性。
材料在受到温度变化或热机械作用时,会发生尺寸变化和形变,如果超出了材料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材料破坏。
变形强度理论通过研究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和破坏特性,为高温结构、膨胀管道等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们常常根据这四个强度理论来评估和设计工程结构,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四个强度理论不仅是工程力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各种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