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7.48 KB
- 文档页数:2
眼患者护理中的应健康教育在青光用【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择取我科室2017.08至2019.10时段内诊疗的青光眼患者共13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65例)、教育组(65例)。
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教育组为传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患者疾病总知晓度、健康教育总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疾病总知晓度为92.31%,教育组为10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教育组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为86.1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于青光眼患者护理期间,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使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总知晓度、健康教育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可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青光眼;疾病总知晓度;总满意度;价值青光眼作为眼科病症的常见类型,易和高血压合并存在,对机体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造成影响。
而护理服务为现代医疗救治中不容忽视的焦点,特别是在青光眼患者中,因滴眼药和眼球按摩等操作,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则必将会带来影响[1]。
择取我科室2017.08至2019.10时段内诊疗的青光眼患者共130例,探讨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择取我科室2017.08至2019.10时段内诊疗的青光眼患者共13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65例)、教育组(6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32:33;年龄上限为70岁,下限为41岁,平均数为(55.4±7.3)岁。
教育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34:31;年龄上限为72岁,下限为40岁,平均数为(56.0±7.7)岁。
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教育组为传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体为:(1)心理教育。
由于患者视力下降,且存在畏光和眼痛等现象,继而滋生紧张和恐惧等情绪,即在护理期间应精准评估患者情绪状态,通过和患者间的交流,做好情绪疏导工作,时刻保证心态平稳,还可借助家属层面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2]。
青光眼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青光眼是指当眼压超过眼内组织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乳头凹陷、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的眼病。
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21%~0.6%,4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4%。
眼压是青光眼发病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诊断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临床上也常遇到另外两种情况:一是眼压高于正常,但多年观察没有出现青光眼性视乳头改变及视功能改变,被称为高眼压症。
二是眼压在正常范围,却有明显的青光眼性视乳头改变及视功能改变,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根据房角形态、发病原因以及发病年龄可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型和先天性四大类。
【疾病特点】1.青光眼是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的遗传趋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
2.青光眼眼压升高多由房水外流的阻力增高所致。
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疲劳、气候突变、暴饮暴食、在光线过暗处停留过久等都是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眼痛、眼胀、视朦、虹视。
急性发作时,严重病例出现视力急剧下降,仅留眼前指数或光感,合并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
3.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各种办法使房水生成和排出重新恢复平衡,以达到降低眼压,保存视功能的目的。
早期的诊断、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保护视力,预防视神经进一步损害。
大多数青光眼病人可通过手术得到治疗。
【健康教育要点】1手术前健康教育(1)心理调适指导:病人因青光眼急性发作易产生焦虑情绪,告知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眼压升高,避免情绪激动可有效预防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2)辅助检查配合指导:说明术前要进行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描记、激发试验、荧光眼底造影、图形视网膜电图检查等,目的是为诊断提供依据,指导病人按医生要求配合检查。
(3)饮食指导:告知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
禁食海鲜、辛辣食物,戒烟酒,忌食坚硬食物,避免因进食用力过度而导致伤口裂开、前房积血等并发症。
青光眼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教育后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住院手术患者70例,其中36例为健康教育组,34例为非健康教育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治疗。
健康教育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
结果健康教育组青光眼病医学基础知识合格率提高55%。
心理状态、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各方面明显高于非健康教育组。
结论健康教育能使青光眼手术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使其在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稳定,积极配合护理、治疗,抓住救治时间,改善症状,保留视力,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观察青光眼是一组眼病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也是主要致盲眼疾之一,2000年我国政府出版的《中国眼病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中估计,2005年我国人口可能会增长到20亿,加上老龄化,年龄相关性疾病所致盲及低视力(白内障、青光眼)将是主要问题。
而我科在本地区,白内障复明术及青光眼防治术起步较早,故在本地2级防盲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使这一工作顺利实施,只有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护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住院手术患者70例,女38例,男32例,年龄42~70岁,视力[1]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低视力48例、盲7例。
1.2 方法健康教育组36例及非健康教育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视力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及治疗[2]健康教育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
1.2.1 自行编制教材《青光眼必读》内容共分为以下部分青光眼医学基础知识:①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并发症;②药物治疗的作用、不良反应;③如何观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④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的区别。
浅谈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摘要: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0.21%~1.75%,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4%。
随着传染性眼病的逐渐被控制及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青光眼已成为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病之一。
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
青光眼越早发生,越是早期引起视力损伤者,其失明可能性越高。
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可靠地预防方法,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保持良好视功能最好的办法。
本文以我院的68例患者为样本,对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指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让患者认识疾病,做好自我保健,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有效的治疗疾病同时预防疾病的复发率。
关键词:青光眼;健康教育;护理指导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 [1]。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老年人口呈现总数多、增长速度快、患病率高的特点[2]。
青光眼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眼科领域是一个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眼病[3-5]。
目前这几年仍有上升趋势,因此为了尽早得到更好的预防,提高早期诊断率,让患者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对病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青光眼疾病的定义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
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
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眼压增高持续时间越久,视功能损害越严重。
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
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隐匿,易复发,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对于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健康教育在该过程中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还可以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疾病的危害。
本文将从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特点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视力下降。
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是指房水排出通路堵塞或阻滞,使眼压升高,从而损伤视神经;闭角型青光眼则是由于虹膜根部和角膜之间的角度变窄,导致房水循环受阻,眼压升高。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有遗传、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病情可能隐匿无症状,并且进展快,易引起视力损伤。
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和护理。
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其中包括眼部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具体来说,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眼部护理: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增高,容易出现角膜水肿和虹膜纤维化,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按摩、眼部清洁和防护工作,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和不适感。
2. 药物治疗: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调节眼压,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掌握用药的时间和方法,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力状况。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眼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激光手术或过筛手术,护理工作要在手术前后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康复。
4. 康复护理:青光眼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工作也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其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
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掌握健康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疾病的危害。
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是由于眼内压力升高,导致眼部组织损伤和视神经功能障碍而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青光眼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青光眼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青光眼患者需要了解的知识领域涉及眼部解剖和生理、青光眼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药物使用和副作用等方面。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健康教育手段,通过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让患者明白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预防方法、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促进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对治疗和手术的恐惧,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和合作。
健康教育的形式各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因素来制定相应的方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个别教育:在每次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针对个体差异,讲解疾病知识,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建议。
2. 小组教育:在诊所或社区中,组织青光眼患者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患者之间互相学习和分享成功经验。
3. 培训课程:组织课堂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患者进行知识讲解,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针对青光眼患者,常见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疾病知识:了解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 饮食营养:提供适度的饮食建议,如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提高血压、眼内压及心脏负荷的食物和饮品。
3. 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合理参加中等活动量的锻炼,如步行、跑步、游泳等,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和高强度训练。
4. 药物使用:讲解眼药水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教育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及时就医,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和滥用眼药水。
5. 康复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控制能力。
四、结语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浅谈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
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指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有关保健、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患者控制及减少青光眼病变。
1. 预防:要开展青光眼危险因素及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便使患者树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合理控制血压,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活动,远离烟火,以及正确使用眼部用品,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2. 治疗:要正确使用眼药水,控制血压,改善睡眠质量,加强营养,减少烟酒消耗,以及正确使用激光手术、眼压降低药物等,以缓解青光眼症状,保持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延缓病情发展。
3. 加强自我管理:要严格执行医嘱,定期检查,按时服用眼药水,注意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分裂症状,戒烟限酒,加强锻炼身体,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总之,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要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健康教育,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以有效控制疾病,保护眼部健康。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摘要】青光眼病人增加自我保健知识和意识,可有效减少复发,减缓疾病发展,保存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青光眼健康教育青光眼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眼病,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青光眼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至21%。
[1]并且青光眼不可根治、视力损害不可逆转,是个终身性疾病,后果极为严重,患者需学会与青光眼终身相伴,学会青光眼的自我保健。
这样,患者可以减少发作,减轻痛苦,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保存视功能。
1 增加青光眼知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2],各类青光眼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例如:原发性青光眼中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与解剖生理特点和负性心理因素有关,在急性发作前可能有情绪激动、极度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发作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胀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应及时有效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很快致盲;及时有效治疗可以使症状缓解,头痛、眼胀痛消失,急剧下降的视力得到大部分恢复,但并非疾病治愈,青光眼不可根治,只能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复发,因此,若在察觉一些症状出现,如:发现看灯光有彩色的视虹图、眼痛、视物模糊,应立刻就诊,抓住极佳的治疗时机。
而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特点是病程漫长,进展缓慢,也无痛苦,但长期不治不查,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视功能,所以患者要切记随访,不可忽视,不要以为不疼就没事。
患者通过增加青光眼知识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疾病的类型、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2 心理健康很重要2.1 在心理上要正视这一疾病。
有的患者得知患青光眼后非常紧张焦虑,对治疗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而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又会不利于疾病的控制,有数据表明,73%-80%的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的突然变化有关[3];有的患者发现青光眼时,视功能损害不明显,也无疼痛,于是治疗顺从性低,不按医嘱用药和随诊,结果让病情肆意发展,等到视功能明显损害时,为时已晚。
青光眼的健康教育工作要点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常常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逐渐损害视力,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为了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并促进早期发现与治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青光眼的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包括疾病知识普及、早期筛查、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的宣传等方面。
一、疾病知识普及1. 了解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内压增高引起的眼病,其特征是眼压过高对视神经产生损害。
重点强调青光眼的潜伏期较长、早期无明显症状,并逐渐损害视力的特点。
提醒公众要重视青光眼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2. 早期症状普及青光眼早期症状,如视力模糊、眼前黑影或波纹、眼痛、头痛等。
强调对这些症状的警惕性,鼓励及时就医。
3. 高危人群介绍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超过40岁、家族中有患青光眼者、高眼压等。
提醒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二、早期筛查1. 筛查活动组织开展青光眼的早期筛查活动,如义诊、街头宣传、社区健康讲座等。
鼓励公众参与,提高青光眼筛查率。
2. 测量眼压着重讲解测量眼压的重要性,普及常用的眼压测量方法。
提醒人们定期进行眼压检查。
3. 眼底检查宣传眼底检查的必要性,了解眼底检查的作用。
鼓励人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底检查,以便了解视神经的状态。
三、生活方式宣传1. 饮食调理强调饮食对青光眼的影响,介绍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并推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Ω-3脂肪酸等对眼健康有益的食物。
2. 戒烟限酒普及吸烟和饮酒对眼健康的负面影响,鼓励戒烟限酒,降低罹患青光眼的风险。
3. 控制用眼时间提醒人们注意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用眼卫生,每小时休息5-10分钟,远离眩光,并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
四、治疗方案宣传1. 药物治疗宣传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方案,介绍常用的降眼压药物和使用方法。
鼓励患者按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
2. 激光治疗普及激光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解释激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眼压,维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