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29
动物运动的方式详细教案(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思考、讨论、练习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初一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知道了在自然界有一类数目非常庞大的生物,这类生物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他们可以迅速的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
这是哪一类生物呢?那地球上的动物有多少种,知道吗(150多万种/200多万种)动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运动,那它为什么要运动呢?首先它要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
(例1:狼吃羊、羊吃草。
例2:最初的猴子在树上寻找果子吃,当树上的果子都被吃完了的时候,部分就只能迁移到陆地上寻找吃的。
)其次逃避天敌(例1:当遇到猎豹的时候,羚羊就要拼命地奔跑。
当然一般羚羊遇到猎豹只有死路一条了,猎豹是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羚羊位居第二。
)总结: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出击去获取动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动物的存活,从而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
这就是它运动的意义!不同种类的动物它运动方式又是不一样的(鱼类和鸟类),而同种动物有些又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蝗虫),那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是你,你怎样对它进行归类呢?(例:百货超市:吃的、用的、穿的,你总不会把拖鞋和面包放在一起吧),学1:快慢、、、、、学1:动物体型、、、、学3:环境;如果这样分类是不是就显得很混乱,而且不利于我们掌握每种动物它运动的方式。
那我们看一下科学家是怎样分类的呢{根据动物的栖息环境来进行分类}相比较哪一种更好(按环境)我们知道生物的生存总是和环境相适应的,如果哪天某种动物它不适应环境了,要么它就选择进化,不然就只有灭绝了。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运动。
2.知道动物运动的意义。
3、能说出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
(二)能力目标1. 在观看动物运动的视频中,提高观察动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2. 在收集、整理资料及交流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表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及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中,形成适应性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游泳是动物适应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三、教学难点:不同动物适于游泳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初一我们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成员?我们在第五单元就来学习动物和微生物的知识。
动物与植物除了细胞结构不同、营养方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播放一段动物视频,引出第15章。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1、运动的概念和意义(1)动物的运动有哪些表现?动作1——局部运动;动作2——整体位移指出:绝大多数动物都能迅速改变身体的位置,即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
(2)那么动物为什么要运动呢?小结:获取食物、躲避天敌、繁衍后代、迁移到适宜环境……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动物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他们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一样呢?你们知道哪些?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播放剪辑视频——动物运动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小结: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3、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怎样运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播放视频——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水螅、水母、乌贼、河蚌、虾、鱼、青蛙等)小结: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漂浮、倒退、游泳、伪足运动、翻筋斗等4、鱼主要是用摆动法游泳,其它善于游泳的动物是怎样完成游泳的呢?结合图片,介绍划动法游泳和水翼法游泳。
5、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1.漂浮运动:水母2.倒退运动(喷射法游泳):乌贼3.游泳:(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鱼、虾、海豚等(三)对照教材,探索求解1、讨论:以鱼为例,分析一下有哪些特点是与游泳相适应的?小结:体形、体表特点、呼吸器官、鳔、侧线、游泳的动力、鱼鳍的作用等。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生活环境大体分为水、陆、空,不同环境的动物,运动方式表现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二、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为主1、漂浮运动(非主动运动):水母、海蜇2、倒退运动(生物能动能):水母、乌贼、鱿鱼、扇贝应用:火箭升空3、游泳: ①附肢划水:虾(还能爬行)、海龟②纤毛:草履虫③趾间的蹼:蛙、鹅、鸭、天鹅、野鸭④鳍:鱼(身体呈纺锤形---减小阻力)4、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和尾部的肌肉收缩,除此还有鳍的摆动和鳃的喷水三、动物在陆地的运动----爬行、行走、奔跑、跳跃1、爬行: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举例:*蛇,肌肉收缩拉动鳞片脱离地面,使得身体向前*蜗牛,蜈蚣、蚰蜒、马陆有多对步足区别:蚯蚓是蠕动,因为没有骨骼2、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举例:猫、狗、大象、马区别:人是完全依靠两条腿平衡走路的动物3、奔跑:行走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举例:狗、豹、鸵鸟4、跳跃: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举例:青蛙、袋鼠、山雀5、常见森林动物--猴子---攀援蝗虫运动方式:爬行、跳跃、飞行四、动物在空中的运动-----飞行1、飞行方式1)滑翔:能够朝向一定的方向飞行、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省力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的飞行器2)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起飞时:展翅并加速鼓翼降落时:减慢振翅和收翅,并伸出双脚着地2、飞行器官:①鸟-----翼②昆虫----翅③蝙蝠-----翼膜.翼手3、能飞行的特点:身体流线型--减少阻力、发达的胸肌--提供动力、前肢特化成翼4、会飞的都是鸟(❌)如:昆虫、蝙蝠鸟都会飞(❌)如:企鹅、鸵鸟五、动物运动的意义1.获取食物、2.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3.完成求偶和交配、4.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物种进化,有利于健康(❌)5.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6.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北师大版初二生物上册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要紧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看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看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二、课前预备1、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图片2、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视频资料3、火箭、滑翔机等模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五、教学难点:如何明白得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如何明白得运动的意义六、教学教程:引入: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查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因此,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生存和繁育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多种多样,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一样呢?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能够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板书)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如:水母、乌贼的倒退运动;草履虫靠纤毛游泳;蛙和鸭靠蹼游泳等(板书)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活动〗观看几种动物的运动在农村,假如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觉它后脚往前踩的地点,总是前脚的脚印。
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
在都市中,你能够去水族馆观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观赏猛兽的闲逛闲游……课堂上我们如何样观看动物的运动呢?【活动目标】1.学会观看几种动物的运动;2.初步判定动物的运动方式;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
【方法步骤】1.观看蜗牛的运动(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亮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看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形。
(2)在足部肌肉上滴一小滴墨水,观看足部肌肉收缩的动向会更清晰。
(3)观看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的痕迹,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运动的方式()。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教材分析:本书内容首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进行启发,探索按照动物的同生活环境来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有不少直接经验,教学中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这市一种极为生动的教学形式。
设计理念:以直观的手段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进行启发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自学法学法:探究法,交流法,自学法。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播放discovery的片断。
2、根据片段提问其中出现了什么生物共分为哪几类?请学生描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举出有代表性的几类。
4、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做必要的1、很有兴趣地欣赏录像。
2、回忆再现刚才看到的景象,回答提出的问题。
3、共分三大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兰花、蜈蚣和酵母菌。
4、思考但仍得不到具体的结论。
学生活动1、根据本小组的资料讨论,把所列动物进行分类。
2、观看演示媒体,认真闲读课文。
对照自己的资料,讨论结果思考问题。
3、得出分类的结果,按环境的类别分为三类。
依环境条件分三类运动方式4、得出游泳、爬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师指导1、引导学生回答生物分几类的有关问题,导入新课。
2、放映剪接的资料,展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3、总述基本的普通动物分类学的知识,按生存条件(环境)引导学生讨论。
4、指导学生总结水中和陆地上动物运动的方式。
补充。
同学们看到如此精美的图景,想到动物运动与我们人类走路方式有什么异同。
5、继续提问:思考动物怎样才能得到食物呢,靠等待吗?6、对悬念作简要阐述导人主题。
学生活动5、讨论回答基本的问题,但没有分别回答,概念不清晰。
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蜈蚣(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狗、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蝗虫等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
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
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蝙蝠:依靠翼膜飞行;昆虫依靠双翅飞行)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5、火箭的运动时是参考乌贼和水母的倒退运动来制造的。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股骨、肱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肋骨)、不规则骨(椎骨、蝶骨)。
骨是一种器官。
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膜神经:传导兴奋骨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结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有较强的承压能力构骨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髓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一定情况下(严重贫血、失血)可恢复造血功能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4、骨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成分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