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疑难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0日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初中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备课组决定开展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 张老师首先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讲解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内容结构以及教学目标。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教材内容,备课组成员就以下策略进行了探讨:-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案例分析- 针对近期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备课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例如,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如改进实验步骤、加强实验指导等。
4. 教学评价改革- 针对现行教学评价体系,备课组成员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
- 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三、教研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生物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总结:1. 明确了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备课组明确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丰富了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策略探讨,备课组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备课组成员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践行“质疑—探索—实践”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教学设计南京市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四中校区雷毓敏《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节实验教学内容是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基础上,开展的探究实验。
其教学设计为今后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开展垫定了基础。
通过“质疑—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主动探索、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本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案例背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为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探究实验,“种子的萌发”是开篇。
二、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
质疑——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抓住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求知心理,以实验为背景,适时、适度、适量地提出问题。
探索——在问题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行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实践——根据实验假设及实验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
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上)课程设置:在学习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开设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在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践行“质疑—探索—实践”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索,获得完整的知识框架和解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分析:学生对大豆种子的结构已有了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对“绿色植物的一生”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此时安排探究《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符合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2、能力分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抓住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求知心理,以实验为背景,适时、适度、适量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展探究实验。
初中科学知识点的疑难问题回顾与实验演示视频分享科学知识作为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知识点是建立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然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点,初中生往往会面临疑惑和困惑。
因此,本文将对初中科学知识点的疑难问题进行回顾,同时分享一些实验演示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的折射与反射是初中科学中的重要章节。
疑难问题之一是: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的东西看上去会偏移?解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可以在容器中倒入一些水,放置一根笔直的杆子,通过观察下方水中杆子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关系,可以发现光线在水中发生折射,从而导致物体位置的偏移。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初中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疑难问题之一是: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将柠檬汁滴入碱性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出现由酸性到中性的转变。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3. 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是初中科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疑难问题之一是:为什么电流是从正极到负极?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通过连接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的明暗变化,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子的移动方向。
4.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初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疑难问题中的一个重点。
疑难问题之一是:如何解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种的骨骼结构、胚胎发育和基因序列,通过观察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以上仅为初中科学知识点疑难问题的部分回顾,希望这些解答和实验演示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初中阶段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时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实验演示和图像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5日组织开展了生物初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生物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上午8:30-11:30地点:我校生物实验室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上午8:30-9:30,由我校生物教研组长王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生物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王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1)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目标(2)生物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3)生物学科教学评价2. 教学案例分析上午9:30-10:30,由我校生物教师张老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张老师选取了《生物圈中的人》一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3. 校际交流上午10:30-11:30,各校生物教师就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学经验等进行交流。
参会教师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五、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生物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 教师们在教学案例分析和校际交流环节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示了教师们良好的教学风貌和敬业精神。
六、活动建议1. 加强校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各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际教研活动,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生物学科教学发展。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篇一」一、研究背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开展的研究工作:一)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二)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取得的一些成绩:1、学生的观察兴趣浓厚,掌握了基本的观测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成绩较前有很大进步。
四、存在的一些困难:1、因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间有限。
2、学生的观察兴趣有逐渐减退的现象。
3、学生观察的耐心不足,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五、今后计划:1、精心备课,挖掘每节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机会,分步进行。
2、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学生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篇二」一、调查目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之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知识,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本文将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并对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实验;生物实验作为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有助于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并牢固掌握,快速理解科学方法,为生物教学打好基础,但是在实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传统教育观念的因素影响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现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教学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长期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却已经在教师和学生的脑海中深蒂固,两者矛盾冲突之下,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新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准。
在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和内容缺乏创新性,围绕考试的内容开展教学,没有进行定期更新。
许多应该由学生开展的生物实验,却被教师的演示或者教师口头讲解所代替,学生没有真正的动手操作,难以感受到生物实验的神奇魅力,逐渐丧失了学习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未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生物实验,对于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没有做好备课,课堂重难点的教学准备不充分。
对于生物实验的技巧教学,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否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果、数据等是否真实准确,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实验课堂效率降低。
1.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1.转变观念,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责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行为,在生物实验课堂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生物实验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研组讨论主题初中生物教研组讨论主题「篇一」一、指导思想努力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将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渗透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努力教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以研导教,以研促教,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网络及全组教师的作用,切实提高组内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整体水平。
二、教研措施(一)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1.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为前提,深化课改工作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创造性的使用好新教材。
本学期我们生物组内的教研活动中要继续组织教师从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在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继续进行在课堂教学层面实现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的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同时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在组内创设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的氛围。
2.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落实为中心新的课程标准是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为目标,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旋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新课程标准落实的保证。
因此教研活动中要继续渗透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探究性学习,体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组内教研活动要通过理论学习、撰写规范的教学案例、听课、评课、论文撰写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经常交流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及探究性学习实施的一些信息。
3.课改的落实点还是在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教学都必不可少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改的重点。
为使本学期的课改研究落实在实处,本学期各备课组继续开展推广听课,尤其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教研组长争取每周能听两个年级的日常教学课各一节,实现在常规课中研究教学、落实课改的目标;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初中学生常见生物错误分析及解决办法引言初中生物是学生研究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然而,很多初中学生在研究生物时常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办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生物知识。
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办法错误1:记忆不牢固有些学生在研究生物知识时,容易忘记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术语。
这导致在考试或作业中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 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定期复已学的知识。
- 制作复卡片,加强记忆。
- 尝试使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工具帮助记忆。
错误2:不理解概念有些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概念,而缺乏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在应用知识时容易出错。
解决办法:- 提醒自己在研究时要理解概念的意义和应用。
- 与同学或老师讨论,互相解答对概念的理解。
- 使用实例和案例来帮助理解概念。
错误3:实验操作不规范生物研究过程中,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按要求进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解决办法:-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
- 注意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 在实验前先预,并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实验操作的细节。
错误4:不正确掌握实验结果在实验后,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导致对实验目的和结论的理解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
-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 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在讨论中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结论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常常犯一些错误,但只要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可以纠正这些错误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理解概念、规范实验操作和正确掌握实验结果,我们相信初中生物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生物实验疑难问题研究
1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方法一取大三角瓶,瓶内放入
适量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其他水
生绿色植物),装满清水,再选用
合适橡胶塞,用打孔器将胶塞打2
小孔,其中一小孔插一长颈漏斗(或
分液漏斗),另一小孔插一玻管,
其上接一乳胶管,管上安止水夹,
乳胶管另一端接一弯管。
将胶塞塞入瓶口使瓶内无空
气,漏斗颈直达瓶底,而后用凡士林将瓶口与胶塞、胶塞与漏斗颈或玻管间的缝隙密封,防止漏水透气,并将止水夹拧紧;最后把三角瓶置于阳光下,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不断上升,瓶上部集气,致使瓶内的水进入漏斗。
当瓶内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打开止水夹,待胶管中的水排出后,用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进弯管口内,进行检验。
方法二在一盛水的透明塑料瓶中放沉水植物、水和适量碳酸氢钠,水灌满至瓶口,用手挤压瓶体,排出部分水,拧紧瓶塞,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光合作用产氧,使瓶子上方收集氧气,待瓶子体积复原时,打开瓶盖,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入瓶口内,检验产生的氧气。
2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取一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挂在在体的叶柄或枝条上,用一只透明塑料袋把叶片或枝条连同试管包起来,用棉线扎紧袋口,反卷袋口,再扎一次,袋口用凡士林封口,几天以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或用碘液检验。
取另一袋作对照实验。
3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1、蒸腾计制作取一个用具有两个孔的胶塞,一个孔插入T形玻璃管,管口一端向上,一端向右,向上的管口接上一段约5cm长的胶管,连一小漏斗,胶管中间装一止水夹。
右端的管口,用胶管连接一支1mL吸量管。
2、安装将制好的瓶塞打开,向瓶内灌满清水,然后选取一支生长正常的带叶枝条插入胶塞孔中,枝条下端穿过塞孔约5cm,装好后把胶塞塞紧,不漏气,瓶内不留气泡,打开T形管的管夹,从漏斗加入清水,抬高吸量管出口,使气泡从漏斗中排出,直到整个装置充满水而无气泡,这时夹紧胶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如果气密性不好,水会从吸量管出水口漏出。
可从胶塞下面用凡士林密封,同时检查软管夹是否夹紧。
最后用木棒和棉线使吸量管固定并保持水平位置。
3、测量将蒸腾计放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
由于叶面蒸腾,瓶内水分渐减,吸量管内的水在管内移动,当水移动到第一刻度时,开始记录,从水的消耗的毫升数和所需时间,便可计算植物的蒸腾强度。
4 几种叶片表皮临时装片制作方法
表皮不易分离的叶片表皮临时装片制作在载玻片一侧滴2滴502胶水,用另一个载玻片45度角向另一侧将胶推成一薄层,立即将叶片粘贴在胶上,等胶完全风干后,将其放入5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离析,等到叶片的颜色完全退却后便可取出,用清水将次氯酸钠冲洗干净,再将其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牙刷轻轻刷去上面的表皮和叶肉,留下的就是粘贴于502胶上的另一面的表皮,将此表皮用番红染色,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表皮细胞和气孔。
若想获得更为清晰的影像,可将上述502胶粘贴的表皮浸泡于水中2 天,再用镊子从胶上撕下一块表皮,制成临时装片镜检。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临时装片制作取禾本科植物叶片一段,平放在载玻片上,滴上几滴清水,用左手食指按住叶片一端,用刀片刮去上面的表皮及叶肉组织,保留下面的表皮,制成临时水装片,镜检。
注意:用刀片刮叶片时,刀口要垂直于叶片,要向一个方向刮。
5 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取新鲜黄豆芽,把幼茎下部浸入红墨水中一定时间,取出幼茎,用水冲洗茎外面的红墨水。
把黄豆芽幼茎部分进行横切、纵切,观察茎的染色情况。
然后将薄的横切、纵切面置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导管,用刀刮法制纵切面标本。
6 真菌的培养与观察
方法一将混有真菌的培养基(如米汤、土豆泥等)涂薄层于载片上,盖上盖片,放在培养皿中保温保湿培养,霉菌即在两玻片之间
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真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又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培养物。
方法二将长有真菌的培养物取一小块于载片上,在镜下观察培养物边缘即可看到霉菌完整的形态。
注意:不能用制作临时水装片的方法观察霉菌。
7 蚯蚓选择生活环境
将蚯蚓放入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干燥、湿润、过湿)的实验装置中,每一边放入相同数目的蚯蚓,盖上硬纸板。
将以上实验装置摆放在温暖、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下一节课观察、检验蚯蚓在不同水分状况土壤中的栖息情况,记录结果。
此可代替鼠妇的探究实验。
附蚯蚓的采集将普通蚊香折碎后,放适量水研磨,纱布过滤,加5倍清水于滤液中,将其浇在蚓粪多的地方,几分钟后,蚯蚓会自动爬出地面。
8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在较小的培养皿一半的侧壁上贴上黑纸(另一半不贴纸) ,在培
养皿的底部铺上约2mm的沙,暗区和明区分别为湿沙和干沙,以四种方案把10只鼠妇放入培养皿内:(1)暗区;(2)明区;(3)中部;(4)暗区、明区各5只。
盖上顶壁一半有黑纸的培养皿盖,与侧壁上有黑纸的一半的培养皿形成较暗的环境。
静置2分钟后,每隔一分钟统计明、暗处鼠妇的数量,直至10分钟。
9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取一粒浸软的成熟玉米种子,把它的果皮和种皮、胚乳都剥掉,小心地分离出完整的胚。
在胚较平的一面沿正中线向两边轻轻一掰,胚中央会出现一条裂缝。
露出里面的胚芽(包有胚芽鞘)、胚轴和胚根(包有胚根鞘)。
用针轻轻地探察这几部分,胚还有一片子叶包在以上结构的外面。
10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
种子的呼吸作用与小饮
料瓶的相同高度,剪去大饮
料瓶上部的瓶身,用太空棉
或其它保温材料在两瓶之间
填充,小瓶与大瓶高度平齐,
即制成保温瓶。
也可用厚泡
沫做成的容器替代保温瓶。
11对简易量热器的改进
用剪刀把牛奶盒的一端的顶部剪掉,在正面剪出一个小三角形,在
另一顶部中央剪一比玻璃
试管口略大的圆孔用来放
试管,圆孔周围用锥子锥若
干通风小洞。
用剪刀在牛奶
盒的正面上方剪一个长方
形的观察窗,注意不要把观
察窗纸板全部剪掉,应留下一侧。
在离三角形1 cm的牛奶盒内侧四周上方穿上四根铁丝形成一个“井”字形,用来放置试管或小三角瓶等盛水容器。
12 自制肺活量计
用排水集气法,将一个5升的塑料油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取一根适量长度的洗衣机用软管,一端放入瓶中,一端接一个吹嘴,后者是用饮料瓶的瓶口一段做成的。
13 维生素C含量检测
碘液法维生素C能将单质碘还原成碘离子,后者遇淀粉不显色。
将不同的浅色蔬菜或水果放到研钵中挤压出汁液或用榨汁机榨出汁液。
取试管若干支,编号,分别加入10滴淀粉与碘液的混合液,用洁净干燥的滴管,向不同的试管中滴加不同的果蔬汁液,注意观察试管中的蓝色变化,当蓝色消退时,计下所用的汁液滴数。
所耗的汁液滴数越多,说明该汁液的维生素C含量越低。
比较各汁液的维生素C 含量。
高锰酸钾法、氯化铁法、2, 6-二氯靛酚法(吲哚酚试剂法)是常用的维生素C测定方法。
14 提取DNA
1、制备材料称取100 g洋葱鳞茎,切碎,放进搅拌机或研钵中,加入10 ml洗洁精和1g食盐,充分搅拌或研磨。
2、过滤将捣碎的洋葱糊用漏斗和纱布过滤到烧杯中。
3、提取DNA 取上述澄清的洋葱液50 ml于烧杯中,加入等量的
95%酒精(事先经冰箱通过5℃以下低温处理24 h效果更好),轻轻摇动或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很快就会看到白色纤维状粘稠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来。
15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1、淀粉及其水解产物与碘的显色反应淀粉及其水解产物与碘的显色反应,是由于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圈内,借着范得华力与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淀粉碘络合物的缘故。
2、实验时淀粉液不要弄到液面以上的试管内壁因为溶液中的酶难以消化它,影响实验结果。
3、保温方法在37℃左右温水中,或者把试管握在手中,可得到酶所需温度。
本实验可以不用加热装置,实验前准备好开水,淀粉溶液用开水冲调,水浴保温用的热水可预先调成40℃的温水,再由学生取水做实验。
16模拟血型鉴定
苏教版教材中选定的试剂多数有毒、价格高,替代方案选用无毒、价格低的材料做模拟实验。
17昆虫标本的制作
标本防蛀法:在体形稍大的昆虫体内注射适量的甲醛,昆虫就会马上死去,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毒死昆虫时由于它挣扎而造成的昆虫外表的损伤,又可以让甲醛留在昆虫体内,杀死寄生虫,防止虫蛀。
标本盒:将透明的塑料饮料瓶的底座与瓶体用力分开,在瓶体上端1/3处用剪刀作环形剪切,使剪切后的瓶体上下径相同。
选一厚度与饮料瓶底座高度相同的泡沫塑料板,将其用利刀切割成直径与底座内径相同的圆柱体,然后把切好的圆柱体装进底座内,将干燥后的昆虫标本插在泡沫塑料上,并放置一些干燥剂,再把剪切好的瓶体底部向上,瓶口向下插入底座,用塑料胶带密封。
18用电熨斗制作植物腊叶标本
把标本放在10%的福尔马林中浸泡15分钟后取出,在太阳光下晒干或风吹干,把标本放在白纸上,盖上一块干净的布,将热的熨斗来回烫1分钟左右,等到植物标本干燥后即成。
19无土栽培装置
把可乐瓶清洗干净,去掉瓶盖,将可乐瓶拦腰剪断成2部分,瓶口塞进比瓶口略粗的长8——10cm的海绵条,留出约长2cm在瓶口外。
将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倒放在下半部分里,上半部分为栽培盆,下半部分叫贮液盆,外壁涂上黑色,以免藻类生长。
栽培盆放洗净的沙子,栽培植物,贮液盆盛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