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79 MB
- 文档页数:48
制动器设计-计算说明书三、课程设计过程(一)设计制动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其评价指标有: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和制动时间。
2、操纵轻便—即操纵制动系统所需的力不应过大。
对于人力液压制动系最大踏板力不大于(500N )(轿车)和700N (货车),踏板行程货车不大于150mm ,轿车不大于120mm 。
3、制动稳定性好—即制动时,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合理,左右车轮上的制动力矩基本相等,汽车不跑偏、不甩尾;磨损后间隙应能调整!4、制动平顺性好—制动力矩能迅速而平稳的增加,也能迅速而彻底的解除。
5、散热性好—即连续制动好,摩擦片的抗“热衰退”能力要高(指摩擦片抵抗因高温分解变质引起的摩擦系数降低);水湿后恢复能力快。
6、对挂车的制动系,还要求挂车的制动作用略早于主车;挂车自行脱钩时能自动进行应急制动。
(二)制动器设计的计算过程:设计条件:车重2t ,重量分配60%、40%,轮胎型175/75R14,时速70km/h ,最大刹车距离11m 。
1. 汽车所需制动力矩的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汽车所需制动力矩:M=G/g ·j ·r k (N ·m ) 206.321j )(v S ?=(m/s 2)式中:r k —轮胎最大半径 (m);S —实际制动距离 (m);v 0 —制动初速度 (km/h)。
217018211 3.6j ??=?=(m/s 2) m=G/g=2000kg查表可知,r k 取0.300m 。
M=G/g ·j ·r k =2000·18·0.300=10800(N ·m )前轮子上的制动器所需提供的制动力矩:M ’=M/2?60%=3240(N ·m )为确保安全起见,取安全系数为 1.20,则M ’’=1.20M ’=3888(N ·m )2. 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制动盘的直径D制动盘直径D 希望尽量大些,这时制动盘的有效半径得以增大,就可以降低制动钳的夹紧力,降低摩擦衬块的单位压力和工作温度。
鼓式制动器设计
设计说明书:鼓式制动器设计
第一部分:引言
引言部分介绍了鼓式制动器的作用和设计的背景,解释了为何需要设
计新的鼓式制动器,并概述了本文档的结构和目标。
第二部分: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部分列出了鼓式制动器设计的主要目标和性能要求。
这些要
求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效率、制动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制动器的重量、尺寸、成本等因素。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部分包括制动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各个部件的详细设计。
其中,整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制动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以及与车辆其他
部件的配合关系。
各个部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尺寸的确定、
加工工艺等因素。
第四部分: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部分详细介绍了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包括制动器的构成、制动材料的摩擦特性、制动力的产生机制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制
动过程中的热量产生和传递机制,以确保制动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第五部分: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部分对鼓式制动器的主要性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效率、制动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需要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以确保设计的鼓式制动器能够满足要求。
第六部分:结论
结论部分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了设计的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需要总结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将来的鼓式制动器设计中能够有所借鉴。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制动器是用来减速和停止运动物体的一种装置。
在设计制动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制动力的大小、制动距离的要求、制动器材料的选型、热力学效应以及制动器的结构设计等等。
首先,要确定所需的制动力大小。
制动力是指制动器施加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减速度和停止的时间。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力:制动力=质量×减速度其中,质量是指运动物体的质量,减速度是要达到的减速度。
根据这个制动力,可以选择适当的制动器结构和材料。
其次,要确定制动距离的要求。
制动距离是指从开始制动到停止的距离,它的大小决定了制动器制动的效果和占用的空间。
制动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动距离=初始速度²/(2×减速度)其中,初始速度是运动物体开始制动时的速度,减速度是物体的减速度。
根据这个制动距离,可以调整制动器结构和制动参数的设计。
然后,要选择适当的制动器材料。
制动器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以保证制动效果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制动器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还需要考虑制动温度的影响,因为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能导致制动器材料的热膨胀、软化或者燃烧。
最后,要进行制动器的结构设计。
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动器类型(如摩擦制动器、液力制动器和电磁制动器等),确定制动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设计制动器的摩擦面积和接触面形状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制动器的尺寸、重量和安装方便性,以保证制动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在制动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制动器的可靠性、维修性以及制动器和运动物体之间的适配性。
制动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的试验验证。
货车的前后轮制动器设计是为了确保货车能够安全、高效地制动,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
1. 前轮制动器:
-使用液压制动系统,通过踏板传递力量给主制动缸。
-主制动缸将压力传递给前轮制动器。
-前轮制动器通常采用盘式制动器,其中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卡钳等部件。
-刹车盘固定在车轮上,当刹车踏板踩下时,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制动力。
2. 后轮制动器:
-后轮制动器通常采用鼓式制动器,其中包括制动鼓、制动鞋和制动缸等部件。
-制动鼓固定在车轮上,当刹车踏板踩下时,制动缸通过连杆或其他机构将力量传递给制动鞋。
-制动鞋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来制动车轮旋转。
此外,货车的制动系统还包括制动液、制动管路和制动助力装置等。
制动液通过制动管路将踏板的压力传递给前后轮制动器,而制动助力装置(如真空助力器或液压助力器)可以增加制动系统的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具体的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应根据车辆类型、负载重量、行驶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并咨询专业的汽车工程师进行指导。
制动器设计及计算实例制动器是一种用于车辆或机械设备上的重要安全装置,用于减速、停止或保持其运动状态。
其设计和计算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制动力的大小、刹车盘的尺寸和材料、制动液的压力等。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制动器的设计及计算。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汽车的制动器,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1. 汽车的质量:假设汽车的质量为1500kg;2.最大限制加速度:假设最大限制加速度为4m/s^2;3.停车的时间:假设停车的时间为3秒。
基于以上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汽车需要的制动力:制动力=汽车质量×最大限制加速度= 1500kg × 4m/s^2=6000N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制动盘的尺寸和材料。
制动盘的直径和厚度会影响其散热性能和制动力的传递效果。
一般而言,制动盘的直径越大,制动力就越好,但也会增加重量和成本。
制动盘的材料通常选择具有良好耐磨性和散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如铸铁或复合材料。
假设我们选择了铸铁制动盘,并给定以下参数:1. 制动盘的直径:假设制动盘的直径为300mm;2. 制动盘的厚度:假设制动盘的厚度为40mm;根据制动盘的直径和厚度,我们可以计算制动盘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1/2)×制动盘的质量×(制动盘的直径/2)^2=(1/2)×制动盘的质量×(0.15m)^2根据实际情况,制动盘的质量需要根据制动盘的材料、直径和厚度来选择。
为了方便计算,假设制动盘的质量为20kg。
转动惯量= (1/2) × 20kg × (0.15m)^2= 0.45kg·m^2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制动液和计算所需的制动液压力。
制动液在制动器中起到传递力和控制制动器放松的作用。
制动液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压性、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假设我们选择了常用的DOT4制动液,并给定以下参数:1.制动液的抗压性比:假设制动液的抗压性比为10:1;2.需要的制动力:假设需要的制动力为6000N。
制动器设计的计算过程钳盘式制动器在液力助力下制动力大且稳定,而且空气直接通过盘式制动盘,故盘式制动器的散热性很好,在各种路面都有良好的制动表现。
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的制动系统设计中。
目前,轮式装载机制动系统的设计有两大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
其一是行车制动起向封闭式湿式全盘式发展。
这种制动器全封闭防水防尘,制动性能稳定,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不需调整。
散热效果良好,摩擦副温度显著降低。
不增大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改变摩擦盘数量,可调节制动力矩,实现系列化标准化。
其二是制动传动装置由气推油向全液压动力制动发展。
这种制动装置的制动踏板直接操纵制动液压阀,可省去气动元件,结构简单紧凑,冬季不会冻结,不需放水保养,阀和管路不会锈蚀,制动可靠性提高。
所以在轮式装载机的制动系统中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本文对此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简单介绍。
1假设条件和制动性能要求1.1假设条件忽略空气阻力,并假定四轮的制动器制动力矩相等且同时起作用;驻车制动器制动力矩作用于变速器的输出端或驱动桥的输入端。
1.2制动性能要求1.2.1对制动距离的要求根据GB8532-87 (与ISO 3450-85等效),非公路行驶机械的制动距离的(水平路面)要求如表1。
表1非公路行驶机械的制动距离最高车速(km/h)最大质量(kg)行车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m)辅助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m)二32/ 0 W32000 V2/68+(V2/124) . (G/32000) V2/39+ (V2/130). (G/32000)三32000 V2/44 V2/30W32 / 0 W32000 V2/68+(V2/124) . (G/32000) +0.1(32-V) V2/39+ (V2/130) . (G/32000) +0.1(32-V)三32000 V2/44+0.1(32-V) V2/30+0.1(32-V)* V——制动初速度(Km/h) G——整机工作质量(kg)1.2.2对行车系统的性能要求除了满足制动距离要求外,还要求行车制动系统能满足装载机空载在25% (14.0)的坡度上停住。
制动器的设计优化与性能改善制动器是现代汽车中非常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
它通过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
因此,制动器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改善对于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制动器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改善的一些关键方面。
首先,制动器的设计优化应考虑到车辆的质量和速度。
较重的车辆需要更强大的制动能力来实现安全停车。
因此,制动器的设计应根据车辆的质量进行合理的尺寸和材料选择。
此外,高速行驶的车辆更需要高效的制动器,因为制动时产生的热能更多。
因此,制动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速度,并相应地增加散热面积和改进制动器的材料。
其次,制动器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制动力的分配和平衡。
在汽车上,通常有前轮制动和后轮制动。
前轮制动主要用于停车和急刹车,后轮制动主要用于稳定车辆在转弯时的行驶。
因此,制动器的设计应确保前轮制动和后轮制动之间的力量分配是合理的,以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和制动性能。
制动器的性能改善可以通过一些关键技术来实现。
首先是通风制动器的设计和改进。
通过增加制动器的散热面积和改进制动器的内部构造,可以提高制动器的散热效果,减少制动过程中的温升。
此外,还可以采用通风盘或通风转子来增加制动器的散热效果。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制动器的连续工作能力和耐久性。
其次是制动器材料的选择和改进。
制动器的材料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有机材料和金属材料。
有机材料通常使用在普通车辆中,其制动性能较好,但不适用于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的车辆。
金属材料使用于高性能车辆中,其制动性能更高,但同时会增加制动噪音和磨损。
因此,制动器的设计应合理选择材料,以平衡制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另外,制动器的液压系统也是影响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液压系统包括制动主缸、制动总泵、制动管路和制动器活塞等。
制动器的设计应确保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以提高制动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液压控制技术,如电控制动系统或防抱死制动系统,以提高制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3.3制动蹄上的压力分布规律与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1.沿蹄片长度方向的压力分布规律用解析方法计算沿蹄片长度方向的压力分布规律比较困难,因为除了摩擦衬片有弹性容易变形外,制动鼓、制动蹄以及支承也都有弹性变形。
通常在近似计算中只考虑衬片径向变形的影响,其他零件变形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制动蹄可设计成一个自由度和两个自由度的(见图37)形式。
首先计算有两个自由度的增势蹄摩擦衬片的径向变形规律。
为此,取制动鼓中心O点为坐标原点,如图37所示,并让y 1坐标轴通过制动蹄的瞬时转动中心A 1点。
制动时,由于摩擦衬片变形,制动蹄在绕瞬时转动中心A 1转动的同时,还顺着摩擦力作用方向沿支承面移动。
结果使制动蹄中心位于点,因而可以想象未变形的摩擦衬片的表面轮廓(EE 1O l 线)就沿方向移人制动鼓体内。
显然,衬片表面上所有点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是相同的。
例如,位于半径,上的任意点的变形就是线段。
因此,对于该点的径向变形为1OO 1OB 1B '11B B 1'11111cos Ψ≈=B B C B δ由于 和ο90)(111−+=Ψαϕmax 11'11δ==OO B B 于是得到增势蹄的径向变形1δ和压力为1q )sin(11max 11ϕαδδ+≈)sin(11max 1ϕα+=q q (43)式中 1α——任意半径1OB 和轴之间的夹角;1y 1ϕ——最大压力线与轴之间的夹角;1OO 1x 1ψ——半径和线之间的夹角。
1OB 1OO 下面再计算有一个自由度的增势蹄摩擦衬片的径向变形规律。
此时摩擦衬片在张开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绕支承销中心A 1转动γd 角(见图37(b))。
摩擦衬片表面任意点沿制动蹄转动的切线方向的变形即为线段,其径向变形分量是线段,在半径延长线上的投影,即线段。
由于1B '11B B '11B B 1OB 1BB γd 角很小,可以认为,则所求的摩擦衬片径向变形为°=∠90'111B B Aγγγδd B A B B C B ⋅===sin sin 11'11111 考虑到,则由等腰三角形可知R OB OA =≈1111OB A γαsin /sin /11R B A = 代入上式,得摩擦衬片的径向变形和压力分别为γαδd R sin 1=αsin max 11q q = (44)综合上述可以认为:对于尚未磨合的新制动蹄衬片,沿其长度方向的压力分布符合正弦曲线规律,可用式(43)和式(44)计算。
制动器设计制动器是一种用于减速或停止动物体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
设计一个制动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制动力要求:首先需要确定制动器所需提供的制动力大小。
这取决于被制动的物体质量、期望的减速度或停止时间,以及制动系统的效率等因素。
根据需求确定合适的制动力大小,这将影响到后续设计的其他参数。
2.制动器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制动器,如摩擦制动器、液压制动器、电磁制动器等。
每种制动器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3.制动器结构设计:制动器结构包括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垫、制动缸/制动器活塞、制动弹簧、制动器壳体等部分。
根据制动力要求和型号选用的制动器类型,设计合适的结构来实现制动功能。
4.制动控制系统设计:制动器的控制系统包括制动踏板/拉杆、制动管路、控制阀等部分。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设计相应的制动系统来实现灵活、可靠的制动控制。
5.制动器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垫等制动部件,以保障其摩擦特性、耐磨性和热传导性能,确保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和制动效果。
6.制动器温度管理: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设计合理的散热系统来有效降低制动器温度,避免因高温导致制动效果下降或制动部件损坏。
7.安全性与可靠性考虑:在制动器设计中,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在设计中考虑各种可能的故障和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制动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上述是制动器设计的一些基本考虑因素,实际制动器设计还需要结合具体应用需求和工艺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参数计算、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
目录摘要 (2)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4)1.1制动器设计的概述 (4)1.2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和重点 (4)1.3制动器设计应用前景 (4)1.4影响制动器发展的因素 (5)1.5制动器总体结构的设计 (5)第二章制动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7)2.1 制动力与制动力的分配系数 (7)2.2 同步附着系数 (9)2.3 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利用率 (11)2.4 制动器的最大制动力矩 (12)2.5 制动器因数 (13)2.6 制动器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 (16)第三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参数的计算 (19)3.1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19)3.2 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 (21)3.3 制动器因数及摩擦力矩分析计算 (23)3.4 制动蹄上的压力分布规律与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 (24)3.5 摩擦衬片(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28)3.6 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的核算 (29)3.7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30)3.8 驻车计算 (31)第四章制动驱动机构设计 (33)4.1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选择 (33)4.2 制动管的多回路系统 (34)4.3 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6)第五章制动力调节机构 (43)5.1 限压阀 (43)5.2制动防抱死机构(ABS) (43)总节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汽车制动器的设计摘要本论文主要对制动器的设计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做出了分析和研究,参数的选定和驱动机构的设计是制动器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正确的选择参数和设计方法是设计人员所普遍关注的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实践信息,对制动系统参数的选定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动因数的选择、系统至少有两条制动回路、真空助力器的选择等有效的控制措施。
另外本文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和制动液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主要零部件的参数选择和计算和材料的使用两个方面。
针对不同条件、不同使用情况、不同设计方法的制动器做了深入而确凿的研究和讨论。
详细地提出了使用那种制动器最为合适,从经济和安全状况两个方面。
希望本文的结论对制动器的设计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参数、制动因数、材料The design of car brakes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brake on the design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difficulties and make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selected parameters and drive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brake the top priority in the design, how the right choice and design parameters Is designed by the staff of the technical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his paper practice, th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elected methods for analysis, the choice of a braking factor, the system at least two brake circuits, vacuum booster, such as the choice of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is desig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use of brake fluid we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main parts of the parameters and calculations and the use of two aspect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use of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different methods of design brake hard and do an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 Detail by the use of brakes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from the economic and security situation in two aspects. Hope th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brake desig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f the draw.Key words: parameters, the brake factor, materials第一章绪论1.1制动器设计的概述人类对于汽车制动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
在路面车辆诞生初期,汽车前轮上几乎不装制动器,制动器仅安装在后轮上。
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路面车辆行驶速度低,但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前轮丧失转向能力。
这种做法大约持续了15年。
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汽车质量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仅靠后轮制动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制动力,这样才导致在前轮上安装制动器。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制动器,综合运用机械专业所学课程和实际知识,学会从制动器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选择执行机构的类型,确定制动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其尺寸、形状、结构及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这篇论文我们会看到制动器的性能还远远不能达到人们对他的要求,随着汽车在速度方面的飞速提高,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提高,还有人们安全意识的强化,让制动器的设计者们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求新技术和新科技来提高制动器的性能稳定性。
要寻求突破性的进展必然在制造工艺材料性能和总体结构上寻求提高,这必然会引领一科学技术领域一系列的更新。
1.2 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和重点传统制动器的设计主要依靠摩擦力来起到制动效果,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传统汽车制动方式是采用在车轮上安装机械式摩擦制动器,但这种摩擦式车轮制动器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频繁或长时间制动会造成制动鼓(盘)和摩擦片(即制动衬片)过热,导致制动效能衰退,甚至制动失效,从而引起重大交通事故。
这个问题对城市公交车和长年行驶在山区的载重汽车和长途大客车尤为突出。
另外,由于制动器过热,不仅使摩擦片磨损加剧,使用寿命减短,而且也易造成轮胎早期爆裂,从而使运营成本大增。
要使车轮制动器保持良好的制动性能和长时间使用寿命,关键要控制好制动器的温度,使之不至于上升到危害摩擦片的程度。
多年来人们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改进,大多是围绕车轮制动器本身来进行的,如加宽制动鼓和摩擦片的尺寸,改变摩擦片材料配方,由鼓式制动改为盘式制动等。
但这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受空间尺寸的限制,现有的车轮制动器的散热能力始终是有限的,频繁或长时间制动后温升过高不可避免。
要解决这些问题,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加装辅助制动装置,将车轮制动器的负荷进行分流,使车轮制动器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现在许多国家的交通法规已将辅助制动装置作为商用车的必备系统。
如德国的交通法规就明文规定:总质量在5.5吨以上的客车和9吨以上的载重汽车,必须装有辅助制动装置。
在瑞士也有类似法规:总质量超过3.5吨的牵引车以及总质量8吨以上的载重车必须安装辅助制动系统。
所以我采用了真空助力制动系统。
也是当今应用最普遍的一中助力系统。
1.3制动器设计应用前景随着科技进步,传统制动系统渐渐推出舞台,逐渐被更新的制动系统取代。
当前装在国内汽车上的辅助制动装置多采用发动机排气辅助制动系统。
但它存在的先天不足和不适用于汽油机的特性使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采用缓速器是解决排气辅助制动系统不足得一个理想方案。
缓速器是用以使行驶中车辆,(特别是下长坡的车辆)速度减低或稳定在一定速度范围,但不是用以使车辆停驶的机构。
电涡流缓速器在汽车辅助制动中的效果显著,概括地讲有如下这些:(1)能够减少车轮制动器热衰退,制动跑偏,轮胎过热爆胎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2)能提高汽车下长坡的平均行驶速度和增强驾驶员下长坡时安全感;(3)可延长制动衬片使用寿命,减少制动器的维修保养工作量,从而使得安装有缓速器的汽车具有良好的使用经济性;(4)可减少驾驶员的工作疲劳度,制动过程柔和、平稳,提高了车辆的乘座舒适性(5)显著减少制动时噪声和粉尘污染,提高汽车环保性。
随着现在汽车的驱动功率、车速以及载荷的增加使得车轮制动器的负荷进一步加大,加之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使用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重视,电涡流缓速器的作用在国内汽车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2002年6月1日交通部已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325-2002《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该标准规定中型客车中高二级,大型客车中高一级、高二级和高三级客车都必须装置缓速器。
建设部2002年10月1日公布执行的CJ/T162-2002《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也规定超二级、超一级、高级的市区和城郊城市客车规定必须装备缓速器。
所以制动系统定会向高技术高安全系数发展。
1.4影响制动器发展的因素汽车的制动性主要通过三方面因素来评价,包括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你所说的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止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因此保证汽车拥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越短、制动力越大、起始制动车速越低,制动距离越短。
同时为了减少制动器热衰退性对制动效能的影响,制动器结构也是影响制动效能的因素之一。
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发生不稳定的情况,最为常见的会产生跑偏、侧滑、转向能力丧失等情况。
防止任何车轮抱死,使其拥有足够的制动力用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最理想的情况是前、后车轮都处于滚动状态,这样就可以确保汽车在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