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联 拾 趣》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我呀,一直觉得春节是一年里最热闹、最有趣的节日。
而春联呢,就像是春节这个大舞台上的超级明星。
这不,我们学校就搞了一个超酷的春联综合实践活动,可把我给乐坏了。
刚知道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
我想啊,春联我见过不少,可真要深入了解,还不知道能发现多少好玩的事儿呢。
活动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分组了。
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小红还有小刚分到了一组。
我们几个凑在一起,那脑袋里的想法就像烟花一样噼里啪啦地冒出来。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收集春联。
哇,这可就像是一场寻宝游戏呢。
我们跑到大街小巷,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到处搜寻春联的影子。
每看到一副春联,我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有些春联写在红红的纸上,那字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整齐地站着,威风极了。
我们看到有一家门口的春联写着“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小刚就说:“哎呀,这春联就像在给这家人送祝福的小天使呢,保佑他们年年顺利,事事如意。
”我听了,直点头。
小明呢,像个小侦探一样,还把春联的内容记在小本子上,边记边说:“这春联的话就像魔法咒语,念一念,好运就来啦。
”收集了好多春联之后,我们就开始研究春联的内容。
这春联啊,可真是充满了学问。
有些春联是写风景的,像“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小红就说:“这春联就像一幅画呀,红梅在雪地里那么骄傲地开着,绿柳又在迎接春天,多美啊。
”我也觉得是呢,这春联短短几个字,就能让人想象出那么美的画面,比我画画还厉害。
还有些春联是讲吉祥话的,像“福满人间喜气盈,春临大地福气满”。
我就说:“这春联就像一个装满福气的大口袋,把福气都倒在人间啦。
”我们几个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接着,我们还打算自己写春联呢。
这可不容易,就像要攀登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峰。
我们去请教了书法老师,老师就像一个超级大侠,拿着毛笔,三两下就写出了一副漂亮的春联。
我们在旁边看着,眼睛都看直了。
然后我们就自己动手,我拿起毛笔的时候,手都有点抖,就像拿着一个千斤重的东西。
“走进春联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双月湖中心小学陈敬雪【活动主题】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每到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和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的春节文化,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确定以“走进春联世界”为主题开展这一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以搜集春联及春联的相关资料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地位;活动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在活动和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数量的春联,丰富学生春联知识。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知识的再认识、拓宽知识面。
2.情感目标:①.激起学生对我国春联这种特殊文化形式的喜爱之情。
②.通过小组合作及参与社会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③.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为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而努力学习的优良品质,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形式】: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
分组,确定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策划,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搜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经讨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春联的发展和起源。
②.为何叫春联。
关于春联的社会实践报告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春联的文化内涵、传承现状以及人们对它的认知和态度,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春联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探究春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了解春联的创作、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人们对春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看法。
二、实践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涵盖了对春联的了解程度、购买渠道、喜爱的春联类型等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发放的方式,收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意见和反馈。
2、实地访谈选取了一些春联销售点、书法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更详细、深入的信息。
3、文献研究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资料,了解春联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演变。
三、实践过程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知道春联是春节的重要象征,但对春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程度较浅。
在购买春联的渠道上,多数人选择在市场或超市购买印刷品春联,只有少数人会选择请人书写或自己书写。
对于春联的内容,人们更倾向于寓意吉祥、喜庆的传统词句。
2、实地访谈发现在春联销售点,商家反映近年来春联的销售情况较为稳定,但传统手写春联的销量相对较少。
一位书法爱好者表示,手写春联更能体现书法艺术和个性,但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缺乏书写的时间和技能,导致手写春联逐渐式微。
与普通市民交流时,一些年轻人认为春联只是一种形式,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而中老年人则普遍认为春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3、文献研究收获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春联起源于桃符,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形式和内容。
春联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实践结果1、春联的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春联的手工书写和创作逐渐减少,人们对春联文化的内涵理解也不够深入,导致春联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主题七:春到万家话春联教案:辽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及寓意,感受春联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春联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春联的起源与发展2. 春联的寓意与特点3. 春联的创作方法与技巧4. 春联实践活动:制作春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联的起源、发展、寓意、特点及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春联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春联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春联的兴趣。
2. 春联的寓意与特点讲解春联的寓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美好祝愿。
分析春联的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
3. 春联的创作方法与技巧讲解春联的创作方法,如选材、构思、对仗等。
介绍春联的创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技巧等。
4. 春联实践活动:制作春联分组进行春联创作,要求每组创作一副春联。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春联的寓意与特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春联,了解春联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联的起源、发展、寓意、特点及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春联作品的质量。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春联的寓意与特点时,可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春联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与鼓励,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3. 课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副春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场合,积极参与春联的贴挂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寓意、特点及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春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活动背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以春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决定开展“春诗词”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文化内涵,感受春的诗意。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春诗词知识竞赛(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2)比赛形式:笔试(3)比赛内容:春诗词的基本知识、著名诗句及其作者、春诗词的鉴赏等2. 春诗词朗诵会(1)参赛对象:各班级学生(2)比赛形式:个人或集体朗诵(3)比赛内容:选取一首春诗词进行朗诵,要求富有感情,表达准确3. 春诗词创作比赛(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2)比赛形式:书面投稿(3)比赛内容:以春为题材,创作一首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语言精炼4. 春诗词手抄报比赛(1)参赛对象:各班级学生(2)比赛形式:手工制作(3)比赛内容:以春诗词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版面美观5. 春诗词主题班会(1)参赛对象:各班级(2)活动形式:班会(3)活动内容:各班级围绕春诗词开展主题班会,分享学习心得,展示活动成果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各班级开展春诗词主题班会,宣传本次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 活动中期:组织知识竞赛、朗诵会、创作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评选优秀作品。
3. 活动后期:举办颁奖典礼,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展示活动成果。
五、活动评价1. 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 作品质量:春诗词知识竞赛、朗诵会、创作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的作品质量。
3.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春诗词的了解程度、文学素养的提升情况。
六、预期成果1. 学生对春诗词的兴趣得到提高,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2. 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 活动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展示,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春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感受春天美好的同时,领略中华诗词的魅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范文大全)第一篇: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调查目的:调查春节对联的起源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历史有谁知道呢?调查时间:2012年1月22日调查地点:凤县黄牛铺镇长滩坝村四组调查对象:街坊邻居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早的春联”和春联的起源。
2、通过查阅书籍和报纸了解春联的类型。
3、通过访问他人,了解人们春联的历史及起源。
调查过程: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历史、春联的起源有谁知道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弟弟拜访了我们组有名望的几位老人。
我们的问题是:一、春联自啥时贴起的?二、为啥要贴春联?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去村上13家做了调查。
张大爷的回答是:贴春联大概从明清时候就兴起了;贴对联图个喜庆、吉利、热闹。
汤大爷是个老先生,回答比较确切些:明朝以前就开始贴了,就是宋朝吧;贴对联除喜庆、热闹外,还有驱邪保平安之说。
陈奶奶说:对联贴得早了,我不记得了,过去我就爱贴门神,保佑平安,高兴过年。
宋伯伯也开腔了,我没文化,就知道贴对联图个吉利喜庆啥的,我个人觉得汤大爷说得确切,说得对。
赵奶奶凑过来说道:我爷爷是老先生,说是贴对联早了,早得很,清朝以前就有,庙上也贴,祭庙祭祖,保佑平安,让人们过个安稳年,一个文化大革命,都多少年了也不让祭庙祭祖了……,13人中,同意汤大爷观点的9个人,占调查人数的69%。
后来我们及时查阅资料的结果是: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春联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寓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春联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2. 春联的特点和寓意3. 春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春联的书写和装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春联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寓意,春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难点:春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春联的书写和装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联作品、毛笔、墨汁、红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春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春联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春联的特点和寓意,分析春联的构成要素,让学生掌握春联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春联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春联。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六、板书设计1.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2. 春联的特点和寓意3. 春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春联的书写和装裱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春联,要求结构完整,寓意美好。
2. 搜集春联的相关知识,整理成一份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春联的创作中?2. 学生对春联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是否有了深入的了解?3. 春联创作环节,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品质量如何?4.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联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春联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春联的综合实践报告春节是我国各民族最隆重、最悠久的传统节日。
其中,春联是春节的一种代表性的文化,每到春节,春联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选春联、贴春联这一些围绕春联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被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春联”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组长:薛宇涵、林汕,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撰写报告,并负责最后的整理工作。
查找资料:李姝蓉王晨宇梁杨采访记录:刘映辰李娜资料整理:周小雨吴思洋岳灿活动策划:肖佳慧张美琪采访报告:刘家铭尚知雨张烨组员:班级其他人员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负责联络,摄像。
我们的小队名春联大集合我们的口号:搜寻传统的足迹指导老师:于莉莉组长:薛宇涵、林汕组员:班级其他人员我们的课题名称迎新春话春联我们开展研究的理由传承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特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活动时间成员负责人1、春联小仓库。
采访、上网搜集资料2月1日-2月7日全班同学全班同学、自己的家长或长辈2、春联由来知多少。
调查、上网2月8日-2月15日3、春联我分类。
采访、上网收集资料2月16日2月21日4、春联对对看自主思考、亲身实践2月22日2月28日供参考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2、图书馆查找3、调查问卷4、采访、访问5、实地考察6、亲自体验……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采访对象的方式有问题,多试验几次,掌握方法。
2、有关方面的技术问题。
求助同学,请老师、家长、专家指导等我们预期的成果对传统文化多一分喜爱,对春联、对联多一分了解,对文化底蕴多一分积累成果的表达形式采访记录、照片、手抄报。
春联、照片、资料的收集。
压岁钱的整理表、理财计划安排、银行探秘资料收集。
家庭会议照片、全家收支安排。
1、了解春联的来历、种类和发展过程。
2、培养访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春联文化的探究(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在2015年放假前的课堂上我问同学们:你们家过年时贴的什么内容的春联?真没想到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不少,有的说自己家过年贴春联的词句,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贴春联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则说出了许许多多春联中的故事……更多的学生则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过年为什么贴春联?最早的春联是谁创作的?有哪些有关春联的故事……于是我和同学们商定以“春联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帮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在开题会上,我把我的想法提了出来。
许多同学非常高兴的呼喊起来:我同意!我同意……我微笑着看着他们,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脸上却露出一些不愉快。
我说:对老师的提议,谁有不同的意见?有个同学说:老师,我们家住的单元房,许多人家根本不贴春联,大不了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有什么可研究的?我笑而不答,眼睛看了看其他同学。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反驳:不对,许多住楼房的人家也贴春联;而且福字的贴法也有许多的学问;怎么能说没什么可研究的呢?一位同学说:过年我还得走亲戚呢,哪有时间研究春联?另一位同学笑着说:你光顾着走亲戚要压岁钱了,其实走亲戚时,正是我们研究春联文化的大好时机,大家想想:亲戚家里贴的春联的内容、样式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走亲戚时我们见得人多,“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春联的知识……经过大家的争论、交流,那几个不乐意研究春联文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同意。
我接着问:关于春联文化,你们想研究什么呢?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春联中有什么故事?贴春联应注意哪些问题?春联的创作要符合哪些格式?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贴福字时应注意什么?各行各业春联内容有哪些不同?春联的内容在近几年有什么变化?……(二)活动小组的形成问题产生了,我们的同学立即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
活动设计:亲近春联(推荐五篇)第一篇:活动设计:亲近春联活动设计:亲近春联活动设计:亲近春联设计意图:小小的春联,浓缩着中国千百年来“年文化”的精髓,也是至今保留最完好的传统春节习俗之一。
春联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十分独特,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春联,了解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非常有教育意义。
只是原活动设计中,教师考虑较多的是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对幼儿怎样学关注较少。
如设计了成人化的调查表让幼儿操作,看似幼儿在比较,在探索,实质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填写。
又如,幼儿本来对于春联的认知经验就很少,仅从“赏”和“品”两个环节中就要发现这么多的秘密,这对幼儿来说要求太高了。
怎样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帮助幼儿建立一个合适的“最近发展区”?我想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引导家长指导孩子们从观察自己周围的或自己家中贴的春联开始,通过家园共同合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近春联,感受浓浓的中国情、民俗情。
我把活动共分两次进行。
活动一:我家的春联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讲讲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春联照片,简单了解春联的内容,知道春联有上联和下联、横幅和竖幅,初步感受人们在春节贴春联时的美好心愿。
2、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贴春联风俗的由来,使幼儿知道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风俗。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1)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拍自家贴的春联照片并详细给孩子介绍春联内容和春联里的祝福。
(2)家长和孩子一起拜访周围有贴春联的邻居,向他们了解春联里的心愿与祝福,并拍照。
2、教具:视频仪3、制作课件《春联的由来》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带来的春联照片1、鼓励幼儿间展开自由交流,相互看看、讲讲自己带来的春联照片。
(幼儿经历了与父母、家人一起收集准备的过程之后,往往表现欲特别强,特别愿意表达,教师给幼儿自由交流的机会正好能满足幼儿的表达需要。
教师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观察发现孩子们收集准备的情况及对春联的已有认知经验有多少,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春联拾趣-------《春节习俗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材料林东三小周素华主持人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拥有许多令人陶醉的人文风俗,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她拥有许多国家所没有的独特魅力。
主持人乙:而春节时贴春联更是我国独有的民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支奇花异草。
主持人甲:寒假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春联拾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收集了身边的一些春联,并通过上网,去书店查找资料等各种手段了解了春联的来历,特点。
找到了一些关于春联的趣闻及故事。
现在,我们从“春联的由来”“春联趣闻”“春联欣赏”三个方面进行“春联拾趣”综合实践活动汇报。
主持人乙:说起春联的由来,还真有趣呢,贴春联起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学生一:春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只受到国人的重视。
春联的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据说“桃符”这种文化载体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出现,“桃符”是用桃木板制作的,选两块好桃木板,在上面刻上或者画上图像,作为驱鬼避邪之神物,插在(或悬挂于)门庭两侧。
学生二:比较有影响的我认为还属王安石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元日》诗,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正月初一。
古时每到春节,人们就开始张罗着燃放爆竹、换上新的桃符,辞旧迎新,祈福纳祥。
王安石这首《七绝.元日》书写的是他变法新气象,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诗中流露出欢愉的精神。
这首诗反映出北宋时期人们春节期间千家万户准备好了初一饮用的屠苏酒并且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更换桃符的景象。
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人们又开始用象征喜气的红纸书写春联,而且这种形势也就一直延续下来。
学生三:通过上网我知道了我国第一副春联是出现在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非其工自命笔题由: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学生四:据明代周晖《禁陵琐事》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尝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春联写的是:“破平虏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不仅自己书写春联,而且传旨文武百官以及黎民百姓每家每户都要张贴春联,来烘托太平景象,圣旨传出后,他唯恐落实不到位,便微服私访,走街串巷视察情况,当他看见金陵城里各户人家春联满街巷,而且大都是歌功颂德的对子,朱元璋看后,心中大喜。
正在得意之时,却突然发现一家门前没有春联,十分疑惑,进去一问,原来这家是以阉猪为业的生意人苗家。
他不会写字,正在发愁写春联的事情,朱元璋笑着说:“巧了,我会写,我给你写一幅春联你看如何?”苗家很高兴,急忙说:“求之不得”。
于是朱元璋提笔为苗家写下春联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朱元璋回了皇宫,后来沿街复查时,看到这家仍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暗自恼怒,进屋责问何故?苗家一见写春联的又来了,跪在地上三呼万岁,说道:“您走后才知道这是皇帝亲笔御书,所以,将您写的春联挂在正屋,焚香祝圣也”朱元璋听后,转怒为喜,命令随从立即赏赐白银三十两。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由于朱元璋的大力倡导,有力地推动了春联的盛行。
主持人甲:没想到春联在我国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渊源,不愧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
主持人已:同学们课前还收集了不少关于春联的趣闻啊,听了这些故事,你会更加了解和喜欢春联的。
学生五:我给大家讲一个《半截春联的故事》,说有一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从老家山东移居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赶上过春节,心情舒畅,绍兴这里山水清秀,王羲之对此环境十分惬意,为表心情,挥毫书写一副春联,上联是:“春风春雨春色”,下联是:“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让儿子将春联贴在门口,没料想春联贴上不久,就被人揭走了,原因是王羲之的字是难求得墨宝。
后来王羲之又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莺啼北里;”下联是:“燕语南邻”。
贴出后又被酷爱王羲之书法的人悄悄揭去。
王羲之很是无奈,眼见除夕将至,急的王夫人催他赶快再写一副,王羲之稍许沉思片刻,取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又抒写一幅春联,把儿子唤来,让他把春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贴出一看,上联:“福无双至”下联:“祸不单行”这样内容的春联谁也不敢要了。
大年初一,王羲之又把春联的下半截贴上成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坊邻居看了,赞不绝口。
主持人乙:你听说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吗?他才高八斗,曾经给别人写过春联,有一年回乡探亲,为一家题写了春联….主持人甲:这个故事我也听过,为了这副春联,他差点惹来了杀身之祸,不如我们俩给大家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学生甲扮演乾隆,学生乙扮演纪晓岚。
学生六: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穷秀才贴春联》,主持人甲:听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更喜欢春联了吧?那我们就开始“春联欣赏”吧!主持人乙:说到春联欣赏,我想起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的情景,我听说贴春联是有讲究的,谁知道贴春联有什么讲究?学生(焦爽):贴春联是有规矩的,过去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性,住户的门都是两扇对开,如下图所示。
贴上对联十分和谐,现在的住户特别是城里的住宅,门都是单门,贴上对联实在别扭,但是为了增加一些喜庆还是不顾那么多只管贴,想讲究也不成。
贴春联应当是有规矩的,上联应当贴在右侧,下联应贴在左侧,如上图,上联是“金凤含珠贺新年”,下联是“玉龙吐宝庆吉日”。
横批过去也是从右向左读,自文字书写方式改革后,从左向右写了,这已经成为书写习惯,所以,对横批的要求不严,怎么写都可以。
主持人乙:贴春联有着这样的规矩,那么写春联就更有学问了吧!主持人甲:作为对联种类之一的春联,在突出一个“春”字的同时,也不可无视对联注重“对仗”、“对称”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来说,写春联至少有如下几点不可忽视之。
学生一:其一:字数相等。
上联与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形式整齐。
一般地五言联和七言联使用的频率为最高。
学生二:其二:词性相同。
对联中上联与下联相对的词,词性应是相同的——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此联上下联中的“海”与“天”都是名词,“阔”与“高”都是形容词,“凭”与“任”都是介词,“鱼”与“鸟”都是名词,“跃”与“飞”都是动词。
学生三:其三:句法相似。
上下联在结构上要互相对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
如:家和百事顺;国泰万民安。
上下联中的“家和”与“国泰”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百事顺”与“万民安”也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学生四:其四:节奏相应。
上下联的拍节必须一致,节奏必须对称,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
如:春入—春门—春不老;福临—福地—福无疆。
学生五:其五:内容相关。
除“无情对”外,上联与下联的内容多关联,紧紧围绕着主题。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此联中上下联的内容,揭示的意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生六:其六:平仄相谐。
平仄,即汉字字音的平声和仄声。
古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对联讲究平仄相替、相对、相谐,是指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显得错落有致,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构成语言的音乐美。
其中,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主持人甲:贴春联有规矩,写春联有学问,我还真长了不少见识。
今年是虎年,虎气冲天,龙腾虎跃,各家各户门前的春联肯定是千姿百态,春意盎然,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学生一:虎啸青山千里锦,风拂绿柳万家春锦虎迎春学生二:虎啸一声山海动,龙腾三界吉祥来虎气三界学生三:虎跃龙腾生紫气,风调雨顺兆丰年虎跃龙腾学生四:虎跃龙腾兴骏业,莺歌燕舞羡鹏程虎跃鹏程学生五:虎跃神州千业旺,春临盛世万民欢虎跃盛世学生六:花事才逢花好日,虎年更有虎威风花境迎虎学生七: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虎啸龙腾学生八: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虎气山河主持人乙:一副副精妙的春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贴在大门两侧,真是喜气洋洋,烘托出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氛围。
主持人甲: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真是受益匪浅。
辅导老师总结:看了同学们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我很高兴,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很成功。
这次活动,使大家认识了春联这种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拓宽了语文知识,培养了我们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了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其实,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走进对联世界,你会被他无穷的魅力所折服,我们下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题目是《走进对联》。
——《春联拾趣》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的:1、寒假期间正值春节,组织指导学生每人搜集春联20副左右,并利用图书和电脑等查找春联知识,例如:春联的来历,关于春联的故事,趣闻等。
开学后组织汇报课,使学生了解春联,知道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1、向学生推荐一些谈春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阅读并通过其他方式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春联,准备课内交流。
2、弄懂自家春联的含义,收集行业春联,每人至少收集左邻右舍春联20副。
活动措施:1、要求学生春节期间去书店查找有关春联的来历,趣闻或利用电脑等搜集相关资料,并和组内同学合作摘抄村里各家各户门口贴的春联,然后把资料收集在一起。
2、开学后教师组织学生筛选整理,归类。
3、组织召开汇报会。
——《春联拾趣》综合实践活动寒假结束了,我对所布置的《春联拾趣》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筛选、整理、分类。
学生每人搜集了20条春联,并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了春联的来历、趣闻等,成绩喜人。
在整理后,我班组织召开了《春联拾趣》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课上,学生充分展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许,我们布置下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走进对联》把学生引出传统文化去理解这种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很成功,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春联,认识了这种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初步了解了春联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达到或超过预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