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分子热运动 2
- 格式:doc
- 大小:365.50 KB
- 文档页数:7
2012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热和能2012中考分值:6---15分中考热点概括一、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2.温度的单位和符号,摄氏温标的规定。
3.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六种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选择题或填空形式出现,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应用,其中知识点2多以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多以六种物态变化穿插起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
二、热和能【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热量的符号及单位。
2.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和物理意义。
3.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中能的转化。
5.燃料热值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
6.转化率的计算。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利用,其中知识点3、5和6多以计算温度变化时的热量或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的形式出现。
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能源的分类。
2.各种能源之间的转化。
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水沸腾的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 下面描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春风杨柳万千条B. 夏日炎炎似火烧C. 金秋桂花遍地香D. 寒冬北国白雪飘2.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B. 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C. 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D. 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4.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扩散”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 绿树荫浓夏日长B. 楼台倒影入池塘C. 水晶帘动微风起D. 满架蔷薇一院香5. 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主要是()A.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B.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C. 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D.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6. 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纷飞7. 关于图中的四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 B. C. D.8. 2012年5月3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禁烟日,主题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会使他人被动吸烟,他人被动吸烟是因为()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很小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 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止 D. 只有不同的气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0. 如图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力.11.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______ 现象,这表明______ .12. 2015年的国庆节,小陈一家开车去黄山旅游,他们开车到加油站加油,工作人员开始加油时,小陈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______现象.13. 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______ .14. 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______ .15. 新装修房屋到处弥漫着剌鼻的味道,这是______ 现象,说明了分子______ 做______ 运动.16. 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 ,冰箱中的食物相互“窜味”属于______ 现象.1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做______ 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18. 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 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 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滴一滴红墨水,5分钟之后观察到的情景如图所示,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 .20. 在两杯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墨水,发现热水杯中先混合均匀,说明:______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A3. A4. D5. D6. B7. D8. A9. AB10. 引11.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2. 扩散13. 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14.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5. 扩散;不停的;无规则18. 无规则;温度19. 剧烈20.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解析】1.解:A、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杨柳枝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夏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的温度高,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秋桂花遍地香,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北国白雪飘,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2.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3.解:A、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符合题意;B、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C、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D、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4.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正确.B、楼台倒映入池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正确.C、水晶帘动微风起,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正确.D、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还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荷花并没有运动,而是荷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7.解:A、实验中,用力向下压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开始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水蒸气把橡皮塞推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由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可得出各现象演示的规律,而后再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选出合适的答案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8.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分子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选A.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会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9.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正确;C、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扩散现象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A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用分子观点解释的现象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现象.10.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故答案为:引.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打开衣柜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和分子运动现象,内容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解:在加油站加油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3.解: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14.解: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周围人会被动吸烟.故答案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15.解:新装修的房屋内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不停的;无规则.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有些分子的运动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能力.16.解:(1)铁棒的分子间距离很近,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2)食物“窜味”是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斥力;扩散.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7.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时,气体扩①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18.解: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泡的越快.故答案为:无规则;温度.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9.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剧烈.解决本题需掌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掌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变快了,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0.解: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热和能一、选择题:1.(2012?安徽省)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2.(2012?湖北咸宁)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3.(2012?黑龙江鸡西)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A.给冷水加热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C.下滑时臀部发热D.搓手取暖4.(2012?贵州铜仁)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海洋对全球气温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C.“摩擦生热”现象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5.(2012?哈尔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6.(2012?湖北宜昌)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7.(2012?宜昌)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吸收的热量多B.水上升的温度较高C.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它们上升的温度相同8.(2012?江苏南京)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9.(2012?江苏南通)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A.图甲中,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B.图乙中,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C.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圈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昧10.(2012?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上下滑,在这一过程中,他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一定减少二、填空题:11.(2012?江苏泰州)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汽油在气缸内燃烧时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图7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它正处在____________冲程。
2012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汇编一、选择题1.(2012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2.(2012浙江金华)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3.(2012衢州)下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4.(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5.(2012益阳)图4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6.(2012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 C.升华D.凝华7.(2012连云)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8.(2012南京)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9.(2012苏州)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10.(2012宿迁)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A.上雾 B.“下霜” C.降雨 D.结冰11.(2012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12.(2012扬州)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13.(2012滨州)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4.(2012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15.(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16.(2012泰安)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17.(2012泰安)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18.(2012烟台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第十三章内能专题13.1 分子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二、课标要求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
(2)扩散的实质: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处于平衡位置r=r0时,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r﹥10r0,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②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③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例题1】腌制咸鸭蛋需要较长的时间,鸭蛋逐渐变咸,这是______现象,而炒菜时加盐可以很快使菜变咸,说明这种现象与______有关。
【例题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例题3】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睛的气味是因为()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大雪纷飞B.稻浪起伏C.炊烟袅袅D.花香袭人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3.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2012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一、选择题1.(2012浙江嘉兴,第15题)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D.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答案】B2.(2012浙江台州,第6题)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答案】C3.(2012安徽,第15题)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答案】B4.(2012福建福州,第7题)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B.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答案】A5.(2012广东广州,第5题)90℃水全部变成125℃水蒸气()A. 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 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 水分子在125℃时比90℃时热运动更激烈【答案】D6.(2012湖南株洲,第6题)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答案】C7.(2012湖南株洲,第8题)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答案】B8.(2012江苏南京,第7题)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答案】C9.(2012江苏苏州,第9题)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答案】B10.(2012江苏宿迁,第1题)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片飞扬【答案】B11.(2012江苏扬州,第2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飞舞D.冬天瑞雪飘飘【答案】B12.(2012山东滨州,第4题)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第29讲 分子热运动 内能热现象,将是中考的重点。
考点1 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有间隙: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如将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则混合后的体积比原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要小,就是因为水和酒精中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所以总体积要变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一切物质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既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又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
③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物体内分子的数目非常多;②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的状态:①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②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③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弱,几乎为零,气体分子能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既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无一定的体积。
考点2 内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减少。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内能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②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分子热运动专题1.(2019安徽,13)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 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 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3.(2019岳阳,16)玩具“光压”风车如图,它主要由抽掉适量空气的密闭玻璃罩、四个轻质叶片、转轴和底座组成。
放在阳光下照射,风车能自动旋转起来。
(1)风车每个叶片一面为黑色,另一面为白色,受到阳光照射的黑色叶面比白色叶面温度要______(填“低”或“高”),温度高的叶面附近空气分子运动速度大,对叶面的撞击作用力大,叶片绕中间轴转动。
(2)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在阳光下风车叶片______(填“会”或“不会”)旋转。
4.(2019攀枝花,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酒精灯的盖子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做运动。
加热一段时间,塞子被冲出,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
5.(2019山西,16)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6.(2019湘西州,1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B.大雪纷飞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尘土飞扬7.(2019铜仁,7)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水中放糖后变甜B. 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C. 鸭蛋腌制后变咸D. 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8.(2019徐州,4)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可以再分9.(2019临沂,22)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几年我市也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
2012中考真题按章节汇编----分子热运动(舒老师物理)
一、填空
1.(2012河南)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成水蒸气。
尽管温度很低,北极熊仍然能闻到海豹的气味,说明在北极,空气分子仍然在⎽⎽⎽⎽⎽⎽⎽⎽⎽⎽⎽⎽⎽⎽⎽⎽⎽⎽⎽⎽⎽。
2.(2012菏泽)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 。
3.(2012自贡)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笨、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慢慢。
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越高,越剧烈。
4.(2012苏州)苏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 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PM2.5 在空中的运动_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5.(2012哈尔滨)(2分)“珍爱生命,远离危害”.一人吸烟,满屋烟味,这是现象;“红灯停,绿灯行”主要是利用光传播(填“信息”或“能量”).
6.(2012泰州)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7.(2012·龙东)如图所示,小明在行驶的客车内玩陀螺。
发现客车加速时陀螺会后退,减速时却会前进,这是因为陀螺具有___。
在封闭的车厢内后排某
人吸烟,车厢内的人提出抗议,车厢内的人们闻到烟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8.(2012齐齐哈尔)每年的5月31号是“世界无烟日”,今年我国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7.4亿人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那么我们能闻到二手烟是现象,请你给上图填加一句宣传语:。
二、选择
1.(2012滨州)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 (2012泰安)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3. (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3
所示,该现象说明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4.(2012绵阳)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 .下面所吊重物还不够重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5.(2012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6.(2012梅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低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细雨濛濛
B .雪花飞舞
C .桂花飘香
D .树叶飘落
冷水 热水
图3
7.(2012株洲)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2012连云港)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9.(2012淮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2南通)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11.(2012宿迁)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
(1)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片飞扬
12.(2012扬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瑞雪飘飘
13.(2012衢州)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
14.(2012咸宁)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15.(2012日照)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表明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之间有斥力
16.(2012·东营)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
A.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
B.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落地
C.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冰熔化
三、简答
1.(2012吉林)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
升华不停地运动
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
不属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只要合理即可)
扩散信息
惯性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在做扩散运动)
扩散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请戒烟吧!
D
A
间隙温度
C
C
B
C
C
B
B
B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B
C
B
A
答: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运动到公共场所的每一处,对其他人的健康带来危害(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