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三塔的历史与传说
- 格式:pdf
- 大小:568.16 KB
- 文档页数:3
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市崇圣寺游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崇圣寺三塔的历史和文化。
崇圣寺是北宋大观年间(1107年)建成的,曾是皇家寺院,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的源泉。
寺内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在寺中的三座塔更是寺中的珍品。
首先是南塔,南塔又称“震寰塔”,高达45.7米,是崇圣寺内最高的一座塔。
南塔建于北宋端熙年间(1008年-1016年),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
它通体都是青砖砌成,底层八角形,楼层逐层收缩到顶部,颇有古典的美感。
南塔实际上是南京战争时期日本人所毁坏的,但在解放后得到了修复,现在已经成为崇圣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其次是中塔,中塔又称“明福塔”,高36.7米,乃崇圣寺内的中心塔。
中塔初建于北宋祥符年间(1004年-1007年),在
历经从西夏和金朝的侵扰后,于明初重修完工。
中塔是崇圣寺的代表,也是“三塔”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塔。
从中塔往下俯视,可以看到寺庙内部的格局布局都是以中塔为中心而建的,而从塔上俯瞰,则可以将整个市区尽收眼底。
再次是北塔,北塔又称“智慧塔”,高26.8米,是“三塔”中最矮的一座塔。
北塔建于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当时是由明恵上人主持修建,塔内曾藏有大量佛经,后被毁于战火中。
而在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时,遗失的经文则被镶嵌在塔内墙壁上,
使得北塔显得格外奇特。
北塔后来也被毁于战火中,直至20世纪70年代重修,重现神采。
以上就是崇圣寺三塔的简介,其中每一座塔都是极具特色的纪念建筑。
无论您是来参观游览,还是寻找历史文化遗产,崇圣寺三塔都是您不能错过的一站。
谢谢大家。
崇圣寺三塔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观光游览。
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
同时,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古代大理各民族人民精湛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崇圣寺。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
《滇游日记》中写到的三塔寺,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提到的天龙寺。
据史籍记载,崇圣寺建造时,“寺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耗铜四万五百九十觔,费工七十万八千余”,明代重修时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足见规模之宏大。
明代徐霞客所见的三塔寺建筑尚完整,书中描写“其规模之宏大,为南中所罕见”。
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大理国得到“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也得到“佛都”之誉。
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逊位为僧在此修行。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使得崇圣寺屡遭劫难,这座著名的南中巨刹几乎被夷为废墟。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崇圣寺,是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的,重建后的崇圣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现在,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崇圣寺三塔,历史上崇圣寺的山门就在三塔之后。
三塔立在苍山之麓,洱海之畔,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塔起源于印度,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塔原来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的半圆形坟冢。
传入中国后,受中国阁楼式建筑的影响,越建越高,形状也完全成了中国式的。
塔作为佛教的象征,与寺庙并存,有寺必有塔,塔藏也从生身舍利演化成法身舍利,中国古塔千姿百态,堪称我国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塔艺术形式极为丰富,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等。
我们眼前的三塔,就是密檐式塔。
在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聚龙宝塔等。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眼前的三塔。
三塔前一后二,大塔居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南北对峙相聚9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布局为鼎足之势。
主塔又名千寻塔,与崇圣寺同时所建,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高的偶数层塔,也是中国现存的唐代塔中最高者之一。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具体年代约在公元 824 至 859 年。
当时的南诏国国王劝丰祐崇尚佛教,于是修建了这座宏伟的寺庙和这三座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三塔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大理历史的重要见证。
这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它位于中间,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
千寻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 16 层,高 6913 米。
它的造型与西安的小雁塔相似,是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千寻塔的塔身线条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典雅的感觉。
塔基为上下两台四方形基座,上面的基座边长约 19 米。
塔身的第一层比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到了塔顶,塔刹高耸,直插云霄。
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十级,高 4219 米。
它们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似,但又各具特色。
塔身的装饰更加精美,雕刻着各种佛教图案和花纹。
接下来,咱们再仔细瞧瞧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它的塔身厚重,线条简洁明快,展现出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
而两个小塔则显得更加轻盈秀丽,八角形的塔身和精美的装饰,体现了南诏国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
从建筑结构上看,三塔的基础非常牢固。
千寻塔的基础深入地下,采用了独特的建筑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塔身的稳定性。
而且,三塔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这在建筑力学上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也使得三塔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
再说说这三塔的文化内涵。
佛教在大理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塔身上的雕刻和图案,大多与佛教故事和教义有关。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崇圣寺三塔的独特魅力。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也就是唐朝。
当时的南诏国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和佛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遭遇损毁,但三塔却奇迹般地留存至今,成为了我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高 6913 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千寻塔的外观简洁而庄重,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雄伟挺拔的感觉。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形成了优美的弧线。
塔身的每一层都设有佛龛,里面供奉着佛像。
千寻塔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
它的塔身由砖垒砌而成,砖块之间严丝合缝,显示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而且,千寻塔在建造时还考虑到了抗震的因素,它的塔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能够抵御较强的地震。
在千寻塔的两侧,还有两个较小的塔,建于宋代,叫做南北小塔。
它们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 4219 米。
南北小塔的造型与千寻塔相似,但更加秀美精致。
塔身的雕刻也更加细腻,展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南北小塔对称分布在两侧,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从远处望去,三塔犹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气势恢宏。
走近三塔,我们可以看到塔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青苔、斑驳的砖石,都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
然而,正是这些痕迹,让三塔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除了欣赏三塔的外观,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佛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见证了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三塔也是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人民对三塔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家乡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南通概况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居长江入海口北岸,南临长江,东濒黄海,三面环水,形同半岛,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是江苏沿海南北交通的枢纽。
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0万。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约15度。
境内河流交织成网,分为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
五六千年前,南通大部分地区还是茫茫海域。
从公元前一世纪到20世纪初,经过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唐代以前,南通地区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五代以后曾设有路、州、直隶厅、军、监、县几种地方行政单位。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初南通城设为静海军,不久升为通州,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
通州由海路北上可达齐燕辽东,南下可抵闽越,沿江南可至三吴,西可到楚蜀。
四通八达,因以为名。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废州厅设县,为了与河北省的通州(俗称北通州)相区别,改称为南通县,南通之名,即始于此。
1949年2月南通解放,建南通市,南通县仍然保留,县治移至金沙镇(今南通县改称通州市),市、县分治。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南通市管辖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崇川、港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人文荟萃,名贤辈出。
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
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1853-1926)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的基础上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兼容西洋风尚,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
张謇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办工厂、开农垦、修水利、兴教育、发展交通,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
历史上四月发生的事故历史上四月的事故2014年4月1日,内蒙古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蒙泰煤矸热电厂在施工过程中,20吨冷水壁中段起吊时坠落,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1999年4月2日,山西运城某化肥厂在对造气塔进口管漏点补焊时,因没有对洗气塔出口阀门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切断电源,致使煤气倒入,造成3人死亡。
1988年4月3日,湖北省云梦县农药厂新建成的农药枯叶青装置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1989年4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化工厂氟制冷剂工段液氯汽化岗位发生汽化锅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
2004年4月4日,上海松江县佘山无机化学品厂一职工在清理碱式氯化铝废水池时,因吸入硫化氢气体而中毒,另有4名职工盲目施救,共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984年4月5日,四川省自贡市釜江化工厂氟精馏塔内铝波纹填料在空中燃烧,造成2人死亡。
2006年4月6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增荣化工有限公司(已停止生产)在使用切割机拆除管道时,引燃管道内硝基苯残留物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
2014年4月6日,位于漳州古雷的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发生重大爆炸着火事故,造成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57万元。
2014年4月7日大约8:20,美国新泽西州Absecon镇Berkley大道发生天然气泄漏,导致周边若干户居民疏散。
南泽西天然气公司官员说,泄漏发生在街道下面的1段直径2英寸(约5厘米)天然气主管道,进行主管道更新施工的承包商人员损坏了这段管道,由此引发泄漏。
2014年4月8日,内蒙古乌海市泰和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在进行脱硫罐检修焊接时发生燃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1997年4月9日,安徽省灵璧县化肥厂进行年度大修,在清除变换炉内残留瓷球及催化剂作业中,发生人员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
1986年4月10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化肥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嘉兴三塔路的故事嘉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有趣的故事。
其中,三塔路被认为是嘉兴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
三塔路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得名于路上的三座古塔。
这条街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嘉兴的繁华商业中心。
在古代,三塔路上的商铺琳琅满目,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远近来嘉兴的商贾和游客络绎不绝。
据传,三塔路上的三座塔分别是光孝寺塔、宝石塔和宝瓶寺塔。
这些古塔建于不同的时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光孝寺塔建于南宋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佛教古塔之一。
塔高33.3米,塔身为八角形,气势宏伟。
据说这座塔是为了纪念当时的皇帝宋光宗而建造的。
塔内有佛经、佛牙舍利等文物,是嘉兴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宝石塔建于明代,塔高约30米,造型独特。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岩石塔之一,因为其塔身外覆了许多五彩斑斓的石块,被誉为“宝石之塔”。
曾经,宝石塔被视为嘉兴城的标志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宝瓶寺塔建于元代,高约15米,是一座七级砖塔。
塔身刻有精美的佛教图案,具有浓厚的佛教意味。
宝瓶寺塔是嘉兴最古老的佛教塔之一,也是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古塔,三塔路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如岳王宫和南湖。
这些建筑和景点都见证了嘉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如今,三塔路已经成为了嘉兴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人们可以欣赏到3个不同时期的塔,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同时,三塔路上的古建筑和小吃也是游客们的一大亮点。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感受到浓厚的嘉兴风情。
三塔路保存着嘉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嘉兴市民和游客们闲逛的好去处。
无论是欣赏古塔的壮丽,还是品尝美食的诱人,三塔路都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难忘的体验。
南通文峰塔及其附近明清建筑调研----建筑与文化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082班王建指导老师:徐永战●文章摘要:文峰塔,是南通三塔中身材最魁伟也是最年轻的小弟弟,始建于明代万历46年。
倒影中,文峰塔醉了。
游船滑过,塔影幻化为水波飘向远方。
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东南,是南通人崇文兴业的文化象征。
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
⏹历史文化文峰塔曾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大修,上一次修膳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仅是进行了小范围的抢险式维修。
三十年来,文峰塔虽然主体结构尚好,但屋面、栏杆等皆有破损,不少飞鸟筑巢其间,也对塔身保护造成了一定影响。
建国后的两度修理后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是我市目前现存体量最大的风水建筑,现为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高眺远,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为庭院式建筑,是市文联、书画院、艺术馆所在地。
近十年来,文峰周围新添了富有特色的庭院式建筑,称文峰塔院。
建筑选址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东南,是南通人崇文兴业的文化象征。
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
相传,明代兴风水之说,言自淮水以南一马平川,千余里内仅南通有狼五山,此为南通的“官禄宫”。
当时凿山取石,构筑新城,营造园林,破坏了“官禄宫”,以致通籍举子屡试不爽;通籍官员多被贬斥。
于是有人提议城东南地势低洼,润泽文脉,可造文峰塔、三元桥,必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兴盛。
或许历史的巧合,南通建城千年中的前500多年里,没有出什么名人。
直到16世纪初明后期,方有了凌相凌楷兄弟、马坤、陈尧陈大科父子及侄儿陈大壮、顾养谦顾国宝祖孙以及范风翼、包壮行等近百个进士,遂出了胡长龄、张謇两个状元。
其实“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辈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以塔附会,仅是美谈而已。
历史渊源文峰塔塔院,是先有塔,后建寺院的。
因塔建寺,名曰“五福寺”。
南通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介绍狼山狼山坐落于南通市区南部,邻近长江,是南通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狼山海拔仅106米,但山上树木葱郁、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骆宾王墓、三仙祠、支云塔等,登上山巅则可俯瞰长江,风光极佳。
狼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这里的佛教建筑遍布全山,是礼佛祈福的胜地。
濠河风景名胜区濠河位于南通市中心,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代护城河,它始建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现在的濠河风景区以濠河为主体,两岸林木葱郁、景观丰富。
你可以在河畔绿地闲庭信步、或参观名胜古迹,也可以坐船游河,尤其是晚上在船上欣赏到的濠河夜色,最为迷人。
军山军山位于南通市区南部、狼山的东南,是狼山一带五座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
山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登上高处可远眺长江与狼山,风光无限。
山顶坐落着历史悠久的普陀别院,是南通有名的佛教胜地,在此可礼佛祈福,还可一睹世界上最大的翡翠观音座像。
水绘园水绘园位于如皋古城东北角,是如皋的必游景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末江南才子冒辟疆将它建造得更为完善,园子的模样同苏州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除了它精致的景致,使它出名的原因更在于这里是冒辟疆和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隐居的地方。
如今的水绘园经过扩建,不只是单纯的古典园林,还引入了游乐园、动物园。
啬园啬园是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墓地,原名啬公墓,墓地是张謇生前亲眼看中。
憩厅于1956年落成时,郭沐若曾题赠“张季直先生纪念馆”匾额。
啬园现为规模很大的植物观赏园,园内古树参天,有池杉、龙柏、珙桐等珍稀树种200多种,总数8600余株,主要景点有百花园、鱼乐廊、环溪映山楼、待吟书屋、望鹤亭、松鹤轩、迎宾小筑等,是一个以鸟语花香、田园野趣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南通探险王国南通探险王国是以科幻探险和惊险体验为特色的主题公园,由史前探险、3D、4D巨幕、海螺湾、嘟比历险、室外水上游乐项目、童梦天地,恒温水世界、摩天轮、大摆锤、旋转木马、飓风飞椅、高空飞翔、毛勒立环、波浪翻滚、太空飞梭、海盗船、空中飞舞、转转杯等游乐项目组成,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游玩需求。
南通崇圣寺旅游景点
南通崇圣寺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
以下是南通崇圣寺的旅游景点的正文和拓展:
1. 寺庙本身:南通崇圣寺建于唐代,是南通市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佛教寺庙之一。
寺内建筑宏伟,历史悠久,包括正殿、厢房、钟楼、鼓楼、法堂、禅林等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 塔院:南通崇圣寺塔院是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置有多座古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崇圣寺塔,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也是南通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塔院中的古塔高耸入云,给人以敬畏之心,是一处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绝佳之地。
3. 佛教文化:南通崇圣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寺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经典,包括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禅宗经卷等,是研究佛教文化和传承佛教经典的重要场所。
此外,寺内还有众多佛教信徒,他们虔诚地信仰着佛教,向游客展示着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4. 美食文化:南通崇圣寺周边有许多美食街,是当地人们聚集的地方,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美食,如姜葱蟹、油爆虾、糯米鸡、生煎包等,是游客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
南通崇圣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不仅拥有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佛教文物,还有当地特色美食和浓郁的文化氛
围,是一处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地处长江之尾、东海之滨的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渔米之乡,地杰人灵。
是一座被水环绕、滋润而透着灵秀的美丽城市。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通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个气象站七个第一。
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
江海大地还孕育了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著名数学家杨乐及2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美誉。
南通古称通州,五千多年前,还是茫茫海域,江海之水因涨沙冲积成沙洲,经过漫长的岁月先后四次大规模的并接才成为陆地,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形成了现代南通的境域。
南通自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在这里设立通州府建城,领静海、海门二县,至今也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雍正三年(1724年)改通州为直隶州,辖泰兴、如皋两县,隶江苏市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隶江宁市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设南通县公署。
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为苏常道管辖,海门、崇明等归沪海道管辖。
1934年设立南通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南通崇明、启东、海门、如皋、靖江六县。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3月,在南通县北兴桥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期间,设通东、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东掘港建立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建国后,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直到1989年以后南通市下辖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
古时南通称通州,得势于独特的江海之交地理位置。
江苏的南通州与北京的北通州,遥相呼应。
为此,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一副令人传颂的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在只有航运的年代,南通北往,恰如其分。
南通距离上海并不远,过去两地往来却因长江天堑而交通多有不便。
在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初期,我在上海到南通去,只能以轮船出行,我们在上海的十六铺码头,搭乘晚上驶往南通的长江轮船,要在船上宿一夜,次日清晨才能到达南通港。
三塔中的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16级密檐式方型塔。
除叠涩外,全以白灰抹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利于塔内采光通风。
塔内装有木骨架,循梯可达顶层。
唐宋元明年间,游人频频登塔远眺,在塔上赋诗题字。
塔顶的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
塔顶还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
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它是明初被朱元璋封为黔国公的沐英后裔孙世阶手书。
字体雄浑遒劲,刚毅秀拔。
南北两塔均高43米,为10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外观装饰成楼阁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拱,檐下有浮雕联窗等;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显得十分华丽。
相传,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迟恭韬、徽义和徐立三位工匠来大理设计指导当地人民修建的。
尉迟恭韬传说是位神匠。
负责塔体的设计、施工。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也是唐建筑风格在西南的实践案例。
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11000多尊铜佛,用铜40500多斤,负荷非同一般。
崇圣寺因历经地震与兵燹,庙宇早已荡然无存,惟有三塔巍然屹立。
修建大理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修建浮图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
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记载:"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级,其二差小,多铸金为顶。
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传说中还有镇风水之说。
过去曾说过苍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鹏,这与大理民间传说有众多的龙的神话,用金鹏克龙是一致的。
现存的塔还有弘圣寺一塔、白塔、蛇骨塔等。
三塔公园占地200亩。
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三塔进行了维修,维修过程中,挖掘出重要历史文物680余件,经过整理后正式向游人展出。
1997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拨款550万元在三塔公园恢复重建了南诏建极大钟楼和建极大钟;1999年又拨款1104万元,恢复重建了雨铜观音殿,重铸了雨铜观音像,上述两大工程的恢复重建,为崇圣寺三塔公园新增了两道亮丽的景观。
南通的名胜古迹介绍
南通,是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许多名胜古迹。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南通,因江海交汇,河网交错而得名,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公元前6000年左右,已有先民定居;公元前5000年左右,形成早期城市;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置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
张謇于1895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铁路学校——张謇铁路专门学校(现南通大学前身);190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张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曾涌现出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之父”。
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一生创办了100多所学校,100多家工厂,涉及纺织、建筑、交通等领域;他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国青年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1 —1 —。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逛逛的地方是崇圣寺三塔古城。
这地方啊,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当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古城,就被那庄重而神秘的氛围给深深吸引住了。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
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
咱们先来说说这崇圣寺三塔。
这三塔啊,可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远远望去,那高耸入云的塔身,就像是三位守护着古城的巨人。
主塔千寻塔高大雄伟,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南北两个小塔,精巧玲珑,与主塔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走近三塔,你会发现塔身上的雕刻精美绝伦。
那些佛像、花卉、神兽,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一尊佛像,他的表情慈祥而宁静,仿佛在默默庇佑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那细腻的线条,生动的神态,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穿过三塔,咱们就来到了崇圣寺。
这座寺庙建筑宏伟,气势磅礴。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回荡。
在寺庙的庭院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它的枝干粗壮,树叶繁茂,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挡阳光。
我站在那棵银杏树下,闭上眼睛,聆听着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在古城里漫步,你还能看到许多传统的白族建筑。
这些建筑飞檐斗拱,白墙青瓦,充满了民族特色。
有的人家门口还挂着红灯笼,给整个街道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我曾走进一家白族小院,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品尝他们自家做的三道茶。
那茶的味道,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古城又是另一番景象。
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有美味的特色小吃。
我买了一个小巧的木雕,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拿在手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朋友们,崇圣寺三塔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希望你们也能亲自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美好,相信一定会给你们留下难忘的回忆!好了,今天的导游就到这里啦,祝大家玩得开心!。
南通:狼山与濠河虽是初夏,黄梅天尚未在江淮来回拉锯,但连日阴雨,已给人闷热潮湿的感受。
特别是,6月7日,骄阳一露脸,居然给了上海人一个37°C的高温天。
上海人习以为常的连续几十天酷热的炎夏已不是我等出门旅行的时段,于是想在7月之前乘凉快之日出行一次。
去哪里呢?见集散中心有“南通狼山一日游”优惠。
久闻狼山大名,心仪已久。
苏通大桥造好后,上海已大大缩短通往南通的时间。
不错,当然就是它了。
12日,早上9时半,阴天。
车开了一个半小时,进入南通市区。
下了高架高速道,已到了南通体育馆大门口。
驾驶员説,按规定要等候南通导游“地接”,所以停下来先休息片刻。
于是大家纷纷下车亲密接触南通大地,领略这块初临的陌生土地上的风情。
嘿,南通现在还挺牛的,至少眼前这座规模颇大的现代派风格的体育场馆足以比拼全国前十名次。
南通有了这个“硬件”,可以常常举办国家级的甚至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
体育场北面隐隐展现一片摩天楼群,在向曾经以来自现代大都市而矜持孤傲一时的上海人宣布:这儿已并非昔日江北乡野,南通亦是现代工商城市。
江苏的城市,都有一种追求大气派的规划。
在开发新区,总是笔直开阔的马路,两旁要麽绿荫蔽天的人行道,要麽花园连绵,夹杂着形形式式的漂亮楼宇。
南通的造船、海工、建筑、港口、纺织、石化、新能源等产业十分发达。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3418亿元,中国大陆城市第26位,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地级市第8位。
市属五县(市)海门市、海安县、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均为全国百强县(市)。
在中国长江口地区,由于南通与上海的经济关系、人员来往密切,被称为“北上海”。
(花园般的人行道和摩天楼)不料,这地接导游竟慢步姗姗来迟,上车后向我们解释説是因为错等在了前面的十字路口。
可就这一下,浪费了我们半个小时。
车开了,才几分钟,一个大转弯,我们惊讶地发现,山顶上建有宝塔的狼山竟就在面前不远处。
这真够扯淡的,司机不识路,导游又等错了地方,目的地狼山却近在咫尺。
南通市如皋县名胜古迹简介【天宁寺】在江苏南通市中学堂街。
建于北宋,现大部分建筑是明宣德年间重建。
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光孝塔等。
塔为五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木结构部分,还保留有宋元时代的建筑风格。
是长江下游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代佛教建筑。
【支云塔】在江苏南通市狼山。
是一座五级四面仿楼阁的木塔。
据地方志和碑刻记载,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焚毁,十八年重建。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地震,塔角檐损坏,后经修葺。
塔高35米,平面方形,底层四周有塔廊。
塔身砖壁外面每层有腰檐和平座栏杆,内有木梯,登塔可远眺江景。
【文峰塔】在江苏南通市文峰路。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清嘉庆年间重修。
塔高39米,砖木结构,平面六角形,五层,仿楼阁式。
塔身砖壁,外木檐平座栏杆。
每层塔门四隐四现,上下文错。
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覆钵亦不大,上有相轮七重。
腰檐伸出较长,檐角向上反翘,古朴优美。
【南通博物苑】在江苏南通市东南濠河畔。
建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中国自办最早的博物馆,创办人张春。
初建时,占地35亩,以后逐步扩大。
有中馆、南馆、北馆,收藏、陈列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并广植树木花草,饲养少数动物;又有假山、荷池、茅亭、水榭。
是博物馆兼为植物园,具有园林特色。
1938年日军占领南通,博物苑遭受严重的破坏。
解放后修复,除收集散失的文物外,并征集南通地区的文物、资料,成为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
【姚存天祚岩题名石刻】在江苏南通市狼山东北麓坡上。
长宽各80厘米,分五行,右下部已剥蚀。
经考证,全文应为,“天祚三年囗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部朝觐迴到此”。
字体略近魏碑。
五代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姚存到南京去朝觐齐王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回来途经狼山时留此题名。
以后历代均有人在此题名刻石,该坡便称题名坡,山岩便称天祚岩。
【狼山】在江苏南通市南郊长江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