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市场实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49.50 KB
- 文档页数:16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科学系课程设计报告授课时间: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__ 食品检验实验室设计_ ___专业年级:__ 食品质量与安全2009级_ _计划学时:_________ _1.5周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 傅海庆 _________项目名称:柠檬味碳酸饮料品管实验室设计学生姓名:__ 刘秀莹___ __学号:______ 092233001_ _ _____成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目录一总体设计 (4)1 产品介绍 (4)2 实验室性质 (4)3 建设规模 (4)4 实验室面积 (4)5 实验项目 (4)5.1感官检查 (4)5.2理化试验 (4)5.3微生物实验 (4)6 试验台、橱柜 (5)7 水龙头、清洗池 (5)8 电器和照明(见线路图) (5)9 空调(见仪器设备清单) (5)10 仪器设备(详见清单) (5)11 电容量 (5)12 试剂(详见试剂药品清单) (5)13 实验室管理制度 (5)13.1 实验室选址、规模及室内设施摆放要求 (5)13.2 感官实验室一般要求 (6)13.3 理化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6)13.4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一般要求 (7)13.5 仪器的管理 (7)13.6 化学药品的储存及管理 (7)13.7 危险品的安全储存要求 (8)13.8 中毒症状与救治方法 (8)13.9 灭火方法 (9)14 实验过程的相关要求 (9)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9)三实验药品清单 (11)四、总体平面布置图及水管线路、水龙头位置图(见课后插图)五、橱柜、实验台正面、侧面示意图(见课后插图)六、照明灯、电话、网络、电插座位置图(见课后插图)一、总体设计1、产品介绍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制备色谱技术在柠檬酸生产中的应用1 柠檬酸的发展历史上, 欧洲人从柠檬果汁中用钙中和法得到了结晶的柠檬酸, 但产量受资源条件限制。
20世纪初, 发酵法生产柠檬酸技术得到发展, 该方法以糖类为原料, 采用黑曲霉发酵过程, 于5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51年, 国外柠檬酸的产量为2.5万吨。
我国柠檬酸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80年的产量为8374吨。
由于当时粮食短缺, 我国科技人员培育了粗料发酵的黑曲霉菌株, 开发了以地瓜干为原料的生产工艺。
这一技术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有一定优势, 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 并较早地出口到了国外。
由于当时国内的食品工业还欠发达, 国内生产的柠檬酸主要用来出口, 且发展较快。
1990年柠檬酸的产量为6.13万, 2000年达到32万吨, 预计2001年的产量可达到38万吨。
在产品出口方面, 增速也较大。
20世纪70年代, 出口量只有几百吨, 而1980、1990、2000年的出口量分别达到了5017吨、4万吨和26万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 年创汇额超过2亿美元。
2 传统的柠檬酸分离技术传统的“钙盐法”柠檬酸生产技术是从含柠檬酸的发酵液中除去菌体后,加入钙,使柠檬酸以钙盐的形式析出, 过滤, 洗涤, 硫酸酸析, 得到粗柠檬酸钙溶液, 再脱色、交换、浓缩、结晶而得到成品。
这一技术从柠檬酸实现工业化生产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 “钙盐法”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每生产一吨柠檬酸要消耗一吨硫酸和一吨碳酸钙, 同时排放2.5吨的湿硫酸钙。
处理大量的湿硫酸钙已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此, 国内外专家和领导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开发从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方法, 以代替“钙盐法”。
我国曾先后进行过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分离柠檬酸的工业试验, 但均因技术不成熟而未能在行业中推广。
近年来, 国内外大量开展了用特殊的吸附树脂从发酵液中色谱分离柠檬酸的研究工作。
注:本文仅做经验交流之用,请勿转载或引用。
经济学课堂实验的实践与思考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可实验科学,主流的观点正如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在他们第12版的《经济学》[1]中所描述的:经济领域是极其复杂的。
其中有成百万人口和企业,千百种价格和行业。
在这种环境下探索经济规律,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借助于控制下的实验。
控制下的实验是指除所研究的对象外所有其他事物均保持不变的实验。
因此,一个试图确定糖精是否会使老鼠致癌的科学家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仅仅改变糖精的数量。
空气相同、光线相同、老鼠的种类相同。
经济学者在检验经济规律时没有这样优越的条件,他们不能从事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控制下的实验,因为他们不易控制其他重要因素。
他们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一样,一般只能限于以观察为主。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往往以那些具有广泛适用性、优美数学形式和精巧措辞的模型为主,黑板加粉笔则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式。
对那些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往往很难把这些经过高度简化的模型与经济现实联系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通过死记硬背在脑海里强化这些模型的基本内容与结论,或者把这些模型当作纯粹的数学应用题作为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
即使在很多充满趣味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与抽象的模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也经常是令学生费解的问题。
然而随着实验经济学兴起,课堂实验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弗吉尼亚大学的Charles Holt教授,加州大学的Ted Bergstrom教授等诸多学者已经在经济学课程中广泛开展课堂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经济学课堂实验的起源与发展课堂实验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建立在实验经济学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然而在此之前则可以追溯到张伯伦(Chamberlin)为哈佛大学博士生开始的经济学课程。
柠檬市场的实证检验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柠檬市场。
验证了“柠檬市场”理论,并对解决此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本文最后讨论了柠檬市场的应用前景及其对策。
标签:柠檬市场产权信息不对称一、“柠檬市场”理论简介“柠檬”(lemon)是来源于美国对次货或二手商品市场的称呼,是由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列夫在1970年提出的。
他将“柠檬”这一词引入了信息经经济学,对次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并且还提出了“柠檬市场”(the lemons market)理论。
即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买方具有更多信息的时候,由于买卖双方的对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低质量的产品将会把高质量的产品驱逐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最终还会导致市场规则紊乱。
二、“柠檬市场”理论的实验室检验在本实验中,将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实验,首先是在完全信息市场下进行的产品交易;接下来是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下进行的交易。
这两个阶段的交易区别只是在于买方所了解的产品信息不同,其他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3个卖方和4个买方进行交易;买方在交易过程中只能购买一单位商品,而卖方则可以卖出两单位的商品。
实验的购买顺序是由抽签决定的,在抽签决定是由哪一位买方决定购买顺序后,由该买方来决定购买顺序是从一号到三号(买方编号)。
1.完全信息市场下的交易首先要完全公开卖方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等级;然后由一号进行购买,若一号决定购买某一卖方的产品,则就进行交易,交易后由二号进行交易;若不愿要进行购买则推出这轮交易,等待下一轮交易,然后同样由二号进行交易。
接下来二号、三号的交易过程与一号是相同的。
在这个阶段,卖方所售产品的质量等级和价格是完全公开的。
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的了解是完全相等的。
在这一个阶段我们会发现交易价格和质量等级很快可以达到一个很有效的水平,在這个水平上,可以使利益最大化。
通过实验,在完全信息阶段,产品在第三个交易期达到均衡,并且都购买二级产品。
化学趣味实验————————————————————————————————作者: ————————————————————————————————日期:ﻩ化学趣味实验张亚丽一、活动目的1、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2、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温故知新。
4、实验尽量使用生活中的“废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对象:待定三、活动地点及时间:待定四、活动形式学生提前报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
实验成功后,在活动当天在现场展示成果,并交流里边所蕴涵的化学知识。
五、活动流程1、活动一个星期之前,学生报名选择项目。
分组后,教师提供方案和实验原理、操作步骤。
2、教师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3、实验成功后,在活动当天,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实验成果,并揭示实验原理,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六、活动内容1..会跳舞的小木炭当你看到小木炭在试管里上下跳跃,一会儿又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硝酸钾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化学兴趣。
二、实验原理硝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放出氧气,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流促使“木炭跳舞”。
2KNO3= 2KNO2+ O2↑C+O2= CO2 +394KJ三、实验用品器具:试管、酒精灯、试剂:木炭、硝酸钾四、实验步骤取一支硬质试管,放入2~4 g硝酸钾固体,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的底部至硝酸钾融化;再用镊子夹取一小粒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烧红,投入融化的硝酸钾试管里,就会看到燃着的小木炭在液态的硝酸钾表面上下跳跃,形成了“小木炭跳舞”的奇观。
五、思考题1、叙述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2、指纹检查【实验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
实验一果蔬酶解高效制汁技术与工艺一、实验目的了解酶解榨汁工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酶解榨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仪器1. 原料:胡萝卜2. 试剂: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果胶酶(法国LAFFORT EX果胶酶EX-V/OP/HC),均为食品级3. 工具:5L量杯,煮锅,塑料盆,果汁瓶(500mL规格),菜板,菜刀,手套,纱布,温度计4. 设备:打浆机(九阳),胶体磨,漂烫机,电磁炉,清洗滚刷机5. 仪器:手持糖量仪,流变仪三、前期准备1. 购买所需原料、试剂。
将酶按1:10的比例溶解于纯净水中备用。
2. 清洗设备,先用4%的NaOH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2%硝酸酸洗,再水洗,加工前用水洗,确保所需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方法见附录。
实验前一天将实验台打扫干净,摆放好实验用品。
四、实验原理出汁(浆)率一般是指从水果原料中压榨(或打浆)出的汁液(或原浆)的重要与原料重量的比值。
出汁率低不仅会使成本升高,而且会给加工过程造成困难。
果蔬的取汁是果蔬汁加工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取汁方式是影响出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影响果蔬汁品质和生产效率。
果蔬出汁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汁率=汁液重量/果蔬重量×100%(压榨法)出汁率=(果汁的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原料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果蔬破碎后,为了提高出汁率,生产中有时需要加入酶制剂对果树浆料进行处理,分解果胶。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 Ferment)先后开发了“最佳果浆酶解工艺”(Optimal Mash Enzyme, OME)和“现代水果加工技术”(Advanced Fruit Processing, AFP)。
OME处理时温度要低,最好是15~25℃,出汁率(以可溶性固形物计算)能达到85%以上。
同温度可使果蔬汁的风味、色泽及营养成分损失。
《食品添加剂》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框架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要内容(时间: 5 分钟)1.组织教学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食品香味剂、调香【步骤一】说明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时间: 5 分钟)1.学会香精、香料的基本辨别方法,能辨别出常见的香精、香料。
2.初步掌握调香方法【步骤二】新知识的引入(时间: 5分钟)图片【步骤三】操练1(通过任务训练或案例分析,懂得新知识的初步运用)(时间: 25 分钟)第六章食品香味剂前言1.为什么会有香味?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经过鼻孔刺激嗅觉神经,然后传至大脑而引起的感觉。
2.为什么要调香?香,是食品的几大感官指标之一,它能增加人的心理愉悦感,激发人的食欲。
作为加工食品的各种原料,其原有的香气会在加工过程中挥发过半,更何况大部分原料原料本身就无味,要想靠这些物质产生令人愉快的香气是很难办到的。
因此,人们就用添加香精或香料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案例说明:食品香料无处不在一、香料香料这个名词从广义来说,它是指香料(香原料)与香精的统称,通常说的“香料工业”就是指生产香料与香精的工业。
从狭义来说,香料只是指“香料”(即香原料)而不包括“香精”。
平时说的“合成香料”、“天然香料”中的“香料”两字就是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香原料”而不包括有香精的涵义。
为了避免词义混淆,下面提到的“香料”两字都是采用它的狭义的内容。
1.定义:所谓食品用香料是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香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香气或味感尝出香味的物质,它可能是一种“单一体”,也可能是一种“混合体”。
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大类。
一种香料在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情况下,它应具有自己的香气或者香味的特征。
2.香料的分类——gb2760-2007附录二、香精一般来说,香精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一般含有适宜的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
⾷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品感官评价》课程课程编号:40472016实验指导书前⾔1.实验总体⽬标本实验课程是为了配合⾷品感官评价理论课程的教学,开设的⼀门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加深对⾷品感官检验理论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品感官检验的⽅法,并能够在市场调查、新⾷品开发和⾷品⽣产的质量控制等实际⽣产活动中进⾏具体应⽤。
⒉适⽤专业年级本门课程适⽤于⾷品科学与⼯程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
⒊先修课程统计学原理及⽅法、⾷品⼯艺学、⾷品风味化学、⾷品化学、⽣理学、⼼理学等课程。
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要求有专门的⾷品感官评价室,包括样品准备区、评价区和集体讨论区。
在评价区内每个评价⼈员相互隔离,每⼈配置⼀台终端电脑;样品准备区需备有微波炉、⽔池、冷藏箱、准备台等必备设备和设施;集体讨论区需备有圆桌或长⽅形桌⼀张和椅⼦若⼲把。
⒍实验总体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做到:1.较为深⼊的了解⾷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条件;2.掌握⾷品感官评价的⽅法;3.能够将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和⽅法应⽤于具体的实际⽣产活动中。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法建议重点:三点检验、排序检验、描述性检验。
难点:描述性检验中描述词汇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集体评价结果进⾏统计学计算和验证。
⽬录实验⼀⾹精⾹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实验⼆乳制品的感官评价实验三焙烤制品感官评价实验四⾁制品的感官评价实验五软饮料的感官评价实验⼀⾹精⾹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味觉和嗅觉基本识别能⼒测定实验)⼀、实验⽬的确定每个品评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强弱的能⼒。
熟悉和掌握匹配实验的⽅法。
⼆、实验内容通过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味,来确定每个评价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强弱的能⼒。
统计每位评价员和评价员⼩组的正确率。
三、实验要求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味,将⾃⼰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第1篇实验名称:饮料稳定性与保质期研究实验目的:1. 了解饮料的稳定性与保质期之间的关系。
2. 探究不同添加剂对饮料稳定性和保质期的影响。
3. 学习饮料制作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1. 原料:纯净水、白砂糖、柠檬酸、食用香精、色素、果汁等。
2. 仪器:电子秤、搅拌器、容量瓶、恒温箱、显微镜、冰箱等。
3. 药品: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酸钠等。
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实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添加剂。
2. 配制饮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不同添加剂的饮料,确保各组饮料的口感和色泽一致。
3. 稳定性实验:将各组饮料分别置于恒温箱中,观察并记录饮料的沉淀、分层、浑浊等现象。
4. 保质期实验:将各组饮料分别置于冰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饮料的变化,如口感、色泽、微生物数量等。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饮料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实验结果:1. 对照组饮料在恒温箱中稳定性较差,出现沉淀、分层、浑浊等现象,保质期较短。
2. 实验组饮料在恒温箱中稳定性较好,沉淀、分层、浑浊等现象较少,保质期较长。
3. 添加苯甲酸钠的饮料稳定性最好,保质期最长;添加山梨酸钾的饮料稳定性次之,保质期较长;添加柠檬酸钠的饮料稳定性较差,保质期较短。
4. 在保质期实验中,对照组饮料口感变差,色泽变暗,微生物数量增加;实验组饮料口感、色泽、微生物数量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结论:1. 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饮料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2. 苯甲酸钠对饮料的稳定性和保质期提升效果最佳,其次是山梨酸钾,柠檬酸钠效果较差。
3. 饮料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择添加剂,可以有效保证饮料的品质和口感。
实验建议:1. 在饮料制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提升饮料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2. 在添加添加剂时,应注意添加量,过量添加可能导致口感和色泽变差。
3. 定期对饮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饮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
功能性食品设计方案功能性食品的设计本组成员:吴志龙、郭彬、奚之国、袁仁杰、赵斌、丁健、王款款、李阔、李钊捷、冯丽、蒋教娟1.市场调查(郭彬、吴志龙、丁健、袁仁杰、赵斌)目前市场上有那些抗衰老(预防肥胖/低糖)的产品:原料、功能因子、批主要原料厂家价位(元) 批号功能因子三和柚子茶柚子果肉、柚子汁、水、蜂蜜、果糖、柠檬酸韩国三和氏阳食品公司38 乙酰辅酶A羧化酶谷缁醇宝蓝柠檬汁柠檬汁、柠檬香精、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钾)意大利14.8 乙酰辅酶A羧化酶谷缁醇三得利超级纤维体水、白砂糖、食用香料、氯化钠、柠檬酸钠三得利(上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2.7 QS31150601 2008乙酰辅酶A羧化酶谷缁醇旺旺柠檬C 水、白砂糖、柠檬汁、柠檬酸钠、柠檬香精、维生素C 山东祥旺食品有限公司2.8 QS37010601 0891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黄酮素谷缁醇乐天山楂果汁饮料水、白砂糖、山楂浆、柠檬酸、维生素C乐天华邦(北京)饮料有限公司8.5 QS11000601 0788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黄酮素天喔茶庄酸梅汤水、山楂浓缩汁、食用盐、柠檬酸、苹果酸、乌梅香精上海天喔茶庄饮料有限公司2.5 QS31170601 0148膳食纤维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黄酮素谷缁醇今麦郎酸梅汤水、乌梅浓缩液(乌梅、桂花、甘草、陈皮)山楂浓缩汁、凉茶浓缩汁、金银花、柠檬酸、苹果酸今麦郎饮品(隆尧)有限公司2.2 QS13050601 0227膳食纤维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黄酮素谷缁醇绿原酸荷叶碱康师傅乌龙茗茶水、白砂糖、乌龙茶叶、乌龙茶浓缩汁、维生素C、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2.1 茶多酚、单宁酸、乙酰辅酶A羧化酶康师傅铁观音茶水、白砂糖、铁观音茶叶、铁观音浓缩汁、维生素C、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2.1 茶多酚、单宁酸、乙酰辅酶A羧化酶三得利乌龙茶饮料水、乌龙茶、维生素C、柠檬酸钠三得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2.5 QS51150601 2008茶多酚、单宁酸、乙酰辅酶A羧化酶天喔茶庄普洱茶水、普洱茶、木糖醇、NaHCO3、安赛蜜、阿斯己甜上海天喔茶庄饮料有限公司2.8 脂肪分解酵素酶、杨协成柠檬味薏米饮料水、白砂糖、薏米、柠檬酸、维生素C、食用香料杨协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3.9 活性清脂因子、乙酰辅酶A羧化酶、谷缁醇汇源山楂果肉饮料山楂原浆、水、山楂浓缩浆、白砂糖、果葡糖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9 类黄酮素乙酰辅酶A羧化酶浆、柠檬酸、维生素C2.产品的设计(吴志龙、赵斌、王款款)采用那些原料(1~3种)、功能性因子(2~3种)、功能因子的安全性、添加量、提取方法、产品的形式、价位(成本),产品的定位。
年产10000吨柠檬酸发酵工厂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详细阐述一个年产10000吨柠檬酸发酵工厂的设计方案。
柠檬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
随着市场对柠檬酸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设计一座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柠檬酸发酵工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工厂设计的总体思路、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工厂设计和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柠檬酸发酵工厂设计的总体思路,包括工厂规模、产品定位、工艺流程选择等。
随后,将详细阐述柠檬酸发酵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菌种培养、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与纯化等关键环节。
在设备选型方面,将重点介绍发酵罐、离心机、蒸发器等核心设备的选择依据和技术要求。
本文将关注节能减排技术在柠檬酸发酵工厂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工厂的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期望能为柠檬酸发酵工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案,为推动柠檬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厂总体设计在年产10000吨柠檬酸发酵工厂的总体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生产流程的顺畅、设备布局的合理、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益。
工厂选址应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并考虑环保法规的制约,确保工厂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工厂内部布局需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确保原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以及中间过程的处理都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和包装车间等主体生产区域的布局应紧凑,同时考虑通风、照明、温度控制等因素,确保员工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仓库、配电房、锅炉房等辅助设施也应合理规划,以支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环保设计方面,我们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工厂内设置废气处理装置,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工厂还配备噪音控制设备,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经济效益方面,我们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措施,确保工厂的盈利能力。
┊┊┊┊┊┊┊┊┊┊┊┊┊┊┊装┊┊┊┊┊订┊┊┊┊┊线┊┊┊┊┊┊┊┊┊┊┊┊┊┊┊博弈论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囚徒的困境实验地点:经济综合实验室实验目的:验证公共产品私人投资的市场失灵问题实验内容我们要进行一个卡片游戏,每个同学都会和另一位同学组成一组(由教师指定)。
每个人都将拿到两张扑克牌,一张是红色的(红桃或者方块),一张是黑色的(黑桃或者梅花)。
牌上的数字或者图案不重要,关键是看颜色。
游戏开始后,每个人将一张牌放在自己的胸口(牌面朝里,别让他人看到你出什么牌),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你已经作出决定,但是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什么。
你出的牌和小组里另一位同学出的牌一起决定你的收益。
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同学出红牌,你将得到 3 元;假如另一位同学出黑牌,你将得到 0 元。
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同学出红牌,你将得到 5 元;假如另一位同学出黑牌,你将得到 2 元。
总结一下:你的收益= 3 元,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红牌;0 元,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黑牌。
5 元,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红牌;2 元,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黑牌。
在你决定好出什么牌之后,把牌放到自己的胸口。
接下来,我们会宣布你和谁组成一组。
注意,每期你将和不同的人搭配。
小组成员之间不允许以任何方式沟通。
然后,你们同时公布你们的出牌。
并在下面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在各轮游戏结束后,我们会按照您表格中记录的收益赋予相应的分数。
在第二阶段游戏中,游戏规则与前者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教师为各位参与者配置了游戏小组后,允许二者在出牌之前进行口头沟通。
然后再进行三轮实验。
实验步骤第一步:实验者对实验进行说明。
第二步:实验。
实验者对每次实验进行记录(共进行三轮)。
第三步:统计分析结果,并讲评。
实验结果┊┊┊┊┊┊┊┊┊┊┊┊┊┊┊装┊┊┊┊┊订┊┊┊┊┊线┊┊┊┊┊┊┊┊┊┊┊┊┊┊┊1、单次实验单次实验的结果理论上有四种,即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红牌你的收益为3;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黑牌,你的收益为0;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红牌,你的收益为5;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黑牌,你的收益为2。
柠檬酸乙酯制备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柠檬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酯类化合物,具有柠檬酸的香味和乙酸的性质。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香料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柠檬酸乙酯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实验条件与结果的讨论,探讨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反应机制。
最后,总结该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柠檬酸乙酯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柠檬酸乙酯的制备过程,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柠檬酸乙酯的制备方法,推导其化学方程式,并阐述实验条件与结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探讨柠檬酸乙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柠檬酸乙酯的制备过程,并推导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条件与结果的分析,我们将探讨该合成过程的可行性和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拓宽对柠檬酸乙酯的理解,为其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奠定基础。
最终,我们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2.正文2.1 柠檬酸乙酯的制备方法柠檬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和食品添加剂,它常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
柠檬酸乙酯的制备方法通常可以通过酯化反应来实现。
制备柠檬酸乙酯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将柠檬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条件通常为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例如在硫酸或者盐酸的存在下,利用酸催化剂加热反应。
在反应中,柠檬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柠檬酸乙酯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柠檬酸+ 乙醇→柠檬酸乙酯+ 水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催化剂的使用量等条件来实现高效率的柠檬酸乙酯合成。
得到的产物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