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诸己使用汇总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26
反求诸己
成语解释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成语繁体反裘諸己
成语简拼FQZJ
成语注音ㄈㄢˇㄑ一ㄡˊㄓㄨㄐ一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反求诸己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诸,不能读作“zhě”。
成语辨形己,不能写作“已”。
近义词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反义词苛求于人
成语例子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英语翻译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5句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句诗中的“君子”指的是有德行、有品质、有操守的人,而“小人”则相反。
所谓“求诸己”,即自我反省、自我评估,寻找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求诸人”,则是指反过来去找别人的不足、找借口、找替罪羊。
这句诗表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了一个人应当先检视自身,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外界。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意为在思考、行事时不会随意比较,而是全面、客观地考虑事物本身的优劣、价值;而“比而不周”,则是看重比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或有偏见、过于片面等。
这句诗表明了一个人应当心平气和、宽容大度,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和目光短浅带到判断和决策中去。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人生非同也,不善假于物也。
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生非(指遭遇事情出现不如意、不满意的情况),君子能够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小人则容易把不如意的情况看作个人攻击或短视、狭隘,无法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此诗中的“善假于物”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一个人应该识别出身边的价值,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4. 君子不器,小人骄庸。
“不器”指的是不装作某种形象或者跟随潮流,而是根据自己的本性去行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骄庸”则是追求虚名、追随潮流、拘泥于表面和形式。
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不去模仿别人或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5. 君子有三乐:少年之乐,衣谷而食之乐,知足不辱之乐。
这句诗强调了君子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所谓“少年之乐”,指的是青春活力、锻炼健康、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衣谷而食”则是指不走极端消费主义路线,注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知足不辱之乐”则是指在成功或失败、富裕或贫困时都能保持从容和镇定的心态,不屈服于外界的羡慕或厌恶情绪。
总之,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应该有健康、自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这三句话,都说求诸己,就是说,凡事要从自己本身来要求,要从自己的方面找原因,不要总是向别人提要求。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有能够让别人了解的才能,不怕没有职位,怕自己不能胜任。
凡事从自己出发,自己有了才能,做得好了,自然脱颖而出。
这一理论在孟子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孟子还打了个比方来说明求诸己,“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公孙丑上》)射箭的时候,首先要求自己站正了,瞄准了,不要总是找其他的原因,比如靶子不好,风太大了,首先要从自身出发。
求诸己,延伸到治理国家政治,则是正己以正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君不君则臣不臣,要治理好国家,那么,国君要以礼相待臣子,臣子对国君才会忠心耿耿,这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了。
在人与人交往中,也要遵循求诸己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一些冲突和茅盾。
“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凡事,对自己要求多一点,严格一点,对别人多一点宽容。
有茅盾、有问题时,要先从自己方面检查,而不是指责对方,互不相让,使得矛盾激化,就是说,要多做自我批评。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求诸己,一有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不对,这样往往小事闹成大事,如果能做到求诸己,说不定就能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七求诸己㈠梳理积累通假字1、非不说.子之道(说,同“悦”,喜欢)2、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同“现”,发现)3、君取.于吴(取,同“娶”)4、今女.画(女,同“汝”,你)实词(一词多义)1.不患无位(患,担忧)2、尧舜其犹病诸!(病,担忧)3、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①看见②发现)4、小人之过也必文(过,过失,过错;文,掩饰)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过,超过)6、闻义不能徙(徙,趋赴)7、今女画(画,画地为牢)8、不舍昼夜(舍,放弃,停止)9、为之犹贤乎已(贤,强,好;已,无事干,闲着)10、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掩饰)12、修己以敬(敬,使……严肃认真)实词(古今异义)1、是.吾忧也(古,这,代词;今,判断动词)2、无所用心..(不用心思,古今同义)3、可使与宾客..言也(古,宾客有等级之分,宾贵客贱;今,联合式合成词,泛指客人)4、吾闻君子不党.(古,偏私;今,政党,集团)5、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古,责备;今,诉讼)虚词1、修己以.敬(用来,目的连词)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千室之.邑(结构助词,的)4、人必知之.(代词,代“过”)5、尧舜其犹病诸.(兼词,于之,对“安百姓”这件事)6、如斯而.已乎.*(而,就,承接连词)(乎,吗,表反问的语气副词)7、中道而废(因果连词,因为)8、君而.知礼(假设连词,如果)9、由也.①,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②(也.①副词,用于句中,表停顿;也.②副词,用在句末,表肯定)10、束带立于.朝(介词,在)11、逝者如斯夫..(斯,代词,这;夫,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12、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怎么,副词)(助词,“者”字结构,的人)(之,取独,助词)13、为之犹贤乎.已(同“于”,比,介词)14、丘也.幸,苟.有过(也,句中提顿,助词;苟,如果,假设连词)固定结构1、患所以立(所以,凭借……立)2、孰不知礼(孰不,谁不……,表反诘语气)3、谓之吴孟子(谓之,称她为……)特殊句式1、不患莫己知(不患莫知己,宾语前置)2、赤也何如(赤也如何,介词宾语前置)3、束带立于朝(束带于朝立,介宾结构后置)4、为之犹贤乎已(为之犹乎已贤,介宾结构后置)5、可使与宾客言也(可使其与宾客言也,省略介词宾语)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7、修己以安人(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8、我欲仁(仁,名词活用作动词)9、修己以敬(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敬)㈡温故知新一、选择题。
至乐莫若读书1、每月一句:读圣贤之书,做贤德之人。
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意思: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性情都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2、每月一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永不凋谢的玫瑰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
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
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
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领导点评:至乐莫若读书1、每月一句:读圣贤之书,做贤德之人。
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每月一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美国“狼”与中国“羊”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人在比较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时,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美国父母是培养子女,中国父母是在养子女。
美国培养出来的是具有独立进取的狼,而中国养出来的事温顺乖巧的样。
“培养”与“养”仅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国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请看下面两个镜头。
一位中国小孩子在前面跑、口里含着饭,一位母亲在后面追、一手拿着盛有米饭的汤匙、一手用筷子夹着菜,后面还有孩子的奶奶双手捧着盛有饭菜的碗……这种场景在中国司空见惯。
中国人对孩子的呵呵是举世无双的,殊不知我们的教育却悄悄地让孩子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君子求诸己【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1),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求诸己:求,要求。
诸,之于。
求诸己,即反求诸己;哪儿做得不对,从自己内心去查找原因,要求自己做好,从而修正自己。
【翻译】孔子说:「君子哪儿做得不对,会从自己内心去查找原因,要求自己做好,从而修正自己;小人则是向外去查找原因,要求别人做好。
」【评析】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多回过头来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躬自省)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心性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
这样自然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地想想:真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我负责的态度。
但绝大部分的不如意事,都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更多的是表面意识不到的深层原因,如果没有深入查找自己的修养,怎能发现不足、修正自己呢?自己的身体、精神难道不是个小世界吗?难道不是归自己管着的吗?那么自己遇到不如意事必有原因,怎能说没有自己的原因呢?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不足,支配着偏差的言行,造成不好的结果,这其中的因果报应,就是自己修养的不足造成了不如意事。
小人欠缺查找自己的修养,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就会盯着别人的不足,一味地要求别人了。
【延展】1、想想自己遇到不如意事的第一反应,是习惯盯着别人的不足,查找别人的原因,或者是先查找自己的原因呢?如果还做不到「求诸己」,想想看应如何扭转这样的惯性反应和根深蒂固的观念?2、现在有许多人无法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习惯推卸责任,学校想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态度,也常感到很困难,想想看:为什么要不重德的人自我负责,是那么遥不可及?。
反求诸己的经典语录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五个关于反求诸己的经典语录赏析: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在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应该向其学习;而在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是一种通过反求诸己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包括是否对人忠诚、是否对朋友守信以及是否认真学习和实践所学知识。
通过反求诸己,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3.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墨子·非攻中》
赏析:这句话将他人视为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结果,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明白自己的得失。
这也是一种通过反求诸己来提高自己的方法。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道德准则,即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通过反求诸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加体贴和关心他人。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包括广泛学习、深入思考、明确分辨和坚定实践。
通过反求诸己,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些语录都强调了反求诸己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省和审视,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话题链接——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1.教材赏悟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
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
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2.名句赏记◆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董仲舒◆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
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史典》◆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有点主见的人,他总是相信自己。
——邓小平◆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仑◆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
可是天才在于自信,在于自己的力量。
——高尔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
——朗费罗◆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狄更斯◆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海明威3.典例赏析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5句【摘要】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告诉我们,君子注重自我修养和内在品德,而小人则倚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正文中,我们深入解读了这句诗的含义,探讨了君子之道和小人之德的区别,以及如何鉴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结论部分总结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强调修身之道的重要性,提倡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不断改进自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应该学会明辨君子和小人的特点,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君子,通过修身养德实现自我的提升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古诗,君子,小人,求己,求人,道德,鉴别,标准,人生,启示,区别,修身,反思,改进。
1. 引言1.1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5句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诗道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根本区别。
对于君子来说,他们在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时,首先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心中有德、言行合一。
而小人则常常将责任和问题推诸他人,不愿意承担自身的责任,缺乏自律和自省的能力。
在古代,《论语》中也曾有类似的描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心系大义,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而小人唯利是图,只顾个人私利而忽略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君子之所以能够自我要求,是因为他们懂得道德与行为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而小人则往往因为缺乏正道的指引,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功和利益,容易被物欲和功名所蒙蔽,迷失自我。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告诉我们,只有懂得对自己严格要求,尊重道德规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君子,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诗句解读古代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品德修养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至理名言。
“君子求诸己”,意指君子应该首先反观自身,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君子以道德为重,以修身为首要任务,力求成为真正的君子,以身作则,以道德榜样带动他人。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 5句作者:张晗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6期诗句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古诗速用:《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求人莫若求己,此言道尽其间真谛。
有些人不明“他助”和“自助”关系之理,遇事一心想着求助,结果使自身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弱,依赖性越来越强。
人是有惰性的,而己不出手,坐等人助,只会助长这种惰性。
清代毕沅第二天就要参加殿试,却被想回寓所备考的两位同僚硬留在军机处值班。
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
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
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结果高中状元。
有人认为毕沅的成功是撞上了大运,而我则认为偶然的背后隐含着必然。
试想,毕沅如果没有经世之才,对奏章上的内容只能用眼认字,而不能用心研读,那么再熟悉的材料也未必能酝酿出戍边安邦之策,而这份研读、酝酿的心力正是毕沅成功背后的那个必然。
一个人只有自身拥有了这份必然的实力,才能牢牢地抓住偶然来敲门的机会。
诗句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古诗速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本意是讲个人有所长,要虚心求学,但不妨用“专攻”来做一篇文章,此间道理,亦值人深思。
只有专攻一点,钉子才能嵌进木板,人才能有所成就,真正的大师从不为获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因为他们知道,在认知的边缘凿出一个小口后,等待着的将会是更大的空白。
当然,专攻己之所攻,不是否定通才、全才,而是虑及常人。
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选己所爱之知,攻之,成之,岂不乐哉。
诗句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古诗速用:庄子以鹏自比,“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容一句,看透了世间繁华,道出了逍遥本色。
多少人追逐名利,为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倾尽一生,为浮华所扰,为名利所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例子
1.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是像君子一样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是像小人一样总去怪罪别人呢?比如说考试没考好,君子会反思自己是不是没努力学习,而小人却会说都是老师教得不好!
2. 你看在职场上,君子会审视自己哪里做得不足去提升,而不是埋怨同事抢了风头,这不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体现吗?就像那个总是怪别人升职快的小张,唉!
3. 生活中跟朋友闹矛盾了,君子会想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赶紧去沟通解决,可小人呢,就只会指责朋友的不是。
你说,这差别多大呀!比如小王和小李那次吵架。
4. 面对挫折的时候,君子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去克服,而小人只会找各种外界理由。
就像那次大家一起参加比赛失败了,君子型的人默默苦练,而那几个总怪运气不好的人,真的是鲜明对比呢!
5. 情感里出现问题,君子会思考自己对对方够不够好,可小人却一味觉得是对方的错。
就像那对总是争吵的情侣,一个总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另一个却总把责任推给对方,多明显呀!
6. 遇到困难了,君子积极寻找自己能做的去解决,而不是干等着别人来帮忙,不像有些小人,只知道求别人却从不反思自己。
好比那次大家一起做项目遇到难题,有的人就只会喊别人帮忙!
7. 学习新技能时,君子会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小人就会说工具不好、环境不行。
不就像那个学画画总是怪画笔不好的人吗?太形象啦!
8. 在团队合作中,君子会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有问题先从自身找起,可小人永远把问题扔给别人。
比如说那次团队活动出了差错,有的人立刻反思改进,有的人却只会指责他人,真是让人无语!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君子,遇到事情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啊!。
求诸己思想总结作为个体,个人的思想总结是一种对自身思考、认知和价值观的积累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要关注个体的成长、思考和价值追求,在不断思考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我认为要重视个体的成长。
个人的思想总结需要建立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够增加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其次,我认为要进行深入思考。
个人的思想总结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来进行。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性质,才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关联。
通过思考,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再次,我认为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
个人的思想总结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才能够在行动中有所取舍和抉择,并且能够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最高价值和意义。
在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自己的人生。
最后,我认为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个人的思想总结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够接纳新的观念和想法,与他人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增加自己的经验积累。
同时,保持包容的心态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加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总而言之,个人的思想总结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过程。
只有通过关注个体的成长、进行深入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丰富和深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反求诸己的最佳举例
凡事皆反求诸己- 遇到事情时先从自己本身,而非别人身上找原因。
刚到荷兰时,我在船屋家中接到了一个电话:
"您好,请问是李先生吗?"
"是啊,您是?"
"我是电力公司的。
"
"请问有什么事?"
"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
"这是什么意思?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不不,您误会了。
我发现您的电费上涨了,担心是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
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就上门去检查一下。
"
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的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
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是警察局寄来的。
信中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荷兰人的习惯=遇到事情时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原因
荷兰人的习惯- - 遇到事情时先从自己本身,而非别人身上找原因。
荷兰的春天与荷兰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