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分娩对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7.27 KB
- 文档页数:2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作者:林其英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摘 ;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进行分娩的136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产妇进行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68例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一、二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在产妇分娩护理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产程时间更短,自然分娩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自然分娩;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204-02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有效缩短分娩时间,缓解产妇疼痛。
但是剖宫产后,产妇的恢复时间要更久,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更高,不利于产妇身体健康和产后恢复。
因此,如何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成为了医学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可以让了解分娩的过程,从而让产妇有更充分的准备,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1]。
本次研究引入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比分析其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进行分娩的136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产妇进行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68例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47±2.3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4±0.46)周,研究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76±2.81)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62±0.39)周。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一、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有助于缩短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有助于缩短产程,使分娩更加快速顺利。
传统的分娩方式往往限制产妇在产程中的体位,导致产妇在不适合的体位下进行分娩,增加了分娩的难度和痛苦。
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允许产妇选择最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有利于加快分娩进程,缩短产程。
研究表明,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相比传统产程缩短了40%,这对于初产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她们通常对于分娩过程的不熟悉和紧张容易导致分娩的延长。
分娩疼痛是产程中的一大困扰,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能够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提高分娩的舒适度。
产妇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下,可以选择最为舒适的体位,有利于减轻疼痛。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利用自然分娩中的自我镇痛机制,如深呼吸、按摩、放松等方式,从而减轻产程中的疼痛感。
研究显示,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产妇,分娩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产程舒适度显著提高,使产妇更加顺利地完成分娩。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有助于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传统的分娩方式往往限制产妇在固定的体位进行分娩,易造成胎盆不对称、产程过长等问题,增加了分娩并发症的风险。
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允许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选择最为舒适的体位,有利于保持胎儿的正常位置,避免胎盆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还能够帮助产妇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生理反射,从而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胎盆不对称、会阴裂伤等情况减少,分娩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在总体上,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有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倡导和推广自由体位助产护理,为产妇提供更加人性化、安全有效的分娩护理服务。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探讨摘要:目的讨论、阐述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0例自然分娩产妇,参照孕妇是否参与孕妇学校系统课程学习,将其划分为2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式,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方式,总结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产妇产程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产妇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方式的应用,可提升自然分娩效果,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此降低临床产妇剖宫产率,促进产妇及早康复,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自然分娩;促进效果近几年,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虽说剖宫产这类分娩方式,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程度,但会增加产妇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母婴健康。
为促使产妇自然分娩,需要不断优化分娩护理,以此减少剖宫产率。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0例自然分娩产妇,讨论、阐述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报道主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0例自然分娩产妇,参照孕妇是否参与孕妇学校系统课程学习,将其划分为2组。
观察组750例,产妇年龄为20-38岁,产妇平均年龄为(27.8±4.8)岁,产妇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9.7±1.5)周;对照组750例,产妇年龄为21-38岁,产妇平均年龄为(28.5±4.1)岁,产妇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7±1.1)周。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研究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式,在产妇出现第一产程后,减少运动量,只开展必要活动,除去必要活动时间,其余选择仰卧状态。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自由体位助产是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姿势进行分娩,而不是被固定在床上。
这种分娩方式被认为可以改善产妇的分娩体验、减轻疼痛、促进胎儿下降和缩短分娩时间。
本文旨在探讨自由体位助产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1. 提高分娩自然性在传统的分娩方式中,产妇被固定在床上,不能自由地调整体位,容易影响胎儿的下降和产程的顺利进行。
而自由体位助产是以产妇为中心的分娩方式,让产妇可以自由地调整体位,这对于胎儿下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产妇在自由体位下,胎儿的自主下降不需要消耗太多力量,因此降低了难产的几率、减轻了分娩过程中疼痛的程度。
2. 减轻疼痛和缩短分娩时间在传统的分娩方式中,大多数的产妇都需要依靠镇痛剂来缓解疼痛,才能进入疼痛层面。
而自由体位助产可以通过调整体位来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
同时,自由体位助产可以增加血流量,加速生殖系统的血管扩张,从而帮助胎儿顺利下降,缩短分娩时间。
3. 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自由体位助产可以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减轻疼痛,缩短分娩时间,从而降低了产妇的应激水平,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产妇的产后康复。
二、自由体位助产的局限性1. 需要专业支持自由体位助产需要产科医生和护士在旁边提供专业的支持,帮助产妇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并随时监测分娩过程的情况,确保母婴的安全。
2. 耗费体力自由体位助产需要产妇进行多次调整体位,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3. 不适用于所有产妇自由体位助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妇,因为一些产妇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妊娠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分娩。
三、结论自由体位助产对于初产妇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分娩的自然性、减轻疼痛和缩短分娩时间,从而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
但是这种分娩方式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产科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支持,并且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妇。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研究引言:自然分娩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在产科护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自由体位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心情,选择不同的体位活动,如蹲、跪、俯卧等,这种方式能够增加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的分娩痛苦,提高分娩质量。
本文将就自由体位分娩的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进行探讨。
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意义:自然分娩是对母婴健康最有益的分娩方式之一。
自然分娩有助于增强母亲的信心和掌握力,减少剖腹产等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后恢复速度。
自由体位分娩的护理措施:1. 提供合理引导:产科护士需要主动与产妇沟通,引导产妇通过自我感受来确定合适的分娩体位。
护士应告知产妇的第一选择是坐位分娩,其次是跪位和俯卧位。
2. 给予充分支持:分娩时要为产妇选择合适的软垫,如躯干以下地面垫、泡沫坐垫、抱枕等。
3. 提供带头的产科医生:自由体位分娩需要有一位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带头。
他应配合产妇的感受和需要,帮助她保持合适的体位。
4. 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产科护士应根据产妇的反应,及时调整合适的体位,并评估产妇的情况和分娩进展情况。
自由体位分娩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实践:在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实践中,我们对来自医院的两组孕妇(组A和组B)进行了比较。
组A(30例孕妇)接受了自由体位分娩的护理,组B(30例孕妇)接受传统水平体位分娩的护理。
结果发现组A的自然分娩率高于组B,分别为83%和67%。
同时,组A的分娩时间和分娩疼痛程度均较组B明显减轻。
结果分析:通常,孕妇在产程中会自行选择合适的体位,然而,很多产医生、护士和妇科医师仍然更倾向于传统非自由体位的分娩模式。
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轻孕妇分娩时的疼痛,同时提高分娩的自然性和孕妇对分娩的信心。
因此,自由体位分娩应成为产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论与建议:在实践中,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有着明显的效果。
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自由体位是指产妇自行选择与改变分娩姿势的一种方式。
自然分娩中,自由体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方式,它不仅可以减少疼痛、加快分娩速度,而且还可以减少手术的必要性。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1. 缓解疼痛在自由体位的状态下,产妇可以自由调整身体的姿势,减少腰骶部的压力,从而当产妇感觉到分娩疼痛时,她可以选择较为中性的姿势,让身体舒适、放松,并减少疼痛。
再者,自由体位还可以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减轻分娩时可能由于疼痛而引起的焦虑情绪。
2. 更加自由灵活的分娩在自然分娩中,产妇的身体需要自然发挥,自由体位能够让产妇自由调整身体的姿势,更加自由灵活的进行分娩,这样能够让产妇感觉到更加舒适,从而减轻疼痛,并为接下来的产程做好充分准备。
3. 减少产程的时间自由体位能够让产妇更加主动地控制分娩的节奏,当产妇选择自己舒适的姿势时,整个分娩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因为当产妇的身体在舒适的状态下会更加敏锐地感知内部的变化,这样产妇就能更快地完成分娩,减少分娩的时间和疼痛,并为产后恢复储备精力和体力。
4. 降低手术率在自然分娩中,有时需要进行手术,以帮助胎儿生产,但是自由体位能够帮助产妇更加快速地完成分娩,减少了手术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了手术率,这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基于其对减轻疼痛、自由灵活的分娩、减少分娩时间和手术率等方面的帮助,自由体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孕妇的首选方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妇和医生都应该充分考虑自由体位的应用,以提高分娩的效果和质量。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何彬发表时间:2019-04-01T12:40:28.4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作者:何彬[导读]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仰卧体位。
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更短,阴道分娩成功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两组的胎儿窒息发生率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能有助于促进尽快分娩,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何彬(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仰卧体位。
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更短,阴道分娩成功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两组的胎儿窒息发生率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能有助于促进尽快分娩,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自然分娩;临床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42-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娩知识了解的不断深入,自然分娩率越来越高,自然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相较于剖宫产产妇的预后质量更好,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发生率更低[1]。
而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分娩体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往产妇均采用仰卧位进行分娩,而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则显示,仰卧位可能会延长产程时间,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窒息率,而自由体位则更有助于促进分娩,缩短产程,改善妊娠结局[2]。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80例初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与试验组(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各组90例初产妇,观察自然分娩情况。
结果:对照组产程时间均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自然分娩65.5%,低于试验组84.4%(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4%,高于试验组2.2%(P<0.05)。
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分娩方式,增加自然分娩率,同时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初产妇;自然分娩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下,部分产妇分娩时会选取剖宫产方式分娩,与自然分娩比较发现,剖宫产会直接伤害产妇身体健康,且术后恢复时间偏长,而自然分娩具有伤害小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属于产妇比较理想分娩方式[1]。
因此,在初产妇分娩时,临床需要选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只有帮助产妇维持正确体位和接生方法,才能明显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以保护产妇身体健康。
本文选取180例初产妇,重点研究其护理方法,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基本资料选择180例初产妇,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4月,将产妇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90例。
在对照组中,最小23岁,最大37岁,中间值(30±7)岁,孕周为38-42周,中间值(40±2)周。
在试验组中,最小24岁,最大37岁,中间值(30.5±6.5)岁,孕周为40-42周,中间值(41±1)周。
2组初产妇基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方法在初产妇分娩时,对照组选取仰卧位状态进行分娩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在第一产程时,要求产妇维持半卧位与仰卧位。
向试验组展开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具体方法包括:护理人员应该为产妇、家属详细讲解护理内容,引导产妇选择喜欢体位,例如:坐与站等,姿势活动程度需要结合自身舒适度进行,护理人员也可以选取软枕、分娩球辅助护理,保证产妇顺利分娩[2]。
自由体位分娩对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体位方式分娩,而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方式分娩。
分别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剖宫产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
结论自由体位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妇的产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自然分娩方式为仰卧位,在这种分娩方式下,仰卧体位时间太长会导致腹部大血管受到过大压迫,影响胎盘的正常血供,引发产儿并发症。
此外,在这种分娩方式之下,孕妇的盆骨长时间处于狭窄状态,会影响产儿胎头下降,增加自然分娩的难度。
为了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医学干预和降低剖宫产率,我们尝试着在自然分娩中使用自由体位方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80例。
纳入标准为:①经B超检查后提示产妇的胎方位为头位,且胎儿的发育良好;②产妇年龄超过18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依从性较好。
同时排除内外科严重疾病及产科合并症的产妇。
将这些产妇按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的产妇平均年龄为(22.88±2.98)岁,平均孕周在(38.12±1.0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在(24.32±4.23)岁,平均孕周在(38.32±1.21)周。
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研究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自由体位分娩起到的促进作用。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初产妇使用随机的方法进行抽取,共选取6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体位进行分组,336例观察组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而300例对照组产妇则使用半卧位进行分娩,将两组产妇各产程用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产妇1~3产程用时均比对照组少,同时其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比对照组低,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差异的检验显示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能够提高其分娩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缩短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标签:自由体位分娩;自然分娩;促进作用近几年人们对分娩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使得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虽然自然分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相对于剖宫产来说会耗费更多的时间[1]。
为了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就要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选择更具有优势的接生方法以及产妇体位。
通常情况下,产妇都使用仰卧位进行生产,然而相关研究显示,仰卧体位会延长产程时间,同时提高新生儿窒息率[2]。
因此本文对自由体位分娩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636例产妇均为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其中有336例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使用自由体位,她们的年龄在22~30岁,平均年龄为(26.5±2.8)岁,平均孕周为(39.6±3.4)周,300例使用半卧体位的产妇年龄在19~32岁,平均年龄为(27.9±2.5)岁,平均孕周为(38.5±2.2)周。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产妇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和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摘要】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是一种通过改变产妇的体位和姿势,促进自然分娩进行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重力和产妇自身力量,帮助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具有很多优势,包括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的疼痛感和缩短产程时间。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侧卧位、坐产位、蹲产位等。
研究发现,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妊娠结局有积极影响,可以促进自然分娩进行、减少产程延长风险,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疼痛感。
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初产妇的妊娠结局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助产、产程、疼痛感、促进、减少风险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大多数研究仅仅停留在分娩过程的随访和分析阶段,对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产妇产后恢复和婴儿健康的长期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并促进助产护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1.2 研究目的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助产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1. 分析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定义和原理,揭示其在助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2. 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相对于传统体位助产的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3. 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临床助产实践提供操作指导;4. 探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改进助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定义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是一种利用不受束缚的体位和姿势来促进产妇分娩的方法。
它强调尊重产妇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允许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最舒适和自然的姿势。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10-2021.10,1年内收治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使用常规体位分娩)和观察组(49例,使用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后对比分娩结局。
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方式进行分娩护理,能够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可在分娩中推广运用。
【关键字】自然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自然分娩率自然分娩是指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预手段,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是一种对胎儿和母体均最优的一种分娩方式,在[1]朱红芹等人关于自由体位分娩对阴道分娩产妇生殖道损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译文中进行了叙述。
以往的分娩过程中得知,大部分孕妇分娩时都采取仰卧位进行分娩,但此分娩体位对产妇盆骨的可动性产生了限制,不利于胎儿正常娩出,本研究分析一种的分娩体位即自由体位分娩进行研究,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20.10-2021.10,1年间到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9例,平均年龄26.73±2.42岁);观察组(49例,平均年龄25.73±2.32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组间年龄差异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批准研究。
1.2方法1.2.1常规护理常规体位分娩对照组在孕妇进入意愿进行分娩的全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缓解产妇情绪;讲解分娩过程;告知分娩用力方式;分娩时采用常规体位分娩。
1.2.2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前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进行护理,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具体步骤为:1.助产讲解分娩知识。
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自由体位是指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以自由选取喜欢的体位。
传统的自然分娩中一般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但这些体位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孕妇,因为不同的孕妇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而自由体位可以让孕妇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选择合适的体位,有助于顺利完成生产过程。
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分娩效率自由体位可以使孕妇更自由地运动,有助于加快分娩的进展。
例如孕妇可以在产前和产后走路、坐球、躺在床上等不同的体位调整身体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分娩效率的效果。
同时,自由体位可以让孕妇更加放松,减轻紧张情绪,促进产后恢复。
2. 减轻分娩疼痛自由体位还可以减轻分娩疼痛。
在仰卧位或坐位产妇分娩时,由于子宫、骨盆和会阴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会给孕妇带来不适。
而改变体位可以让孕妇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减少对身体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3. 降低产妇并发症的风险自由体位可能会降低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例如,若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如侧卧或者躺在床上等,就可以减少产程时间,减少会阴出血和会阴裂伤的风险。
4. 增加孕妇参与感在传统的仰卧位或侧卧位下,孕妇很难亲身参与生产过程。
而采用自由体位,孕妇可以更加参与分娩的过程,例如通过积极呼吸和参与推产,使得分娩更具有成就感以及情感互动。
总体而言,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符合个体化护理的原则,不仅可以减轻孕妇疼痛,提高分娩效率,更可以增强产妇参与感,有效降低先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自由体位的方式,使得孕妇和新生儿在生命开始的美妙时刻得到更大的尊重和拥护。
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自由体位是指产妇能够自主选择最自然、最舒适的分娩体位。
在过去的医学实践中,医生往往将产妇固定在床上进行分娩,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推广自由体位分娩,认为它能够提高分娩的效果。
一、提高分娩效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有助于促进分娩的进展和加速分娩的过程。
分娩时,产妇选择较为舒适的姿势,使得产道更开阔,胎头更容易下降、下垂,从而促进宫颈扩张、缩宫口,实现顺畅的分娩。
而相比较垂直位、卧位等传统分娩姿势,自由体位的姿势更具有改变重力作用的特点,有利于减少难产等不良分娩结果的发生。
二、减轻产妇疼痛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产妇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自由选择较为舒适的分娩姿势,比如趴着、跪着、站着、蹲着等。
这样可以使产妇的重心更低,足底反射和呼吸动作更加自然,有助于产妇放松身体、减轻疼痛。
此外,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少无麻醉分娩时荷尔蒙水平的突然上升,减轻产妇疼痛。
三、提高分娩后恢复速度自由体位分娩后,产妇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这是因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胎儿出生后产妇可以伴随自身的重心下压,让子宫更容易缩小,减轻恶露的排出。
此外,自由体位分娩还有助于预防会阴裂伤的发生,从而减少产后恢复和康复的时间和成本。
四、加强母婴之间的交流采用自由体位分娩,产妇可以更加自由地与婴儿交流,增强母婴之间的亲密感。
在某些分娩方式中,婴儿生下来后会被立刻送到产妇身外,产妇和婴儿之间的互动有所减少。
而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则可以让新生儿在亲母的怀抱中第一时间体验到母爱,更有助于稳定婴儿的情绪和健康。
总之,自由体位分娩是一种比较温和自然的分娩方式,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分娩,从而提高分娩效率,减轻产妇疼痛,加强母婴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加快分娩后的康复过程,减轻产后护理负担。
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名,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50)。
研究组实行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实行常规卧位分娩。
分析、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成功率和产程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6.0%,比对照组的78.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8.27±1.31)h、第二产程时间为(28.39±6.26)min、总产程时间为(9.23±3.24)h,比对照组的(11.64±2.39)h、(32.58±9.34)min、(12.41±3.72)h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运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还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程时间;自由体位分娩;应用价值;自然分娩在妇产科手术中,剖宫产术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难产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1],但剖宫产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操作,能够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损害,所以,临床一般会建议无剖宫产指征者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
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名,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2组,研究组(n=50)的年龄为20-35岁,平均(26.89±3.01)岁;孕周为38-42,平均(39.65±1.13)w。
对照组(n=50)的年龄为20-36岁,平均(27.15±3.46)岁;孕周为37-42w,平均(39.42±1.08)w。
产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产科并发症,临床资料完整。
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比较两组的孕周和入院时间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李德莲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选为两组,70例观察组和7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妇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 ,要低于对照组的:18.57% ,两组数据对比后结果有差异,P<0.05。
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更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自由体位;自然分娩;临床效果;分娩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044-01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前大多数分娩的产妇尽可能的都是自然分娩,但是现代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妇会去选择剖腹产方式的分娩,这样可以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但是从医学角度,为了母婴健康,自然分娩的方式对产妇更好,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产妇的身体伤害小,对产妇产后恢复具有很大的效果。
本文研究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能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帮助产妇选择合适的体位,可有效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本院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见下文报道[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分娩的140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70例,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1~32岁之间,平均年龄(25.22±4.68)岁,孕期为35~40周,平均孕期(38.58±2.31)周;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34±5.58)岁,孕期为37~43周,平均孕期(39.78±2.53)周;以上选取的产妇其分娩方式按意愿划分,排除一些多胎、妊高症产妇,两组产妇对比资料差异变化不明显,即P>0.05。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发表时间:2020-05-11T05:10:10.92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3期作者:马丽恒[导读]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2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6例。
马丽恒全州县妇幼保健院 541500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2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6例。
其中,甲组产妇采取常规分娩护理方式,乙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方式。
对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产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乙组产妇一、二、三产程所需时间较甲组产妇一、二、三产程所需时间短,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产妇分娩方式中阴道助产3例(6.52%)、剖宫产6例(13.04%)、自然分娩37例(80.43%);甲组产妇分娩方式中阴道助产9例(19.57%)、剖宫产11例(23.91%)、自然分娩26例(56.52%),乙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方式,不仅有利于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自然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常规分娩护理;临床效果就目前情况来看,产妇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剖宫产分娩方式,能够帮助产妇缓解和控制疼痛程度,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该分娩方式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甚至会对母婴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临床当中大多建议采取顺产(自然分娩)的方式,由于自然分娩方式下产妇需要承受较大的疼痛,为促进分娩效果,产前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次主要针对自然分娩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2例对象并实施详细分组研究,总结如下。
自由体位分娩对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3T14:50:18.0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韦丽
[导读] 自由体位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妇的产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南京高淳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300)
【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体位方式分娩,而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方式分娩。
分别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剖宫产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
结论自由体位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妇的产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剖宫产
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自然分娩方式为仰卧位,在这种分娩方式下,仰卧体位时间太长会导致腹部大血管受到过大压迫,影响胎盘的正常血供,引发产儿并发症。
此外,在这种分娩方式之下,孕妇的盆骨长时间处于狭窄状态,会影响产儿胎头下降,增加自然分娩的难度。
为了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医学干预和降低剖宫产率,我们尝试着在自然分娩中使用自由体位方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80例。
纳入标准为:①经B超检查后提示产妇的胎方位为头位,且胎儿的发育良好;②产妇年龄超过18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依从性较好。
同时排除内外科严重疾病及产科合并症的产妇。
将这些产妇按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的产妇平均年龄为(22.88±2.98)岁,平均孕周在(38.12±1.0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在(24.32±4.23)岁,平均孕周在(38.32±1.21)周。
两组产妇在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体位方式分娩。
即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并加强一定的心理干预。
待产妇的子宫颈扩张至3cm时再推送至产房,同时对产妇的产程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处理,并负责分娩接生,分娩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分娩体位,不对其进行体位管理和指导。
1.2.2观察组产妇则采用自由体位方式分娩。
其中包括:首先对患者的产程情况进行评估,继而在产妇进入产程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其在保持舒适度的同时,鼓励采用自由的姿势待产;充分利用分娩球、坐式马桶、悬吊带等相关工具帮助和支持产妇采取站、坐、蹲、跪和摇摆(如蹲位分娩,可以让骨盆出口增大28%,使有难产倾向的产妇转为顺产分娩。
如跪式分娩,其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比较新型的分娩方式,帮助胎头位置不好、枕后位的新生儿顺利分娩)等体位,每种体位时间为30min。
直到宫口全开。
待产妇进入产房,明确产妇的胎位后,可指导产妇选用不同侧俯卧位,或者帮助产妇采用坐和趴等体位,进行适应性转动,使用相关辅助工具帮助其在宫缩时屏气用力,保证产妇的安全。
如果产妇有腰骸部疼痛,同时伴有悬垂腹、短腰、背部劳损或者胎儿枕后位,则应将产妇在宫缩时托起腹部并倾斜骨盆。
有效地腹部托起,将重新调整胎位躯体与骨盆入口之间的角度,使胎头直接压迫在宫颈上;胎头着冠时,应对产妇进行有效指导,让其回到产床上,采用相应体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直至娩出胎儿为止。
1.3评价方法
分别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吸入综合征发生情况为1例(2.27%),颅内出血发生情况为1例(2.27%),而对照组新生儿的吸入综合征发生情况为3例(4.55%),颅内出血发生情况为2例(4.5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97,P<0.05);且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大于500ml的例数为7例(15.91%),观察组的例数为2例(4.5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88,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评分≤7分的有2例(4.5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评分≤7分的有
6(13.6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6,P<0.05)。
3讨论
通过多次临床接生实践活动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产程使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潜伏时间,降低活跃频
率,帮助孕妇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力气,保证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
在客观因素一样的情况下,孕妇在站立、坐位、蹲位、趴位、行走等自由体位生产方式下,肌肉收缩力和平卧位或侧卧位下表现更为强烈,在受到一定的刺激以后肌肉收缩爆发力也会明显增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最终数据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过程中使用自由体位,生产率达到86.00%,相比于传统体位下的对照组效果要好很多,并且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生产方式,更符合生理体位,能够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痛苦,缩短分娩时间,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佳,刘明慧,张亚玮,等.孕妇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4):275-279.
[2]吴彩林,陈新,邱伟修,等.瘢痕子宫试产结局与分娩间隔及子宫下段厚度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11):826-829.
[3]单倩倩.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4]金敏丽.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14-1616.
[5]任卫娟.头位分娩中改变产妇体位对产程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