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之曹操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12
三国演义曹操经典片段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经典片段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1.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他我得一口宝刀,欲献。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乘机愿借马一试,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2.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正设酒席相待,忽报颜良前来挑战。
曹操引了关公上土山观看。
只见山下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曹操指着山下颜良排的阵势,对关公说:“你看袁绍河北人马,多么雄壮啊!” 关公轻蔑地说:“依我看来,就像土鸡瓦狗,顶什么用!” 曹操故意激关公,又指着说:“大旗之下,绣袍金甲,挺刀立马的那个,正是杀了我两员大将的颜良。
” 关公手罩眼睛一望,对曹操说:“颜良在我眼里,就像个脖子上插了个草标想卖掉自己脑袋的家伙而已!” 曹操说:“将军千万不可小看了他,连徐晃这样的勇将都57不是他的对手呢。
” 关公起身说:“我关某虽然没用,愿去万军中取了他的脑袋来,献给丞相。
” 说完,他奋然上马,倒提着青龙刀,飞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袁绍的阵营。
河北军如波浪一般被冲了开来,关公直奔颜良。
关羽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脖子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河北兵将大吃一惊,不战自乱。
3.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欲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4.曹操路边“撒尿”:这一幕发生在汉中之战中。
一行人走在撤退的路上,曹操患有头风病,发作起来常常头痛难忍。
这时,曹操和司马懿同坐一辆马车。
曹操指示大部队停车休养,司马懿下了火车传达命令。
司马懿回来的时候,对曹操看不下去。
目录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2)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2)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与才 (3)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廉与贪 (5)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降与叛 (5)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与小 (6)二、曹操是个好老板 (8)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9)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10)3、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11)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12)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
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
曹操的的用人做法可以总结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也就是说曹操他是实实在在地希望有很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在此前提下,曹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
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
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这个话怎么讲?曹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
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他至少有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孙子。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800字品三国读后感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
阅之,作者用现代的眼光解读三国的历史,且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更加产生了兴趣。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
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
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企业,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把这两样都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人中豪杰,曹操——读《品三国》有感曹操,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他儿时虽然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时代就已考取了功名。
正因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贾诩等有才能的谋士前来投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论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论眼光,深谋远虑;论武艺,乱世之奸雄。
曹操善于听谏纳贤,“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就是毛玠出的点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远胜于志大才疏的袁绍和袁术。
曹操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虚名与虚荣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要的是实力——身边的谋士、勇将。
他的重义才使得关羽在危急时刻放他一条生路。
而且娶妻娶贤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养,十分贤淑,这才能为有一点野心的曹操开拓社交路线。
只有能够体贴下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够得到下属忠心地拥戴。
如果曹操没有才略,就不会广招贤士;如果曹操没有雄心,就不会与刘备抗争;如果曹操没有宽大的胸襟,就不会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如果曹操不会体恤下士,就不会受到众将士的拥戴和忠诚;如果曹操不会听取谏言,就不会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没有深谋远虑,就不会自己称王了。
现在,就来谈谈曹操的谋士吧!毛玠为曹操提供的“纲领性文件”,使曹操赢在起跑线上;荀彧弃袁绍而投曹操,被曹操誉为他的“张良”;张绣和贾诩,投靠,叛变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览《品三国》,推翻了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事件的印象,并使历史人物真实而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假如说《红楼梦》是文学与历史的结晶,那么《品三国》就是感触与品位的精华;假如说《水浒传》是正义与勇气的代表,那么《品三国》就是谋略与才智的升华;假如说《西游记》是坚持与忠义的化身,那么《品三国》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炼。
所以,《品三国》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茅塞顿开的书,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01班学号:201012010111姓名:许娟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真假曹操②:奸雄之迷③:能臣之路④:一决雌雄⑤:大江东去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专题题目:易中天品曹操:能臣之路曹操一生可以说是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易中天先生给他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
难道,曹操在刚出道时就想做奸雄吗?年轻时的曹操又有着怎样的理想和抱负呢?曹操因为被推举为孝廉,又有身为高官的父亲做后台,所以在二十岁的时候就顺利进入官场。
然而不久一件突发事件却令曹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政治漩涡:进,则得罪当今权贵,失去大好的政治前途;退,则违背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权贵同流合污。
那么,意气风发的曹操该何去何从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第二种解释,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
曹操举为孝廉,担任郎官,这就向仕途迈出了第一步。
再加上曹操是朝中有人,曹操的祖父曹腾是皇上信任的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在朝中为高官,所以曹操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务是不好担任的,洛阳是京都所在,这个地方满城都是冠盖,都是权贵,这些权贵和他们的家属,和他们的子弟,和他们的仆人,从来就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的,从来就是要为非作歹的,也从来就是没有人惹的起的。
可是首都地区的治安是不能不维护的,怎么办呢?所以非得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得不信邪,这个人还得有很多鬼点子,能够治住这些权贵,必须有这样的人去担任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才镇得住这个地方。
而曹操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胆子又大,点子又多,谁都不怕,所以说他去当这个官是非常的合适。
事实上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以后不辱使命。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1. “哇,曹操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就像我那天看到同桌明明自己很害怕,却还勇敢地站出来帮我对抗欺负我的人,那股子勇敢劲儿真的跟曹操好像啊!记得那次在操场,我被几个调皮的同学围着捉弄,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同桌一下子冲过来,大声说:“你们不许欺负他!”那场面,真的让我好感动。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真让人佩服!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曹操和我同桌一样勇敢。
2. “曹操的智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这让我想起上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如同曹操的那些奇策一般。
当时我们在玩解谜游戏,都卡在一个地方了,小敏突然说:“我们可以这样试试呀。
”然后她说出了她的想法,我们一试还真行。
曹操在战场上能想出各种计谋,小敏在游戏中也能展现出她的智慧,这真的很厉害啊!看来我们都要多多学习,变得像曹操一样有智谋。
3. “曹操的霸气真的是无人能及啊!”哎呀,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那股自信和果断,多像曹操呀!记得有一次班级要举办活动,班长站在讲台上,安排这个安排那个,特别有气势,大家也都很听他的指挥。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有着强大的气场。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点霸气,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呀!4. “曹操的野心勃勃也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呢!”就像我哥哥,一直想着要在学习上取得最好的成绩,那股冲劲跟曹操有得一拼。
有一次我问哥哥为什么这么努力,哥哥说:“我就是要做到最好!”曹操为了成就大业不断努力,哥哥为了自己的目标也很拼命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吗?5. “曹操的坚韧不拔真让我佩服啊!”这不就跟我爸爸一样嘛,遇到再多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记得那次爸爸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但他每天还是努力想办法解决,一直坚持着。
曹操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爸爸在困难面前也不退缩,我们也要有这种坚韧的精神呀!6. “曹操的果断真厉害呀!”就好像那次我们出去游玩,突然下雨了,小伙伴们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明当机立断说找个地方躲雨,那魄力像极了曹操。
三国立志传3曹操传一、曹操的家世背景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沛国谯县,是曹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沛国一带有影响力的豪族,而其父曹嵩是朝廷的官员。
曹操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诗书礼乐,才华出众。
二、曹操的政治才能1. 才智过人曹操凭借着卓越的才智和聪明头脑,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深谙人心,善于分析局势,对时事政治有独到的见解。
曹操处理内外事务时,常常能够抓住关键点,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善于用人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
他注重选拔人才,对于有才能的人给予重用和提拔,使得他手下的将领和官员几乎没有不出色之人。
曹操以忠诚、能力和勇猛作为选拔的主要标准,这也是他能够建立强大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坚持法治曹操非常重视法治,他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奉行严明的法律原则,对犯罪分子实行严厉的惩罚,同时对于遵纪守法的人给予嘉奖和鼓励。
曹操的法治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曹操的军事才华1. 风生水起曹操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善于从敌人的行动中寻找并利用机会,使得自己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曹操善于统筹全局,灵活运用兵力,前后左右进退有序,往往能够以少胜多,或者在劣势情况下逆袭获胜。
2. 用兵如神曹操在用兵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他注重情报收集和分析,善于利用间谍和侦察兵。
他也懂得如何鼓舞士气,整顿军纪,使得自己的部队战斗力大增。
曹操还注重备战,保持军队的高度戒备状态,以防万一。
3. 镇压割据势力曹操在统一北方时,曾多次对抗各种割据势力。
他善于运用文治武功,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政治手段、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最终成功地镇压了这些割据势力,稳定了北方局势。
四、曹操的政绩和影响1. 奠定政治基础曹操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了健全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架构。
他注重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曹操其人一、.历史上的曹操:可爱的奸雄鲁迅先生说,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1.对于曹操,说得最多的是“奸”。
源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一说。
而孙盛《杂记》(史书)载:操误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是勉强自我安慰,总算未丧尽天良。
2.狡诈中有真诚,或者有时狡诈有时真诚,正是曹操的特点之一。
许攸问军粮,操避谈政治的遗书,丁夫人事件,杀许攸。
3.宽宏大量的人却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而且有仇必报,不择手段。
重用痛骂他的陈琳、放了背叛他的魏种、杀陈宫但善待其家人。
杀边让、嫉妒娄硅并杀之、杀孔融。
可见,曹操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皮囊,菩萨心肠。
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二、奸雄之谜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
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
1、曹操从小就奸猾。
出身不好。
宦官养子之子。
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
家教不好。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家境好,典型问题少年,表现也不好。
“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佯装中风重伤叔叔。
伙同袁绍偷新娘。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调皮捣蛋、不守规矩,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当时的人鄙视他,唯太尉桥玄看好他,许劭点评其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而孙盛则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又言操闻之“大笑”,含义就复杂多了。
一,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二,当一个“治世之能臣”固所愿也,如果不能,当“乱世之奸雄”也不错。
三,我想当能臣就能当能臣,想当奸雄就能当奸雄,那可太好了!反正,曹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人物的,至于是“能臣”还是“奸雄”,无所谓!事实上,这种“无所谓”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曹操的人物特点包括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运用。
首先,曹操是一个聪明智谋的人物。
他具备良好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会。
在战争中,曹操总能够通过利用敌人的弱点、运用兵法战术获取胜利。
他在官渡之战中精确地分析了袁绍的形势,并采取了攻势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确立了魏国的基业。
曹操也精通政治,他善于利用和团结各方势力,通过政治手腕巩固自己的权力。
其次,曹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人物。
他决策迅速,敢于冒险。
曹操曾多次面对危机和困境,在关键时刻能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化解危机。
在赤壁之战中,他决定放弃追击敌军,遵循军师荀彧的意见,避免了孙刘联军的反击导致全军覆灭。
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果决和无畏的勇气,他在宴会上杀死了董卓,为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局带来了重大改变。
第三,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敢的人物。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斗争中,曹操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
他亲自领兵征战,屡建战功,体现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勇武本色。
曹操对待敌人也毫不手软,他斩杀了不少敌对势力的将领,以震慑敌军。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政治手段。
他擅长运用智慧和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曹操能够伪装自己,与对手周旋,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在与刘备的较量中,曾让刘备误以为自己大意而不加警惕,最终被曹操抓住机会围杀,显示出他出色的心计和权谋手段。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特点。
作为一个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既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有非凡的政治手腕。
曹操的人物特点使他成为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中备受瞩目和争议的人物之一。
目录一、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2)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2)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与才 (3)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廉与贪 (5)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降与叛 (5)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与小 (6)二、操是个好老板 (8)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9)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10)3、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11)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12)寿的《三国志》为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操善于用人。
这是《三国志》的作者寿给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
操的的用人做法可以总结十六个字:实事、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也就是说操他是实实在在地希望有很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在此前提下,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
一、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
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这个话怎么讲?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
而且相比较而言,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皇叔,他至少有一可以骗人的名片,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子。
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的书知道,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如果做了官,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
《品三国说曹操》讲稿曹觉民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曹氏宗祠,你们中肯定有来过曹氏宗祠,现在来了会发现又有新的变化,没有来过的人更应该好好看看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
曹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建成于乾隆57年,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祠堂里共有十一副楹联,大门一幅,其余十副在里面。
这十一副楹联是乾隆年间我们祖上的村子歙县雄村的曹家学者专门为上村的曹氏宗祠题写的,记载了我们这支曹氏的渊源和对曹氏子孙的殷切希望。
祠堂正大门一副“歙浦旧家声,春江新甲第”说的是我们从歙县来到富阳安了新家。
祠堂里面有一副是“上溯陈思才超邺郡,再穿节度望重晋阳”说的是我们向上追溯,是曹操第三个儿子曹植,曹植称陈思王,因此,我们这支曹氏是曹操的子孙。
所以,今天我讲课的题目就是“品三国说曹操”。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留给我们可品的朝代很多,但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可能要算三国的故事了,上了年纪的人都是看三国戏长大的,京剧中最经典的戏就有“失空斩”,现在又出了一款游戏叫“三国杀”年轻人更是玩疯了,可见三国之魅力。
三国中可圈可点的人物众多,绝大多数人物都是盖棺论定,象诸葛亮一代名相,孙权一代明主,关羽义薄云天,小霸王孙策勇武过人,唯独曹操,1800年来,如何评价,争论不休,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中,曹操是可圈可点的正面人物。
三国时吴人写的一本野史叫《曹瞒传》,将曹操的形象作了丑化,为后来唐朝时的“说三国”宋元时形成的《三国志平话》,以及明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作铺垫。
曹操在戏曲、小说中被描写成的白脸奸臣。
当代,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点评曹操,据统计,毛泽东对曹操各种形式评价共达32次之多。
毛泽东年轻时就十分推崇曹操,他读书时就曾经在《讲堂录》中写道: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天下无所谓才,才能雄时者,无对手也。
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矣。
1918年8月,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和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
一
曹操:乱世英雄,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奸诈+坦诚+可爱
饶叛徒魏种
宽容,报复心极强,重感情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又儿女情怀,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苏轼: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许邵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深知,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真话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周瑜: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三国志》的评价:性度恢廓
刘备的评价:气量颇大
蒋干的评价:雅量高致
诸葛亮:
空城计的的不可能性: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是后人编造杜撰。
鲁迅评:《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关羽:(财神,理发师祖师爷)。
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2022年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1胡老师在课堂上讲三国我们是百听不厌,《三国演义》一书我也看了很多遍。
一听到曹操,我就怒发冲冠,认为他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臣贼子。
当听完易中天的品三国的电视讲座后,我对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认识,认为他是一个生性随和、奖惩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诚的人。
请听我一一讲解。
先前我以为曹操定是个严肃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
其实历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随和爱笑的人,为什么说他随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对下属与朋友是很随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讲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时,喜欢讲笑话,听到好笑的,他会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扑倒在菜盘上,满脸满胡子都是菜汤也不在意。
他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打了胜仗他笑,打了败仗他笑,战败华容道他还大笑三声呢,写诗他也笑,这么爱笑的人难道你会不喜欢他么?曹操还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对百姓非常残暴,宁可天下人负我,不让我负天下人。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视为平等对待,当运粮工人受伤了,他会问寒问暖,自已也亲身上阵。
对有功过的人奖惩分明,对需要奖励的人他奖的比手下人想的还要多,惩的话也会宽容对之。
这真是一个好领导啊!曹操还是一个以诚对人的人,《三国演义》中说他不讲信用,虚伪。
历史上的他是为人守信,对人真诚宽容,当袁绍的谋士陈琳大骂曹操后来又降曹之后,曹操对他还是很好,忘记当初的不快,十分宽容和重用他,因此陈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来我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我也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我还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实历史的《三国志》!2022年曹操英雄事迹600字作文2曹操其人在史学上争议颇多,有时被歌颂,有时被指责,生前一世风光,身后如此饱受争议,不知应感其幸还是哀其不幸。
但他的诗歌却很少有人持贬抑态度的。
大气、豪壮、雄浑。
诸如此类的赞美词纷至沓来,而在读过《龟虽寿》、《观沧海》之后读他的《短歌行》又真的获得了“物外之趣”。
易中天品三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丛生。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时代的一位人物。
他被世人皆知,他得此评价:乱世中的枭雄,盛世中的英雄。
他就是——曹操!众所周知,曹操的的一个避难场所,就是吕伯奢一家。
孙盛杂记中记载:“曹操闻其食器声”也就是那个令他生疑的声音。
那是,董卓昭告天下捉拿曹操。
他心中便一阵纭问。
中杀掉吕伯奢一家十几口人。
当得知是在杀猪款待他时,却只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话语中带着一丝凄凉之气。
只能说,心中悲惨之时,口吐令人欣慰之语,实属自我排解之法。
而《三国演义》里却是另一番意义。
“凄沧”的心情没有了,有的只是一句“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休”字用的实属狠辣,前一个天下人为吕家,后一个天下人则是普天之下所有生灵,外加一个“休”,给人的感觉就立刻不同了。
再回到杂技中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中,我杀错了人,对不起人家,但在这乱世中也别无他法。
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宁愿对不起别人,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
应该说,他还保留着一分善心,世人无不可能在这乱世中给予他一份理解宽容。
而《三国演义》中的“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竟说的如此的理直气壮,那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
所以,凭此案说曹操心狠手辣,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不过尽管如此,毛批仍说:“此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换做别人,就一定会说宁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但事实如何呢?所以说“此孟德之过人处也”。
说了这么多啊,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预知后事如何,请阅易中天品三国!。
本世纪以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综述摘要: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因《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使人们更加熟知那段历史。
茶余饭后,人们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于评价那些历史人物。
其中,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是能臣,消灭割据一统北方;也有人说他是奸雄,“名托汉相,实为汉贼”。
对曹操形象的研究也是广大学者百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研究者曾就曹操的审美认识价值、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问题,展开过比较激烈的讨论。
进入21世纪,学者们对曹操的研究更加广泛化。
本文通过对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研究,总结前人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目前对于曹操形象的研究趋势,并总结曹操的具体形象。
Abstract:In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is magnificent historical picture,Cao Cao is a person we have to say.Because of "Three Kingdoms" in the civil widespread,to make peopl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history. People talked abou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ose historical figures In the street after gossip.In which,Cao Cao's mixed reviews.Some people say that he is a high official, eliminate separatism dominate the north; It was also said that he is careerist,chinese name with care, in fact, insurgent",Cao Cao image resear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centuries many scholars study. For aesthetic Value of Understanding Cao Cao,and the differences of Cao Cao in the "Three Kingdoms" in different versions,researchers expand comparing heated discussion.In the 21st century,scholars study of Cao Cao more broadly.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century, the academic image of Cao Cao,summary previous results on the "Three Kingdoms" Cao Cao image research.,analysis of results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of Cao Cao,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image of Cao Cao.Key words: Three Kingdoms,Cao Cao,high official,careerist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能臣,奸雄引言曹操字孟德,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既是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又是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既精通兵法、用兵如神,又骄傲自大、杀戮无度;既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律己,又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曹操是一个古代帝王复杂形象的集合体。
品三国论领导艺术读后感咱先说说曹操。
这老哥可真是个厉害的领导,他的领导艺术那叫一个复杂又迷人。
他就像一个超级棋手,把各方人才都当成棋子,还能巧妙地让这些棋子各就各位,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本事,他就敢用。
就像郭嘉,虽然之前没什么大名声,可曹操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奇才,给他舞台让他施展。
不过呢,曹操这领导也有点“霸道总裁”的范儿,他自己主意特别大,有时候不太听得进去别人的话。
可你又不得不佩服他,在乱世之中能把那么大的摊子支棱起来,没两把刷子可不行。
再看刘备。
他和曹操可大不一样。
刘备靠的是啥?那就是“仁”啊。
他就像一个暖心大哥,跟着他的兄弟们那都是死心塌地的。
你看关羽、张飞,那都是一开始就跟着他闯荡江湖,不管刘备多落魄都不离不弃。
刘备的领导艺术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人,他让人觉得跟着他干,那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是正义的事儿。
不过呢,刘备有时候太感情用事了。
关羽一死,他就失去了理智,非要去报仇,结果把自己的家底都搭进去了不少,这就有点过了。
还有孙权。
这小子年纪轻轻就接手了江东这么个大摊子,也是不简单。
他的领导艺术就是善于平衡各方势力。
江东本地的豪门大族可不少,孙权能在他们中间周旋,让大家都乖乖听话,共同为江东的发展努力。
他还很会用人之长,周瑜、鲁肃、陆逊这些人才,在他手下都能大放异彩。
孙权就像一个高明的协调者,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呢,孙权到了后期也有点昏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搞得一团糟,差点把自己的基业给毁了。
从这三国的领导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关于领导艺术的门道。
领导得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像曹操那样能发现人才。
要有自己的领导风格,像刘备的“仁”或者孙权的善于平衡。
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自己的缺点把好事儿给搅和了。
在团队里,要让大家都觉得有奔头,就像刘备的团队为了兴复汉室而努力;也要给人才足够的发挥空间,像曹操和孙权对待手下的能人那样。
而且,作为领导可不能感情用事,刘备在这一点上就是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