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工艺之酱油发酵.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3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才能变成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酱油。
下面就是酱油发酵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大豆和小麦是酱油的主要原料,需要先经过清洗和浸泡处理。
大豆一般需要浸泡12-16小时,小麦则需要浸泡8-10小时。
经过浸泡后的原料更容易被微生物发酵,提高酱油的质量和口感。
接下来是磨浆和蒸煮。
经过浸泡的大豆和小麦需要通过磨浆机磨碎成浆状物,并将这些混合浆状物放入锅中蒸煮。
蒸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确保混合物受热均匀,达到均匀蒸煮的效果。
然后是混合发酵和曝气。
将蒸煮后的原料混合放入发酵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再加入发酵剂。
这个发酵剂一般是通过前期发酵得到的酱油曲,酱油曲中含有各种微生物菌种,可以使酱油得到充分的发酵。
此时需要进行曝气操作,使发酵罐内达到氧气充足的环境,利于酱油的发酵。
最后是提取和陈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酱油的原料完全经过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变成了成品酱油。
这时需要通过提取的方式将酱油提取出来,并放入特定的容器中进行陈化,使酱油
的味道更加醇厚。
经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酱油才得以最终成品。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虽然繁杂,但正是这一复杂的工艺,使得我们享用到了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酱油。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引言酱油是一种中国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酱油的发酵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发酵菌的培养、发酵的过程控制等。
原料选择酱油的主要原料包括黄豆、小麦等。
黄豆是酱油的主要原料,要选择色泽鲜亮、饱满的黄豆。
小麦是增加酱油的口感和香味的重要原料,要选择质地细腻、颗粒完整的小麦。
发酵菌的培养1.大米孢子法:将合适的大米煮熟,放凉后,接种酿造酱油的菌种。
通过恒温培养,菌种会逐渐繁殖。
该方法适用于大生产规模的酿造厂。
2.纯种培养法:从优质的酱油产地中选择出优良的菌种,通过纯种培养的方式进行扩繁。
该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手工酿造。
发酵的过程控制酱油的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温度控制发酵温度一般在25-35摄氏度之间,不同阶段的酱油发酵需要不同的温度设置。
初期发酵的温度较高,有利于快速繁殖菌种;后期发酵的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酱油的深度发酵。
湿度控制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进行。
一般来说,发酵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菌种过于干燥或过湿。
pH值控制pH值是反映发酵过程中酸碱程度的指标,对于酱油的发酵来说,pH值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阶段的发酵过程中,pH值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添加适量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以维持适当的酸碱平衡。
发酵的主要步骤1.混合原料:将黄豆、小麦等原料混合在一起,按一定比例进行搅拌,使原料均匀混合。
2.蒸煮:将混合原料进行蒸煮,使原料变软,破壁以利于发酵。
3.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经过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中的液体分离出来,成为酱油的原液。
4.发酵:将酱油的原液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调控温度、湿度和pH值等参数,以促进发酵菌种的生长。
5.熟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酱油需要进行熟成。
熟成的时间一般为数月到数年,熟成过程中,酱油的味道会逐渐变得更加浓郁。
酱油生产工艺一、低盐固态发酵:(一)工艺流程:种曲盐水水↓↓↓豆粕+麸皮→润水→蒸料→制曲→成曲→发酵→浸淋→生酱油→加热灭菌→配兑→沉淀澄清→成品(二)工艺操作:1.原料质量和比例:(1)原料(豆粕、麸皮)要求:豆粕细而均匀,成颗粒状,颗粒大小为2~3mm,通过16目筛不超过5%,不能通过6目筛不超过20%。
水分在7~10%,粗蛋白质在46~5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水分在12%左右,粗蛋白质在14%左右。
(2)原料配比:豆粕∶麸皮=7∶3 一般一批料为9t,其中豆粕为6.3t,麸皮为2.7t。
分6锅蒸煮(即每锅加入豆粕1.05t,麸皮0.45t)。
2.曲精处理:麸皮干蒸冷却麸皮拌曲精(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投入蒸料锅麸皮150Kg进行干蒸,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蒸球盖,取出麸皮冷却至35~40℃,加入曲精(一般9t料加入曲精2.7Kg),拌匀,并装置在接种漏斗。
3.蒸煮原料(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将7∶3比例的1.5t豆粕、麸皮相互加入到蒸料锅里,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水阀,直接加入65~75℃的温水1100Kg(根据豆粕、麸皮的水分含量添加温水量,要求熟料的总水量在46~48%),反复旋转20min蒸料锅,然后开进汽阀和排汽阀。
酱油发酵的概念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国家的菜肴中。
酱油的制作是一种发酵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大豆、小麦等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形成酱油的特殊风味和口感。
以下将详细介绍酱油发酵的概念和步骤。
酱油发酵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脱脂发酵、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1. 脱脂发酵:首先将大豆清洗并蒸煮,然后将蒸熟的大豆与食盐混合搅拌,放置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发酵。
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一些厌氧菌引起的。
2. 固态发酵:在脱脂发酵的基础上,继续向混合物中添加面粉等碳水化合物补充营养源,并继续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个阶段涉及大量的霉菌和酵母菌。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降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并产生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
此外,细胞壁也会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多糖和胺基糖。
3. 液态发酵:经过固态发酵后,将发酵物与水混合并进行液态发酵。
此时,水中的微生物会与发酵物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方的生长和代谢。
在液态发酵中,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小分子有机物,产生复杂的香味物质。
这个过程中,一些产生酸味的菌种会产酸降低pH值,起到抗菌作用,同时也会使酱油具有相对较长的保质期。
酱油发酵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
厌氧菌主要负责脱脂发酵,霉菌和酵母菌在固态和液态发酵中起主导作用。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和转化大豆中的物质,释放出各种化合物,形成酱油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微生物的选择和控制是酱油发酵的关键,它们需要适合发酵条件并且相互配合,才能产生高品质的酱油。
总结起来,酱油发酵是一种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通过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形成酱油特有的风味和保质期。
这一过程中的微生物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在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酱油发酵对于保持酱油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也使得酱油成为了具有丰富风味和口感特点的调味品。
典型酱油发酵工艺多种酱油发酵工艺
发酵方法及特点
发酵方法很多,根据发酵状态分:稀醪(lao )发酵、固稀发酵和固态发酵三种.根据加盐量分:高盐发酵、低盐发酵和无盐发酵。
根据保温状况不同可分:天然露晒发酵和保温发酵。
普遍广泛使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1.天然露晒发酵
俗称老发酱油酿造法:我国各地传统的名特酱油产品,大多都是这种工艺酿造制成。
成品颜色色泽红褐而清亮,酱香独特而浓郁制曲靠纯酿发酵菌种高盐发酵周期半年至一年。
2.稀醪发酵法
稀醪发酵法是指在成曲后加入较多量的盐水,使酱醪成流动状态,有常温发酵和保温发酵之分。
酱油香气好,且滋味纯。
可以室内大吃发酵,也可以室外罐式发酵。
发酵周期扔较长,提取压榨出油!
3.分酿固稀发酵法
此工艺是一种速酿发酵型发酵工艺,利用不同温度、盐度和固稀发酵条件。
把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后稀醪加盐的发酵方法。
发酵周期短,一般30天左右。
酱油香气好,该工艺操作复杂。
4.无盐固态发酵
无盐固态发酵是一种消除食盐对酶的抑制作用,在高温下进行快速发酵的一种方法。
发酵周期3天左右。
高温发酵,管理要求严格,产品风味不佳,香味不足。
5.低盐固态发酵法
低盐固态发酵法是根据酱醅中食盐含量较低,不会过分抑制酶活力的原理进行发酵的方法,酱油色泽较深。
滋味鲜美。
生产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
原料全氮利用率较高,采用浸淋法提取成品.发酵周期30天左右.。
酱油生产工艺一、高盐稀态发酵:(一)工艺流程:种曲盐水水↓↓↓豆粕+麸皮→润水→蒸料→制曲→成曲→发酵→浸淋→生酱油→加热灭菌→配兑→沉淀澄清→成品(二)工艺操作:1.原料质量和比例:(1)原料(豆粕、麸皮)要求:豆粕细而均匀,成颗粒状,颗粒大小为2~3mm,通过16目筛不超过5%,不能通过6目筛不超过20%。
水分在7~10%,粗蛋白质在46~51%。
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水分在12%左右,粗蛋白质在14%左右。
(2)原料配比:豆粕∶麸皮=7∶3 一般一批料为9t,其中豆粕为6.3t,麸皮为2.7t。
分6锅蒸煮(即每锅加入豆粕1.05t,麸皮0.45t)。
2.曲精处理:麸皮干蒸冷却麸皮拌曲精(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投入蒸料锅麸皮150Kg进行干蒸,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蒸球盖,取出麸皮冷却至35~40℃,加入曲精(一般9t料加入曲精2.7Kg),拌匀,并装置在接种漏斗内。
3.蒸煮原料(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将7∶3比例的1.5t(豆粕、麸皮)相互均匀加入到蒸料锅里,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水阀,直接加入65~75℃的温水1100Kg(根据豆粕、麸皮的水分含量添加温水量,要求熟料的总水量在46~48%),反复旋转20min蒸料锅,然后开进汽阀和排汽阀。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是一种经过发酵而成的调味品,在亚洲菜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改良,包括了以下关键步骤:
1. 原料准备: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另外还需要盐和水。
大豆和小麦需要先磨碎成粉,然后混合在一起。
2. 发酵:混合成粉的豆麦经过热水浸泡和蒸煮后,放置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并产生出酵母菌和有益细菌。
3. 混合和储藏:发酵完毕后,将混合物加入盐水中,形成酱油。
随后,将酱油放入特制的罐子中进行储存和熟化。
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并且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4. 筛选和提取:经过储存一定时间后,酱油中的渣渣会下沉,而饱和的酱油则会上浮。
工人需要通过筛选和提取的方式来分离酱油和渣渣。
5. 烹制和调味:最后,将提取好的酱油放入锅中加热,进一步浓缩和调味。
这样,酱油的味道和质地就会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了许多微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知识。
通过不断改良和完善,
现代酱油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保证了酱油的味道和品质。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
酱油和醋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制成的。
酱油发酵工艺:
1. 原料准备:将黄豆、面粉、盐以及水混合,制成黄豆膏。
2. 发酵:将黄豆膏加入酱种,酱种是由酵母菌、大豆酱油、盐和水混合而成的。
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发酵室,温度在25-35摄氏度之间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分解淀粉为糖,然后转化为酸和酸类化合物。
3. 酿造: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倒入锅中进行煮沸,以杀死发酵中的酵母菌。
然后将其过滤、澄清、熬制、冷却存储。
4. 储存:将熬制好的酱油放入储存罐中密封保存,以保持其品质。
酱油需要经过一定的储存时间,使其风味更浓郁。
醋发酵工艺:
1. 原料准备:将水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然后加入发酵醋种。
醋种是由醋酸菌培养液制成的。
醋种会催化醋酸发酵过程。
2. 发酵:将醋种和水混合物倒入发酵容器中,然后封闭容器,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会将醇类物质转化为醋酸。
3. 氧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将发酵液倒入醋桶,并置于通风的环境中,以便醋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
4. 熟化:经过氧化后,将醋液放置一段时间,以使其酸味和风味更加浓郁。
5. 过滤与储存:将熟化好的醋液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储存在清洁、
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有效地进行发酵,并最终生成所需的产物。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 原料准备:将大豆、面粉和麦曲等原料准备好,并进行清洗和处理。
2. 大豆磨浆:将大豆浸泡后磨浆,将磨好的豆浆加热至一定温度。
3. 大豆发酵:将加热后的豆浆与麦曲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4. 榨取酱油:发酵完毕后,将发酵好的豆浆进行榨取,分离出豆渣和豆液。
5. 豆液煮沸:将榨取得到的豆液加热至沸点,杀死细菌并去除杂质。
6. 添加盐水:将加热好的豆液与盐水按比例混合,调整酱油的咸度和味道。
7. 置于储罐:将调制好的酱油置于特制储罐中,进行保鲜和贮存。
8. 发酵熟化:将酱油储罐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酵熟化。
发酵时间一般为数月至数年。
9. 过滤和杀菌:发酵熟化完毕后,对酱油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保证酱油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10. 瓶装和包装:将过滤杀菌的酱油进行瓶装和包装,便于分销和销售。
以上是一般酱油生产的常规工艺流程,不同地域和品牌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酱油发酵工业制作流程如下:
1.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
培养后的种曲0.3%-0.4%,充分拌匀。
2.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
后连续通风。
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
3.发酵:成曲加12-13°Be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2℃-45℃
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4.浸出淋油:将前次生产留下的三油加热至85℃,再送入成熟的
酱醅内浸泡,酱油万分溶于其中,然后从发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及盐分。
5.榨油:发酵成熟的酱醪输送到压榨车间,采用全自动压榨设备
进行物理压榨取得原汁。
6.巴氏杀菌:压榨所得原汁通过巴氏杀菌,杀灭酱油中残存的微
生物。
7.灌装:杀菌后的酱油经高精度的过滤,澄清透亮,进行灌装、
封口、贴标、喷码等一系列的全自动流水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