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选择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本课继《顺序结构》以后,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顺序结构、后面的循环结构构成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同学们利用程序解决简单问题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1)同学们普遍认为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难度较大,教材中很多难以理解的语句和函数,较枯燥乏味,和现实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久而久之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普遍不够重视,单纯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及学生总体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选择结构的含义2) 掌握if语句中两种分支结构的语法格式3) 能够运用if语句两种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目标1) 通过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和合作,在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程序结构,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并能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if 语句两种分支选择结构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灵活运用if条件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说教法本堂课从生活中常见的趣味游戏开始,通过一个生活化的选择结构实例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并产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愿望。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模块,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
本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七单元Python程序设计(下)第25课《打鱼还是晒网》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使用Python语言进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在前面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能读懂程序三种基本结构,能用流程图在描述算法,进行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本课将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出发,让学生根据选择结构相关实例分析问题、描述算法、最后进行改写和调试程序。
同时在本课中,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为后续三种结构综合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条件、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if语句的python语言代码格式并包含各类实例的综合应用。
内容较多,然而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三种选择结构的形式学生在一节课内难以掌握,故本节课将双分支选择结构作为教学内容,并通过描述算法帮助学生搭建从生活问题到程序设计的障碍,从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做某些数学题时已经有了算法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就不会对程序设计望而生畏。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选择结构;2.能改写双分支同类选择结构程序代码,测试运行从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2.通过对生活中同类问题的对比,启发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程序的基本结构 ---- 选择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选自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上课时,把教材的导入例子作了的简单的处理,以一个有奖竞猜程序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
至于多种选择语句,先用有奖竞猜做简单讲解,再用另一道根据学生分数判断该成绩是属于哪一个等级的题目作为实践,从而与学生的学习更有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方法,定义常量与变量的方法,并且体验了可视化编程,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选择结构中的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掌握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节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有奖竞猜程序,让学生明白条件选取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
进而再做类似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程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学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2)程序条件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3)会使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利用分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讲授、观察、展示、分组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价格游戏。
"看商品猜价格"的游戏,下面我们也来模拟玩一下这个游戏。
在这个VB 所编的程序中,能够对所输入的价格进行判断给出结果从而展示游戏者是否猜对价格。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密并优化这个程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程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
新课教学:壱、定义: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二、单分支结构1、编写程序:手机价格竞猜:某商场举行活动,猜对手机价格就会奖励你一部智能手机。
初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案)Through the ope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the school, the mystery of student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nveiled.(信息技术)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讣/精品文档/文字可改教学文本DOCUMENT TEMPLATE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案)教材简介:通过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揭开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而纱,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口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1]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选择结构程序2、掌握逻辑量的概念3、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4、了解IF语句[2]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程序和关系表达及逻辑表达式[3]教学难点:选择结构程序的掌握[4]教学方法:引入法[5]教学工具:[6]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文本I DOCUMENT TEMPLATE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学生活动引入:例子1、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如果是正数则输出这个数,否则输出信息“这个数是负数”。
例子2、用程序编写一个求学生的六门课程六课程的的平均成绩和总分的程序。
例子3、用程序编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根(△>=())例子4、把10个职工的工资和打印出来提问5:如果求1+2+3+4+5+ .... +100的和怎么办呢?提问6:如果求一个班所有学生的六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提问7:如果所求方程的没有实根又怎么办呢?提问8:如果要我们打印100个职工的工资又怎么办呢?老师得出答案:这就不是顺序结构程序所能解决了。
C语言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if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3. 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4. 选择结构的嵌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2. 难点:选择结构的嵌套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2.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选择结构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案。
2. 计算机和投影仪。
3.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判断一个数的正负,引入选择结构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包括条件表达式和分支语句。
3. 示例:给出一些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来实现不同的选择结构。
4. 练习:让学生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练习使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年份,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2. 案例二: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分数,判断成绩等级。
八、选择结构的嵌套1. 讲解:讲解选择结构嵌套的概念和作用。
2. 示例:给出一些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选择结构嵌套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让学生编写一些程序,练习使用选择结构嵌套。
九、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选择结构的问题,比如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区别等。
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十、总结与作业1.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选择结构的概念、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使用方法,以及选择结构的嵌套。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同时本节课知识是学好多分支结构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中职专业计算机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顺序结构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控件的添加、属性的设置、动作的实现等内容,对于VB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IF语句的格式2、掌握IF语句的执行流程3、学会使用IF语句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重点难点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F语句的格式和执行流程。
教学难点:使用IF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
2、说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资源:VB演示程序、多媒体课件、学案、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软件、计算机网络机房、网络广播教学软件。
《选择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提出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
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会画IF语句的流程图;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接触过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将更有学习兴趣。
2、教法: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及讨论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3、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⑴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尝试操作,让他们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⑵协作学习: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去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点带面,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高中数学《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数学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下面我将以【手势】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2章2.1小节,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究算法中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来。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算法的基本思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为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学习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教材是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
而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手势,两只手向外】,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
本阶段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的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钻研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一个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的概念,会利用两种算法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个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独乐兴)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一定要【手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会利用两种算法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和学法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以及学生自主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
《选择结构程序》教学设计作者:李艳红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04期教材依据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二节。
设计思想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分析、思考、解决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学习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支架式”的教学策略,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讲课的时候采用课本上的例题,因为这个例子在前面提到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这是一道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题,数学课上也已经学过,对其算法也很熟悉,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真正体验到程序设计的好处,让知识学有所用,保持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程序设计的类型。
②掌握vb中程序设计结构中的选择结构。
③学会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数学问题学习选择结构。
②采用启发式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趣味性的内容,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②感受设计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格式。
教学难点对于编写程序代码的理解。
教学准备硬件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设备:《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本学习过程(一)课前组织教学1.课代表组织学生进机房,填写上机记录。
2.教师指出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本,预习本节41-44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数学问题,导入主题,引起兴趣教师: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了怎样求一元二次方程的顶点坐标,现在一起复习下怎么求一元二次方程的顶点坐标。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的程序》,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选择结构的程序"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五章案例5.3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对于VFP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2、技能目标(1)能读懂选择结构的程序,会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
(2)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Visual FoxPro学习的兴趣。
(2)增加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种选择语句的格式及流程图的画法,能够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写出程序代码。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合作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了条件语句并尝试调试程序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偏胖还是偏瘦?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析教材是由湖北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
其中《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的第七单元“Python程序设计(上)”的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顺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选择结构作为Python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顺序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循环结构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了Python的变量和输出,对Python程序设计基本语法有了了解,在这一单元中又学习了顺序结构,知识难度慢慢提高。
随着知识难度的递增或者是说知识的抽象度提升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能会逐渐减退,可能不情愿将自己埋身于难题当中进而去尽全力的解决问题。
所以本节课力争加上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跟上节奏,学习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选择结构的语句、功能,以及如何执行的●能够编制运行程序,解决真实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理解选择结构的语句和实现●分析具体实例,探讨出问题相应步骤,并能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求解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内化这种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和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和热情●内化思维,学以致用,从中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和奥秘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什么是选择结构,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法、演示法在新课讲解之前,我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新课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一是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及时总结与归纳。
一、教学思想(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1、关于“C语言”计算机的本质是“程序的机器”,程序和指令的思想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只有懂得程序设才能懂得计算机,真正了解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学习程序设计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好地理解个应用计算机,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
C语言作为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比其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公认的一些特点,比如语言本身简介,生成的代码质量高,使用灵活等。
它既可以编写计算机系统软件又可以编写各类应用软件。
C语言作为一种简洁高校并且支持结构化编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在讲究效率的时代,对于帮助学习者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2、关于选择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结构。
前面介绍的顺序结构里,程序中的所有语句按照书写顺序依次执行。
而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的顺序并不都是按部就班的顺序进行,有时会根据某些条件进行选择。
比如在进行周末活动安排时,我们可以说:“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否则我们就去体育馆打球。
”在这样安排中,可以看到,“郊游”和“打球”哪个动作实际执行依赖于“天气好”这个条件是否满足。
在程序设计中,上述安排就要用选择结构来实现。
选择结构的作用是根据所给条件的真假,决定程序的运行途径。
在上述实例中,“天气好?”是控制条件,它的作用是决定程序的流程,如果天气确实好,则条件为真,进行“郊游”这个活动,如果天气不好,则条件为假,进行“打球”这个活动。
“郊游”和“打球“两个活动只进行一个,该选择结构结束后,再执行下面的语句。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C语言条件语句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程举例,程序的比较和运行和程序流程图的使用,让学生加深记忆,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条件语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程序,对程序设计产生学习兴趣。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的程序》,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选择结构的程序”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五章案例5.3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对于VFP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2、技能目标
(1)能读懂选择结构的程序,会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
(2)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Visual FoxPro学习的兴趣。
(2)增加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种选择语句的格式及流程图的画法,能够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写出程序代码。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合作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了条件语句并尝试调试程序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
2.学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实践”、“协作”、“探究”、“交流”等方法,使用学案导学,掌握程序的选择结构。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本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根据“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贴近生活发现问题
铁路对托运行李的计费方法问题:费用与根据行李的重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提出:用计算机解决时采用以前学习的顺序结构不能解决,由此引出——程序的选择结构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认识IF语句,并与我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成果,我会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IF语句。
(三)设计流程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画出课本案例的流程图,并尝试用IF语句书写程序。
(四)体验生活正确使用
给出实例(游戏的方法选作):1.生活中鼓励节水,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2.学生成绩评定问题(合格、不合格)
(五)交流提升明确方向
程序及问题交流,强调IF语句的书写格式,继续思考:成绩分段评定(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
•同学评价:小组同学就同学间合作探究学习给予评价。
•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量表
•教师评价:根据课堂表现以及提交的作业给予分数和评定意见。
本课教学设计,我运用信息技术优势,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将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组织小组协作交流和探究,适当的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结束语:以上,我仅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以及教学评价上说明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这样做”。
希望各位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