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生而为人的呼唤:文艺复兴
- 格式:ppt
- 大小:54.57 MB
- 文档页数:42
文艺复兴——“生而为人”的艺术时代牛瑞源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发生在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西方之子走出蒙昧的泰西时代,重获人文理性的觉醒和“生而为人”的尊严与荣光,这一时期对于古典文化的继承复兴和压抑已久的创造欲望使得艺术创作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人的姿态、人的情感和人的理性在造型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关键词:文艺复兴;文学;艺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这段话透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看到了漫长的黑暗时代中西方人文理性的重新觉醒,让我们看到了屈服已久的西方人重新拥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荣光。
这场发生在欧洲14到17世纪初的巨大变革既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阐释,又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人的重新审视,人不再将“宗教”和“赎罪”作为生命的全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将目光由“来世的幸福”转向“今生的价值”,古典文化的继承复兴和压抑已久的创造欲望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人的姿态、人的情感和人的理性在这一时期的造型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人的姿态”形象地表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一系列裸体艺术形象中。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在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下,将目光从宗教的精神世界转向生活的现实世界,写实主义重新成为艺术创作的法则,讲求以自然为楷模,一切应符合自然的比例与和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古希腊对于人体美的热爱在意大利的光荣再现。
希腊人学会了纯真地以哲学家超然物外的眼光看待人体,最优秀的希腊雕塑几乎都是裸体的,即使是着衣的,也一定要透出肌体的曲线和轮廓。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也通过创作一系列裸体艺术形象来表达自我对于人体美的赞叹。
1482年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幅取材于希腊神话的女性裸体绘画,表现了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
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教案)第一章: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1.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2 黑暗中世纪的结束1.3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1.4 意大利的城邦文化与艺术发展第二章: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2.1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2.2 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2.3 宗教与世俗文化的交融2.4 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3.1 诗歌与戏剧的繁荣3.2 绘画与雕塑的艺术创新3.3 音乐与舞蹈的突破3.4 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探索4.1 科学方法论的革新4.2 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4.3 医学与生物学的进步4.4 科学家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第五章: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5.1 文化与思想的传播与演变5.2 现代教育制度的奠基5.3 资本主义与启蒙运动的兴起5.4 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与反思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与思想家6.1 古典哲学的复兴6.2 人文主义哲学家的思想6.3 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发展6.4 哲学家的代表作品与思想影响第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7.1 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背景7.2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兴起7.3 罗马天主教会的回应与改革7.4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与探险8.1 地理大发现的启示8.2 航海家与探险家的成就8.3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扩张8.4 探险精神对文艺复兴的影响第九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与文化9.1 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9.2 女性艺术家与作家的贡献9.3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变迁9.4 女性在文艺复兴中的影响与启示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文艺复兴的意义与局限10.1 文艺复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0.2 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与批评10.3 文艺复兴的传承与演变10.4 对文艺复兴的当代启示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难点解析:中世纪的结束并非一夜之间,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生而为人”的艺术时代作者:牛瑞源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7期摘要:发生在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西方之子走出蒙昧的泰西时代,重获人文理性的觉醒和“生而为人”的尊严与荣光,这一时期对于古典文化的继承复兴和压抑已久的创造欲望使得艺术创作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人的姿态、人的情感和人的理性在造型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关键词:文艺复兴;文学;艺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这段话透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看到了漫长的黑暗时代中西方人文理性的重新觉醒,让我们看到了屈服已久的西方人重新拥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荣光。
这场发生在欧洲14到17世纪初的巨大变革既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阐释,又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人的重新审视,人不再将“宗教”和“赎罪”作为生命的全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将目光由“来世的幸福”转向“今生的价值”,古典文化的继承复兴和压抑已久的创造欲望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人的姿态、人的情感和人的理性在这一时期的造型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人的姿态”形象地表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一系列裸体艺术形象中。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在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下,将目光从宗教的精神世界转向生活的现实世界,写实主义重新成为艺术创作的法则,讲求以自然为楷模,一切应符合自然的比例与和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古希腊对于人体美的热爱在意大利的光荣再现。
希腊人学会了纯真地以哲学家超然物外的眼光看待人体,最优秀的希腊雕塑几乎都是裸体的,即使是着衣的,也一定要透出肌体的曲线和轮廓。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也通过创作一系列裸体艺术形象来表达自我对于人体美的赞叹。
1482年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幅取材于希腊神话的女性裸体绘画,表现了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开展探究教学;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比较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体会现实,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人文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两者体现了共同主题: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而人文精神在西方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罗马地区,其后的发展概况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第二课:人性的复苏【新课讲授】师:明确学习目标呈现幻灯片:学习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生:齐声阅读学习目标师:呈现幻灯片(两组图片)生:观察两组图片人物面部表情的不同,发表见解第一组: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没有活力第二组:蒙娜丽莎微笑着、母亲深情地注视着孩子(体现母爱、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有生机和活力)师:两组图片分别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
为什么人的表情在文艺复兴时期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详细地了解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
呈现幻灯片5: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运动师:设疑——标题是古典文化的“再生”,新生出来的是否与前面的一样呢?师:呈现幻灯片:自主探究:1、14世纪的意大利为什么能够兴起文艺复兴运动?2、“文艺复兴”宣扬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哪些人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哪些?4、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作标记师:巡视并作相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两段材料,理解文艺复兴的原因师:呈现幻灯片: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人性的复苏一文艺复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以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载体,介绍了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开展。
本节内容讲述的是“人”重新觉醒,人性开始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注意突出“人” 的地位和内涵的变化,将其放在本节的中心位置。
人文精神的开展历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住这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为讲深、讲透、讲活文艺复兴,到达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补充了历史教学情景的问题,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现实的人文素养和“自己”作为“现代人”是否达标的触动。
在教学的步骤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得出“人文主义”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表上。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性的启蒙这一主题,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行联系和比照,发现这两次思想运动是如何批判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的,从而知道14世纪一一17世纪的人文主义诉求是在批判神权统治和鼓吹人性解放、思想自由中张扬开来的。
能够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背景,从而明确一定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人文主义对人性的颂扬,尤其是要通过对莎士比亚和薄伽丘作品的诵读,理解和崇仰人间的仁爱、友谊、高尚和尊严。
通过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的学习,看到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一种状况:教会的腐败和罪恶笼罩着欧洲。
宗教改革传播和开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让人摆脱了神权统治。
一、教案概述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3. 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文艺复兴的PPT、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料。
学生:预习相关章节,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 讲解:介绍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特点,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4. 讲解:详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6. 总结:强调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神曲》、《蒙娜丽莎》等。
3. 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研究文艺复兴作品时的兴趣和收获,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技术进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3. 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对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
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教案)第一章:文艺复兴的兴起1.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起源;2. 掌握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和主要地理分布;3. 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1.2 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中世纪的黑暗和衰落;2. 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的佛罗伦萨;3. 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14世纪至17世纪;4. 文艺复兴的地理分布:欧洲各国。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文艺复兴的起源和传播路径;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3. 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文艺复兴的艺术2.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艺术家和作品;2. 掌握文艺复兴艺术的特征和风格;3. 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区别。
2.2 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2. 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大卫》、《圣母子》等;3. 文艺复兴艺术的特征: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方法、现实主义等。
2.3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和评价;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3.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文艺复兴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哲学与科学3.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2.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和科学家;3. 理解文艺复兴哲学和科学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等;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3. 文艺复兴哲学和科学的主要成就:地心说被推翻、物理学定律的发现等。
3.3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和科学的意义;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的贡献;3.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文艺复兴哲学和科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人性的复苏[导入新课]人文主义是西方特别是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塑造西方文明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
上节课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智者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1、时间:14—17世纪2、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法文。
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艺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
Human一词我们在英语课上已经学过,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
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
一言以敝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
)4、发源地:意大利⑴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繁荣。
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
⑵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是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
⑶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本来就是古代罗马文化的发祥地,而西欧中世纪社会动荡之时拜占廷、阿拉伯保留了一些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意大利一些城市在与他们的联系中,重新得到了古典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