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移植着床失败的原因归纳及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10
试管之路:鲜胚、冻胚、桑椹胚、囊胚,选择哪种成功率更高?胚胎移植是试管婴儿周期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是整个试管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很多准家长会想,到底如何移植成功率最高呢?桑椹胚、囊胚、鲜胚、冻胚。
从移植时的形态上来说,胚胎一般分为两种:桑椹胚和囊胚。
桑椹胚当受精卵发育到第三天时,会形成一个实心胚胎,这种胚胎由12-16个卵裂球构成,一般会包含4-8个细胞,这就是桑椹胚。
在国内的试管婴儿操作中,普遍都是到达桑椹胚阶段就要进行胚胎移植了,此时的细胞数量少,且发育尚未成熟,这也是国内试管多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囊胚通常在卵子受精后的第 5-7 天,就会发育成囊胚。
自然状态下,人类胚胎以囊胚的形式着床,因此囊胚阶段再移植,着床成功率更高。
这个时期的囊胚已经拥有80-100个细胞,且结构稳定、生命力顽强、拥有很强的着床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减少胎停、流产等现象。
鲜胚鲜胚是相对于冻胚而言的,没有经过冷冻的胚胎就是新鲜胚胎,也就是鲜胚。
冻胚在美国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为了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通常在胚胎培养时,都会同时培养出多个成熟的胚胎。
经过PGS/PGD后,会将质量较好的胚胎放在-196度的液氮中进行冷冻保存,待以后解冻复苏,再移植到子宫腔内,这将增加准妈妈受孕的机会。
美国试管婴儿哪种成功率更高呢?囊胚移植与桑椹胚移植由于囊胚在体外通过人工培育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到了囊胚阶段,它的细胞数量远远大于桑椹胚,体积也比桑椹胚要大很多。
囊胚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结构更加稳定,更符合子宫内的生理环境,能更顺利地进行着床。
美国人工培育出来的是囊胚,而国内大部分医院只能培养成桑椹胚。
桑椹胚发育成囊胚是一个质的变化,美国试管婴儿环节中的囊胚培育对实验室要求较高,在无菌性、密封性、温度、湿度控制、空气含氧量等方面都会有严格要求。
国内的水平目前很难培育出和美国一样的优质囊胚,这也是美国试管婴儿成功率更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囊胚的培育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囊胚培养的要求很高,如果实验室培养条件或是胚胎自身质量不达标,胚胎可能会停止发育或退化,导致没有胚胎可移植,这种情况很多人不能接受,所以也不能盲目选择。
冻胚失败的原因冻胚失败是指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冻存的胚胎不能成功着床或发育异常而失败。
冻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胚胎质量不好冻存前的胚胎质量是影响冻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原本的受精卵质量就不好,那么即使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调理,其发育能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细胞膜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从而影响了其再次发育。
2. 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将受精卵进行低温保存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控制。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或者不当操作,都有可能会对受精卵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例如,在加工、保存、运输、解冻等环节中出现温度波动、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时都有可能导致受精卵的死亡或变异。
3. 孕妇体质问题即使受精卵质量好,冷冻和解冻过程也顺利,但是如果女性本身存在一些身体问题,也可能导致胚胎移植失败。
例如,子宫内膜不够厚、免疫系统异常、激素水平失调等问题都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4. 移植技术问题在将胚胎移植到子宫内膜时,需要进行非常精确的操作。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或者不当操作,都有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例如,移植位置不准确、移植时间不合适、使用的药物剂量不正确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冻胚失败。
5.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冻胚成功率。
例如,在受精卵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成分、氧气浓度等参数都可能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在移植前后需要注意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会对受精卵发育产生影响。
总之,冻胚失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冻胚成功率,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操作,并且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5)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6)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6)(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6)(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6)(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8)(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8)(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8)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0)一、管理 (10)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2)一、适用范围 (12)二、不良反应 (14)三、注意事项 (15)(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5)(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5)(三)其他注意事项 (16)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6)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1)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1)(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1)(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3)(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6)(四)Graves眼病 (28)(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9)二、呼吸系统疾病 (31)(一)哮喘(成人) (31)(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2)(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5)(四)结节病 (36)(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7)(六)变应性鼻炎 (39)(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0)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41)(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41)系统性红斑狼疮 (41)系统性硬化症 (4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44)类风湿关节炎 (46)系统性血管炎 (47)(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49)(三)脊柱关节病 (50)强直性脊柱炎 (50)反应性关节炎 (51)银屑病关节炎 (53)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5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55)四、血液系统疾病 (5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7)(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8)(四)淋巴瘤 (59)(五)多发性骨髓瘤 (60)(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62)(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63)五、肾脏疾病 (64)(一)肾小球疾病 (64)肾病综合征 (64)新月体肾炎 (68)狼疮性肾炎 (68)(二)间质性肾炎 (70)六、感染性疾病 (71)(一)结核病 (71)(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74)(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76)(四)手足口病 (77)(五)肺孢子菌肺炎 (77)七、消化系统疾病 (78)(一)炎症性肠病 (78)(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79)(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81)八、神经系统疾病 (82)(一)多发性硬化 (82)(二)重症肌无力 (83)(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84)(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87)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87)沙眼急性期 (88)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88)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89)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89)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90)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91)细菌性角膜溃疡 (91)真菌性角膜溃疡 (92)角膜病毒感染 (93)棘阿米巴角膜炎 (94)蚕食性角膜溃疡 (94)干眼 (95)(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96)浅层巩膜炎 (96)巩膜炎 (96)(三)葡萄膜炎 (97)(四)视网膜疾病 (99)白塞综合征 (99)V ogt-小柳原田病 (100)视网膜血管炎 (102)(五)视神经炎 (103)(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104)(七)眼科手术后 (105)角膜移植术后 (105)青光眼术后 (107)白内障术后 (107)视网膜扣带术后 (108)玻璃体手术后 (109)十、皮肤疾病 (109)(一)天疱疮 (109)(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111)(三)药物性皮炎 (112)(四)红皮病 (113)(五)湿疹与皮炎 (114)(六)银屑病 (115)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116)(一)休克 (116)感染性休克 (116)过敏性休克 (118)创伤性休克 (119)(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119)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122)(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122)(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124)十三、骨科疾病 (125)(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26)(二)急性脊髓损伤 (127)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泌尿外科科普文章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 (2)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 (2)肾上腺肿瘤的诊治 (4)泌尿生殖系结核 (6)泌尿系结石的诊治 (7)膀胱肿瘤的诊治 (8)肾脏肿瘤的诊治 (14)前列腺癌的诊治 (16)尿道狭窄 (17)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 (19)男科疾病 (20)泌尿外科优势技术简介 (24)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24)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技术 (25)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 (27)经皮肾镜技术(PCNL)和输尿管镜技术(URL) (28)体外冲击波碎石 (30)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 (31)护理工作简介 (34)科研工作简介 (35)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一部分疾病出生后即可发现,如尿道下裂、隐睾,另外一些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出现症状或是查体时偶然发现,如肾盂输尿管连结部狭窄、重复肾等。
我科在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多年的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复杂的尿道下裂及肾积水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300,手术是唯一的矫正手段,我科针对患者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尿道下裂的治疗治疗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平,一期尿道下曲矫正、尿道成型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病因。
每年我们进行相关手术达100余例,近年广泛开展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
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可以单侧性,亦可以是双侧。
我科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无并发症或无症状采取严密观察;输尿管开口异位、有尿失禁、如果肾功能尚好则做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如重复肾并发结石、结核或肾积水感染、肾功能损害时,则针对病因及重复肾的功能、病变情况而采取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论“试管婴儿”涉及的生物伦理学摘要: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特别是它作用于医学方面,引发了人类社会对伦理规范的紧迫思考。
例如,试管婴儿技术已经传遍世界,将近400万名新生命由此而诞生。
但是围绕着试管婴儿技术,也产生了许多伦理与法律难题。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策略已远远超出生物技术的学科界限,只有合理的运用伦理学方法,才能促进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试管婴儿在我国民间经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叫“试管婴儿”。
而事实上,体外受精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
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这些孩子也是在妈妈的子宫内长成的。
可以说,“试管婴儿技术”等同于“体外受精”。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是生命得以产生和延续的最基本条件,由此决定了身体权对自然人至关重要.身体权与生命权,健康权密切相关,侵害自然人的身体往往导致对自然人健康的损害.但是生命权以保护自然人生命的延续为内容,身体权所保护的是身体组织的完整及对身体组织的支配。
身体支配权身体权是基本的民法概念,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和"身体"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尤其是人体器官移植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人的"身体"上所具有的"物"的特性越来越突显出来,这种现实也就使原有理论出现了混乱,从而在学界出现了"身体权支配权能"来解释问题,本文就是在承认身体支配权的基础上来探讨身体支配权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1、身体支配权的主体;2、主体行使身体支配权的条件;3、自主行使身体支配权的方式;4、身体支配权的法律后果。
阿托西班试管移植可以提高着床吗?4bb的囊胚成功率有多少?阿托西班试管移植可以提高着床吗?4bb的囊胚成功率有多少?阿托西班试管移植可以提高着床吗?4bb的囊胚成功率有多少?不能,主要用于怀孕的妇女或者即将来临的早产。
受精卵着床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说精子,卵子的质量或者是否有妇科疾病,宫颈炎症,输卵管堵塞等情况。
本药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可能会出现恶心,头晕,头痛,呕吐或者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者发热失眠,不要盲目使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Hu胚胎移植不着床,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种子好、地不好,地好、种子不好都可能造成不怀孕。
不怀孕、不着床的原因有十多种,有可能胚胎质量不够好,或者胚胎质量好但是子宫内膜不好,或者内分泌环境不好,都可能造成胚胎移植不着床。
胚胎移植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用一句话回答。
主要原因是胚胎质量和子宫内分泌环境没有匹配好,导致移植失败。
(阿托西班试管移植可以提高着床吗?4bb的囊胚成功率有多少?)2000年欧盟最先提出,除了药物,要在植物萃取方面帮助女性健康的自然妊娠和试管。
随后美国也提出,将和欧盟一同研究如何辅助试管和自然孕育。
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等组织共同任命一个工作小组,从多维度、多系统——考虑女性自然妊娠和试管成功及胚胎质量的问题,发出了复合备孕修复因子DHEA AMH治疗指南。
DHEA AMH意义解析:DHEA 平衡受孕前母体的激素水平,AMH增加卵子的储备功能。
DHEA AMH是天然的调节女性生理循环、激素平衡、育巢养卵的复合型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取。
DHEAAMH作用到卵巢,可以延迟卵巢的衰老,维持女性的特性,对于子宫内膜细胞,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生,这种增生对于受精卵的种植是必要的,如果子宫内膜太薄,受精卵很难种植上。
复合备孕修复因子DHEA AMH——多系统治疗指南自然怀孕\试管——如何有健康的卵子和胚胎着床的环境DHEA AMH意义解析:DHEA 平衡受孕前母体的激素水平,AMH增加卵子的储备功能.女性受孕就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并到达子宫的生理过程:(1)首先是内外生殖系统发育正常,保证性生活正常进行,输卵管的拾卵、输送卵子、受精并输送受精卵至宫腔的功能良好。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胶渗透色谱目录一、基本原理 (2)1.1 凝胶的特性 (2)1.2 色谱的分离原理 (3)1.3 凝胶渗透色谱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5)二、仪器设备 (6)2.1 凝胶渗透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7)2.2 主要性能指标及选择 (9)2.3 仪器设备的清洁与维护 (9)三、样品前处理 (11)3.1 样品的选择与制备 (11)3.2 样品浓缩与净化 (12)3.3 样品检测方法的建立 (13)四、实验操作流程 (14)4.1 样品进样 (16)4.2 柱塞泵的设置与调节 (17)4.3 检测器的选择与校准 (18)4.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9)五、理论基础与数学模型 (20)5.1 凝胶渗透色谱的理论基础 (22)5.2 数学模型在凝胶渗透色谱中的应用 (23)5.3 实验数据的解释与处理 (24)六、应用领域 (26)6.1 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28)6.2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9)6.3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30)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31)7.1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32)7.2 预防措施与解决策略 (33)八、实验安全与防护 (34)8.1 实验室安全规程 (36)8.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37)8.3 应急处理措施 (38)九、最新研究进展 (39)9.1 新型凝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40)9.2 色谱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41)9.3 聚合物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探索 (43)一、基本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将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凝胶柱进行分离。
在色谱过程中,待分离的混合物会与凝胶颗粒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不同成分在凝胶颗粒之间的分配系数和扩散速率的差异。
根据这些差异,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顺序依次通过凝胶柱,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效分离。
GPC的关键参数包括:凝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溶液流速;压力;洗脱剂的选择和浓度。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 (5)2.1 药物本身的因素 (6)2.1.1 药物的化学性质 (7)2.1.2 药物的刺激性 (8)2.2 患者因素 (8)2.2.1 血液凝固性 (10)2.2.2 个体差异 (11)2.2.3 心理因素 (12)2.3 治疗操作因素 (14)2.3.1 导管选择不当 (15)2.3.2 导管位置不佳 (16)2.3.3 正确的冲管方法未掌握 (16)2.4 置管后护理因素 (17)2.4.1 患者活动过度 (18)2.4.2 护士操作不规范 (18)2.4.3 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 (19)三、PICC药物性堵管的处理方法 (20)3.1 药物溶栓法 (21)3.2 静脉滴注法 (22)3.3 聚合物凝胶清除法 (23)3.4 超声波溶栓法 (24)3.5 小切口切开取栓法 (24)四、预防措施 (25)4.1 合理选择药物 (26)4.2 提高患者依从性 (27)4.3 规范操作流程 (28)4.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28)五、结论 (29)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PICC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药物性堵管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
药物性堵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导管类型与材质、输液速度控制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堵管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导管失效、患者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对PICC药物性堵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剖析药物性堵管的成因,探讨其临床表现,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判定标准(2010版)目录1、正常分娩 (4)2、剖宫产 (5)3、卵巢肿瘤(良性) (6)4、异位妊娠 (7)5、稽留流产 (8)6、子宫肌瘤 (9)7、前庭大腺囊肿 (10)8、单纯性阑尾炎 (11)9、腹股沟斜疝 (12)10、胃溃疡穿孔 (13)11、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 (13)12、膀胱结石 (14)13、肾结石 (15)14、睾丸鞘膜积液 (16)15、精索静脉曲张 (17)16、精索鞘膜积液(囊肿) (18)17、肛瘘 (19)18、痔疮 (20)19、甲状腺肿瘤(良性) (21)20、胆囊息肉 (21)2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2)22、前列腺增生 (23)23、乳房肿瘤(良性) (24)24、青光眼 (25)26、上睑下垂 (27)27、单纯性翼状胬肉 (28)28、慢性泪囊炎 (28)29、慢性扁桃体炎 (29)30、鼻息肉摘除术 (30)31、急性肾盂肾炎 (31)32、急性肾小球肾炎 (32)33、急性胆囊炎 (33)34、细菌性痢疾 (34)35、腮腺炎 (35)36、小儿支气管肺炎 (36)37、婴幼儿腹泻 (37)38、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37)3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8)40、肺炎 (39)41、病毒性肝炎 (40)42、高血压(3级) (41)43、结核性胸膜炎 (42)44、病毒性心肌炎 (43)45、大叶性肺炎 (44)46、肱骨、尺挠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45)47、股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45)48、急性附件炎 (45)49、急性膀胱炎 (46)50、桡骨下端骨折 (47)51、胫骨干骨折 (47)52、股骨干骨折 (48)53、肱骨干骨折 (49)54、锁骨骨折 (49)55、髌骨骨折 (50)57、慢性上颌窦炎 (51)58、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52)59、急性胃肠炎 (53)60、小儿支原体肺炎 (53)61、功能性子宫出血 (54)62、混合痔 (55)63、鼻中隔偏曲 (56)64、胫腓骨骨干骨折 (56)65、大隐静脉曲张 (57)66、踝部骨折 (58)67、前臂双骨折 (59)68、胫骨平台骨折 (59)69、直肠息肉 (60)70、肛周脓肿 (61)71、包茎、包皮过长 (62)7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3)三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判定标准(2010版)1、正常分娩【诊断依据】1、病史:妊娠满足37周至不满42周,感不规则腹痛。
1.1 C++编程规范总则 (5)1.1.1 资料来源 (5)1.1.2 C++编程规范总则 (6)1. 原则:编程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6)2. 规则:编程时强制必须遵守的约定。
(6)3. 建议:编程时必须加以考虑的约定。
(6)4. 说明:对此原则/规则/建议进行必要的解释。
(6)5. 示例:对此原则/规则/建议从好、不好两个方面给出例子。
(6)6. 延伸阅读材料:建议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材料。
(6)1.2 C++ 编程规范1 常量 (6)1.2.1 资料来源 (6)1.2.2 C++ 编程规范1 常量 (6)1. 规则1.1 使用const常量取代宏 (6)2. 规则1.2 一组相关的整型常量应定义为枚举 (6)3. 规则1.3 不相关的常量,即使取值一样,也必须分别定义 (7)4. 建议1.1 尽可能使用const (8)1.3 C++编程规范2 初始化和类型转换 (8)1.3.1 2.1 声明、定义与初始化 (8)1. 规则2.1 禁止用memcpy、memset初始化非POD对象 (8)2. 建议2.1 变量使用时才声明并初始化 (8)3. 建议2.2 避免构造函数做复杂的初始化,可以使用“init”函数 (9)4. 建议2.3 初始化列表要严格按照成员声明顺序来初始化它们 (9)5. 建议2.4 明确有外部依赖关系的全局与静态对象的初始化顺序 (10)1.3.2 2.2 类型转换 (10)1. 规则2.2 使用C++风格的类型转换,不要使用C风格的类型转换 (10)2. 建议2.5 避免使用reinterpret_cast (11)3. 建议2.6 避免使用const_cast (11)4. 建议2.7 使用虚函数替换dynamic_cast (11)1.4 C++编程规范3 函数 (11)1.4.1 3.1 内联函数 (11)1. 规则3.1 内联函数(inline function)小于10行 (12)2. 规则3.2 使用内联函数代替函数宏 (12)3. 建议3.1 内联函数应该放在头文件中声明,而且在函数前添加inline关键字 (12)4. 建议3.2 内联函数的实现放在独立的文件 (12)1.4.2 3.2 函数参数 (13)1. 建议3.3 入参尽量用const引用取代指针 (13)2. 建议3.4 消除未使用函数参数 (13)3. 建议3.5 尽量少用缺省参数 (13)1.4.3 3.3 函数指针 (13)1. 建议3.6 尽量少用函数指针 (13)1.5 C++编程规范4 类 (13)1.5.1 4.1 类的设计 (13)1. 原则4.1 类职责单一 (14)2. 原则4.2 隐藏信息 (14)3. 原则4.3 尽量使类的接口正交、少而完备 (14)4. 规则4.1 模块间对外接口类不要暴露私有和保护成员 (14)5. 规则4.2 避免成员函数返回成员可写的引用或者指针 (15)6. 规则4.3 禁止类之间循环依赖 (15)7. 建议4.1 将数据成员设为私有的(struct除外),并提供相关存取函数 (16)8.建议4.2 使用PIMPL模式,确保私有成员真正不可见 (16)1.5.2 4.2 构造、赋值和析构 (16)1.规则4.4 包含成员变量的类,须定义构造函数或者默认构造函数 (16)2. 规则4.5 为避免隐式转换,将单参数构造函数声明为explicit (17)3. 规则4.6 包含资源管理的类应自定义拷贝构造函数、赋值操作符和析构函数 (17)4. 规则4.7 让operator=返回*this的引用 (18)5. 规则4.8 在operator=中检查给自己赋值的情况 (18)6. 规则4.9 在拷贝构造函数、赋值操作符中对所有数据成员赋值 (19)7. 规则4.10 通过基类指针来执行删除操作时,基类的析构函数设为公有且虚拟的 (19)8. 规则4.11 避免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 (20)9. 建议4.3 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操作符的参数定义成const引用类型 (20)10. 建议4.4 在析构函数中集中释放资源 (20)1.5.3 4.3 继承 (20)1. 原则4.4 用组合代替继承 (21)2. 原则4.5 避免使用多重继承 (21)3. 规则4.12 使用public继承而不是protected/private继承 (21)4. 规则4.13 继承层次不超过4层 (21)5. 规则4.14 虚函数绝不使用缺省参数值 (22)6. 规则4.15 绝不重新定义继承而来的非虚函数 (22)7. 建议4.5 避免派生类中定义与基类同名但参数类型不同的函数 (23)8. 建议4.6 派生类重定义的虚函数也要声明virtual关键字 (23)1.5.4 4.4 重载 (23)1. 原则4.6 尽量不重载操作符,保持重载操作符的自然语义 (23)2. 规则4.16 仅在输入参数类型不同、功能相同时重载函数 (24)3. 建议4.7 使用重载以避免隐式类型转换 (24)4. 建议4.8 C/C++混用时,避免重载接口函数 (24)1.6 C++编程规范5 作用域、模板和C++其他特性 (24)1.6.1 5.1 作用域 (25)1. 原则5.1 使用名字空间进行归类,避免符号冲突 (25)2. 规则5.1 不要在头文件中或者#include之前使用using指示符 (25)3. 建议5.1 尽量少使用嵌套类(成员类) (26)4. 建议5.2 尽可能不使用局部类 (26)5. 建议5.3 使用静态成员函数或名字空间内的非成员函数,避免使用全局函数 (26)6. 建议5.4 避免class类型的全局变量,尽量用单件模式 (26)1.6.2 5.2 模板 (26)1. 建议5.5 谨慎使用模板,只使用模板的基础特性 (27)2. 建议5.6 注意使用模板的代码膨胀 (27)3. 建议5.7 模板类型应该使用引用或指针 (27)4. 建议5.8 模板如果有约束条件,请在模板定义处显式说明 (27)5. 建议5.9 两个模块之间接口中尽量不要暴露模板 (27)1.6.3 5.3 其他 (27)1. 规则5.2 不要在extern "C"内部使用#include包含其他头文件 (27)2. 建议5.10 避免使用友元 (27)3. 建议5.11 避免使用RTTI (27)4. 建议5.12 使用sizeof(变量)而不是sizeof(类型) (27)1.7 C++ 6 资源分配和释放 (28)1.7.1 资料来源: (28)1.7.2 C++ 6 资源分配和释放 (28)1. 原则6.1 明确产品动态内存的申请与释放原则 (28)2. 规则6.1 明确operator new的行为和检查策略 (28)3. 规则6.2 释放内存后,要立即将指针设置为NULL,防止产生野指针 (29)4. 规则6.3 new单个对象删除使用delete,new[n]数组对象删除使用delete [] (29)5. 规则6.4 释放结构(类)指针时,必须从底层向上层顺序删除 (29)6. 规则6.5 释放指针数组时,首先释放数组每个元素指针所指向的内存 (30)7. 规则6.6 不要返回局部对象指针 (31)8. 规则6.7 不要强制关闭线程 (31)9. 建议6.1 使用new, delete的封装方式来分配与释放内存 (31)10. 建议6.2 避免在不同的模块中分配和释放内存 (32)11.建议6.3 使用RAII 特性来帮助追踪动态分配 (32)1.8 C++ 编程规范7 异常与错误处理 (33)1.8.1 7.1 异常 (33)1. 原则7.1 减少不必要的异常 (34)2. 规则7.1 构造和析构函数不能抛出异常 (34)3. 规则7.2 通过传值的方式抛出,通过引用的方式捕获 (34)4. 规则7.3 确保抛出的异常一定能被捕捉到 (34)5. 规则7.4 确保异常发生后资源不泄漏 (34)6. 规则7.5 独立编译模块或子系统的外部接口禁止抛异常 (35)1.8.2 7.2 错误处理策略 (35)1. 原则7.2 建立合理的错误处理策略 (35)2. 原则7.3 离错误最近的地方处理错误或转换错误 (35)3. 规则7.6 错误发生时,至少确保符合基本保证;对于事务处理,至少符合强保证;对于原子操作,符合无错误保证 (35)1.9 C++编程规范8 标准库 (36)1.9.1 资料来源 (36)1.9.2 C++编程规范8 标准库 (36)1. 规则8.1 避免使用auto_ptr (36)2. 规则8.2 仅将scoped_ptr、shared_ptr和unique_ptr用于管理单个对象 (37)3. 规则8.3 如果涉及循环引用,使用weak_ptr解开循环 (37)4. 规则8.4 使用make_shared代替new生成shared_ptr (39)5. 规则8.5 对于同一个对象一旦使用shared_ptr,后续就要处处使用shared_ptr (40)6. 规则8.6 对于返回自身的shared_ptr指针的对象,要从enable_shared_from_this类派生407. 规则8.7 不要将使用不同版本stl、boost等模板库编译的模块连接在一起 (40)8. 规则8.8 不要保存string::c_str()指针 (41)9. 建议8.1 不要将stl、boost等模板库中的数据类型传递到动态链接库或者其它进程中 (41)10. 建议8.2 使用容器时要评估大量插入删除是否会生成大量内存碎片 (41)11. 建议8.3 使用string代替char* (41)12. 建议8.4 使用stl、boost等知名模板库提供的容器,而不要自己实现容器 (41)13. 建议8.5 使用新的标准库头文件 (41)1.10 C++编程规范9 程序效率 (41)1.10.1 9.1 C++语言特性的性能分级 (42)1.10.2 9.2 C++语言的性能优化指导 (42)1. 原则9.1 先测量再优化,避免不成熟的优化 (42)2. 原则9.2 选用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42)3. 建议9.1 在构造函数中用初始化(定义时赋值)代替定义后赋值 (43)4. 建议9.2 当心空的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的开销 (43)5. 建议9.3 对象参数尽量传递引用(优先)或指针而不是传值 (43)6. 建议9.4 尽量减少临时对象 (44)7. 建议9.5 优先采用前置自增/自减 (44)8. 建议9.6 简单访问方法尽量采用内联函数 (44)9. 建议9.7 要审视标准库的性能规格 (44)10. 建议9.8 用对象池重载动态内存管理器 (45)11. 建议9.9 注意大尺寸数组的初始化效率 (45)12. 建议9.10 避免在函数内部的小块内存分配 (45)1.11 C++编程规范10并发 (45)1.11.1 资料来源 (45)1.11.2 C++编程规范10并发 (45)1. 规则10.1 多线程、多进程并行访问共享资源时,一定要加锁保护 (45)2. 规则10.2 锁的职责单一 (46)3. 规则10.3 锁范围尽量小,只锁对应资源操作代码 (46)4. 规则10.4 避免嵌套加锁;如果必须加锁,务必保证不同地方的加锁顺序是一样的 (46)5. 建议10.1进程间通讯,使用自己保证互斥的数据库系统、共享内存,或socket消息机制;尽量避免使用文件等进程无法管理的资源 (46)6. 建议10.2 可重入函数尽量只使用局部变量和函数参数,少用全局变量、静态变量 (47)7. 建议10.3 锁中避免调用函数;如果必须调用函数,务必保证不会造成死锁 (47)8. 建议10.4 锁中避免使用跳转语句 (48)1.12 C++编程规范11风格 (48)1.12.1 11.1 标示符命名与定义 (48)1. 建议11.1 类命名以大写字母开头,中间单词也以大写开头 (48)1.12.2 11.2 排版 (48)1. 建议11.2 类的声明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关键字不缩进 (48)2. 建议11.3 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在同一行或按4格缩进并排几行 (48)1.12.3 11.3 注释 (49)1. 建议11.4 使用‘//’注释方式,而不是‘/* */’ (49)2. 建议11.5 为重要的类或结构体作注释,注释格式支持工具自动生成 (49)3. 建议11.6 为所有重要的成员函数作注释 (49)4. 建议11.7 正式发布的代码不能使用TODO 注释 (49)1.12.4 11.4 文件组织 (49)1. 建议11.8 整个项目需要的公共头文件应放在一个单独的目录下 (49)2. 建议11.9 一个模块的目录层次不宜太深,以1~2层为宜,接口文件放在最外层 (49)3. 建议11.10 保持文件前言的简洁性 (49)1.13 12可移植性(兼容性) (49)1.13.1 资料来源: (49)1.13.2 12可移植性(兼容性) (49)1.移植中一些关键问题如下: (50)2. 建议12.1 不直接使用C++的基本数据类型,不要假定其存储尺寸长度 (50)3. 建议12.2 避免指针截断 (50)4. 建议12.3 注意数据类型对齐问题 (50)5. 建议12.4 在涉及网络字节序处理时,要注意进行网络字节序与本地字节序的转换 (50)6. 建议12.5 避免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的转换 (51)7. 建议12.6 创建64 位常量时使用LL 或ULL 作为后缀 (51)8. 建议12.7 区分sizeof(void *)和sizeof(int) (51)9. 建议12.8 编译器、操作系统相关的代码独立出来 (51)1.14 13全球化 (52)1.14.1 13.1 多语言输入输出 (52)1. 原则13.1 使用正确的数据类型和类处理多语言字符和字符串 (52)2. 原则13.2 对字符进行处理时,需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并确保字符完整 (52)3. 规则13.1 使用标准库函数判断字符属性,使应用能够支持多区域 (52)4. 规则13.2 对字符串进行本地化排序、比较和查找时,使用有区域参数的locale::collate<>函数 (52)5. 建议13.1 处理Unicode数据时,注意检测BOM是否存在,避免产生多余字符或解码错误 (53)1.14.2 13.2 单一版本 (53)1. 规则13.3 资源与程序逻辑代码分离 (53)2. 规则13.4 保持资源的语义完整性,不要拼接字符串资源 (53)3. 建议13.2 资源的键名中包含该资源的应用场景信息 (54)1.14.3 13.3 时区夏令时 (54)1. 规则13.5 确保本地时间中时区夏令时信息完整 (54)2. 规则13.6 避免使用本地时间直接进行时间计算 (54)1.15 14业界编程规范和书籍 (55)1.15.1 14.1 业界编程规范 (55)1. 14.1.1 《google C++ code style》(google C++编程指南) (55)2. 14.1.2 《C++编程规范101条规则、准则与最佳实践》 (55)3. 14.1.3 Microsoft All-In-One Code Framework 《微软一站式示例代码库》 (55)1.15.2 14.2 扩展学习材料 (56)1. 14.2.1 C++ primer (56)2. 14.2.2 effective C++ / more effective C++ (56)3. 14.2.3 Effective STL (56)4. 14.2.4 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56)1.1 C++编程规范总则1.1.1 资料来源/xiyoulele/article/details/7987123分类:编码规范C/C++ 2012-09-17 12:49 101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编程c++C++编程规范专辑:/xiyoulele/article/category/12139831.1.2 C++编程规范总则1. 原则:编程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1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背景自从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 辅助生殖技术(ART)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临床妊娠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
众所周知, 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与内膜之间的同步是影响妊娠结局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
随着胚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 技术的开展, 优质胚胎的获取得到保障。
因此,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ART过程中, 临床医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子宫内膜异常情况, 任何子宫内膜的异常(子宫内膜形态的异常和功能的异常) , 将可能对胚胎着床造成负面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ART中出现的或伴有的异常子宫内膜诊治的报道, 但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 尚无关于ART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专家共识, 亦无系统、全面的临床指南。
而生殖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基于高质量证据、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指导。
因此, 我们参考国内外现有的医学研究结果及国际最新的分类分型,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提出ART中异常子宫内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作为当前医疗实践中较常用的指导性文件, 高质量的专家共识是大规模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负担、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工具, 是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ART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课题组按照《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CSRM) 指南共识制定手册》要求, 组建多学科团队, 制订“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为不孕女性诊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 提高临床妊娠率。
方法本专家共识的设计与制订步骤参考2014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 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结合我国的具体临床实践, 参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工作组推出的证据和推荐的评级系统(GRADE系统) , 对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进而达成专家共识。
临床诊疗常规目录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7)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 (17)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18)上腹部手术 (18)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手术 (19)重症胰腺炎 (20)合并肺部感染 (20)合并心功能不全 (21)合并肾功能不全 (21)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23)消化道出血 (23)贲门失弛缓症 (24)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25)急性应激性胃炎 (25)慢性胃炎 (26)消化性溃疡 (27)胃癌 (28)功能性消化不良(FD) (28)急性肠炎 (29)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30)肠结核 (31)克罗恩病(CD) (33)溃疡性结肠炎 (34)肠易激综合征(IBS) (36)急性胰腺炎 (37)红细胞疾病诊疗常规 (40)缺铁性贫血 (40)巨幼细胞性贫血 (42)溶血性贫血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K) (46)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 (49)红细胞酶缺陷疾病 (5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52)再生障碍性贫血 (53)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5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9)急性白血病 (6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常规 (70)妊娠期高血压 (70)轻度子痫前期 (71)子痫 (77)HELLP综合症 (81)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 (87)充血性心力衰竭 (87)心源性休克 (90)心脏骤停 (9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00)心房扑动 (101)心房颤动 (102)心室扑动与颤动 (104)病窦综合征 (107)房室传导阻滞 (108)室内传导阻滞 (109)预激综合征 (111)间期延期综合征 (112)风湿热 (113)二尖瓣狭窄 (114)二尖瓣关闭不全 (116)主动脉瓣狭窄 (1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0)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21)感染性心内膜炎 (124)病毒性心肌炎 (125)扩张型心肌病 (127)肥厚型心肌病 (129)限制型心肌病 (130)酒精性心肌病 (131)围产期心肌病 (135)克山病 (137)急性心包炎 (139)原发性高血压' (14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43)心绞痛 (144)急性心肌梗塞 (146)缺血性心肌病 (149)微血管性心绞痛 (151)多发性大动脉炎 (153)肾动脉狭窄 (154)心脏神经官能症 (155)贫血必性心脏病 (156)甲亢性心脏病 (157)甲减性心脏病 (158)血脂代谢紊乱 (159)骨科疾病诊疗常规 (162)急救固定 (162)石膏绷带固定 (163)牵引术 (164)小夹板固定术 (165)闭合性骨折 (166)锁骨骨折 (167)肩胛骨骨折 (168)肱骨骨折 (168)尺桡骨骨折 (170)距骨骨折 (177)跖骨骨折 (178)跟骨骨折 (179)颈椎骨折脱位 (180)胸腰椎骨折 (182)骨盆骨折 (183)肩锁关节脱位 (185)肩关节脱位 (186)肘关节脱位 (187)桡骨小头半脱位 (188)髋关节脱位 (188)膝关节脱位 (189)膝关节韧带损伤 (19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92)颈椎病 (193)腰椎间盘突出症 (195)脊柱侧凸(特发性) (197)骨与关节感染 (19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01)骨与关节结核 (204)骨性关节炎 (206)骨瘤 (207)骨软骨瘤 (208)软骨瘤 (209)孤立性骨囊肿 (210)纤维异样增殖症 (211)骨肉瘤 (214)软骨肉瘤 (216)多发性骨髓瘤 (217)尤文氏肉瘤(Ewing肉瘤) (218)骨转移瘤 (219)显微手外科疾病 (221)手部创伤 (221)手部骨折与脱位 (223)清创术 (224)截指术 (225)前臂中下1/3交界平面截肢术 (226)断指再植 (227)断肢再植 (228)肌腱损伤 (230)手部疤痕 (233)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234)拇指再造术 (235)皮瓣移植术 (237)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46)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 (247)脑瘫 (249)产科疾病诊疗常规 (251)产科门诊常规 (251)正常分娩处理常规 (254)流产 (265)异位妊娠 (2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70)前置胎盘 (275)胎盘早剥 (276)早产 (277)过期妊娠 (279)多胎妊娠 (281)羊水过少 (282)羊水过多 (28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284)巨大胎儿 (286)妊娠合并症 (287)妊娠合并心脏病 (287)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91)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292)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 (294)妊娠期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295)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29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297)妊娠合并贫血 (299)妊娠合并糖尿病 (301)妊娠期糖尿病 (30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304)产科特异性感染 (305)产力异常 (307)产道异常 (309)胎位异常 (311)子宫破裂 (314)产后出血 (315)胎膜早破 (316)产褥感染 (317)羊水栓塞 (318)会阴切开及缝合术 (320)胎头吸引助产术 (321)产钳助产 (322)外倒转术 (322)毁胎术 (323)新生儿产伤 (333)新生儿呕吐 (336)新生儿惊厥 (337)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339)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 (339)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 (339)新生儿感染 (354)胎盘功能不全综合症 (355)新生儿呼吸暂停 (355)新生儿溶血症 (357)新生儿硬肿症 (358)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36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61)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362)新生儿惊厥 (363)新生儿破伤风 (364)新生儿湿肺 (366)吸入综合症 (366)新生儿肺炎 (36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369)新生儿败血症 (372)新生儿呕吐 (373)新生儿腹泻 (37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37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78)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 (380)新生儿肺出血 (382)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383)新生儿贫血 (387)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389)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390)新生儿黄疸 (392)风疹 (396)幼儿急诊 (397)麻疹 (398)水痘 (399)流行性感冒 (400)流行性腮腺炎 (401)猩红热 (402)巨细胞病毒感染 (403)细菌性痢疾 (404)反复呼吸道感染 (406)小儿热性惊厥 (40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413)支气管哮喘 (414)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 (416)婴幼儿腹泻 (417)急性肾小球肾炎 (418)肾病综合征 (421)过敏性紫癜肾炎 (42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2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28)病毒性心肌炎 (429)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430)先天性心脏病 (431)窦性心律失常 (433)癫痫 (434)急性阑尾炎 (436)肠套叠 (438)心力衰竭 (441)呼吸衰竭 (442)感染性休克 (442)极低出生体重儿 (443)撤药综合征 (445)先天性梅毒 (446)普通感冒(common cold) (448)中耳炎(otitis media) (449)鼻窦炎(sinusitis) (450)扁桃体咽炎(tonsillopharygitis) (451)急性会厌炎(epiglottitis) (45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viral croup) (452)细菌性气管炎(pseudomembranous croup) (453)气管支气管炎 (454)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455)心包疾病 (458)高血压 (4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61)血友病 (464)溶血尿毒综合征 (466)肾小管酸中毒 (467)急性肾功能衰竭 (469)系统性红斑狼疮 (47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474)过敏性紫癜 (476)瑞氏综合症(Reye’s syndrome) (477)散发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478)多发性神经根炎(Polyraoliculoneuritis) (479)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ilerosis) (480)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weber syndrome) (481)多发性抽动(Gilles de la Tourethe syndrome) (481)儿童多动综合征 (482)颅内压增高与脑疝(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cerebri hernia) (483)生长激素缺乏症 (483)中枢性尿崩症 (486)性早熟 (48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489)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 (491)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93)幼儿急疹 (495)脊髓灰质炎 (495)流行性乙型脑炎 (49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 (499)流行性出血热 (500)婴儿肝炎综合征 (502)白喉 (50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06)百日咳 (507)霍乱 (509)急性中毒 (510)小儿心肺复苏 (512)婴儿猝死综合征 (516)泌尿外科诊断治疗技术操作常规 (518)泌尿外科影像学检查 (518)超声显像 (518)X线检查 (518)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 (518)静脉尿路造影(IVU) (519)逆行尿路造影 (522)肾穿刺造影 (523)膀胱造影 (524)尿道造影 (525)肾血管造影 (525)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 (526)肾静脉造影 (526)肾动脉栓塞 (527)肾脏出血肾动脉栓塞术 (527)肾脏恶性肿瘤的动脉栓塞术 (527)泌尿内腔镜应用 (529)膀胱尿道镜 (529)硬性尿道膀胱镜 (530)软性膀胱镜检查 (534)肾盂输尿管镜 (534)硬性输尿管镜 (534)软性输尿管镜 (535)经皮肾镜 (538)实验室检查 (544)尿液检查 (544)尿道分泌物检查 (547)精液检查 (547)前列腺液检查 (548)肿瘤标记物检查 (548)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550)尿动力学 (551)上尿路尿动力学 (551)肾盂恒压灌注试验(CPP试验) (552)利尿性静脉肾盂造影及利尿肾图 (552)尿流率测定 (552)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 (555)尿道测压 (559)肌电图检查 (560)膀胱尿道同步测压 (561)压力流率同步检查 (562)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563)肾脏穿刺造瘘术 (563)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564)睾丸活检术 (566)肾脏穿刺活检术 (566)嵌顿性包茎整复术 (567)尿道扩张术 (568)导尿术 (569)膀胱穿刺造瘘术 (570)泌尿外科临床疾病诊疗常规 (572)肾盂上皮肿瘤 (572)输尿管上皮性肿瘤 (575)膀胱上皮性肿瘤 (578)尿道肿瘤 (584)良性肾肿瘤 (588)肾细胞癌 (590)肾母细胞瘤 (593)其它肾实质肿瘤 (595)睾丸肿瘤 (596)阴茎肿瘤 (598)精囊肿瘤 (600)阴囊肿瘤 (601)精索肿瘤 (602)尿路梗阻 (60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613)前列腺肿瘤 (616)前列腺炎 (62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34)皮质醇症 (637)肾上腺性征异常症 (640)儿茶酚胺症 (641)尿石症 (650)体外冲击波碎石 (651)肾脏结石 (653)输尿管结石 (656)膀胱结石 (658)膀胱炎 (660)肾盂肾炎 (662)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666)坏死性肾乳头炎 (667)附睾炎 (668)睾丸炎 (669)精囊炎 (670)泌尿男生殖系结核 (671)性传播疾病 (675)泌尿男生殖系滴虫病 (678)泌尿生殖系真菌病 (678)泌尿男生殖系丝虫病 (679)肾脏损伤 (680)输尿管损伤 (682)膀胱损伤 (684)尿道损伤 (686)阴茎损伤 (688)睾丸损伤 (689)阴茎纤维海绵体炎 (690)阴茎异常勃起 (691)鞘膜积液 (693)睾丸扭转 (695)睾丸附件扭转 (696)精索静脉曲张 (696)尿失禁 (697)急迫性尿失禁 (699)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701)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 (704)不稳定尿道 (705)充溢性尿失禁 (705)完全性尿道关闭功能不全 (706)尿道狭窄 (707)前尿道狭窄 (708)后尿道狭窄 (710)输尿管瘘 (712)膀胱瘘 (713)尿道瘘 (714)肾脏畸形 (716)输尿管畸形 (720)膀胱畸形 (721)尿道畸形 (722)阴茎畸形 (724)阴囊及内容物畸形 (725)男性不育 (738)男性性功能障碍 (741)输精管结扎术 (746)输精管粘堵术 (748)染色体性别异常 (748)性腺性别异常 (750)表型性别异常 (750)肾血管性高血压 (751)肾功能衰竭 (752)腹膜后纤维化 (754)输尿管炎 (756)腺性膀胱炎 (756)间质性膀胱炎 (758)盆腔脂肪增多症 (760)膀胱异物 (761)膀胱白斑 (762)尿道肉阜 (763)女性尿道综合征 (763)尿道异物 (765)神经系统疾病 (767)多发性神经病 (767)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768)急性脊髓炎 (7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72)脑梗死 (773)脑出血 (776)蛛网膜下腔出血 (779)高血压脑病 (781)病毒性脑炎 (782)化脓性脑膜炎 (784)病毒性脑膜炎 (786)结核性脑膜炎 (787)隐球菌性脑膜炎 (790)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792)多发性硬化 (794)震颤麻痹 (796)肝豆状核变性 (799)小舞蹈病 (801)癫痫 (803)癫痫持续状态 (805)偏头痛 (809)群集性头痛 (810)运动神经元疾病 (813)颅底凹陷症 (815)遗传性共济失调 (817)重症肌无力 (818)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829)髂股动脉急性栓塞 (82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31)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832)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34)胸腔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837)肋骨骨折 (837)血胸 (838)气胸 (839)食管癌 (840)贲门癌 (842)食管癌(含贲门癌)疗效标准 (843)贲门失驰缓症 (846)食管裂孔疝 (847)肺癌 (848)支气管扩张症 (856)慢性脓胸 (857)肺结核病 (859)纵隔肿瘤 (861)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86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865)支气管造影术 (867)胸部CT针吸活检 (868)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69)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69)经胸壁针刺吸肺活检术 (870)环甲膜穿刺术 (871)食管扩张术(SK一90型食管扩张器) (872)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 (873)胸腔镜诊疗常规 (875)电视纵隔镜术 (879)胸腔热疗术 (883)食管功能检查 (884)食管24小时PH监测 (889)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891)头皮损伤 (891)颅骨骨折 (892)脑震荡 (893)脑挫裂伤 (893)脑干损伤 (895)外伤性颅内血肿 (896)开放性颅脑损伤 (897)脑动脉瘤 (898)脑血管畸形 (901)颈内动脉-绵窦动静脉瘘 (903)高血压性脑出血 (904)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908)少枝突细胞瘤 (908)室管膜瘤 (909)髓母细胞瘤 (909)松果体区肿瘤 (909)脑膜瘤 (910)垂体腺瘤 (911)颅咽管瘤 (912)听神经瘤 (914)血管网织细胞瘤 (915)脑转移瘤 (916)小脑幕切迹疝 (917)枕骨大孔疝 (918)脊髓肿瘤 (919)脑积水 (922)脑脓肿 (924)三叉神经痛 (926)内分泌病诊疗常规 (929)垂体瘤 (929)高泌乳素血症及泌乳素瘤 (931)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 (934)垂体卒中 (937)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939)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 (942)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944)尿崩症 (946)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94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950)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95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56)粘液性水肿昏迷 (959)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960)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961)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96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6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966)皮质醇增多症 (968)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97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973)嗜铬细胞瘤 (976)糖尿病 (98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87)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989)胰岛素瘤 (99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000)肥胖症 (1002)口腔念珠菌病 (1020)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102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029)肺炎 (1030)肺脓肿 (1035)支气管扩张 (1037)支气管哮喘 (1040)慢性支气管炎 (10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46)呼吸衰竭 (1049)支气管肺癌 (1051)胸腔积液 (1055)肝胆外科诊疗常规 (1059)肝脓肿 (1059)肝脏囊性疾病 (1063)肝结核 (1064)肝脏良性肿瘤 (1066)肝脏恶性肿瘤 (1069)门静脉高压症 (1073)布—加综合征 (1076)肝脾外伤 (1077)胆石症 (1081)急性胆囊炎 (1087)慢性胆囊炎 (1089)胆囊腺肌增生病 (109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09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093)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1094)胆道蛔虫症 (1097)胆道出血 (1098)胆道瘘 (1100)胆道肿瘤 (1101)急性胰腺炎 (1104)慢性胰腺炎 (1108)胰腺外伤 (1112)胰腺脓肿 (1115)胰外瘘 (1116)胰管结石 (1117)胰腺囊肿 (1118)胰腺囊腺瘤 (1120)胰腺癌 (1121)壶腹周围癌 (1124)胰岛素瘤 (1125)胃泌素瘤 (1126)胰高血糖素瘤 (1128)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常规 (1133)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1137)胃脘痛诊疗常规 (1142)皮质醇增多症诊疗常规 (1145)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1147)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52)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 (1156)急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63)急腹症的诊疗常规 (1166)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1167)中风诊疗常规 (1169)鼻咽癌诊疗常规 (1174)霍奇金病 (1176)非霍奇金淋巴瘤 (117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治常规 (1184)ARDS诊疗常规 (1188)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 (1192)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1203)艾滋病 (1209)狂犬病 (1211)一氧化碳中毒 (1213)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一.常规处理1.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试管婴儿胚胎着床失败的原因归纳及治疗试管婴儿治疗对很多不孕症夫妇是最有效也可能是仅有唯一有效的方法。
试管婴儿技术的怀孕率自1978 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之后,到现在已有显著的提高,虽然如此,还是不很理想。
兹以欧洲为例,在2001 年全欧洲共有235000 个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但是怀孕率只有29%左右,欧洲的低怀孕率部分可能和他们的低胚胎植入数有关(限制最多只能植入两个胚胎以预防多胞胎)。
资料指出,2004 年共有6783 个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怀孕率为37.8%。
这意味着每次做试管婴儿仍有很多不孕夫妇面临怀孕失败的结果。
台湾的怀孕率高于欧洲地区,是因为台湾地区对于每次治疗周期植入的胚胎数并没有设限,但自2007 年起已开始有对植入胚胎数设限的法规成立,规定35 岁以下的妇人做试管婴儿助孕,每次最多只能植入3 个胚胎,如此可降低多胞胎的发生率。
植入的胚胎没有办法着床成功,对病人而言是很大的打击,也困扰着施术的医生。
甚至有些不孕症患者屡做屡败,除了钱财的花费不赀外,对患者身心的创伤也是很大。
为什么植入的胚胎不能着床成功,一直是治疗不孕症的医生、生殖医学科学家及不孕相关从业人员极想知道及探讨的问题。
经过不孕症医生及生殖科学家的研究,胚胎着床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于下列几种:(一)子宫内膜接纳胚胎的能力下降:此又可分为几个原因所引起(1)子宫构造异常,如:子宫先天发育畸形(双角子宫、子宫腔有中隔)、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腔内肌瘤。
子宫肌瘤如果是长在子宫肌层,离子宫腔内膜一公分以上,并且肌瘤大小不超过5 公分则不会影响试管婴儿助运的怀孕率(2)子宫内膜薄:曾经因流产做过子宫搔刮术、月经不正常(持续月经来潮)或血液循环不好,都会造成子宫内膜薄。
到底子宫内膜厚度要达到多少才能让胚胎着床成功?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
但子宫内膜厚比薄怀孕率高是不争的事实。
(3)子宫腔持续积水:输卵管水肿及不通会造成子宫腔积水,这是因为输卵管的积水因输卵管伞部(尾端)阻塞,造成输卵管内的积水往子宫腔流之故。
持续性的子宫腔积水会造成胚胎着床失败。
但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她们在接受排卵药物刺激之后,偶尔也会引起子宫腔积水,但不会造成着床不易(失败)的问题。
(4)子宫内膜细胞分泌的黏着蛋白的品质不好或是量不足或是子宫腔内某种细胞素的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胚胎的着床成功与否。
像一种蛋白质称ανβ 3,在胚胎着床期(排卵后六天)前后,子宫内膜细胞会制造并释出。
如果在胚胎着床期,这种蛋白质制造或释出少,会引起胚胎着床失败。
细胞素,像间白素1β(Interleukin(IL )-1β)太高或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太低也会引起胚胎着床失败。
(5)有自体免疫疾病或有血栓形成体质和习惯性流产有关是不争的事实,但和胚胎重复着床失败是否有关联,目前还没有定论。
像抗磷脂类综合征是一种自体免疫反应疾病,即自身的免疫细胞对身体细胞膜或任何微小器官上的膜磷类化学物质产生抗体,然后经由抗原抗体反应破坏细胞组织。
抗磷脂类综合征和习惯性流产有关,但与胚胎着床失败的关系则有待确定。
二)植入子宫的胚胎本身有缺陷:(1)夫妻染色体有异常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使胚胎长到某一阶段即会停止生长。
妻子患有染色体异常,像染色体平衡对调、嵌合型染色体、染色体反向转位、染色体缺失、染色体断裂(尤其是断裂在染色体中央节部位时,即使年轻妇女做试管婴儿重复失败的机会也会较高)。
有些精虫稀少活动力不好的患者,将他们的精虫做荧光抗体杂交检查精虫染色体数目是否正常,发现他们的精虫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比例会比精虫数量正常及活动力正常者为高。
这类夫妻做试管婴儿(因精虫品质不好通常须再配合做单一精虫卵细胞质注射)通常会有较高的失败率(因精虫染色体异常率较高之故)。
Ganariol (1997)和Pehlivan (2003)利用荧光杂交法检验胚胎内取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第13、第16、第18、第22 对和X及Y染色体发现,试管婴儿助孕重复着床失败的案例被检验出有这些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只要其中一个不正常即算)的占54% ~7%,而着床成功的案例其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则只占36%。
Voullaire (2002)利用比较性基因组荧光检验法(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 CGH )发现重复试管婴儿助孕失败的案例,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例高达60%,所以很多植入子宫内的胚胎着床失败是因为胚胎本身染色体异常所致。
这些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有时外表看起来细胞大小正常、分裂速度也正常且在胚胎分级上是属于一级或二级的优良胚胎。
受术妇女年龄越大,胚胎不正常的机会也越大。
(2)包围卵子的透明带,在卵子受精前和胚胎孵化着床前是用来保护卵子和胚胎。
如果胚胎在体外培养过久,透明带会变厚及变硬;年纪大的妇女所排出的卵子其透明带也较厚。
透明带太厚或太硬有可能会引起胚胎着床失败。
(3)体外培养环境不好,包括培养液不良、温度不当或操作技术欠佳,都可能损害胚胎,引起胚胎着床失败。
(三)其它引起植入胚胎着床失败的原因:有些研究(Barnhart 2002;Kuivasaari 2005)报告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卵巢对排卵药物的反应变差,胚胎的品质、胚胎的着床和怀孕率也都会下降。
但也有些研究指出,虽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排卵药物反应较差,但胚胎品质及怀孕率不会下降。
要厘清这观点须大型前瞻性双盲研究测试。
输卵管水肿会影响植入胚胎着床不易是不争的事实。
它的影响是因输卵管水肿内的液体偏碱性,含有对胚胎着床有害的细胞素、前列腺素及其它炎性物质,并且因输卵管水肿的异体会倒流入子宫腔也会造成胚胎不能与子宫腔内膜接合. 排卵(催卵)药物是否对子宫内膜或胚胎品质有影响,目前未有定论。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尿液制的排卵药物和基因合成的排卵药物有优劣的差别对做试管婴儿助孕的夫妇在术前须仔细评估何种治疗可以增加怀孕的机会。
或是在一次试管婴儿助孕失败后,努力找出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失败的原因,并在术前加以治疗,使不孕夫妇在下次做试管婴儿助孕时增加怀孕的机会。
(一)改善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1)利用子宫内视镜检查子宫腔,找出是否有子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肌瘤或其它异常,然后加以处理治疗。
有一项研究指出(Demirol and Gurgan, 2004 ),做子宫内视镜检查发现子宫腔异常然后加以处理,再进行试管婴儿的疗程,怀孕率可以由21.6%提升至32.5%。
(2)子宫肌瘤是否须切除。
子宫肌瘤占生育年龄妇女的20%~50%,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不孕妇女有5~10%可发现子宫肌瘤,大部分的子宫肌瘤不会影响怀孕或造成不孕,因子宫肌瘤引起的不孕大概只占1~2.4%左右。
但如果子宫肌瘤长在子宫内(称粘膜下肌瘤),或长在子宫壁层(称子宫壁层肌瘤)并且非常接近子宫腔(近子宫腔一公分内),或子宫壁层肌瘤造成子宫形状改变,则须开刀将肌瘤切除。
若子宫肌瘤长在子宫壁层,但位在远离子宫腔的地方或是长在浆膜下(称浆膜下肌瘤),则不需开刀切除。
(3)对子宫内膜薄的治疗: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试管婴儿怀孕率成正比关系。
子宫内膜厚度越厚,怀孕率越高。
对子宫内膜薄有些医生建议使用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Aspirin )或阴道塞威尔刚(Sildenafil )来增加子宫的血液循环,使子宫内膜增厚。
如果在胚胎植入时,虽然已使用大剂量的雌激素,子宫内膜还是没有办法达到7mm,则可考虑将胚胎暂时冷冻保存,然后合并使用高剂量的维他命E(一天1000 国际单位)及trental (Pentoxifylline )(一天800mg)三个月至六个月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待子宫内膜厚度转厚之后,再将胚胎解冻植入子宫(Ledee-Bataille,2002 )。
4)刺激子宫内膜可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Friedler (1993, Lancet )报告,子宫内膜受伤或是受刺激会使子宫内膜产生假性蜕膜性反应(Pseudo-decidual reaction )可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子宫内视镜检查、子宫内膜切片或搔刮、三合一抗生素和雌激素治疗都可以达到此一效果。
笔者较喜欢用子宫内视镜来刺激子宫内膜,因为子宫内视镜检查除了可用来刺激子宫内膜外,同时可以检查子宫腔内有无粘连、息肉、肌瘤、构造不正常或发炎,一并加以治疗。
还有做过子宫内视镜之后,会使胚胎植入管容易进入子宫腔内,如此也有利胚胎着床。
(5)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合并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阿司匹林,或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及肝素(Heparin ),但他们的疗效尚未有定论。
(二)从改善植入的胚胎着手:(1)胚胎植入前的胚胎切片检查:着床失败的胚胎有很大部份是由于胚胎本身染色体异常引起,虽然这些胚胎在植入前外观及生长速度都正常。
如果在植出前取出胚胎中的一个或两个细胞做检查,然后只植入正常的胚胎会增加胚胎着床率。
但是有的研究指出胚胎植入前切片筛检并不会增加试管婴儿助孕的怀孕率,只是可厘清胚胎重复着床失败的原因。
辅助孵化素对增加胚胎着床的功效,尚未明确。
有的研究报告持正面的看法,有的报告持负面的看法。
2004 年欧洲很多不孕症中心联合作一个大型的研究:利用雷射在胚胎带打洞是否会增加胚胎着床率,但结果是否定的。
3)分裂前受精卵输卵管植入:施行受精卵输卵管植入的理由是早期胚胎是在输卵管生长至第四天,受精后第四天(大约分裂至16 个细胞)时进入子宫腔。
然后在第六天至第七天着床。
如果让早期胚胎在输卵管生长更合手生理原则,并且也可避免困难的阴道子宫颈式植入,造成子宫内膜伤害。
在早期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方法可增加怀孕率,但稍后更大型的研究指出这种植入法并不会增加怀孕率。
并且受精卵经输卵管植入须全身麻醉并腹腔镜手术,这都会增加病人的危险及费用,现在已经不采用。
(4)共同培养(Coculture):将不孕患者自已身体其它部位的细胞,像子宫内膜细胞或滤泡的颗粒层细胞和胚胎放在一起共同培养,它的理由是子宫的内膜细胞或滤泡颗粒层细胞会分泌有用的生长激素、抗氧化剂及其它有用的化学物质来帮助胚胎的生长。
目前最有前景的是胚胎和自已的子宫内膜细胞共同培养。
自体细胞共同培养技术困难,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不孕症中心有这样的研究和服务。
(5)囊胚期植入:取卵后第6 天(受精后第5 天的受精卵)已经发育成囊胚,此时将它植回子宫称为囊胚期植入。
正常自然怀孕的情形是精卵在输卵管受精,然后在输卵管游走发育,在第4 天(精卵受精之后第4天)才进入子宫,所以在体外受精的胚胎在第5 天由体外移回子宫内是合乎生理要求。
囊胚期胚胎的发育是由胚胎本身的DNA录制的蛋白质来控制,但精卵受精后到8 个细胞的胚胎(受精后前三天的胚胎),它的发育是由卵子的DNA预先录制的蛋白质来控制,所以囊胚期时的胚胎好坏较能反应出胚胎本身的本质,在这时期较能选出真正好的胚胎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