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死因确定规则及ICD-10编码
- 格式:ppt
- 大小:637.50 KB
- 文档页数:15
1 / 5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3)第三节常用名词解释(定义)1.死亡原因应记录在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上的死亡原因是指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那些疾病、不健康的情况或损伤以及任何产生这些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2.根本死亡原因根据死亡原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3.有关胎儿、围生儿、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的定义3.1活产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的受孕产物,他与母体分离后,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只要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均被视为活产。
3.2胎儿死亡[死产胎儿]胎儿死亡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之前即已死亡的受孕产物(胎儿)。
死亡的指征是在与母体分离后胎儿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
3.3出生体重胎儿或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次测量得到的体重。
2 / 53.4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最高达到2499克,包括2499克)。
3.5很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最高达到1499克,包括1499克)。
3.6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最高达到999克,包括999克)。
3.7胎龄妊娠期应自末次正常月经的第一日算起,胎龄以完整的天数或周数来表示(例如分娩发生于末次正常月经开始后的第280至286整天期间,都认为胎龄是40周)。
3.8不足月妊娠妊娠不满37整周(少于259天)者。
3.9足月妊娠妊娠超过37整周而不满42整周(259—293天)者。
3.10过期妊娠妊娠达到或超过42整周(294天或超过294天)者。
3.11围生期围生期自妊娠的第22整周(154天)开始(此时正常出生体重为500克),至出生后的7整天结束。
3.1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整天结束。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1)第一节相关概念介绍一、死亡原因WHO1967年将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了如下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提醒: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死亡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为了统计,如制报表,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选择该原因进行统计制表;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需要按后面将介绍的规则及注释进行综合选择,进行统计制表(即选择根本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制表)。
二、根本死因的定义ICD第六次十年国际修订会议,同意将主要用于统计列表的死亡原因指定为“根本死亡原因”。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与“死亡原因”概念相比,可以看出,“根本死因”在“死亡原因”基础上,更侧重于寻找死亡原因源头,用它作为统计制表,更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死亡的发生。
(1)根据根本死亡原因定义,根本死亡原因分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疾病或损伤例如:所有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如XXX疾病。
(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意外死亡例如:疾病死亡以外的所有外部原因,如意外触电、被杀等(2)根本死亡原因编码统计与医院病案统计的区别:两者侧重点不同!寻找根本死因的目的和意义是尽可能从根本(源头)上找出引起死亡的原因,或尽量突出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采取相应措施中断死亡或疾病发生的链条,以预防死亡和疾病的发生,或在某个环节治愈病人,因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体现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医院病案统计的目的与意义是统计病人就诊(或入院)的主要疾病(原因),为分配或规划卫生资源起引导作用。
一个人一生可能多次入院就诊,但每次入院都可认为有一个主要疾病或原因为主。
死因链简明填写方法详解死因链的填写难点在于“根本死因”的确定,实际工作中找到最初的起始前因,就是根本死因。
根本死因定义:即最初引起死因链开始的那个疾病或损伤。
(一)根本死因确定规则总原则:就是“起始前因”,即顺序的“根”选择规则1、2、3选择规则1:选择第一顺序的“根”选择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选择规则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二)根本死因修饰规则A-F修饰规则A :对R编码(衰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重新选择修饰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当报告了更严重的情况,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修饰规则C:联系(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用一个术语提供了这个情况在部位和性质方面更精确)的信息,则优先采用这个信息更丰富的术语。
)修饰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修饰规则E: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阶段(“早期、晚期”选“晚期”;“急性、慢性”选“急性”,但有例外:慢支、慢粒白、慢肾)修饰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注释1: 对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注释2:解释死亡原因记录的注释(注释1注释2是作为补充说明)(三)根本死因确定基本步骤1、顺序(死因链的合理描述)2、确定起始前因(最初找到的根本死因)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规则123(当总原则不适用时)3、对确定的起始前因进行修饰,确定根本死因修饰规则ABCDEF(必要时进行的修饰)(三)根本死因确定填写思路(四部曲)1、死亡案例调查2、分析死因链3、写下死因链4、确定根本死因记熟《疾病编码(大类目)表》(ICD-10)死因链填写举例一、按“总原则”规则举例总原则(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死因链顺序的“根”----最初找到的起始前因例1病史:1960年患结核治愈,1989年诊断为乙型肝炎,1995年肝硬化,2001年II型糖尿病。
本次入院诊断及死亡小结:1)肝硬化失代偿期;2)II型糖尿病。
Ⅰ.(a)肝硬化失代偿(b)肝硬化(c)慢性乙肝II.糖尿病根本死因:慢性乙肝 B18.1总原则选择死因链顺序的“根”例2病史:前列腺癌术后一年,本次因左髋部疾病入院,检查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灶。
ICD-10的死亡编码规则和注释第一节定义1.起始前因在证明书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记录的情况。
2.根本死亡原因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是统计列表所选择的死亡原因。
3.顺序“顺序”是指两个或多个情况前后相继排列于第Ⅰ部分之各行上,每个情况都是记在其上行之另一情况可接受的原因。
例1:Ⅰ(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b)门静脉高压(c)肝硬变(d)乙型肝炎如果在证明书上的一行上存在一个以上的死亡原因,则可能有超过一个的报告顺序。
在下面的例子中报告了四个顺序:例2:Ⅰ(a)昏迷(b)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c)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其顺序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导致)昏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意外(导致)昏迷;●高血压(导致)心肌梗死(导致)昏迷;●高血压(导致)脑血管意外(导致)昏迷;因此,第Ⅰ部分填写时,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疾病情况,应一行填写一个疾病,且下一行的疾病总是能引起上一行疾病或情况,即存在逻辑顺序。
第二节死亡编码规则一、总原则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就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例3:I (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选择大叶性肺炎例4 :I (a)外伤性休克(b)多发性骨折(c)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为根本死因例5:I (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b)门静脉高压(c)肝硬化(d)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为根本死因二、选择规则规则1.如果存在不止一个死因顺序,总原则不适用,但存在一个终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该顺序的起始原因。
例6:I (a)支气管肺炎(b)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选择)脑梗死(I63.9)。
存在两个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由于)脑梗死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和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支气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