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_冬令营_实验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17.91 KB
- 文档页数:2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2题每题6分,共13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Li7 Be 9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1 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3 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 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 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4 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委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A 睾丸发育不全B 甲状腺功能低下C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6 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A 43He B 32He C 42He D 33He◎7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 l2的混合气体。
2003年化学竞赛山东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一1 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Cu~65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文工作者已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
下列关于H3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3不能还原氧化铜B.每个H3分子中含有一个H2分子和一个H原子C.H2和H3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H2和H3是不同的物质2.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当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铜的质量为64g,则消耗氢气的质量( )A.大于2g B.等于2g C.小于2g D.无法确定3.美国一化学公司用纯二氧化碳为起泡剂生产泡沫塑料,代替以往使用的氟氯烃,能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以下方法能制取纯净二氧化碳的是(气体都须经过干燥) ( )A.木炭与氧气反应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4.某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浓硫酸吸水性的有关数据,绘制成如右图的函数图像,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以表示: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溶液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落叶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其中在落叶前后含量最稳定的是( )A.钾盐B.硝酸盐C.钠盐D.钙盐6.在白炽灯泡里可以找到的气体是( )A.氧气和氢气B.水蒸气C.氮气和氩气D.空气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7.植物种子里的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氯等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直接合成蛋白质B.氮、硫、氯元素是植物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毒气转化而来的C.氮元素是通过施肥或植物固氮而获得的D.硫、氯元素是通过植物的根吸收无机盐转化得到的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会引起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偏小的实验操作是( )A.称量完固体NaOH时,天平指针略向左倾斜B.实验所用的固体NaOH 在空气中久置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移取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9.人类发明阿斯匹林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它不仅未被淘汰而且近几年又增添了许多新用途,如防治脑血栓、脑溢血等心血管病。
2003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13)(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满分10 3 6 6 9 9 7 4 8 15 6 8 9H** 相对原子质量He **Li ** Be**B**C**N**O**F**Ne**Na ** Mg**Al**Si**P**S**Cl**Ar**K ** 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As**Se**Br**Kr**Rb ** Sr**Y**Zr**Nb**Mo** Tc[98]Ru**Rh**Pd**Ag**Cd**In**Sn**Sb**Te**I**Xe**Cs ** Ba** La-LuHf**Ta**W**Re**Os**Ir**Pt**Au**Hg**Tl**Pb**Bi** Po[210]At[210]Rn[222]Fr [223]Ra[226]Ac-La Rf Db Sg Bh Hs Mt DsLa系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Tb**Lu**第i题(3分)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96g)、NH4NO3(50g)、(NH4)2SO4(40g)、NaHSO4(40g)。
需要时用手搓合致冷,并能维持2~3h,说出致冷并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
第ii题(6分)移动电话是利用微波数字通信实现语言通信的通信工具。
近年来,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
移动电话的电池主要有镍镉电池和锂电池。
1.镍镉电池的总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d+2NiO(OH)+2H2O2Ni(OH)2+Cd(OH)2。
电池放电时,其正极反应为,在电池充电时,其阴极周围溶液的pH值不断(填“减小”或“增大”);2.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可插入锂的碳材料,本身就是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 2)混以一定量的导电添加物构成的混合导体,电解质溶液为可传导锂离子的有机溶剂。
200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试题200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试题理论试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命题组标准压力p? =1 bar (巴) = 100000 Pa (帕斯卡) R = 8. 314 J·K·mol 第1 题(8 分) 1990 年代初发现了碳纳米管,它们是管径仅几纳米的微管,其结构相当于石墨结构层卷曲连接而成。
近年, 人们合成了化合物 E 的纳米管,其结构与碳纳米管十分相似。
气体A 与气体B 相遇立即生成一种白色的晶体C。
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A 的密度约为气体B 的密度的4 倍;气体B 易溶于水,向其浓水溶液通入CO2可生成白色晶体D; 晶体D 的热稳定性不高,在室温下缓慢分解,放出CO2 、水蒸气和B; 晶体C 在高温下分解生成具有润滑性的白色晶体E1 ;E1在高温高压下可转变为一种硬度很高的晶体E2 。
E1和E2是化合物E 的两种不同结晶形态,分别与碳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结构相似,都是新型固体材料;E 可与单质氟反应,主要产物之一是A 。
11 写出A 、B 、C、D 、E 的化学式。
12 写出 A 与% % -1 -1 B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按酸碱理论的观点,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反应?A 、B 、C 各属于哪一类物质? 13 分% 别说明E1和E2的晶体结构特征、化学键特征和它们的可能用途。
14 化合物 A 与C6H5NH2在苯中回流,可生成它% 们的1∶1 加合物;将这种加合物加热到280 ℃,生成一种环状化合物(其中每摩尔加合物失去2 摩尔HF) ;这种环状化合物是一种非极性物质。
写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第 2 题(8 分) 太阳能发电和阳光分解水制氢,是清洁能源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工作之一集中在n -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方面。
下图是n -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半导体导带(未充填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低的能带) 与价带(已充填价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高的能带) 之间的能量差△E( = Ec -Ev ) 称为带隙,图中的e为电子、h为空穴。
“扬子石化杯”200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预赛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01 C:12.01 N:14.01 O:16.00 F:19.00 Na:22.99P:30.96 S:32.06 Cl:35.45 K:39.00 Ti:47.87 V:50.94Cr:52.00 Mn:54.94 Fe:55.85 Cu:63.55 Zn:65.39 Br:79.90Ag:107.9 I:126.9 Ba:137.31.本试卷共26题,用2小时完成,全卷共150分;2.可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15题,共60分。
)1.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2.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水中都存在氢键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3.三硫化四磷分子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八个电子的结构。
在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A.7个B.9个C.19个D.不能确定4.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5.当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叫做该电解质的电离度。
现欲粗略测定一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应做的实验和所需的试剂(或试纸)是A.电解、NaOH溶液B.蒸馏、Na2CO3溶液C.酯化反应、石蕊溶液D.中和滴定、pH试纸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2H++2NO3-+NOB .将标准状况下112mL 氯气通入 10mL 浓度为 1mol · L 1的溴化亚铁溶液中:2Fe 2++4Br -+3Cl 23Fe 3++6Cl -+2Br 2C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D .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3Fe 2++4H ++NO 3-3Fe 3++2H 2O+NO↑7.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4H 10O ,则A 的结构可能有(不含对映异构)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8.乙酰水杨酸COOH OCCH 3O又名阿斯匹林(Aspirin)具有退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痛,近年来又用于防治老年性心血管病,但患有消化道溃疡的人不宜服用。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冬令营)理论试题●竞赛时间4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写在其他地方的应答一律无效。
使用指定的草稿纸。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把营号写在所有试卷(包括草稿纸)右上角处,不写姓名和所属学校,否则按废卷论。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直尺、橡皮等文具,但不得带文具盒进入考场。
第1题绿矾(化学式FeSO4·7H2O)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每生产1吨钛白粉,副产4.5~5.0吨绿矾,目前全国每年约副产75万吨,除极少量被用于制备新产品外,绝大部分作为废料弃去,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开发综合利用绿矾的工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某研究者提出如下图所示的绿色工艺流程。
其中B是氯化物,C是不含氯的优质钾肥,D是一种氮肥,E是红色颜料;A、B、C、D均是盐类,E和F是常见的化合物。
该工艺实现了原料中各主要成分的利用率均达94%以上,可望达到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双重目的。
1-1写出A 、B 、C 、D 、E 、F 的化学式; 1-2写出反应(1)、(2)、(3)的化学方程式;1-3指出反应(3)需要加入DFA (一种有机熔剂)的理由; 1-4判断DFA 是否溶于水。
第2题NO 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
它催化O 3分解,破坏大气臭氧层;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O 2,氮的氧化物参与产生光化学烟雾。
空气中NO 最高允许含量不超过5mg/L 。
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高效催化剂,将NO 分解为N 2和O 2。
2-1用热力学理论判断NO 在常温常压下能否自发分解(已知NO 、N 2和O 2的解离焓分别为941.7、631.8和493.7kJ/mol )。
2-2有研究者用载负Cu 的ZSM —5分子筛作催化剂,对NO 的催化分解获得了良好效果。
2003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22)(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满分10 4 8 6 6 5 6 9 13 10 9 14H** 相对原子质量He **Li ** Be**B**C**N**O**F**Ne**Na ** Mg**Al**Si**P**S**Cl**Ar**K ** 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As**Se**Br**Kr**Rb ** Sr**Y**Zr**Nb**Mo** Tc[98]Ru**Rh**Pd**Ag**Cd**In**Sn**Sb**Te**I**Xe**Cs ** Ba** La-LuHf**Ta**W**Re**Os**Ir**Pt**Au**Hg**Tl**Pb**Bi** Po[210]At[210]Rn[222]Fr [223]Ra[226]Ac-La Rf Db Sg Bh Hs Mt DsLa系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Tb**Lu**第i题(6分)14C是半衰期t1/2=5700y的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它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大气中的氮原子和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发生核反应的产物。
我们假定数千年间14C的生成速率保持不变,并等于其衰变速率,因此,大气中14C的量处于稳态。
因此,14C总是伴随着大气中的12C和13C,不可辨认地参与所有涉及碳的化学反应。
它与氧形成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所有活着的生物体内,以恒定的14C/12C比来标记生物体中的有机分子。
但生命体死亡后的样品如蚕丝、头发中的14C/12C比不再是常数,会因14C的不断衰变而减小。
这一事实可用于断代。
活的生命体中每克总碳量的14C的特征放射性强度为0.277Bq(贝克莱尔bequerel的缩写,放射性的单位),1Bq=1dps(dps为每秒衰变次数disintegration per second的字头缩写)。